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英國和美國非常期待蘇聯戰爭的時候能夠發生非常重大的變化,進而讓德國人陷入到巨大的劣勢當中,但是現在在中東戰場上,英國和美國也沒有放鬆警惕。


    在成功的完成了對伊拉克北部,敘利亞以及黎巴嫩大部分地區都轟炸了之後,同盟國決心在5月的中旬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攻勢,以圖在中東地區扭轉局勢。


    這次大規模的攻勢,主要的攻擊目標就是伊拉克北部的重要城市基爾庫克,奪迴伊拉克北部的重要城市基爾庫克之後,就可以形成從蘇聯紅軍控製了伊朗北部經由伊拉克,再經由約旦一直延伸至巴勒斯坦境內的同盟國的弧形包圍圈。


    這個弧形包圍圈可以至少確保德國軍隊不會控製任何一個主要的石油產區,而且也可以確保蘇聯紅軍現在賴以生存的外圍援助通道,不會遭到任何的威脅。


    在這樣的思路支撐之下,5月12號同盟國六個美國步兵師以及兩個英國的裝甲旅發起了對基爾庫克外圍的進攻,但是這次的進攻以慘敗而告終,雖然說隆美爾作為德國的最高指揮官,現在正在柏林,但是在地方上指揮,德國軍隊的指揮官依然擋住了這次攻擊,而且由於這次英美的攻擊實在是太過於匆忙所以說並沒有經過匆忙的準備,雖然前段時間的空襲確實給德國軍隊造成巨大的威脅,但是這很顯然沒有給德國人製造非常致命的威脅。


    在這種情況之下,同盟國內部對於中東地區的形勢又產生了不同的分歧,美國人依舊力主繼續向伊拉克北部進攻,甚至於要求英國在地中海展開一場對塔爾圖斯港的登陸作戰。


    原因是因為美國人現在非常希望能夠在中東取得一場大的勝利,這樣可以讓美國現在在中東的指揮官得到華盛頓方麵的賞識,並且還可以為美國人民心中提振一定的信心。


    現在對於美國人民來說,他們最大的敵人已經不是日本人了,事實上在菲律賓戰役期間,由於日本的表現實在是太差了,所以說美國各大的主流媒體都認為日本已經實質上不構成對美國的威脅了,而隨著大西洋戰場方向上英美的運輸艦損失越來越慘重,而且德國人的潛艇部隊神出鬼沒,使得整個美國東海岸風聲鶴唳。


    現在在美國人民的心目中,德國人才是最主要的威脅,而由於實在是無法在其他戰場上打擊德國人,所以美國部隊隻能指望在中東戰場上對德國人造成一定的打擊,而且在這裏還不需要經受德國主要作戰部隊的考驗。


    這也是為什麽羅斯福總統在麥克阿瑟將軍強烈要求盡快解決掉日本的情況之下,依然將麥克阿瑟將軍所向實力比較強大的,作戰經驗比較豐富的部隊全部抽離,增派到中東去。


    如果說現在擊敗日本,可以讓美國軍隊集中自己的力量來對付德國的話那麽美國軍隊能夠得到的幫助,僅僅是現在在對付日本的力量而已。


    而如果美國軍隊無法堅守住伊拉克南部以及伊朗,甚至於讓日本和德國在印度會師的話,那麽無以宣判了斯大林同誌的死刑。


    如果現在蘇聯紅軍在缺乏時燃油的條件下和德國作戰的話,蘇聯紅軍很有可能遭受到致命的打擊,而蘇聯紅軍一旦遭到致命的打擊,蘇聯政府和德國停戰的話,這對於同盟國來說簡直是噩夢一般的景象。


    要知道現在蘇聯紅軍可是拖住了德國陸軍的90%以上,德國空軍的80%以上。


    要是讓德國人把這些軍隊全部都帶出來的話,那對於現在同盟國來說幾乎是災難性的同盟國,不要說堅守中東地區了,估計德國軍隊和一路推到非洲的。


    在這樣緊迫的形勢之下,美國軍隊和英國軍隊雖然自身也有一定的問題,但是還是盡全力的滿足斯大林同誌的要求。


    甚至於在美國軍隊,自己還沒能夠裝備所有的最新型衝鋒槍的時候,羅斯福總統就著急的通過太平洋經印度洋的運輸通道,向斯大林同誌運輸了大量的武器。


    而在這一方麵,英國表現得更加突出,英國自己現在空軍飛機的生產是跟不上消耗的,但是為了給斯大林同誌打氣,並且讓他繼續堅持下去。


    英國首相丘吉爾還是盡全力的在北極航線上向蘇聯提供各種各樣的援助。


    而對於現在的斯大林同誌來說,他非常清楚英美向他提供這麽多的援助是為了什麽。


    毫無疑問,英美之所以向蘇聯提供如此之多的援助,就是因為蘇聯紅軍可以拖住德國軍隊。


    不過斯大林同誌並不在意這些原因是什麽,他隻在乎具體的援助數目。


    雖然說英美希望利用蘇聯紅軍的肉體來拖住德國人的想法是非常明確的,但是對於斯大林同誌來說沒有任何的影響,因為斯大林同誌本身是不可能和德國達成協議的,在之前的幾次接觸當中,希特勒的要價非常之高,甚至於在1941年年初的談判當中,希特勒竟然提出了讓蘇聯讓出烏拉爾山以西的所有地區。


    這對於斯大林同誌來說,簡直是不可接受的,這相當於蘇聯把自己最精華的歐洲部分全部割讓給了德國人,而且現在德國還在蘇聯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係列所謂的獨立的民族國家。


    雖然斯大林同誌在1941年4月份,近日在保加利亞進行的第二輪談判當中,已經向德國作出了一定的讓步,並且承諾現在德國可以保有他們占領的分界線,但是德國依然不依不饒。


    德國不但在國土問題上對於蘇聯的要價非常高,而且在經濟賠償以及政體製上麵,也對蘇聯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甚至於德國元首希特勒提出的談判條件當中,還明確的提出了要求斯大林同誌下台。


    如果說其他的談判條件,拚了命咬牙的話,也可以答應。那麽這一條是蘇聯政府內部沒有任何一個人敢答應的,除非這個人想去西伯利亞參與義務勞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明成長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彩虹螳螂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彩虹螳螂蝦並收藏文明成長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