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久把歐多克斯放到學院管理的位置上之後,自己想要的效果很快就顯示了出來。他迅速的調和了學院裏各個派係和各種各樣的人,與德魯克和泰勒斯等人相談甚歡。準確的把握了,每一個人的需求和想法。


    有了他的幫助征求對於學院的改造非常的順利。讓專門從事研究的高等學院單獨獨立了出來,與聯盟政府所管理的基礎教育區分的漸漸明晰。


    同時,他還在這個基礎上,把高等學校分成了兩種。一種是為實用服務的高等師範學院,這裏麵主要培養基礎教育的師資以及行政官員。而另一種,就是純粹的研究性學校,按照不同的研究門類設置了科目,分成了數學、自然、哲學和藝術四大門類,並且選拔優秀的學生進行與理性信仰傳播的工作,或者繼續從事研究工作。


    而這兩所學校,都是在鄭久的教團組織下建設,但是都是教授自我管理的模式。隻不過他們都遵守相似的學術規範而已。這使得原本混亂不堪的隨機的,完全憑借興趣的研究,走上了正規化的道路。


    鄭久和歐多克斯,憑借自身的影響力設置了一套完整的論文的評價標準。並且創辦和管理著最重要的評價刊物,作為準繩。而德魯克製定的標準,讓所有的學者明晰了自己的發展道路以及應當如何在自己的研究領域裏更進一步。


    短短半年的時間最是成果豐碩的數學領域,已經得到了許多在鄭久看來幾乎看不懂的內容。如果說高次方程的解法這種相對基礎的內容鄭久還在學習,那麽關於集合論的種種論文已經超出鄭久目前的知識譜係了,至於那些複雜的函數,他也隻能說勉強看看,畢竟解析幾何這種東西,他還湊合學過一些。


    “遲早有一天這些我全都要學會!”鄭久在心中默默的發誓。


    當然,研究自然的人更多,他們的成果也十分的顯著。由於數學的大發展,用數學語言總結自然界的規律成為了一個標準。在這種情況下,許多鄭久當初在基礎課程裏所沒有講的內容都被整理了出來,並且使用數學化的公式語言表達出來。實驗成為數學化表達的正確與否的試金石,即,不管你提出什麽理論,做出什麽樣的數學模型,最終你需要一個可以實踐的實驗進行驗證……


    而被強行放進這個研究領域的冶金術,也取得了不少突破,雖然大多數改良都是在已經不怎麽重要的青銅冶煉上,但是提高的水平卻讓人十分滿意。


    不管是在工程結構領域對冶煉工具的改進,還是對使用材料的比例的實驗與改進。通過數據化的整理和研究,諾亞這樣的工匠,就可以製造出質量更高的青銅製品,按照設計的需求!


    他們甚至成功的製造出了一個精巧的利用蒸汽動力的銅玩具,利用杠杆和齒輪,可以像人一樣的進行打鐵的操作。一時之間引起了成為人們對於學院的興趣,很多人都想報名加入。但卻因為學院的入學考試被迫放棄,因為這些教授們出的題,全他媽超綱了!讓剛剛接受了基礎教育的學生做這些題,鄭久隻能替他們祈禱了……


    “上來就考解析幾何,還有數論的內容,你們沒有人性。比起對公式的運用,竟然要求學生用數學化的語言來描述自然現象,你們簡直是無情。這考試絕對是在坑我吧?”鄭久雖然對試卷無力吐槽,但是也隻能表示這確實是選拔天才的工具。因為真的有人能通過,這樣喪心病狂的考試,而且還不止一個……埃拉托斯特尼更是以十歲的年紀通過了測試,成為了最年輕的學生。


    對此鄭久隻能說兩個字:“畜生!”


    隨著大學事務逐步走上正軌,歐多克斯所管理的《理性》作為論文發表的平台也逐漸成熟。在這上麵,聯盟裏所有的學者隻要符合標準。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想法公布給所有的人,讓同行們進行評論,從而獲得認可或者反駁。


    由於是每個月一期,經常會出現《與xxx論xxx》《與xxx再論xxx》《與xxx三論xxx》這樣激烈的爭論。可惜就是泥板做成的刊物極端不方便,幾乎隻能是放在學校的圖書館裏供人查看。


    於是每個月《理性》出版的時候,圖書館裏總是人滿為患,因為他們要把泥板擺在桌子上,鋪成一個長廊,讓人們觀看。


    於是像是看畫展一樣,眾人就圍繞著這些泥板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一邊討論一邊觀看。一時之間熱鬧非凡。


    但很快眾人就會散去,要麽屬於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確認。要麽就迴去準備如何反駁自己對手對自己的反駁。


    由於學校的建設發展,另一件事也被提上了日程。那就是對兩所學校分別進行擴建和改造。他們目前隻是附屬在理性信仰的聖堂外的建築,甚至還共用了大量的建築。


    “這個經費應當我們自己籌措。”許多教授都持這個看法,但是現實卻困難的多,事實上,雖然他們成果斐然,但是一樣能賺錢的都沒有。


    所以鄭久還是選擇借助聯盟的力量,硬著頭皮申請下來了一份經費,擴建了高等師範大學。同時開始考量如何利用自己的信仰係統,至少要做到自給自足的同時,可以建立並維持學校。


    於是他先做了個嚐試,就是直接在聖堂裏募捐,用於改建學校的經費。結果收上來了非常大的一筆,為此他還刻意在新校舍外麵蓋了一麵牆,上麵寫滿了捐贈者的名字和款項數目,來表示感激。同時也將所有的花費以及如何運用的這筆款項刻了上去。


    這一舉措幾乎得到了一致的好評,可是安德·斯坦對此卻意見非常大。


    “老師,您這樣公開的話,我們之後募捐就會變得困難了!因為很多人會攀比,這樣對於我們之後的運轉十分不利,可能一次兩次會讓我們得到巨大的收益,但是這不是長久之策,我們需要更加穩定的方式,畢竟我們是要長期運轉下去的。”


    鄭久對他的話深表讚同,因為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管理理性信仰的各個環節,讓這一信仰,成為庇護人類的最重要的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野蠻到群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嚴誌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嚴誌明並收藏從野蠻到群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