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歐洲戰場上發生的深刻變化,所以導致,整個,全世界的格局,跟隨著歐洲戰場上的變化而變化。


    首先,蘇聯紅軍第一階段的徹底失敗。導致的蘇聯紅軍被迫撤退到蘇聯境內,而這直接讓在蘇聯周圍的歐洲國家蠢蠢欲動。


    其中最主要的國家就是芬蘭和波羅的海三國,雖然說這四個國家都已經被蘇聯吞並了,但是被蘇聯吞並的時間都隻是區區一兩年而已,他們還沒有完全接受自己被蘇聯吞並的命運,所以說在德國逐漸靠近的過程當中,這些國家都有國內的反對勢力在醞釀著大規模的反抗。


    而在高加索方向,蘇聯軍隊雖然憑借自己的戰鬥力和規模,擋住了土耳其人的進攻,但是土耳其人在,蘇聯高加索地區的阿塞拜疆民族中擁有巨大的影響力,並且,讓蘇聯在高加索地區複雜的民族形勢更加的複雜。


    這使得斯大林同誌進一步的緩和和日本的關係,雖然說,日本現在深陷於同,英美的,太平洋戰爭當中,但是畢竟日本軍隊還是有著龐大的陸軍規模的,而且現在為止日本軍隊在,東南亞太平洋地區投入的陸軍還不是非常的多,所以斯大林同誌依然擔心日本很有可能會北上夾擊蘇聯。


    在蘇聯和日本極度緩和關係之後,日本和蘇聯同時,降低了對對方的威脅程度,而日本也可以將自己的絕大部分陸軍全部都投入東南亞的作戰當中。


    在之前東南亞的作戰當中,雖然說,日本軍隊取得一定的勝利,但是在至關重要的伊裏安島戰役當中,日本軍隊最終沒能拿下整個伊利安島,現在整個伊利安島最重要的港口,莫爾茲比港和萊城依然在同盟國手中。


    這對於日本軍隊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同盟國方麵很有可能利用這些,地區的重要港口,作為反撲日本的基地,而日本軍隊,的海軍力量,隻能從遙遠的菲律賓,馬來西亞或者新加坡趕來。


    日本海軍這個時候,想要在,太平洋地區獲得一個近距離靠近戰場的港口,都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最終日本方麵達成了一個折中協議,就是在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後以及,印度尼西亞的中部加裏曼丹島和蘇拉威西島的一些港口地區,尋找能夠擴建的海軍基地。


    日本軍隊的這一行動肯定是瞞不過同盟國方麵的,後麵一直在密切監視著日本方麵的方方麵麵的動向,所以說在日本軍隊以尋找港口的時候,同盟國方麵就得知了,而麥克阿瑟將軍現在已經把司令部遷到了澳大利亞的達爾文。


    在得知這方麵之後,麥克阿瑟將軍要求,遠程轟炸機立即起飛,對日本軍隊找好的那些港口進行轟炸。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進入到1940年的6月和7月的時候,同盟國方麵的力量已經得到了大大的增強,距離日本對美國開戰,已經過去了七八個月的時間,美國人的第一批,大型戰艦已經下水。


    其中美國人的艦隊航空母艦就有六艘同時下水護航,航空母艦更有高達8艘下水,不過這些下水的航空母艦還需要進行一定的測試,以及相應的海軍軍備人員的培訓。


    新的太平洋艦隊就將由這些航空母艦以及戰列艦和其它新下水的戰艦組成。


    而比這些大型戰艦更早要完成的就是遠程轟炸機以及空中部隊的,建設,要知道飛機的生產時間是要比戰艦短,非常多的,美國在轉入戰時體製之後,無論是轟炸機產量還是戰鬥機產量,都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從太平洋戰役開始,到伊利安島戰役結束,整個同盟國方麵損失了超過1700架飛機,但是這僅僅是美國人一個月的產量而已。


    而日本人同樣損失了達到800架作戰飛機,這些800架作戰飛機對於日本人來說是比較難以補充的,這基本上可以相當於日本兩個月的產量。


    而且要知道,日本人現在麵臨的不止是工廠生產的問題,麵臨的還是更多資源的問題,雖然日本軍隊控製了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石油產地。


    但是美國軍隊在撤退的過程中,炸毀了大部分的油井,並且將在沒有炸毀的油井當中放入了阻塞物,讓日本軍隊無法利用這些資源。


    日本軍隊在占領印度尼西亞的接近一個多月的時間裏麵,僅僅恢複了印度尼西亞石油供給量的不足6%。


    這對於已經遭受了半年全麵物資禁運的日本來說,是非常杯水車薪的。


    根據日本陸軍大本營和日本海軍軍令部的聯合調查顯示,日本現在儲存的,燃油量可以支撐日本軍隊一直打到1943年年底,但是在1943年年底之後,日本軍隊將麵臨的將是石油供給的枯竭。


    在石油供給枯竭之後,日本聯合艦隊的那些威力巨大的戰艦,以及日本軍隊的坦克汽車都是無法發動的,到時候日本軍隊基本上就沒有了抵抗同盟國軍隊進攻的能力。


    基於以上原因,日本陸軍大本營,希望能夠盡快的結束戰爭,在最開始的時候,日本軍隊就沒有寄希望於徹底的打垮英國和美國。


    日本軍隊隻是希望在東南亞太平洋地區占據巨大優勢,然後在美國人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之下,和美國人進行和談,逼迫美國人承認日本在太平洋地區的主導權。


    但問題在於,日本軍隊沒能利用美國太平洋艦隊遭遇毀滅性打擊的這一有利時機,在東南亞地區占據絕對的優勢。


    甚至於現在美國人還可以通過太平洋共和國以及澳大利亞的領土,繼續向日本占領的,地區發動攻擊,而且在至關重要的伊利安島作戰當中,日本人也沒能拿下莫爾茲比港。


    除此之外,在中太平洋的幾個群島作戰當中,美國人雖然喪失了大部分島嶼的控製權,但是依然保住了幾個重要島嶼節點的控製權。


    這使得美國人得以形成從最北部的阿拉斯加,經由中部的夏威夷,再延伸至南部的太平洋共和國,澳大利亞的一個,橫貫整個太平洋的偵察作戰體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明成長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彩虹螳螂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彩虹螳螂蝦並收藏文明成長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