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一天一夜,鄭久才算是交接完了政務。又花了整整三天時間,他才算是基本搞定了所有亂七八糟的城市管理事項。有的時候,他甚至覺得自己現在是居委會大媽……
當然,這也有許多的意外驚喜。比如說他解決了一起兩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三角戀問題之後,他的政策裏就多了一項原始一夫一妻製。這項政策能夠提高社會30%的產能,所以鄭久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執行了這項政策。
而卓斯開始對所有的男性進行基本的軍事訓練,讓他們按照部落和居住地分成民兵小隊。並且規定了訓練的時間周期,這就讓鄭久解鎖了另一項政策基本民兵製度,這個政策能夠讓臨時征召的士兵在征兆的前十天擁有士兵的80%戰鬥力之後下降為50%(獵人為100%,之後為80%)。而在守城的狀態下,能夠維持高戰力狀態一個月。
普通的部落戰士的戰鬥力已經很不錯,可是正式士兵的戰鬥力可是要比部落戰士還要高一倍,有了這樣的政策,鄭久感覺自己現在防禦上已經非常安全了。除非是阿勒曼尼大酋長大軍親臨,不然包圍七丘之城應當還是綽綽有餘的。
但是,所謂的雜務就是搞定了之後還會不斷地出現。而且,他還會偶爾刷刷自己的係統界麵。因為隨著伯裏克利不斷地南下,鄭久發現他係統的小地圖竟然也會逐漸地展開。他明顯看到地圖上一條細線不斷地向南開啟著視野。雖然,那個視野範圍,確實是太小了。
終於,在伯裏克利離開之後的第五天,鄭久開始準備要開始為自己的文明創造文字了。這方麵他還是有信心的,雖然自己很菜,但是教教文字還是沒問題的,而且卓斯和伯裏克利也都會讀寫呀。這也是他一直沒有考慮這件事的原因,他覺得這件事不用著急的原因。
可是當他決定開始準備找地方教授文字的時候,他本以為自己隻需要給出個三字經之類的東西,教給他們語言就應該完成了。可是係統卻彈出了提示,詢問他要建立一種什麽樣的文字,他這才知道,係統竟然默默地給了他一個十分巨大的便利。那就是自動給了他一套自動翻譯的係統,把別人的語言自動換成中文,或者反過來把他的語言翻譯成其他的語言。也難怪他手下的臣民們都希望通過他來解決互相之間的矛盾。
這“五裏不同音,十裏不同俗”絕對不是誇張,他治下的每一個部落說得話都不是同一種。那幫會建立城牆的阿勒曼尼戰士說的是阿勒曼尼語的一個變種;商人部落傑諾瓦、炎部落和識葉他們的部落使用的是同一種名為平原語的語言,但是三者分別是三種不同的變種;而熊部落的人使用的是一種和傑諾瓦部落語言很接近的語言,但係統將其歸類為東方山地語的一種。
除了這些語言,還可以選擇自己所會的中文,卓斯會的英文(鄭久就很好奇,為什麽幻想人物的語言會是所屬作品的語言……),伯裏克利則是會古希臘語。
“這如何是好?”鄭久發現還有很多詳細的關於語言的說明,包括語法和語言的相關的內容。他感覺自己語言學課的時候那種被索緒爾所支配的恐懼又迴來了,但是這方麵的知識在這個時候確實有了很大的作用。
這些異世界語言雖然看上去完全不同,但是語法基本上是一致。也就是說,這些人說話的方式基本上是一樣的,就有點像中國各地的方言。那就意味著,雖然這些語言看上去區別很大,如果能夠在文本上統一詞匯,就可以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單靠文字溝通了……
這樣就有兩種方案,一種是正統的方式,那就是根據其中一種語言,進行表音文字構建,然後作為標準語言進行推廣。這種方式有一個好處,就是隨著文本的推廣,語言也會隨之推廣,相當於漸漸地將其他方言區的人糾正到和主流文字一樣的模式之中。可以說,隻要自己的文明存在,這種向心力就會始終存在。
另一種就是比較作弊的方式,可以直接拿漢字來用,學日本人的方式,直接用漢字,不用管中文的語法就行了,有什麽漢語裏無法表達的,譬如說助動詞之類的,造幾個字不就好了?這種方式最大的好處,是漢字結構比任何拚寫文字都穩定,可以在更長的時間裏保持溝通能力。當然,缺點也非常明顯,那就是學起來就難不少,讀寫分離意味著背單詞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而且書寫漢字本身也是一個技術活……要是幹脆從說話開始學的話,鄭久想了想,這怕不是要教學教到三年之後?
可是,想到教學的問題,鄭久仔細想了想。好像第一種方法以自己的水平,似乎完全不現實呀!你說我一個學曆史轉民族學的學生,可能搞得定弄出一門語言的責任嗎?雖然他知道許多修道士利用拉丁字母給歐亞非許多沒有語言的民族創造了文字,八思巴大師也利用漢文創造了一門拚音文字。但是,知道和能做到完全是兩個概念好麽?
所以,鄭久決定就傳授中文漢字,隻需要利用係統裏神奇的語言翻譯係統,他隻需要教詞,然後讓他們把句子直接用漢字詞匯構成句子就行,反正照著他們的語法構成句子,他們肯定都看得懂,除了自己反正是不會有什麽人在意不是麽?不然,自己根本難以想象自己該教什麽好麽?
但是,想要上課,他還要整出一個教學大綱,否則根本就夠不成一個課程。畢竟想讓這些人學會基本的文字,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不然,還是用三字經?但是給沒有中文基礎的原始人教古文?怕是沒戲……對於這些不了解中文的原始人,怕是得學個三年五載的。”鄭久這個時候,突然意識到,他心中的教育必須是普遍性的教育。其實,對於這個時代,普遍義務教育根本就不存在也不被需要,根據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來說,複雜且脫離生活文字本身,就是區隔平民和貴族的工具之一……
“可惜我現在沒有建國初期給夜校用的教材,但是思路可以借鑒。所以,我最需要教這些人的文字,一是日常使用的語言,方便語言不通的人之間溝通;二是與數字相關的內容,為之後普及交易做基礎;三是文明相關的曆史和製度,現在還是以製度宣傳為主吧。”鄭久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在春天之前,至少編出教材,讓自己至少培訓出幾個能讀能寫的……
當然,這也有許多的意外驚喜。比如說他解決了一起兩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三角戀問題之後,他的政策裏就多了一項原始一夫一妻製。這項政策能夠提高社會30%的產能,所以鄭久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執行了這項政策。
而卓斯開始對所有的男性進行基本的軍事訓練,讓他們按照部落和居住地分成民兵小隊。並且規定了訓練的時間周期,這就讓鄭久解鎖了另一項政策基本民兵製度,這個政策能夠讓臨時征召的士兵在征兆的前十天擁有士兵的80%戰鬥力之後下降為50%(獵人為100%,之後為80%)。而在守城的狀態下,能夠維持高戰力狀態一個月。
普通的部落戰士的戰鬥力已經很不錯,可是正式士兵的戰鬥力可是要比部落戰士還要高一倍,有了這樣的政策,鄭久感覺自己現在防禦上已經非常安全了。除非是阿勒曼尼大酋長大軍親臨,不然包圍七丘之城應當還是綽綽有餘的。
但是,所謂的雜務就是搞定了之後還會不斷地出現。而且,他還會偶爾刷刷自己的係統界麵。因為隨著伯裏克利不斷地南下,鄭久發現他係統的小地圖竟然也會逐漸地展開。他明顯看到地圖上一條細線不斷地向南開啟著視野。雖然,那個視野範圍,確實是太小了。
終於,在伯裏克利離開之後的第五天,鄭久開始準備要開始為自己的文明創造文字了。這方麵他還是有信心的,雖然自己很菜,但是教教文字還是沒問題的,而且卓斯和伯裏克利也都會讀寫呀。這也是他一直沒有考慮這件事的原因,他覺得這件事不用著急的原因。
可是當他決定開始準備找地方教授文字的時候,他本以為自己隻需要給出個三字經之類的東西,教給他們語言就應該完成了。可是係統卻彈出了提示,詢問他要建立一種什麽樣的文字,他這才知道,係統竟然默默地給了他一個十分巨大的便利。那就是自動給了他一套自動翻譯的係統,把別人的語言自動換成中文,或者反過來把他的語言翻譯成其他的語言。也難怪他手下的臣民們都希望通過他來解決互相之間的矛盾。
這“五裏不同音,十裏不同俗”絕對不是誇張,他治下的每一個部落說得話都不是同一種。那幫會建立城牆的阿勒曼尼戰士說的是阿勒曼尼語的一個變種;商人部落傑諾瓦、炎部落和識葉他們的部落使用的是同一種名為平原語的語言,但是三者分別是三種不同的變種;而熊部落的人使用的是一種和傑諾瓦部落語言很接近的語言,但係統將其歸類為東方山地語的一種。
除了這些語言,還可以選擇自己所會的中文,卓斯會的英文(鄭久就很好奇,為什麽幻想人物的語言會是所屬作品的語言……),伯裏克利則是會古希臘語。
“這如何是好?”鄭久發現還有很多詳細的關於語言的說明,包括語法和語言的相關的內容。他感覺自己語言學課的時候那種被索緒爾所支配的恐懼又迴來了,但是這方麵的知識在這個時候確實有了很大的作用。
這些異世界語言雖然看上去完全不同,但是語法基本上是一致。也就是說,這些人說話的方式基本上是一樣的,就有點像中國各地的方言。那就意味著,雖然這些語言看上去區別很大,如果能夠在文本上統一詞匯,就可以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單靠文字溝通了……
這樣就有兩種方案,一種是正統的方式,那就是根據其中一種語言,進行表音文字構建,然後作為標準語言進行推廣。這種方式有一個好處,就是隨著文本的推廣,語言也會隨之推廣,相當於漸漸地將其他方言區的人糾正到和主流文字一樣的模式之中。可以說,隻要自己的文明存在,這種向心力就會始終存在。
另一種就是比較作弊的方式,可以直接拿漢字來用,學日本人的方式,直接用漢字,不用管中文的語法就行了,有什麽漢語裏無法表達的,譬如說助動詞之類的,造幾個字不就好了?這種方式最大的好處,是漢字結構比任何拚寫文字都穩定,可以在更長的時間裏保持溝通能力。當然,缺點也非常明顯,那就是學起來就難不少,讀寫分離意味著背單詞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而且書寫漢字本身也是一個技術活……要是幹脆從說話開始學的話,鄭久想了想,這怕不是要教學教到三年之後?
可是,想到教學的問題,鄭久仔細想了想。好像第一種方法以自己的水平,似乎完全不現實呀!你說我一個學曆史轉民族學的學生,可能搞得定弄出一門語言的責任嗎?雖然他知道許多修道士利用拉丁字母給歐亞非許多沒有語言的民族創造了文字,八思巴大師也利用漢文創造了一門拚音文字。但是,知道和能做到完全是兩個概念好麽?
所以,鄭久決定就傳授中文漢字,隻需要利用係統裏神奇的語言翻譯係統,他隻需要教詞,然後讓他們把句子直接用漢字詞匯構成句子就行,反正照著他們的語法構成句子,他們肯定都看得懂,除了自己反正是不會有什麽人在意不是麽?不然,自己根本難以想象自己該教什麽好麽?
但是,想要上課,他還要整出一個教學大綱,否則根本就夠不成一個課程。畢竟想讓這些人學會基本的文字,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不然,還是用三字經?但是給沒有中文基礎的原始人教古文?怕是沒戲……對於這些不了解中文的原始人,怕是得學個三年五載的。”鄭久這個時候,突然意識到,他心中的教育必須是普遍性的教育。其實,對於這個時代,普遍義務教育根本就不存在也不被需要,根據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來說,複雜且脫離生活文字本身,就是區隔平民和貴族的工具之一……
“可惜我現在沒有建國初期給夜校用的教材,但是思路可以借鑒。所以,我最需要教這些人的文字,一是日常使用的語言,方便語言不通的人之間溝通;二是與數字相關的內容,為之後普及交易做基礎;三是文明相關的曆史和製度,現在還是以製度宣傳為主吧。”鄭久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在春天之前,至少編出教材,讓自己至少培訓出幾個能讀能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