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進行了對於宮崎火車站的摧毀行動之後,現在整個九州島上麵,已經沒有特別需要在戰前進行摧毀的目標了,即便有也需要等到明天了。
而幾乎與此同時,太平洋共和國陸軍登陸作戰部隊,從種子島的登陸城以及濟州島的登陸場同時出發。
在海軍強大的海上艦隊掩護之下,於1942年11月6號淩晨發起了對各自目標的進攻。
由於距離的因素,首先發動進攻的是從種子島出發的太平洋共和國陸軍登陸作戰第一師。
整個第一師一共下轄人,擁有各類型坦克,裝甲車接近150輛,各型火炮300餘門。
其采用的是六個團18個營的設計。
當然對於太平洋共和國的登陸作戰部隊來說,他們的武器裝備並不是最需要的,事實上對於太平洋共和國的登陸作戰部隊來說,他們的火力有無基本上不會影響大局。
因為在登錄過程當中,他們一定會得到海空軍的全麵掩護。
淩晨3:22,太平洋共和國海軍登陸部隊成功的在鹿兒島南端登陸,並且向著預定的目標發動攻擊。
淩晨四點鍾,位於整個九州島最中心的日本九州島戰區司令部,已經得到了太平洋共和國陸軍登陸的準確情報,隨即他命令周圍的日本軍隊向鹿兒島地區靠攏,並且要求鹿兒島地區當地的駐軍立即發動反擊。
不過鹿兒島地區的駐軍並沒有按照命令發布直接的反擊,因為現在他們自己也麵臨著巨大的困難,太平洋共和國海軍艦隊在鹿兒島南端的海域當中部署了大量的重型戰艦,這些重型戰艦的直接火炮此時已經對鹿兒島的各大主要目標進行了全麵的炮擊,用來掩護登陸作戰部隊。
現在絕大部分日本軍隊的營房已經被摧毀了,他們雖然能夠繼續進行一定程度的調動,但是這些調動均要處於太平洋共和國海空軍的嚴密監視之下,而且此時太平洋共和國的海軍已經把沿海岸線50公裏範圍之內的所有目標列為了絕對會被摧毀的目標。
而海岸線50公裏之內則變成了日本軍隊的死亡區。
在這種絕對的火力優勢麵前,任何日本軍隊試圖發動對正在登陸過程當中的太平洋共和國陸軍的反擊,都要考慮充足,當然也有一些日本軍隊並沒有受到火力的阻攔,他們依然發動了反擊,隻不過他們發動反擊之後,就立即從地圖上消失了而已。
有些部隊並沒有聽從命令發動反擊,而有的不至於聽從了命令,發動了反擊,這造成了整個鹿兒島地區一定的混亂,而且這種混亂也因為太平洋共和國海軍和空軍的大規模空襲和轟炸進一步的加劇。
當時間進行到11月6號淩晨5:50的時候,太平洋共和國在鹿兒島地區的登陸已經完成。
絕大部分軍隊以及所有的重型武器,已經全部成功的登陸了,當然也包括由海軍運輸的臨時空軍基地的鋼板。
在鹿兒島方向上的太平洋共和國軍隊登陸成功的同時,太平洋共和國在長崎外圍的登陸作戰行動也正在進行當中。
不過與在鹿兒島方向的登陸大為不同的是,在長崎外圍,太平洋共和國的主要麵對的敵人並不是日本的陸軍作戰部隊,而是日本的水雷。
在長崎地區,日本軍隊居然把水雷有一部分都埋在了,按上麵正式登陸的太平洋共和國陸軍作戰部隊的登陸艇觸雷爆炸,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亡,並且延緩了太平洋共和國陸軍登陸的進程。
不過這樣程度的延期,並不足以對太平洋眾合國造成什麽毀滅性的打擊,因為即便在太平洋共和國已經完成了在長長崎外圍的登陸之後,他們的總傷亡數也控製在了60人以內。
而與鹿兒島地區相比,有一些非常輕鬆的問題在於太平洋共和國在長崎地區登陸,不需要擔心在鹿兒島地區麵臨的遭受圍攻的處境。
因為整個地區的地形實在是太過於破碎了,太平洋共和國在這一地區的登陸,僅僅是第一次登陸,接下來的幾次還會發生很多次的登陸作戰,畢竟現在可是在日本列島上作戰,太平洋共和國的陸軍高層可沒有任何的意外的想法。
太平洋共和國對於日本軍隊還是比較了解的,日本軍隊基本上是沒有投降的可能性的,他們通常會采取頑固的死戰到底的方式。
當然這也為太平洋共和國降低了一定的工作壓力,至少太平洋共和國也不需要向他們進行投降喊話了。
當11月6號的清晨,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太平洋共和國的兩支登陸作戰部隊全部都已經完成了,在九州島的登陸作戰任務,而此時日本在九州島的軍隊需要麵臨的就是非常巨大的壓力了。
眾所周知的一點,當太平洋共和國把自己的空軍基地押到九州島上麵的時候,九州島上麵的所有日本重型要塞,基本上就可以宣告徹底毀滅了。
而且由於太平洋共和國的動作作戰部隊配備了大量的噴火器。
主要由木質結構構成的承認,也是受到非常巨大危險的,但是對於城鎮的攻擊並不是這些武器最主要的目標,這些武器最主要的目標是對於日本軍隊頑固防守的石質要塞。
根據太平洋共和國陸軍登陸作戰部隊的行動準則,在遇到頑固據守的要塞的情況之下,首先召喚海軍和空軍支援在空軍轟炸和海軍炮擊均沒能取得成功的時候,陸軍將會試圖動用噴火器進行攻擊,如果噴火器也難以造成毀滅性的殺傷的話,那麽陸軍就會選擇放棄繼續進攻,先繞過這一地區。
根據整個作戰行動,九洲島登陸作戰將會在1943年的1月6號落下帷幕,也就是說整個九州島作戰行動僅給了僅僅60天的時間。
之所以沒有製定更加快速的方案是太平洋共和國的總參謀部認為一旦完成了對九州四國以及本州島西部地區的占領,那麽最終的時刻就會到來。
而幾乎與此同時,太平洋共和國陸軍登陸作戰部隊,從種子島的登陸城以及濟州島的登陸場同時出發。
在海軍強大的海上艦隊掩護之下,於1942年11月6號淩晨發起了對各自目標的進攻。
由於距離的因素,首先發動進攻的是從種子島出發的太平洋共和國陸軍登陸作戰第一師。
整個第一師一共下轄人,擁有各類型坦克,裝甲車接近150輛,各型火炮300餘門。
其采用的是六個團18個營的設計。
當然對於太平洋共和國的登陸作戰部隊來說,他們的武器裝備並不是最需要的,事實上對於太平洋共和國的登陸作戰部隊來說,他們的火力有無基本上不會影響大局。
因為在登錄過程當中,他們一定會得到海空軍的全麵掩護。
淩晨3:22,太平洋共和國海軍登陸部隊成功的在鹿兒島南端登陸,並且向著預定的目標發動攻擊。
淩晨四點鍾,位於整個九州島最中心的日本九州島戰區司令部,已經得到了太平洋共和國陸軍登陸的準確情報,隨即他命令周圍的日本軍隊向鹿兒島地區靠攏,並且要求鹿兒島地區當地的駐軍立即發動反擊。
不過鹿兒島地區的駐軍並沒有按照命令發布直接的反擊,因為現在他們自己也麵臨著巨大的困難,太平洋共和國海軍艦隊在鹿兒島南端的海域當中部署了大量的重型戰艦,這些重型戰艦的直接火炮此時已經對鹿兒島的各大主要目標進行了全麵的炮擊,用來掩護登陸作戰部隊。
現在絕大部分日本軍隊的營房已經被摧毀了,他們雖然能夠繼續進行一定程度的調動,但是這些調動均要處於太平洋共和國海空軍的嚴密監視之下,而且此時太平洋共和國的海軍已經把沿海岸線50公裏範圍之內的所有目標列為了絕對會被摧毀的目標。
而海岸線50公裏之內則變成了日本軍隊的死亡區。
在這種絕對的火力優勢麵前,任何日本軍隊試圖發動對正在登陸過程當中的太平洋共和國陸軍的反擊,都要考慮充足,當然也有一些日本軍隊並沒有受到火力的阻攔,他們依然發動了反擊,隻不過他們發動反擊之後,就立即從地圖上消失了而已。
有些部隊並沒有聽從命令發動反擊,而有的不至於聽從了命令,發動了反擊,這造成了整個鹿兒島地區一定的混亂,而且這種混亂也因為太平洋共和國海軍和空軍的大規模空襲和轟炸進一步的加劇。
當時間進行到11月6號淩晨5:50的時候,太平洋共和國在鹿兒島地區的登陸已經完成。
絕大部分軍隊以及所有的重型武器,已經全部成功的登陸了,當然也包括由海軍運輸的臨時空軍基地的鋼板。
在鹿兒島方向上的太平洋共和國軍隊登陸成功的同時,太平洋共和國在長崎外圍的登陸作戰行動也正在進行當中。
不過與在鹿兒島方向的登陸大為不同的是,在長崎外圍,太平洋共和國的主要麵對的敵人並不是日本的陸軍作戰部隊,而是日本的水雷。
在長崎地區,日本軍隊居然把水雷有一部分都埋在了,按上麵正式登陸的太平洋共和國陸軍作戰部隊的登陸艇觸雷爆炸,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亡,並且延緩了太平洋共和國陸軍登陸的進程。
不過這樣程度的延期,並不足以對太平洋眾合國造成什麽毀滅性的打擊,因為即便在太平洋共和國已經完成了在長長崎外圍的登陸之後,他們的總傷亡數也控製在了60人以內。
而與鹿兒島地區相比,有一些非常輕鬆的問題在於太平洋共和國在長崎地區登陸,不需要擔心在鹿兒島地區麵臨的遭受圍攻的處境。
因為整個地區的地形實在是太過於破碎了,太平洋共和國在這一地區的登陸,僅僅是第一次登陸,接下來的幾次還會發生很多次的登陸作戰,畢竟現在可是在日本列島上作戰,太平洋共和國的陸軍高層可沒有任何的意外的想法。
太平洋共和國對於日本軍隊還是比較了解的,日本軍隊基本上是沒有投降的可能性的,他們通常會采取頑固的死戰到底的方式。
當然這也為太平洋共和國降低了一定的工作壓力,至少太平洋共和國也不需要向他們進行投降喊話了。
當11月6號的清晨,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太平洋共和國的兩支登陸作戰部隊全部都已經完成了,在九州島的登陸作戰任務,而此時日本在九州島的軍隊需要麵臨的就是非常巨大的壓力了。
眾所周知的一點,當太平洋共和國把自己的空軍基地押到九州島上麵的時候,九州島上麵的所有日本重型要塞,基本上就可以宣告徹底毀滅了。
而且由於太平洋共和國的動作作戰部隊配備了大量的噴火器。
主要由木質結構構成的承認,也是受到非常巨大危險的,但是對於城鎮的攻擊並不是這些武器最主要的目標,這些武器最主要的目標是對於日本軍隊頑固防守的石質要塞。
根據太平洋共和國陸軍登陸作戰部隊的行動準則,在遇到頑固據守的要塞的情況之下,首先召喚海軍和空軍支援在空軍轟炸和海軍炮擊均沒能取得成功的時候,陸軍將會試圖動用噴火器進行攻擊,如果噴火器也難以造成毀滅性的殺傷的話,那麽陸軍就會選擇放棄繼續進攻,先繞過這一地區。
根據整個作戰行動,九洲島登陸作戰將會在1943年的1月6號落下帷幕,也就是說整個九州島作戰行動僅給了僅僅60天的時間。
之所以沒有製定更加快速的方案是太平洋共和國的總參謀部認為一旦完成了對九州四國以及本州島西部地區的占領,那麽最終的時刻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