第568章 石頭城有帝王之氣!東吳大帝在此?
開局綁定曹操,美人灑盡紅顏淚 作者:福健全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天後,孫權之發妻,徐琨之嫡女,徐蔡之親姐徐氏,在孫權府上病逝。
徐氏逝去僅僅三天,孫權定下了和虞翻家的婚事,娶虞翻之女虞氏為續弦夫人。
這導致虞翻的地位急劇升高。
但由於虞翻是會稽人而非淮泗文人的緣故,淮泗文人之首的位置仍舊不可能輪得到他。
而江東傳統意義上的四大世家“顧陸朱張”,也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不會輕易換人。
虞翻隻好搖身一變,成為孫權的外戚勢力,新建了一個黨派,名曰“會稽山陰黨”。
但這會稽山陰黨,勢力過於弱小,又隻能與淮泗文人聯手抗衡江東四大世家。
……
“哦?主公想要扶持虞翻嗎?”
張府之中
張竑雙眸微微眯起。
自上次孫權來訪後,張竑仔細考慮了一下如今與孫權之間的關係。
兵權問題,仍舊不能退讓。
不然,淮泗文人遲早成為孫權手中的刀刃,用完了就扔的那種。
所以,張竑連續給孫權提了好幾份建議,希望孫權能夠用心傾聽。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提議是:
傳聞石頭城有帝王之氣,適合作為江東真正的治所。
對於這條提議,孫權大力讚成,並下發相應文書,希望麾下文武能夠盡快收拾行李,統計好財產數量,隨大軍移往石頭城。
這下子,江東文武算是炸開了鍋!
淮泗文人和會稽山陰黨自然是無所謂,隨孫權的便。
但江東四大世家勢力,可就是義憤滿膺了!
起初,孫策時期的治所是柴桑。
柴桑靠近前線,適合孫策動兵攻打荊州,但卻離吳郡很遠,這令江東四大世家頗為不滿。
孫權把治所遷往吳郡,這是和江東四大世家達成合作的重要標誌。
如今,孫權卻又要遷往石頭城,這是做甚?
四大世家甚至都不用提前通氣,一致拒絕了這份遷都提議。
但四大世家沒想到的是,孫權在召集眾人議事時,態度竟然十分強硬,擺出一副非要遷都不可的姿態!
車騎將軍府(孫權自封版)
麵對四大世家的一致拒絕,孫權揚言:
“諸位,石頭城有帝王之氣!”
“此乃張公所言!”
“張公何許人也?”
“難不成你們連張公的話都不聽了嗎?”
四大世家的家主瞬間把目光投向一旁的張竑。
好啊好啊!原來是你這麽個老雜毛在背後慫恿!
張竑有些傻眼了。
不是……我擱這兒提議的沒錯,但我就隨口這麽一說。
要是能成最好,不成也罷。
你們四大世家,不應該同仇敵愾去對付孫權嗎?欺負我一個年老色衰的老同誌幹嘛?
可惜,四大世家不會給張竑辯解的機會。
在確認張竑即是幕後主使後,四大世家的家主憤而離席,轉頭商議對策去了。
在四大世家眼裏,雖然張竑平日裏看起來氣焰很盛,但涉及到很多大事的時候,總是會露出軟弱的一麵。
如今,張竑卻鬥膽提出遷移治所。
這背後,肯定是有了仰仗!
很快。
經過四大世家的調查,確定了一件重要訊息。
張竑,竟然暗中勾結了不少山越人!
山越部落眾多,短時間內殺之不盡。
而且,這是江東世家眼中的重要經驗包。
沒了山越,以後江東世家出身的武將拿什麽副本去刷戰功?
人盡皆知,江東常年開放的副本其實就兩個。
一個是山越副本,堪稱新人練級天堂。
另一個是合淝副本,有極大概率遇到修羅?張八百,有小概率遇到神?張遼!
相較之下,哪個容易哪個困難,已是不言而喻。
為了山越副本的極高性價比,也為了牟取更多的利益,江東四大世家經過商議後,決定采取“斬首行動”!
孫權,自然是不能死的。
躲在孫權背後胡亂提議的張竑,可就拜拜咯!
誰讓你不開眼,提議孫權遷都石頭城的?
誰給你膽子與山越密謀,打算破壞我江東世家的練級聖地?
刺殺這種手段,雖然顯得有些卑劣。
但若是成功,效果也是極為顯著。
在如今的江東世家看來,張竑若死,淮泗文人和會稽山陰派不會再有人像張竑這樣“不守規矩”。
幹掉張竑,就成了必行之舉!
於是。
接下來五天,張竑遭遇了八次刺殺,險些喪命。
當年孫策體驗過的“無限刺殺”模式,張竑也算是有機會切身實際的感受一下了。
深感此事棘手的張竑,於深夜之時找上了孫權。
“張公,您這是做甚?”
“您是長者,孫某受不起這樣的大禮!”
孫權裝模作樣的上前攙扶張竑。
張竑卻一把甩開的他手,一邊哭泣,一邊說道:
“主公,救救老臣吧!”
“那些家夥,簡直是想要了老臣這條命!”
孫權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張竑這廝,和周瑜、徐琨、吳景這些有兵權的人不一樣。
比如當初周瑜還在時,江東四大世家若想刺殺他,那必須要往柴桑軍區輸送人手。
考慮到成本和成功率,性價比顯得相當低微。
但對付張竑就不一樣了。
說好聽點,張竑是德高望重。
難聽點,直白點,張竑也就隻有打打嘴炮的作用。
麵對一輪接一輪的刺殺,這才沒幾天時間,張竑就已經頂不住了!
上門求救,既是為了活命,也是想用交出權力的方式,求孫權庇護他。
“張公,你快進來吧。”
孫權再一次攙扶張竑,一步步把他帶入書房。
推開門,隻見書房之中,顧陸朱張四大世家的家主,正眉眼含笑的看著張竑。
“我們四人仔細想了想,石頭城確實不錯。”
“況且,我四大世家在石頭城也有不少產業,隻不過規模沒有吳郡大罷了。”
“但那裏更靠近山越腹地,方便征伐。”
聞言,張竑呆若木雞。
他轉身向孫權看去,孫權卻是雲淡風輕般的朝著張竑拱手道:
“也要多謝張公的提議。”
“但石頭城這個名字不夠霸氣,孫某更希望叫它,金陵!”
“好了張公,請上路吧。”
“金陵有王氣,張公可替孫某去金陵的地下探一探!”
……
ps:石頭城戰國時期就有了,但規模在江東眾多城池中不算很大。
曆史上正是張竑提議把治所遷到石頭城,但不久之後他就死了。
孫權把治所遷到石頭城,相當於擴大了城池的規模,並且正式開啟了那裏的六朝古都生涯。
徐氏逝去僅僅三天,孫權定下了和虞翻家的婚事,娶虞翻之女虞氏為續弦夫人。
這導致虞翻的地位急劇升高。
但由於虞翻是會稽人而非淮泗文人的緣故,淮泗文人之首的位置仍舊不可能輪得到他。
而江東傳統意義上的四大世家“顧陸朱張”,也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不會輕易換人。
虞翻隻好搖身一變,成為孫權的外戚勢力,新建了一個黨派,名曰“會稽山陰黨”。
但這會稽山陰黨,勢力過於弱小,又隻能與淮泗文人聯手抗衡江東四大世家。
……
“哦?主公想要扶持虞翻嗎?”
張府之中
張竑雙眸微微眯起。
自上次孫權來訪後,張竑仔細考慮了一下如今與孫權之間的關係。
兵權問題,仍舊不能退讓。
不然,淮泗文人遲早成為孫權手中的刀刃,用完了就扔的那種。
所以,張竑連續給孫權提了好幾份建議,希望孫權能夠用心傾聽。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提議是:
傳聞石頭城有帝王之氣,適合作為江東真正的治所。
對於這條提議,孫權大力讚成,並下發相應文書,希望麾下文武能夠盡快收拾行李,統計好財產數量,隨大軍移往石頭城。
這下子,江東文武算是炸開了鍋!
淮泗文人和會稽山陰黨自然是無所謂,隨孫權的便。
但江東四大世家勢力,可就是義憤滿膺了!
起初,孫策時期的治所是柴桑。
柴桑靠近前線,適合孫策動兵攻打荊州,但卻離吳郡很遠,這令江東四大世家頗為不滿。
孫權把治所遷往吳郡,這是和江東四大世家達成合作的重要標誌。
如今,孫權卻又要遷往石頭城,這是做甚?
四大世家甚至都不用提前通氣,一致拒絕了這份遷都提議。
但四大世家沒想到的是,孫權在召集眾人議事時,態度竟然十分強硬,擺出一副非要遷都不可的姿態!
車騎將軍府(孫權自封版)
麵對四大世家的一致拒絕,孫權揚言:
“諸位,石頭城有帝王之氣!”
“此乃張公所言!”
“張公何許人也?”
“難不成你們連張公的話都不聽了嗎?”
四大世家的家主瞬間把目光投向一旁的張竑。
好啊好啊!原來是你這麽個老雜毛在背後慫恿!
張竑有些傻眼了。
不是……我擱這兒提議的沒錯,但我就隨口這麽一說。
要是能成最好,不成也罷。
你們四大世家,不應該同仇敵愾去對付孫權嗎?欺負我一個年老色衰的老同誌幹嘛?
可惜,四大世家不會給張竑辯解的機會。
在確認張竑即是幕後主使後,四大世家的家主憤而離席,轉頭商議對策去了。
在四大世家眼裏,雖然張竑平日裏看起來氣焰很盛,但涉及到很多大事的時候,總是會露出軟弱的一麵。
如今,張竑卻鬥膽提出遷移治所。
這背後,肯定是有了仰仗!
很快。
經過四大世家的調查,確定了一件重要訊息。
張竑,竟然暗中勾結了不少山越人!
山越部落眾多,短時間內殺之不盡。
而且,這是江東世家眼中的重要經驗包。
沒了山越,以後江東世家出身的武將拿什麽副本去刷戰功?
人盡皆知,江東常年開放的副本其實就兩個。
一個是山越副本,堪稱新人練級天堂。
另一個是合淝副本,有極大概率遇到修羅?張八百,有小概率遇到神?張遼!
相較之下,哪個容易哪個困難,已是不言而喻。
為了山越副本的極高性價比,也為了牟取更多的利益,江東四大世家經過商議後,決定采取“斬首行動”!
孫權,自然是不能死的。
躲在孫權背後胡亂提議的張竑,可就拜拜咯!
誰讓你不開眼,提議孫權遷都石頭城的?
誰給你膽子與山越密謀,打算破壞我江東世家的練級聖地?
刺殺這種手段,雖然顯得有些卑劣。
但若是成功,效果也是極為顯著。
在如今的江東世家看來,張竑若死,淮泗文人和會稽山陰派不會再有人像張竑這樣“不守規矩”。
幹掉張竑,就成了必行之舉!
於是。
接下來五天,張竑遭遇了八次刺殺,險些喪命。
當年孫策體驗過的“無限刺殺”模式,張竑也算是有機會切身實際的感受一下了。
深感此事棘手的張竑,於深夜之時找上了孫權。
“張公,您這是做甚?”
“您是長者,孫某受不起這樣的大禮!”
孫權裝模作樣的上前攙扶張竑。
張竑卻一把甩開的他手,一邊哭泣,一邊說道:
“主公,救救老臣吧!”
“那些家夥,簡直是想要了老臣這條命!”
孫權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張竑這廝,和周瑜、徐琨、吳景這些有兵權的人不一樣。
比如當初周瑜還在時,江東四大世家若想刺殺他,那必須要往柴桑軍區輸送人手。
考慮到成本和成功率,性價比顯得相當低微。
但對付張竑就不一樣了。
說好聽點,張竑是德高望重。
難聽點,直白點,張竑也就隻有打打嘴炮的作用。
麵對一輪接一輪的刺殺,這才沒幾天時間,張竑就已經頂不住了!
上門求救,既是為了活命,也是想用交出權力的方式,求孫權庇護他。
“張公,你快進來吧。”
孫權再一次攙扶張竑,一步步把他帶入書房。
推開門,隻見書房之中,顧陸朱張四大世家的家主,正眉眼含笑的看著張竑。
“我們四人仔細想了想,石頭城確實不錯。”
“況且,我四大世家在石頭城也有不少產業,隻不過規模沒有吳郡大罷了。”
“但那裏更靠近山越腹地,方便征伐。”
聞言,張竑呆若木雞。
他轉身向孫權看去,孫權卻是雲淡風輕般的朝著張竑拱手道:
“也要多謝張公的提議。”
“但石頭城這個名字不夠霸氣,孫某更希望叫它,金陵!”
“好了張公,請上路吧。”
“金陵有王氣,張公可替孫某去金陵的地下探一探!”
……
ps:石頭城戰國時期就有了,但規模在江東眾多城池中不算很大。
曆史上正是張竑提議把治所遷到石頭城,但不久之後他就死了。
孫權把治所遷到石頭城,相當於擴大了城池的規模,並且正式開啟了那裏的六朝古都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