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0月14號。同盟國發動了全麵的進攻。
主要的進攻目標位於安卡拉市區的外圍。首要的攻擊打擊點是安卡西部市區的宗教建築。
這一次大規模的攻擊,主要是為了清洗掉安卡拉外圍的土耳其軍隊構築的防線,雖然說土耳其軍隊構築的防線並沒有多麽的強大,但是這依然為同盟國的陸軍部隊進入安卡拉城內作戰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這次大規模的轟炸和試探性進攻,一直持續到10月19號。
最終讓同盟國停止進行轟炸的原因是因為安卡拉城區外部的建築被轟炸的已經麵目全非了,事實上這已經構成了對安卡拉城區的保護,對於同盟國來說這是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事實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大規模轟炸之後,安卡拉城區現在已經變得有點像之前德國和蘇聯反複拉鋸的斯大林格勒市區了。
建築物被摧毀之後形成的廢墟,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型堡壘,這些小型堡壘在熟悉安卡拉地形的土耳其軍隊麵前成為了抵抗同盟國繼續向前推進的重要的防線。
同盟國很快就得出了這一消息,並且迅速進行了調整,將全麵的無差別轟炸調整為了定點轟炸。
同盟國在前線的最高指揮官判斷安卡拉戰役還需要繼續進行,到11月到12月底才能最終結束。
不過同盟國對此並不著急,著急的應該是德國人,隨著土耳其本土大規模的淪陷,土耳其的首都也受到威脅,土耳其對於德國供應礦石的能力急劇下降。
根據德國最高統帥部下降的德國物資委員會的統計,土耳其人的相,德國供應鐵礦石和各種稀有的金屬礦石的數量照比1941年的同一時期下降了60%。
根據德國物資委員會的統計,德國現在主要的幾個礦石進口量都出現了巨大的缺口,鐵礦石進口,由於瑞典現在開始加大了對於德國的封鎖力度,所以說鐵礦石越來越難以從瑞典進口石油方麵,由於羅馬尼亞的油田已經達到了極限開采的速度,並且很快就會受到威脅,所以說德國的石油也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在鎢礦石方麵,德國麵臨的情況就更加嚴峻由於葡萄牙人受到了同盟國巨大的壓力,所以說葡萄牙人已經開始減少對於德國的供應。這就是德國對土耳其的供應越來越依賴。
麵臨如此巨大的物資供應壓力,現在德國人也需要穩住土耳其的形勢,畢竟土耳其的主要幾個礦區都在中部地區,如果說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被同盟國輕易的攻占,那麽對於同盟國來說,就可以輕易的封鎖德國人獲得珍貴金屬礦石的通道。
這也就是為什麽在德國全線吃緊的情況之下,德國人依舊將自己的中東集團軍群留在了土耳其,然而並沒有將他調迴本土或者調到東線。
不過這樣的行動是否能夠取得最終的效果,還需要一定時間的考量,畢竟現在由中東集團軍群改名而成的亞細亞集團軍群,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周圍的防禦並沒有實現根本性的效果土耳其人依舊被迫放棄了安卡拉外圍的幾個重要城鎮,並且將防禦的重心轉移至安卡拉市區。
10月23號,同盟國展開了對安卡拉的大規模全麵攻擊,這一次全麵攻擊由同盟國的六個裝甲師為主導,16個步兵師在外圍繼續進行騷擾行動,整個攻擊行動動用了6600門火炮,5800架飛機,4200輛坦克。
再結合兵器數量上麵,同盟國實際上占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在軍隊數量方麵,軸心國具有一定的優勢,雙方的戰意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周圍拉開序幕之後,就進入到了僵持階段。
事實上這樣的僵持階段並不是同盟國希望看到的,當然也不是中軸心國能看到的,對於同盟國來說,最希望看到的事情是快速拿下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並且進一步的向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說,我可以發動進攻,這樣可以摧毀土耳其人的抵抗決心,並且最終迫使土耳其人投降退出戰爭。
迫使土耳其人退出戰爭,是現在,希望的事情也是最有可能達成的事情,畢竟意大利已經首先退出了戰爭,土耳其再退出戰爭,那麽對於德國人來說就真正的變成孤家寡人了。
不過軸心國方麵對於安卡拉戰役的有一定的預想,軸心國方麵認為安卡拉戰役非常有可能是同盟國工卡恩卡,畢竟現在德國和土耳其之間的連接是通過非常脆弱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完成的,這對於德國來說是非常擔心的事情畢竟土耳其人現在已經處於了非常糟糕的狀態,不過土耳其人和同盟國達成協議,那麽同盟國很有可能順著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到黑海,然後發起對克裏木半島的進攻,這會對蘇聯紅軍造成巨大的鼓舞,並且對德國東線造成巨大的打擊。
德國人最希望發生的事情還是能夠在安卡拉周圍正式的擊敗通過,並且將同盟國向東部地區擊退100到150公裏,確保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絕對安全,這樣一來既可以讓土耳其人繼續和德國綁在一起,也可以讓全歐洲看到德國的戰鬥力依然是非常強大的,德國在這次世界大戰中依然沒有失敗。
為了完成這個非常重大的使命,希特勒不顧東線的巨大劣勢以及巨大壓力,將東線的軍隊調到了亞細亞集團軍群。
這樣的一次軍事調動,讓隆美爾指揮的部隊獲得了軍事優勢。
與此同時,希特勒在柏林給隆美爾的電報當中也明確表示,希望隆美爾能夠打出一個非常好的戰績。
對於希特勒的這個命令,隆美爾顯得有些無奈,但是作為希特勒的心腹愛將,也是一手提拔了他的人,隆美爾必須要執行希特勒的命令,而且要執行得非常完美。
10月27號,隆美爾在自己的司令部裏麵召開了亞細亞集團軍群的戰前會議,在這次戰前會議上麵,他打算部署一下自己的戰略方針。
主要的進攻目標位於安卡拉市區的外圍。首要的攻擊打擊點是安卡西部市區的宗教建築。
這一次大規模的攻擊,主要是為了清洗掉安卡拉外圍的土耳其軍隊構築的防線,雖然說土耳其軍隊構築的防線並沒有多麽的強大,但是這依然為同盟國的陸軍部隊進入安卡拉城內作戰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這次大規模的轟炸和試探性進攻,一直持續到10月19號。
最終讓同盟國停止進行轟炸的原因是因為安卡拉城區外部的建築被轟炸的已經麵目全非了,事實上這已經構成了對安卡拉城區的保護,對於同盟國來說這是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事實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大規模轟炸之後,安卡拉城區現在已經變得有點像之前德國和蘇聯反複拉鋸的斯大林格勒市區了。
建築物被摧毀之後形成的廢墟,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型堡壘,這些小型堡壘在熟悉安卡拉地形的土耳其軍隊麵前成為了抵抗同盟國繼續向前推進的重要的防線。
同盟國很快就得出了這一消息,並且迅速進行了調整,將全麵的無差別轟炸調整為了定點轟炸。
同盟國在前線的最高指揮官判斷安卡拉戰役還需要繼續進行,到11月到12月底才能最終結束。
不過同盟國對此並不著急,著急的應該是德國人,隨著土耳其本土大規模的淪陷,土耳其的首都也受到威脅,土耳其對於德國供應礦石的能力急劇下降。
根據德國最高統帥部下降的德國物資委員會的統計,土耳其人的相,德國供應鐵礦石和各種稀有的金屬礦石的數量照比1941年的同一時期下降了60%。
根據德國物資委員會的統計,德國現在主要的幾個礦石進口量都出現了巨大的缺口,鐵礦石進口,由於瑞典現在開始加大了對於德國的封鎖力度,所以說鐵礦石越來越難以從瑞典進口石油方麵,由於羅馬尼亞的油田已經達到了極限開采的速度,並且很快就會受到威脅,所以說德國的石油也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在鎢礦石方麵,德國麵臨的情況就更加嚴峻由於葡萄牙人受到了同盟國巨大的壓力,所以說葡萄牙人已經開始減少對於德國的供應。這就是德國對土耳其的供應越來越依賴。
麵臨如此巨大的物資供應壓力,現在德國人也需要穩住土耳其的形勢,畢竟土耳其的主要幾個礦區都在中部地區,如果說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被同盟國輕易的攻占,那麽對於同盟國來說,就可以輕易的封鎖德國人獲得珍貴金屬礦石的通道。
這也就是為什麽在德國全線吃緊的情況之下,德國人依舊將自己的中東集團軍群留在了土耳其,然而並沒有將他調迴本土或者調到東線。
不過這樣的行動是否能夠取得最終的效果,還需要一定時間的考量,畢竟現在由中東集團軍群改名而成的亞細亞集團軍群,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周圍的防禦並沒有實現根本性的效果土耳其人依舊被迫放棄了安卡拉外圍的幾個重要城鎮,並且將防禦的重心轉移至安卡拉市區。
10月23號,同盟國展開了對安卡拉的大規模全麵攻擊,這一次全麵攻擊由同盟國的六個裝甲師為主導,16個步兵師在外圍繼續進行騷擾行動,整個攻擊行動動用了6600門火炮,5800架飛機,4200輛坦克。
再結合兵器數量上麵,同盟國實際上占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在軍隊數量方麵,軸心國具有一定的優勢,雙方的戰意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周圍拉開序幕之後,就進入到了僵持階段。
事實上這樣的僵持階段並不是同盟國希望看到的,當然也不是中軸心國能看到的,對於同盟國來說,最希望看到的事情是快速拿下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並且進一步的向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說,我可以發動進攻,這樣可以摧毀土耳其人的抵抗決心,並且最終迫使土耳其人投降退出戰爭。
迫使土耳其人退出戰爭,是現在,希望的事情也是最有可能達成的事情,畢竟意大利已經首先退出了戰爭,土耳其再退出戰爭,那麽對於德國人來說就真正的變成孤家寡人了。
不過軸心國方麵對於安卡拉戰役的有一定的預想,軸心國方麵認為安卡拉戰役非常有可能是同盟國工卡恩卡,畢竟現在德國和土耳其之間的連接是通過非常脆弱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完成的,這對於德國來說是非常擔心的事情畢竟土耳其人現在已經處於了非常糟糕的狀態,不過土耳其人和同盟國達成協議,那麽同盟國很有可能順著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到黑海,然後發起對克裏木半島的進攻,這會對蘇聯紅軍造成巨大的鼓舞,並且對德國東線造成巨大的打擊。
德國人最希望發生的事情還是能夠在安卡拉周圍正式的擊敗通過,並且將同盟國向東部地區擊退100到150公裏,確保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的絕對安全,這樣一來既可以讓土耳其人繼續和德國綁在一起,也可以讓全歐洲看到德國的戰鬥力依然是非常強大的,德國在這次世界大戰中依然沒有失敗。
為了完成這個非常重大的使命,希特勒不顧東線的巨大劣勢以及巨大壓力,將東線的軍隊調到了亞細亞集團軍群。
這樣的一次軍事調動,讓隆美爾指揮的部隊獲得了軍事優勢。
與此同時,希特勒在柏林給隆美爾的電報當中也明確表示,希望隆美爾能夠打出一個非常好的戰績。
對於希特勒的這個命令,隆美爾顯得有些無奈,但是作為希特勒的心腹愛將,也是一手提拔了他的人,隆美爾必須要執行希特勒的命令,而且要執行得非常完美。
10月27號,隆美爾在自己的司令部裏麵召開了亞細亞集團軍群的戰前會議,在這次戰前會議上麵,他打算部署一下自己的戰略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