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越發的向著對蘇聯紅軍不利的方向推進,在9月27號蘇聯紅軍發起的第二次大規模攻擊當中,在斯摩棱斯克方向挫敗於德國軍隊。
與之前幾次挫敗大為不同,這一次挫敗是在德國軍隊明顯處於軍隊劣勢的情況之下,蘇聯紅軍依然沒能夠擊敗德國軍隊,這使得斯大林同誌亦乎尋常的不滿。
“出現這樣的事情的原因,完全是因為前線的紅軍指揮官的個人素質問題,以及前線指揮官對於現在的戰爭情況不了解所掌握的,我認為現在應該對全縣的蘇聯指揮官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強教育。”
從斯大林同誌的話中就可以明顯的聽出斯大林同誌認為現在的情況完全是因為前線指揮官的錯誤所導致的,他並不認為現在他自己對於德軍發動反擊的情況的判斷有任何的錯誤。事實上斯大林同誌直到這一刻還在認為德國軍隊已經窮途末路了,德國軍隊不可能發起對他的紅軍的反擊。
但是他不相信,不代表這種事情並沒有發生,雖然斯大林同誌是鋼鐵慈父,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堅強繼承人。
但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就是曆史唯物主義不能以斯大林同誌個人的思想變化而決定曆史的發展潮流。
所以說斯大林同誌本人的意見,對於整個曆史的發展沒有太大的關係。
9月30號,斯大林同誌依然堅持,蘇聯紅軍必須發動反擊,最終在這一天斯大林同誌接到了他最不想聽到的一個消息。
在經過12個小時的戰鬥之後,德國軍隊重新奪迴了斯大林格勒,這標誌著緊緊光複27天的斯大林格勒再次被德國軍隊,這也標誌著蘇聯紅軍這次反擊最大的成果已經被德國軍隊重新奪迴了。
德國軍隊取得這樣的戰果,讓德國士氣非常的振奮,最終德國軍隊在10月7號完全擋住了蘇聯紅軍的進攻,並且形成了從斯大林格勒到中部的幾個重要城市延伸至北部拉脫維亞的防線。
不過我這一次的戰鬥依然不能算是德國軍隊的勝利,畢竟德國軍隊在這一次戰鬥當中實打實的陣亡了接近70萬,這對於德國來說是傷筋動骨的。
另外一方麵,德國軍隊在這次戰鬥當中喪失了愛沙尼亞以及列寧格勒周圍的大片土地,並且在中部地區向後撤退了一百公裏左右。
不過對於德國軍隊而言,好的一點是蘇聯紅軍為此付出的代價也異常的慘重,在前一半作戰時間當中,蘇聯紅軍雖然有過一定的損失,但是損失的總人數控製在了50萬人以下,但是隨後的反擊作戰,由於斯大林同誌要求蘇聯紅軍必須發動反擊,這使得蘇聯紅軍不得不硬著頭皮上,最終導致了蘇聯紅軍付出了接近150萬人傷亡的代價。
不過這樣的傷亡對於斯大林同誌來說,也沒有太大的關係,畢竟蘇聯的人力要比德國多非常多,斯大林同誌可以承受的傷亡,也比德國人能承受的高得多。
1942年10月1號,希特勒在德國柏林的德國國會大廈發表了演說,在這次演說當中,希特勒表示過去的一年當中,雖然德國軍隊取得了一係列重大的勝利,但是敵人也在不斷的承受著巨大的傷亡的情況之下繼續反對德國軍隊。
不過他在講話當中明確表示,雖然敵人依然在頑強抵抗,但是德國隊內即將會對敵人產生巨大的殺傷,這樣會為最終的結束戰爭鋪平道路。
事實上無論是誰都不清楚,希特勒講的巨大殺傷到底是什麽樣的巨大殺傷,畢竟在蘇聯戰場上,即便德國軍隊能夠對蘇聯紅軍戰後成巨大的殺傷,對於蘇聯紅軍來說也已經是非常習慣的事情,指導員同誌對於幾十萬人的傷亡根本不屑一顧。
而如果說德國對同盟國能夠造成巨大傷亡的話,這些根本不現實,畢竟德國在意大利,土耳其方向上,在麵對同盟國的時候,經常是處於下風的,畢竟同盟國在每一次發動進攻的時候都會擁有近乎於絕對優勢的空中力量和海上力量。
10月3號德國軍隊在整個蘇聯戰場上的戰線已經全部穩定了下來,並且成功的將意圖打垮德國防線的蘇聯紅軍全部摧毀,當天下午斯大林同誌下達了結束戰役的命令。
雖然說在戰役的後半段時間當中,蘇聯紅軍表現得非常的不盡如人意,但是斯大林同誌並不認為蘇聯紅軍在這次戰役當中是失敗的一方,畢竟蘇聯紅軍在這次戰役當中實打實的贏迴了非常多的城市,並且擴大了蘇聯的控製區德國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殺傷。
這在斯大林同誌看來是非常值得的,畢竟蘇聯的紅軍最不缺的就是使命,蘇聯紅軍最缺的是自己的軍事力量。
不過這次的戰役結束之後,也給斯大林同誌提出了一個非常巨大並且艱巨的任務,那就是他應該如何反擊,雖然說德國軍隊這部分的進攻最終演變成了一次巨大的災難,但是對於斯大林同誌自己來說,它無法快速的解決德國軍隊,對自己造成了威脅。
難道斯大林同誌必須要在莫斯科一直等待著同盟國發起對德國本土的進攻,才能夠轉入反攻麽?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斯大林同誌不可能等到同盟國對於德國發動了攻擊,才讓自己的手下發動反擊,畢竟如果同盟國已經達到了德國本土,而自己的蘇聯紅軍還在本土和德國糾結的話,那麽在將來的整個歐洲地緣政治局勢當中,蘇聯會非常的不利。
最終在10月4號的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會議上麵,斯大林同誌作出了命令要求蘇聯紅軍在1942年12月到1943年2月的三個月的時間裏麵,發起一場冬季攻勢,在這場冬季攻勢當中,蘇聯紅軍將會利用自己在冬天巨大的優勢,對德國軍隊發動全麵的反撲,這一次的反撲主要目標是收複俄羅斯全境。
與之前幾次挫敗大為不同,這一次挫敗是在德國軍隊明顯處於軍隊劣勢的情況之下,蘇聯紅軍依然沒能夠擊敗德國軍隊,這使得斯大林同誌亦乎尋常的不滿。
“出現這樣的事情的原因,完全是因為前線的紅軍指揮官的個人素質問題,以及前線指揮官對於現在的戰爭情況不了解所掌握的,我認為現在應該對全縣的蘇聯指揮官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強教育。”
從斯大林同誌的話中就可以明顯的聽出斯大林同誌認為現在的情況完全是因為前線指揮官的錯誤所導致的,他並不認為現在他自己對於德軍發動反擊的情況的判斷有任何的錯誤。事實上斯大林同誌直到這一刻還在認為德國軍隊已經窮途末路了,德國軍隊不可能發起對他的紅軍的反擊。
但是他不相信,不代表這種事情並沒有發生,雖然斯大林同誌是鋼鐵慈父,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堅強繼承人。
但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就是曆史唯物主義不能以斯大林同誌個人的思想變化而決定曆史的發展潮流。
所以說斯大林同誌本人的意見,對於整個曆史的發展沒有太大的關係。
9月30號,斯大林同誌依然堅持,蘇聯紅軍必須發動反擊,最終在這一天斯大林同誌接到了他最不想聽到的一個消息。
在經過12個小時的戰鬥之後,德國軍隊重新奪迴了斯大林格勒,這標誌著緊緊光複27天的斯大林格勒再次被德國軍隊,這也標誌著蘇聯紅軍這次反擊最大的成果已經被德國軍隊重新奪迴了。
德國軍隊取得這樣的戰果,讓德國士氣非常的振奮,最終德國軍隊在10月7號完全擋住了蘇聯紅軍的進攻,並且形成了從斯大林格勒到中部的幾個重要城市延伸至北部拉脫維亞的防線。
不過我這一次的戰鬥依然不能算是德國軍隊的勝利,畢竟德國軍隊在這一次戰鬥當中實打實的陣亡了接近70萬,這對於德國來說是傷筋動骨的。
另外一方麵,德國軍隊在這次戰鬥當中喪失了愛沙尼亞以及列寧格勒周圍的大片土地,並且在中部地區向後撤退了一百公裏左右。
不過對於德國軍隊而言,好的一點是蘇聯紅軍為此付出的代價也異常的慘重,在前一半作戰時間當中,蘇聯紅軍雖然有過一定的損失,但是損失的總人數控製在了50萬人以下,但是隨後的反擊作戰,由於斯大林同誌要求蘇聯紅軍必須發動反擊,這使得蘇聯紅軍不得不硬著頭皮上,最終導致了蘇聯紅軍付出了接近150萬人傷亡的代價。
不過這樣的傷亡對於斯大林同誌來說,也沒有太大的關係,畢竟蘇聯的人力要比德國多非常多,斯大林同誌可以承受的傷亡,也比德國人能承受的高得多。
1942年10月1號,希特勒在德國柏林的德國國會大廈發表了演說,在這次演說當中,希特勒表示過去的一年當中,雖然德國軍隊取得了一係列重大的勝利,但是敵人也在不斷的承受著巨大的傷亡的情況之下繼續反對德國軍隊。
不過他在講話當中明確表示,雖然敵人依然在頑強抵抗,但是德國隊內即將會對敵人產生巨大的殺傷,這樣會為最終的結束戰爭鋪平道路。
事實上無論是誰都不清楚,希特勒講的巨大殺傷到底是什麽樣的巨大殺傷,畢竟在蘇聯戰場上,即便德國軍隊能夠對蘇聯紅軍戰後成巨大的殺傷,對於蘇聯紅軍來說也已經是非常習慣的事情,指導員同誌對於幾十萬人的傷亡根本不屑一顧。
而如果說德國對同盟國能夠造成巨大傷亡的話,這些根本不現實,畢竟德國在意大利,土耳其方向上,在麵對同盟國的時候,經常是處於下風的,畢竟同盟國在每一次發動進攻的時候都會擁有近乎於絕對優勢的空中力量和海上力量。
10月3號德國軍隊在整個蘇聯戰場上的戰線已經全部穩定了下來,並且成功的將意圖打垮德國防線的蘇聯紅軍全部摧毀,當天下午斯大林同誌下達了結束戰役的命令。
雖然說在戰役的後半段時間當中,蘇聯紅軍表現得非常的不盡如人意,但是斯大林同誌並不認為蘇聯紅軍在這次戰役當中是失敗的一方,畢竟蘇聯紅軍在這次戰役當中實打實的贏迴了非常多的城市,並且擴大了蘇聯的控製區德國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殺傷。
這在斯大林同誌看來是非常值得的,畢竟蘇聯的紅軍最不缺的就是使命,蘇聯紅軍最缺的是自己的軍事力量。
不過這次的戰役結束之後,也給斯大林同誌提出了一個非常巨大並且艱巨的任務,那就是他應該如何反擊,雖然說德國軍隊這部分的進攻最終演變成了一次巨大的災難,但是對於斯大林同誌自己來說,它無法快速的解決德國軍隊,對自己造成了威脅。
難道斯大林同誌必須要在莫斯科一直等待著同盟國發起對德國本土的進攻,才能夠轉入反攻麽?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斯大林同誌不可能等到同盟國對於德國發動了攻擊,才讓自己的手下發動反擊,畢竟如果同盟國已經達到了德國本土,而自己的蘇聯紅軍還在本土和德國糾結的話,那麽在將來的整個歐洲地緣政治局勢當中,蘇聯會非常的不利。
最終在10月4號的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會議上麵,斯大林同誌作出了命令要求蘇聯紅軍在1942年12月到1943年2月的三個月的時間裏麵,發起一場冬季攻勢,在這場冬季攻勢當中,蘇聯紅軍將會利用自己在冬天巨大的優勢,對德國軍隊發動全麵的反撲,這一次的反撲主要目標是收複俄羅斯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