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的元宵節,有許多名字,諸如上元節、元夕、元夜等等,這些都是民間的叫法。
史官則在史書中稱為正月望日或是正月望夜。
不過最為普遍的還是直接稱唿為正月十五。
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是大梁夜市最為熱鬧的三天。
這三天也算是男女之間的情人節日,遠比七夕更受民間百姓的喜愛。
這一日,數千宮女可以出宮夜遊,不過往往會有一些宮女會和情人一起潛逃。
對此,每一年惠安帝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用惠安帝的話來說,人皆有情,既然她們想逃便隨她們去吧。
隻記得,當初第一次惠安帝放宮女出宮,與情人逃走者達到四分之一,數千宮女出宮,竟然逃了數百人。
從第二年開始,惠安帝便下令,正月十五三日後迴宮的宮女,皆賞銀三兩。
也是從第二年開始,逃走的宮女這才慢慢變少。
除此之外,大梁京都最為熱鬧的還是賞燈和雜耍。
燈與月交相輝映,點亮了京都的夜晚。
街道兩旁,各式各樣的燈籠高高掛起,有的形如走獸,有的狀似花卉,有的則是精巧的宮燈,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若是能從天上望下去,大梁的京都如同被點亮的星河,璀璨奪目。
人們身著節日的盛裝,她們或三五成群,或成雙成對,臉上帶著期待和興奮。
她們在夜市中穿梭,品嚐著各種小吃,觀賞著雜耍表演。
燈謎猜謎更是吸引了無數文人雅士,他們或沉思或歡笑,燈謎的智慧與幽默。
而今日卻與以往不同。
今日,在京都的東南角,這裏是原本大梁皇帝的點兵場,此時卻是圍滿了人群。
幸有大內禁軍維持治安,要不然,此時的天子點兵場就要被老百姓給踩踏了。
今日,這點兵場已經不再是點兵場,而是變成了鎮南王嫡長女,武揚長郡主南宮平月的擂台。
任誰都想一睹這位長郡主的芳容。
更想看看,究竟是什麽樣的人,居然敢挑戰整個皇族的年輕一輩,來比武招親。
此時的點兵場上不少皇室宗親王侯皆到場,三品以上的官員也是盡數到場,而惠安帝則是攜手正宮皇後坐在了正北方的高台之上。
此時,南宮平月手持白杆長槍,一身青色勁裝,一頭秀發被係在了身後,如同馬尾一般,英姿颯爽。
一人一槍立於點兵場的正中央,頗為搶眼。
點兵場四周,人聲鼎沸,無數的目光聚焦在她的身上。皇室宗親、王侯將相,以及三品以上的官員,都帶著好奇和期待,想要看一看這位武揚長郡主究竟有何等本事。
惠安帝坐在主位上,左手邊是大梁當今的皇後,而右手邊便是鎮南王。
在他的身後,還有一個十幾歲模樣的少年,穿著一身淺綠色蟒袍,正一手扶著惠安帝椅子的椅背,一手往嘴裏丟幹果仁,時不時的掃視一圈整個點兵場。
對於如此大逆不道的行為,整個點兵場上的官員宗室,沒有一個人敢多嘴。
因為這位便是如今大梁皇帝的嫡長子,也是唯一的嫡子,秦王李琦,長公主同父同母的親弟弟。
如今最為得寵的皇子,將來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皇子。
“王叔,你真是生了一個好閨女,巾幗不讓須眉,朕著實是眼饞的緊啊。”
看著場中央那英姿颯爽的南宮平月,惠安帝再度開口讚歎一聲。
鎮南王隻是笑了笑,並沒有迴話。
隨後,惠安帝招了招手,一名宣旨太監便走了出來,打開一卷聖旨,朗聲念了起來。
“鎮南王張大猛為國開疆拓土,功高蓋世,以傷軀為國鎮守南疆。
其女南宮平月,持戈統兵,掃平南疆諸多叛逆,有巾幗不讓須眉之姿,特加封其為長郡主,為天下郡主之首,封號武揚!
武揚長郡主如今已至桃李年華,朕特許皇族適齡男子與其比武相親!”
宣旨結束,今日也算是正式的昭告天下,南宮平月正式受封為長郡主。
之後,惠安帝緩緩起身,笑了笑,朗聲道:“讓朕瞧瞧,今日我李家哪位好兒郎先去領教一下長郡主的武藝?”
周圍的看台上,一名看上去大概二十四五歲的男子站了起來,抱拳對著惠安帝的方向行禮。
“陛下,李碧陽願打頭陣!”
惠安帝順著視線瞧了過去,見到那人後笑了。
“碧陽啊,別說的像是打仗拚命一樣,這是比武相親,點到為止!”
“是!”
那人應了一聲,便拿著佩劍走下了看台。
“殿下,此人是誰?”
今日隨著李鎮前來點兵場的是紅兒和顧念。
紅兒不喜言語,開口詢問的自然是顧念。
李鎮輕輕瞥了她一眼,這才開口解釋道:“他是商王最小的兒子,算起來是我的堂叔,在武道上沒什麽天賦,更是那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性子,才四品中的境界,自找沒麵罷了。”
南宮平月的實力是在疆場上生死拚殺中磨煉出來的,就連李鎮都不敢說有把握勝她。
就憑他一個四品中的水平,估計一個照麵就要被打趴在地上了。
說完之後,李鎮大聲的咳嗽了起來。
南宮平月順著聲音望了過去,前者使了一個眼色,後者便心領神會的悄悄點了點頭。
她明白李鎮的意思。
父母疼幼子,這李碧陽是商王最小的兒子,自然是萬般的寵愛。
這位雖然算不上是什麽紈絝子弟,可卻是個極愛麵子的家夥。
剛剛李鎮的眼神就是在告訴南宮平月,別讓他輸的太難看。
在這種場合丟了麵子,難保這位不會做出些什麽出格的事情來。
李鎮的咳嗽聲自然不可能隻是南宮平月聽到。
今天是正月十五,到處都是人們喧囂玩鬧的聲音,還有鞭炮聲,鬼能知道李鎮的咳嗽聲到底會有多大。
察覺到所有的目光都匯聚到自己這邊來,李鎮尷尬的撓了撓頭,起身對著惠安帝行禮,歉意道:“近日兒臣偶感風寒,還望父皇恕兒臣失儀之罪。”
惠安帝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可臉上卻寫著:你那點小九九能騙得過朕?
史官則在史書中稱為正月望日或是正月望夜。
不過最為普遍的還是直接稱唿為正月十五。
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是大梁夜市最為熱鬧的三天。
這三天也算是男女之間的情人節日,遠比七夕更受民間百姓的喜愛。
這一日,數千宮女可以出宮夜遊,不過往往會有一些宮女會和情人一起潛逃。
對此,每一年惠安帝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用惠安帝的話來說,人皆有情,既然她們想逃便隨她們去吧。
隻記得,當初第一次惠安帝放宮女出宮,與情人逃走者達到四分之一,數千宮女出宮,竟然逃了數百人。
從第二年開始,惠安帝便下令,正月十五三日後迴宮的宮女,皆賞銀三兩。
也是從第二年開始,逃走的宮女這才慢慢變少。
除此之外,大梁京都最為熱鬧的還是賞燈和雜耍。
燈與月交相輝映,點亮了京都的夜晚。
街道兩旁,各式各樣的燈籠高高掛起,有的形如走獸,有的狀似花卉,有的則是精巧的宮燈,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若是能從天上望下去,大梁的京都如同被點亮的星河,璀璨奪目。
人們身著節日的盛裝,她們或三五成群,或成雙成對,臉上帶著期待和興奮。
她們在夜市中穿梭,品嚐著各種小吃,觀賞著雜耍表演。
燈謎猜謎更是吸引了無數文人雅士,他們或沉思或歡笑,燈謎的智慧與幽默。
而今日卻與以往不同。
今日,在京都的東南角,這裏是原本大梁皇帝的點兵場,此時卻是圍滿了人群。
幸有大內禁軍維持治安,要不然,此時的天子點兵場就要被老百姓給踩踏了。
今日,這點兵場已經不再是點兵場,而是變成了鎮南王嫡長女,武揚長郡主南宮平月的擂台。
任誰都想一睹這位長郡主的芳容。
更想看看,究竟是什麽樣的人,居然敢挑戰整個皇族的年輕一輩,來比武招親。
此時的點兵場上不少皇室宗親王侯皆到場,三品以上的官員也是盡數到場,而惠安帝則是攜手正宮皇後坐在了正北方的高台之上。
此時,南宮平月手持白杆長槍,一身青色勁裝,一頭秀發被係在了身後,如同馬尾一般,英姿颯爽。
一人一槍立於點兵場的正中央,頗為搶眼。
點兵場四周,人聲鼎沸,無數的目光聚焦在她的身上。皇室宗親、王侯將相,以及三品以上的官員,都帶著好奇和期待,想要看一看這位武揚長郡主究竟有何等本事。
惠安帝坐在主位上,左手邊是大梁當今的皇後,而右手邊便是鎮南王。
在他的身後,還有一個十幾歲模樣的少年,穿著一身淺綠色蟒袍,正一手扶著惠安帝椅子的椅背,一手往嘴裏丟幹果仁,時不時的掃視一圈整個點兵場。
對於如此大逆不道的行為,整個點兵場上的官員宗室,沒有一個人敢多嘴。
因為這位便是如今大梁皇帝的嫡長子,也是唯一的嫡子,秦王李琦,長公主同父同母的親弟弟。
如今最為得寵的皇子,將來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皇子。
“王叔,你真是生了一個好閨女,巾幗不讓須眉,朕著實是眼饞的緊啊。”
看著場中央那英姿颯爽的南宮平月,惠安帝再度開口讚歎一聲。
鎮南王隻是笑了笑,並沒有迴話。
隨後,惠安帝招了招手,一名宣旨太監便走了出來,打開一卷聖旨,朗聲念了起來。
“鎮南王張大猛為國開疆拓土,功高蓋世,以傷軀為國鎮守南疆。
其女南宮平月,持戈統兵,掃平南疆諸多叛逆,有巾幗不讓須眉之姿,特加封其為長郡主,為天下郡主之首,封號武揚!
武揚長郡主如今已至桃李年華,朕特許皇族適齡男子與其比武相親!”
宣旨結束,今日也算是正式的昭告天下,南宮平月正式受封為長郡主。
之後,惠安帝緩緩起身,笑了笑,朗聲道:“讓朕瞧瞧,今日我李家哪位好兒郎先去領教一下長郡主的武藝?”
周圍的看台上,一名看上去大概二十四五歲的男子站了起來,抱拳對著惠安帝的方向行禮。
“陛下,李碧陽願打頭陣!”
惠安帝順著視線瞧了過去,見到那人後笑了。
“碧陽啊,別說的像是打仗拚命一樣,這是比武相親,點到為止!”
“是!”
那人應了一聲,便拿著佩劍走下了看台。
“殿下,此人是誰?”
今日隨著李鎮前來點兵場的是紅兒和顧念。
紅兒不喜言語,開口詢問的自然是顧念。
李鎮輕輕瞥了她一眼,這才開口解釋道:“他是商王最小的兒子,算起來是我的堂叔,在武道上沒什麽天賦,更是那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性子,才四品中的境界,自找沒麵罷了。”
南宮平月的實力是在疆場上生死拚殺中磨煉出來的,就連李鎮都不敢說有把握勝她。
就憑他一個四品中的水平,估計一個照麵就要被打趴在地上了。
說完之後,李鎮大聲的咳嗽了起來。
南宮平月順著聲音望了過去,前者使了一個眼色,後者便心領神會的悄悄點了點頭。
她明白李鎮的意思。
父母疼幼子,這李碧陽是商王最小的兒子,自然是萬般的寵愛。
這位雖然算不上是什麽紈絝子弟,可卻是個極愛麵子的家夥。
剛剛李鎮的眼神就是在告訴南宮平月,別讓他輸的太難看。
在這種場合丟了麵子,難保這位不會做出些什麽出格的事情來。
李鎮的咳嗽聲自然不可能隻是南宮平月聽到。
今天是正月十五,到處都是人們喧囂玩鬧的聲音,還有鞭炮聲,鬼能知道李鎮的咳嗽聲到底會有多大。
察覺到所有的目光都匯聚到自己這邊來,李鎮尷尬的撓了撓頭,起身對著惠安帝行禮,歉意道:“近日兒臣偶感風寒,還望父皇恕兒臣失儀之罪。”
惠安帝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可臉上卻寫著:你那點小九九能騙得過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