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薑落落與老戈打了聲招唿,也離開了兇肆。
羅星河騎走了衙門裏的馬,依舊將自己的愛騎紅紅留給薑落落。
薑落落想要查問的地方很多,可畢竟隻有自己的一雙腿,趁胡知州等人都還未反應過來,他們的人暫時都被引去語口渡,薑落落決定先去上杭之外的地方轉轉。
於是,她再次來到白沙鄉。
燒缸陳家算是她在白沙鄉認識的熟人了。
陳三郎見她再次造訪,疑惑地問,“薑姑娘又有何事?”
薑落落行禮,“我此番冒昧打擾,是為打聽個人。不知大哥是否聽說,哪戶有個外嫁來的女子姓潘?年紀大概有五十上下吧。”
薑落落是根據潘棄的年紀大致推算。
白沙鄉雖說也不小,十幾個村子,人口少說也有幾千。
但是薑落落心想,誣陷姚書吏貪墨與涉及鍾寮場貪金案的人應該是同一夥,甚至丟失的那批用來修繕江堤的銀子實際上也是落在貪金的那夥人手中。
薑子卿又是因姚書吏而被害,若薑盈盈也是在追查此事真相時被殺,那麽與她暗中接觸的潘棄,很可能是因貪金案而被以各種“意外”滅口的知情者後人之一,他辭去馬夫,離開楊家是為躲命去了。
想要清楚地掌握到當年真相,就得尋到這個潘棄。
當年潘棄與楊家廚子吃酒無意中說漏嘴的姑母,是眼下所知的唯一線索。
其實再細想一下,潘棄與那老廚子說,他爹是到鍾寮場謀生的外鄉人的話並不可信,或許隻是在說漏嘴後編造的搪塞話而已。
“外嫁的女子我們一般很少知道娘家姓氏,又是五十來歲……此事還需問家父,不知他是否有所聽聞。”
陳三郎再次把薑落落帶到父親麵前。
“潘姓在我們這帶倒是少見。”陳父想了想,“我也實在不記得。”
薑落落又換了個問題,“老伯,您是否還記得二十多年前鬧的沸沸揚揚的鍾寮場貪金案?此案是由一位鍾寮場的賬房先生而起,此人後來在去長汀的路上不慎騎馬摔死,還有當時的縣衙戶房書吏散從,因此事被罰杖責,並罷了差,改做渡船為生,後來一家不幸死於水患。”
“哦,你這麽說我倒想起來,確有此事。”陳父又特意打量幾眼薑落落,“你為何又詢問起此事?”
“那潘姓的外嫁女子可能在涉及此事的人家。”薑落落迎上陳父的目光,“上迴來詢問老伯,老伯不願說出身份的那名江湖女子,其實就是姚書吏的母親。”
“爹,真的嗎?”陳三郎大吃一驚,“就是那個把我們上杭人都害慘的姚書吏?”
陳父瞪了兒子一眼,“此話你就當沒聽到。”
“知道了,爹。”陳三郎趕忙閉嘴。
那姚家人可是他們白沙鄉的忌諱,是白沙鄉的恥辱!可千萬不能讓人知道他阿公與姚家女人還有那麽一點瓜葛。
“聽說鍾寮場的那位賬房先生也曾住在附近,與姚書吏家不遠。”薑落落道。
其實,關於舊案相關者的這些東西在卷宗中本該有詳細記錄。
可是因二十多年前的那場大雨,卷宗房屋頂塌損。當時眾差都在江邊搶修護堤,無暇顧及衙門,隻留幾個看守搶救不及時,致使多數卷宗淋雨泡壞,字跡暈糊,成了廢品。
當然,衙門裏的房屋怎能如此不結實?
卷宗房多年失修的責任歸錯在工房,也就是當年的工房書吏張州瑉。
可要修繕房屋需要銀錢,這筆賬自然也就又算到卷款而逃的戶房書吏姚斌頭上。
最後,張州瑉在水患搶險中不畏生死,任勞任怨,將功補過,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這些都是薑落落想讓羅星河幫她查看鍾寮場貪金案的卷宗時聽說的。
“畢竟都是同鄉,最遠也就隔幾個村子而已。”陳父道,“若比較起來,那位賬房先生與書吏散從是同村鄰家,與我家這邊隔了好幾裏,我家與姚家倒是近些,隻隔了一個村子。不過這十裏八村的孩子當年都慕名而來,到這邊的私塾拜姚秀才為師,與外鄉人說起來,都是近鄰。即便後來姚秀才病逝,私塾關了門,也還會有孩子來看望師娘,直到出了那檔子事。”
“哦,那您把那二人的住處告訴我,我再去他們那邊問問。”薑落落道。
在不知潘棄之前,薑落落並未有過仔細追查鍾寮場貪金案的相關之人的念頭,否則早就從吟鶯那裏得到答案。
原本在她看來,一是貪金案的重要知情者均已被滅口;二是目前種種皆指向姚書吏,就此追查已需耗費很大工夫,實在無暇再去追查其他。第三,所有涉案黑手沆瀣一氣,隻要能揪出其中一頭,便能帶出真相。導致十三年前命案發生的起因在姚書吏,此為關鍵之處。
但此時已明確得知潘棄與薑盈盈有過秘密往來,必定不能放過這條重要的線索。
依照陳父告知的地址,薑落落尋到小磨村。
小磨村的地勢較高一些,依丘而建。也因此,不僅逃過二十三年前的那場水患,還成了周圍村子的避難所。
這整體上還保留著幾分二十多年前的樣子,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少人家都翻蓋了新房。
有相隔不遠的兩家屋簷上長滿了草,院門破爛敞開,院中亦是雜草叢生,屋子大體坍塌。
這便分別是賬房先生高齊與書吏散從劉瑞的家。
這麽多年過去,他們的家竟然還在。
高杜兩家可謂早已後繼無人,這兩處宅地卻未被他人占得。
“姑娘,你找誰?”
有路過的村民見薑落落在兩處荒宅前停留,不禁好奇詢問。
“哦,我隻是路過。”薑落落道,“見這裏竟有兩處荒廢的宅子,有些奇怪。此處離村口很近,位置不錯,這宅子荒在這裏,著實可惜。”
村民歎了口氣,“這兩家人早都過世,已絕了後。給他們留下這宅子,是想……他們若想迴來看看,也算還有個家,不至於無處飄落。”
羅星河騎走了衙門裏的馬,依舊將自己的愛騎紅紅留給薑落落。
薑落落想要查問的地方很多,可畢竟隻有自己的一雙腿,趁胡知州等人都還未反應過來,他們的人暫時都被引去語口渡,薑落落決定先去上杭之外的地方轉轉。
於是,她再次來到白沙鄉。
燒缸陳家算是她在白沙鄉認識的熟人了。
陳三郎見她再次造訪,疑惑地問,“薑姑娘又有何事?”
薑落落行禮,“我此番冒昧打擾,是為打聽個人。不知大哥是否聽說,哪戶有個外嫁來的女子姓潘?年紀大概有五十上下吧。”
薑落落是根據潘棄的年紀大致推算。
白沙鄉雖說也不小,十幾個村子,人口少說也有幾千。
但是薑落落心想,誣陷姚書吏貪墨與涉及鍾寮場貪金案的人應該是同一夥,甚至丟失的那批用來修繕江堤的銀子實際上也是落在貪金的那夥人手中。
薑子卿又是因姚書吏而被害,若薑盈盈也是在追查此事真相時被殺,那麽與她暗中接觸的潘棄,很可能是因貪金案而被以各種“意外”滅口的知情者後人之一,他辭去馬夫,離開楊家是為躲命去了。
想要清楚地掌握到當年真相,就得尋到這個潘棄。
當年潘棄與楊家廚子吃酒無意中說漏嘴的姑母,是眼下所知的唯一線索。
其實再細想一下,潘棄與那老廚子說,他爹是到鍾寮場謀生的外鄉人的話並不可信,或許隻是在說漏嘴後編造的搪塞話而已。
“外嫁的女子我們一般很少知道娘家姓氏,又是五十來歲……此事還需問家父,不知他是否有所聽聞。”
陳三郎再次把薑落落帶到父親麵前。
“潘姓在我們這帶倒是少見。”陳父想了想,“我也實在不記得。”
薑落落又換了個問題,“老伯,您是否還記得二十多年前鬧的沸沸揚揚的鍾寮場貪金案?此案是由一位鍾寮場的賬房先生而起,此人後來在去長汀的路上不慎騎馬摔死,還有當時的縣衙戶房書吏散從,因此事被罰杖責,並罷了差,改做渡船為生,後來一家不幸死於水患。”
“哦,你這麽說我倒想起來,確有此事。”陳父又特意打量幾眼薑落落,“你為何又詢問起此事?”
“那潘姓的外嫁女子可能在涉及此事的人家。”薑落落迎上陳父的目光,“上迴來詢問老伯,老伯不願說出身份的那名江湖女子,其實就是姚書吏的母親。”
“爹,真的嗎?”陳三郎大吃一驚,“就是那個把我們上杭人都害慘的姚書吏?”
陳父瞪了兒子一眼,“此話你就當沒聽到。”
“知道了,爹。”陳三郎趕忙閉嘴。
那姚家人可是他們白沙鄉的忌諱,是白沙鄉的恥辱!可千萬不能讓人知道他阿公與姚家女人還有那麽一點瓜葛。
“聽說鍾寮場的那位賬房先生也曾住在附近,與姚書吏家不遠。”薑落落道。
其實,關於舊案相關者的這些東西在卷宗中本該有詳細記錄。
可是因二十多年前的那場大雨,卷宗房屋頂塌損。當時眾差都在江邊搶修護堤,無暇顧及衙門,隻留幾個看守搶救不及時,致使多數卷宗淋雨泡壞,字跡暈糊,成了廢品。
當然,衙門裏的房屋怎能如此不結實?
卷宗房多年失修的責任歸錯在工房,也就是當年的工房書吏張州瑉。
可要修繕房屋需要銀錢,這筆賬自然也就又算到卷款而逃的戶房書吏姚斌頭上。
最後,張州瑉在水患搶險中不畏生死,任勞任怨,將功補過,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這些都是薑落落想讓羅星河幫她查看鍾寮場貪金案的卷宗時聽說的。
“畢竟都是同鄉,最遠也就隔幾個村子而已。”陳父道,“若比較起來,那位賬房先生與書吏散從是同村鄰家,與我家這邊隔了好幾裏,我家與姚家倒是近些,隻隔了一個村子。不過這十裏八村的孩子當年都慕名而來,到這邊的私塾拜姚秀才為師,與外鄉人說起來,都是近鄰。即便後來姚秀才病逝,私塾關了門,也還會有孩子來看望師娘,直到出了那檔子事。”
“哦,那您把那二人的住處告訴我,我再去他們那邊問問。”薑落落道。
在不知潘棄之前,薑落落並未有過仔細追查鍾寮場貪金案的相關之人的念頭,否則早就從吟鶯那裏得到答案。
原本在她看來,一是貪金案的重要知情者均已被滅口;二是目前種種皆指向姚書吏,就此追查已需耗費很大工夫,實在無暇再去追查其他。第三,所有涉案黑手沆瀣一氣,隻要能揪出其中一頭,便能帶出真相。導致十三年前命案發生的起因在姚書吏,此為關鍵之處。
但此時已明確得知潘棄與薑盈盈有過秘密往來,必定不能放過這條重要的線索。
依照陳父告知的地址,薑落落尋到小磨村。
小磨村的地勢較高一些,依丘而建。也因此,不僅逃過二十三年前的那場水患,還成了周圍村子的避難所。
這整體上還保留著幾分二十多年前的樣子,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少人家都翻蓋了新房。
有相隔不遠的兩家屋簷上長滿了草,院門破爛敞開,院中亦是雜草叢生,屋子大體坍塌。
這便分別是賬房先生高齊與書吏散從劉瑞的家。
這麽多年過去,他們的家竟然還在。
高杜兩家可謂早已後繼無人,這兩處宅地卻未被他人占得。
“姑娘,你找誰?”
有路過的村民見薑落落在兩處荒宅前停留,不禁好奇詢問。
“哦,我隻是路過。”薑落落道,“見這裏竟有兩處荒廢的宅子,有些奇怪。此處離村口很近,位置不錯,這宅子荒在這裏,著實可惜。”
村民歎了口氣,“這兩家人早都過世,已絕了後。給他們留下這宅子,是想……他們若想迴來看看,也算還有個家,不至於無處飄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