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清晨,當麥克阿瑟將軍分別接到從洛川華盛頓以及堪培拉發來的電報的時候,他的心情是非常沉痛的。
此時他從三方電報上,可以明顯看出三個國家不同的態度。
作為自己的祖國,同時也是現在同盟國的主力,華盛頓方麵對於伊利安島的戰事還是比較上心的,華盛頓方麵雖然,比較上心,但是能給他提供的援助卻並不多,因為,現在美國在整個太平洋地區的絕大部分力量都在澳大利亞。
而事實上,麥克阿瑟的將軍指揮的部隊就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大部分主力了,如果美國本土想要給麥克阿瑟將軍進行增援的話,那麽實際上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在華盛頓方麵,沒有能夠指望的情況之下,麥克阿瑟將軍自然把所有的指望全,放在了太平洋共和國和澳大利亞身上。
但是從太平洋共和國發來的電文中,麥克阿瑟可以簡單的看出兩個字。
那就是敷衍。
太平洋共和國發來的電報,從上到下整篇電文,描述的全部都是,太平洋共和國,已經把自己的主力全部都投入到了作戰當中,而現在太平洋共和國海軍又需要防守俾斯麥群島。
並且在國內雖然有了一定的陸軍部隊,但是這是陸軍部隊沒有經過訓練,直接上戰場和送死無異,所以最終得出結論,太平洋共和國無法再繼續支援,伊利安島的作戰了。
雖然說太平洋共和國在電文當中表達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這在麥克阿瑟將軍看來就是推脫,麥克阿瑟將軍十分不明白,難道太平洋共和國不擔心整個伊利安島被占領了,到時候首當其衝的不還是太平洋共和國自己嗎?
不過無論麥克阿瑟將軍怎麽想,最終,太平洋共和國還是沒有派出進一步的援軍,現在麥克阿瑟將軍能夠指望的隻是澳大利亞一個國家而已,但是澳大利亞這個國家在電文當中表示,隨著澳大利亞人可以繼續提供作戰部隊。
但是,澳大利亞現在已經將自己的大部分陸軍全部都投入在了俾斯麥群島和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部的防禦之中,如果想要澳大利亞人繼續,增加在伊利安島的,軍隊數量的話,那麽澳大利亞人基本上,是要把自己全國的軍隊都拉出去了,雖然說現在在整個歐洲方向上,由於英國的戰略壓力進一步減輕,澳大利亞人得以將自己的全部力量全部轉移迴了本土。
但是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澳大利亞人總兵力還是沒有多少呢,勉強湊出了集團軍,現在全部被美國人掉走了。
所以說澳大利亞政府在電文當中,拐彎抹角說了一大堆,根本性的,結論隻有一條,那就是澳大利亞政府現在沒有多餘的兵力給麥克阿瑟將軍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麥克阿瑟將軍似乎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挺過這一段青黃不接的時期。
隨後,麥克阿瑟將軍在莫爾茲比港的司令部裏麵,整理了一下自己現在指揮部隊的詳情,現在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部隊,依然擁有高達25萬人的作戰部隊,但是其中隻有十幾萬人是在前線呢,而且是十幾萬人在麵對日本人的進攻當中,能不能挺得住也是個問題。
在全縣的十幾萬作戰部隊當中,其中太平洋共和國的作戰部隊,現在已經撤退到了伊利安島的,中南部地區,此時正在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和荷屬伊利安島的中間線附近。
而這個地點現在是雨林密布的,很顯然,快速機動是不可能在這個地區實現的,日本軍隊的攻擊方向也不太可能從這個方向選擇項目,爾茲比港的進攻,在麥克阿瑟將軍和自己手下的參謀們呢,圖上作業當中,可以預測,日本人的最終進攻方式應該是從北線發動進攻,因為從北線發動進攻,可以占領日本人非常希望占領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萊城。
所以說,麥克阿瑟將軍現在正試圖將自己的美國作戰部隊,將其主要的重裝備部署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北部,以提防日本人發動襲擊對北部的攻擊,但是此時她又麵臨著一個巨大的威脅,那就是日本聯合艦隊在北部的製空權和製海權。
為了能夠對日本聯合艦隊的製空權和製海權進行一定程度的抗衡,麥克阿瑟將軍曾經直接下令要求,同盟國的空軍繼續把,主力調迴到伊裏安島。
這就基本上造成了,同盟國在太平洋地區的空軍主力,先是全部部署在伊利安島,然後又因為俾斯麥群島受到了威脅,而從伊利安島掉到了俾斯麥群島,再之後就是日本人突然在伊利安島登陸,並事實上形成了對伊裏安島的巨大危險,又從俾斯麥群島掉迴了伊裏安島。
在此過程當中,同盟國的空軍部隊還經曆了兩次大規模的空中作戰,這對於同盟國的空中部隊來說,損失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說在最終迴到伊利安島的時候,通過的空中力量,已經不太有可能和日本聯合艦隊進行正麵對抗。
但是即便在這種情況之下,同盟國的空軍力量依然是沒有讓同盟國的天空被日本飛機完全控製了,在5月31號至6月上旬的幾天時間當中,同盟國的空軍力量還在維係著整個伊裏安島北部的製空權。
事實上,最終導致同盟國在伊裏安島北部全麵崩潰的原因,還是因為陸上作戰。
6月1號,日本軍隊在做好了全部的準備之後,首先,清除掉了在日本軍隊後方駐紮在伊利安島西部的半島上麵的美國作戰部隊,這個美國作戰部隊基本上全軍覆沒,沒有任何的,掙紮餘地。
在清除掉後方的威脅之後,在山下奉文命令之下,日本第20軍,準備向伊裏安島北部經由伊裏安島北部的平原地區向巴布亞新幾內亞推進,他們的最終目標便是攻擊萊城!
此時他從三方電報上,可以明顯看出三個國家不同的態度。
作為自己的祖國,同時也是現在同盟國的主力,華盛頓方麵對於伊利安島的戰事還是比較上心的,華盛頓方麵雖然,比較上心,但是能給他提供的援助卻並不多,因為,現在美國在整個太平洋地區的絕大部分力量都在澳大利亞。
而事實上,麥克阿瑟的將軍指揮的部隊就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大部分主力了,如果美國本土想要給麥克阿瑟將軍進行增援的話,那麽實際上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在華盛頓方麵,沒有能夠指望的情況之下,麥克阿瑟將軍自然把所有的指望全,放在了太平洋共和國和澳大利亞身上。
但是從太平洋共和國發來的電文中,麥克阿瑟可以簡單的看出兩個字。
那就是敷衍。
太平洋共和國發來的電報,從上到下整篇電文,描述的全部都是,太平洋共和國,已經把自己的主力全部都投入到了作戰當中,而現在太平洋共和國海軍又需要防守俾斯麥群島。
並且在國內雖然有了一定的陸軍部隊,但是這是陸軍部隊沒有經過訓練,直接上戰場和送死無異,所以最終得出結論,太平洋共和國無法再繼續支援,伊利安島的作戰了。
雖然說太平洋共和國在電文當中表達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這在麥克阿瑟將軍看來就是推脫,麥克阿瑟將軍十分不明白,難道太平洋共和國不擔心整個伊利安島被占領了,到時候首當其衝的不還是太平洋共和國自己嗎?
不過無論麥克阿瑟將軍怎麽想,最終,太平洋共和國還是沒有派出進一步的援軍,現在麥克阿瑟將軍能夠指望的隻是澳大利亞一個國家而已,但是澳大利亞這個國家在電文當中表示,隨著澳大利亞人可以繼續提供作戰部隊。
但是,澳大利亞現在已經將自己的大部分陸軍全部都投入在了俾斯麥群島和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部的防禦之中,如果想要澳大利亞人繼續,增加在伊利安島的,軍隊數量的話,那麽澳大利亞人基本上,是要把自己全國的軍隊都拉出去了,雖然說現在在整個歐洲方向上,由於英國的戰略壓力進一步減輕,澳大利亞人得以將自己的全部力量全部轉移迴了本土。
但是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澳大利亞人總兵力還是沒有多少呢,勉強湊出了集團軍,現在全部被美國人掉走了。
所以說澳大利亞政府在電文當中,拐彎抹角說了一大堆,根本性的,結論隻有一條,那就是澳大利亞政府現在沒有多餘的兵力給麥克阿瑟將軍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麥克阿瑟將軍似乎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挺過這一段青黃不接的時期。
隨後,麥克阿瑟將軍在莫爾茲比港的司令部裏麵,整理了一下自己現在指揮部隊的詳情,現在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部隊,依然擁有高達25萬人的作戰部隊,但是其中隻有十幾萬人是在前線呢,而且是十幾萬人在麵對日本人的進攻當中,能不能挺得住也是個問題。
在全縣的十幾萬作戰部隊當中,其中太平洋共和國的作戰部隊,現在已經撤退到了伊利安島的,中南部地區,此時正在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和荷屬伊利安島的中間線附近。
而這個地點現在是雨林密布的,很顯然,快速機動是不可能在這個地區實現的,日本軍隊的攻擊方向也不太可能從這個方向選擇項目,爾茲比港的進攻,在麥克阿瑟將軍和自己手下的參謀們呢,圖上作業當中,可以預測,日本人的最終進攻方式應該是從北線發動進攻,因為從北線發動進攻,可以占領日本人非常希望占領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萊城。
所以說,麥克阿瑟將軍現在正試圖將自己的美國作戰部隊,將其主要的重裝備部署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北部,以提防日本人發動襲擊對北部的攻擊,但是此時她又麵臨著一個巨大的威脅,那就是日本聯合艦隊在北部的製空權和製海權。
為了能夠對日本聯合艦隊的製空權和製海權進行一定程度的抗衡,麥克阿瑟將軍曾經直接下令要求,同盟國的空軍繼續把,主力調迴到伊裏安島。
這就基本上造成了,同盟國在太平洋地區的空軍主力,先是全部部署在伊利安島,然後又因為俾斯麥群島受到了威脅,而從伊利安島掉到了俾斯麥群島,再之後就是日本人突然在伊利安島登陸,並事實上形成了對伊裏安島的巨大危險,又從俾斯麥群島掉迴了伊裏安島。
在此過程當中,同盟國的空軍部隊還經曆了兩次大規模的空中作戰,這對於同盟國的空中部隊來說,損失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說在最終迴到伊利安島的時候,通過的空中力量,已經不太有可能和日本聯合艦隊進行正麵對抗。
但是即便在這種情況之下,同盟國的空軍力量依然是沒有讓同盟國的天空被日本飛機完全控製了,在5月31號至6月上旬的幾天時間當中,同盟國的空軍力量還在維係著整個伊裏安島北部的製空權。
事實上,最終導致同盟國在伊裏安島北部全麵崩潰的原因,還是因為陸上作戰。
6月1號,日本軍隊在做好了全部的準備之後,首先,清除掉了在日本軍隊後方駐紮在伊利安島西部的半島上麵的美國作戰部隊,這個美國作戰部隊基本上全軍覆沒,沒有任何的,掙紮餘地。
在清除掉後方的威脅之後,在山下奉文命令之下,日本第20軍,準備向伊裏安島北部經由伊裏安島北部的平原地區向巴布亞新幾內亞推進,他們的最終目標便是攻擊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