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以身入局,天下最佳義子出現了!
開局綁定曹操,美人灑盡紅顏淚 作者:福健全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見司馬懿眉頭一挑,對鍾繇和高柔說道:
“萬萬不可直接放棄子午道!”
高柔疑惑的看向司馬懿:
“仲達這是何意?”
“子午道之難行,世人皆知。”
“若是硬要走子午道,我軍糧草損耗不僅會變得更大,還可能經曆懸崖、峭壁等諸多不容易通過的地形。”
話音未落,司馬懿猛拍桌子,厲聲喝道:
“張魯狡詐,昔日能從劉焉劉璋父子麾下獨立,便知此人善於隱忍。”
“且張魯雄據漢中數載,定會提前派人熟知三條道路的地形。”
“倘若他早有準備。”
“一方麵命令麾下士兵布置在斜穀道與褒斜道的出口,一方麵又派士兵通過子午道,反繞至我軍身後,又該如何?”
“屆時,我軍將會陷入進退不得,被兩麵夾擊的絕境!”
“廝!”
司馬懿所言,令高柔麵色變得無比凝重。
鍾繇亦是如此。
在場三人無一例外,都知曉一些用兵道理,看過不少兵書。
在狹窄的地形中遭遇兩麵夾擊,堪稱兵家之大忌!
“仲達所言甚是。”
“若非仲達,吾等此番難矣。”
鍾繇毫不吝嗇對於司馬懿的誇讚。
司馬懿卻在心中暗自笑道:
“這都是我瞎編的,你倆還真信!”
“紙上談兵,可笑可笑!”
“即便張魯真有走子午道繞後的想法,那也隻能派遣小規模部隊,還必須得是精銳中的精銳!”
“真以為奇襲子午穀,那麽容易的啊?”
其實,奇襲子午穀的發明者,並非魏延,而是韓信。
但韓信自個兒都感慨這個計劃難以實現,所以拋棄了這個天馬行空般的想法。
一來,子午穀地形真的很難走,跟特麽天險似的!
難度應該僅次於陰平小道,但道路總長度卻比陰平小道要長。
二來,除了死士和精銳中的精銳,幾乎沒有士兵願意執行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行軍計劃,士氣很容易崩潰。
詳情可以參考鄧艾,從陰平小道出來的時候,麾下士兵少了許多。
不是死了,就是中途脫離軍隊,默默離開。
子午道,若是士兵忠誠度不夠高,也會出現這麽個情況。
但鍾繇和高柔二人,並未去過子午道。
子午道究竟如何,他倆也隻是道聽途說。
所以,根本不知道子午道到底是什麽樣子。
司馬懿擱這兒危言聳聽,故意誇大其詞,二人不敢不信,不敢去賭。
見高柔和鍾繇已被說動,司馬懿握緊拳頭,對鍾繇說道:
“請大人和文惠各自率領兵馬走斜穀道和褒斜道。”
“子午道,就讓我司馬仲達來走!”
高柔嘴巴微微張大。
這一刻的司馬懿,猶如正道的光!
這種大無畏的精神,誰敢說司馬懿不是忠臣?
但他倆是真不了解司馬懿。
司馬懿實在是太想進步了!
為了進步,些許苦難,些許折磨,又算得了什麽?
司馬懿最不怕的,就是忍耐。
為了達成目的,他甚至可以忍耐數年之久!
鍾繇又一次拍了拍司馬懿的肩膀。
他甚至萌生了想把司馬懿收為義子的衝動。
壞義子,呂布;
絕世好義子,司馬懿!
“仲達放心,老夫會派給你一批死士,同你一起走子午道進軍。”
司馬懿重重的點了點頭。
就此,行軍計劃暫時製定完畢,司馬懿以身入局!
高柔走褒斜道,鍾繇走斜穀道,司馬懿率領少量死士走子午道。
三路兵馬,將會匯合在北伽關外。
離開司隸校尉府,司馬懿立刻派心腹把消息告知蘇羽!
……
蘇羽住處
得知司馬懿的計劃,蘇羽微微搖了搖頭。
司馬懿還是太年輕,忘記了一個重要因素。
鍾繇出兵在即,即便此刻派人把鍾繇的行軍動向送於張魯,張魯也已來不及在三條道路上設置伏兵。
因為消息的傳遞,具有時效性。
打仗,也不是鼠標一點,軍隊就能直接開打。
張魯還得再花時間調兵以及布陣,一來一迴,時間是趕不上的。
所以,指望張魯在三條道路布下伏兵重創鍾繇,這不現實,也不可能成功。
與其寄希望於鍾繇未抵達北伽關之前就重創他麾下的軍隊,倒不如在北伽關多下點功夫。
除此以外,蘇羽也有一個計劃。
既然司馬懿臥底能力這麽強,那不妨進一步增強司馬懿在鍾繇身旁的信任!
讓司馬懿和鍾繇有過命的交情,以後鍾繇還不得把司馬懿當成親兒子看待?
王牌臥底司馬懿,你得進一步努力了!
你要知道,郭圖也很想進步,他的臥底能力,不亞於你啊!
……
時光飛逝。
很快到了鍾繇掛帥,親自出征的時間。
曹操跟個人機似的,親自送別鍾繇,給予鍾繇大大滴的鼓勵!
蘇羽知道了全計劃,約等於曹操知曉全計劃。
畢竟,蘇羽其實就是曹操代言人,隻不過曹操沒辦法親自下場罷了。
目視鍾繇離去的身影,曹操微微歎了歎。
你說你這廝,非要搞一支全是由你們世家麾下的死士和私兵組成的軍隊。
若是你帶點我曹孟德的人,說不定子翼還會對你下手還輕點!
畢竟,子翼從不對自己人動手。
可你倒好,非要把強度拉滿!
罷了罷了,安心送人頭去吧,我曹孟德可管不了你!
反正死的都是你們世家自己的人!
鍾繇並不知道,就他一個被蒙在鼓裏。
哦不,也不能這麽說。
高柔與他共患難,忠誠度高的很!
離場長安後,按照計劃中的那樣,鍾繇、高柔、司馬懿三人分兵,分別進入三條道路。
三人約定,匯合之後再對北伽關動手。
但要從路途來看,肯定是鍾繇和高柔比司馬懿先抵達北伽關外。
褒斜道和斜穀道,有完整的路線圖,知道該怎麽走。
子午道理論上最短,卻兩眼一抹黑,不具備完整地形圖,路線需要司馬懿自己探索。
老天爺很給鍾繇麵子。
半路上並沒有下雨,導致道路崎嶇不平。
與預想中的一樣,高柔和鍾繇安全走完褒斜道與斜穀道,即將抵達匯合地點。
但二人臉上的笑容,很快就消失不見!
嘻嘻不嘻嘻?嘻嘻不出來呀!
……
“萬萬不可直接放棄子午道!”
高柔疑惑的看向司馬懿:
“仲達這是何意?”
“子午道之難行,世人皆知。”
“若是硬要走子午道,我軍糧草損耗不僅會變得更大,還可能經曆懸崖、峭壁等諸多不容易通過的地形。”
話音未落,司馬懿猛拍桌子,厲聲喝道:
“張魯狡詐,昔日能從劉焉劉璋父子麾下獨立,便知此人善於隱忍。”
“且張魯雄據漢中數載,定會提前派人熟知三條道路的地形。”
“倘若他早有準備。”
“一方麵命令麾下士兵布置在斜穀道與褒斜道的出口,一方麵又派士兵通過子午道,反繞至我軍身後,又該如何?”
“屆時,我軍將會陷入進退不得,被兩麵夾擊的絕境!”
“廝!”
司馬懿所言,令高柔麵色變得無比凝重。
鍾繇亦是如此。
在場三人無一例外,都知曉一些用兵道理,看過不少兵書。
在狹窄的地形中遭遇兩麵夾擊,堪稱兵家之大忌!
“仲達所言甚是。”
“若非仲達,吾等此番難矣。”
鍾繇毫不吝嗇對於司馬懿的誇讚。
司馬懿卻在心中暗自笑道:
“這都是我瞎編的,你倆還真信!”
“紙上談兵,可笑可笑!”
“即便張魯真有走子午道繞後的想法,那也隻能派遣小規模部隊,還必須得是精銳中的精銳!”
“真以為奇襲子午穀,那麽容易的啊?”
其實,奇襲子午穀的發明者,並非魏延,而是韓信。
但韓信自個兒都感慨這個計劃難以實現,所以拋棄了這個天馬行空般的想法。
一來,子午穀地形真的很難走,跟特麽天險似的!
難度應該僅次於陰平小道,但道路總長度卻比陰平小道要長。
二來,除了死士和精銳中的精銳,幾乎沒有士兵願意執行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行軍計劃,士氣很容易崩潰。
詳情可以參考鄧艾,從陰平小道出來的時候,麾下士兵少了許多。
不是死了,就是中途脫離軍隊,默默離開。
子午道,若是士兵忠誠度不夠高,也會出現這麽個情況。
但鍾繇和高柔二人,並未去過子午道。
子午道究竟如何,他倆也隻是道聽途說。
所以,根本不知道子午道到底是什麽樣子。
司馬懿擱這兒危言聳聽,故意誇大其詞,二人不敢不信,不敢去賭。
見高柔和鍾繇已被說動,司馬懿握緊拳頭,對鍾繇說道:
“請大人和文惠各自率領兵馬走斜穀道和褒斜道。”
“子午道,就讓我司馬仲達來走!”
高柔嘴巴微微張大。
這一刻的司馬懿,猶如正道的光!
這種大無畏的精神,誰敢說司馬懿不是忠臣?
但他倆是真不了解司馬懿。
司馬懿實在是太想進步了!
為了進步,些許苦難,些許折磨,又算得了什麽?
司馬懿最不怕的,就是忍耐。
為了達成目的,他甚至可以忍耐數年之久!
鍾繇又一次拍了拍司馬懿的肩膀。
他甚至萌生了想把司馬懿收為義子的衝動。
壞義子,呂布;
絕世好義子,司馬懿!
“仲達放心,老夫會派給你一批死士,同你一起走子午道進軍。”
司馬懿重重的點了點頭。
就此,行軍計劃暫時製定完畢,司馬懿以身入局!
高柔走褒斜道,鍾繇走斜穀道,司馬懿率領少量死士走子午道。
三路兵馬,將會匯合在北伽關外。
離開司隸校尉府,司馬懿立刻派心腹把消息告知蘇羽!
……
蘇羽住處
得知司馬懿的計劃,蘇羽微微搖了搖頭。
司馬懿還是太年輕,忘記了一個重要因素。
鍾繇出兵在即,即便此刻派人把鍾繇的行軍動向送於張魯,張魯也已來不及在三條道路上設置伏兵。
因為消息的傳遞,具有時效性。
打仗,也不是鼠標一點,軍隊就能直接開打。
張魯還得再花時間調兵以及布陣,一來一迴,時間是趕不上的。
所以,指望張魯在三條道路布下伏兵重創鍾繇,這不現實,也不可能成功。
與其寄希望於鍾繇未抵達北伽關之前就重創他麾下的軍隊,倒不如在北伽關多下點功夫。
除此以外,蘇羽也有一個計劃。
既然司馬懿臥底能力這麽強,那不妨進一步增強司馬懿在鍾繇身旁的信任!
讓司馬懿和鍾繇有過命的交情,以後鍾繇還不得把司馬懿當成親兒子看待?
王牌臥底司馬懿,你得進一步努力了!
你要知道,郭圖也很想進步,他的臥底能力,不亞於你啊!
……
時光飛逝。
很快到了鍾繇掛帥,親自出征的時間。
曹操跟個人機似的,親自送別鍾繇,給予鍾繇大大滴的鼓勵!
蘇羽知道了全計劃,約等於曹操知曉全計劃。
畢竟,蘇羽其實就是曹操代言人,隻不過曹操沒辦法親自下場罷了。
目視鍾繇離去的身影,曹操微微歎了歎。
你說你這廝,非要搞一支全是由你們世家麾下的死士和私兵組成的軍隊。
若是你帶點我曹孟德的人,說不定子翼還會對你下手還輕點!
畢竟,子翼從不對自己人動手。
可你倒好,非要把強度拉滿!
罷了罷了,安心送人頭去吧,我曹孟德可管不了你!
反正死的都是你們世家自己的人!
鍾繇並不知道,就他一個被蒙在鼓裏。
哦不,也不能這麽說。
高柔與他共患難,忠誠度高的很!
離場長安後,按照計劃中的那樣,鍾繇、高柔、司馬懿三人分兵,分別進入三條道路。
三人約定,匯合之後再對北伽關動手。
但要從路途來看,肯定是鍾繇和高柔比司馬懿先抵達北伽關外。
褒斜道和斜穀道,有完整的路線圖,知道該怎麽走。
子午道理論上最短,卻兩眼一抹黑,不具備完整地形圖,路線需要司馬懿自己探索。
老天爺很給鍾繇麵子。
半路上並沒有下雨,導致道路崎嶇不平。
與預想中的一樣,高柔和鍾繇安全走完褒斜道與斜穀道,即將抵達匯合地點。
但二人臉上的笑容,很快就消失不見!
嘻嘻不嘻嘻?嘻嘻不出來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