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號在日本聯合艦隊成功的掩護,自己的海軍陸戰隊,登陸伊裏安島西北部之後,標誌著整個伊利安戰役正式開始。
5月21號晚上,根據之前的計劃,在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日本運輸船隊開始啟航前往伊利安島。
這些船隻上運載的包括,飛機,輕型坦克以及各種重型火炮,當然還有日本軍隊現在最需要的援軍。
根據日本大本營的命令,日本運輸船隊必須在5月25號之前,將整個日本第18軍全部運到伊裏安島上。
而且由於此時日本大本營已經從各種情報渠道得知,在伊利安島上的同盟國軍隊,數量極其龐大,所以日本大本營在會議上直接確認,除了日本第18軍之外,日本新組建的第20軍也將前往伊利安島。
日本第20軍將由本來在菲律賓的崗村寧次擔任軍司令官。
計劃當中的第20軍將由四個師團組成。
其總兵力如果算上今司令部和各種配屬的獨立旅團和獨立的連隊之外,總兵力將達到12萬人左右。
和日本第18軍總兵力的18萬人,將構成整個伊利安島的陸軍戰役集群,其總兵力將高達30萬人。
即便排除日本第18軍在首輪登陸當中損失了3萬左右的人,其總兵力已經達到27萬人。
如果再算上日本聯合艦隊掩護的海軍陸戰隊登陸的話,那麽,整個日本第18軍,第20軍,以及海軍陸戰隊,總計的作戰兵力達到28萬人。
而此時同盟國在,伊利安島上防禦部隊的全部兵力,加和也是28萬人,如果按照日本人的相關部署,等到日本的所有援軍到位之後,其在伊利安島上雙方的陸軍部隊將是勢均力敵的。
不過除了陸軍作戰部隊,在空軍作戰部隊和海軍作戰部隊,也將會影響戰役的進行方向。
在單純的空軍方麵,由於同盟國在伊利安島上修築了大量的空軍基地,以及前期派出的大量,作戰飛機,雖然說將一部分飛機全部轉移到了俾斯麥群島,但是在同盟國伊利安島上的空軍數量還是要比日本軍隊要多得多的。
即便日本之後的援軍,會攜帶大量的作戰飛機,陸軍的各種空戰師團也會相繼進駐,但是,在短期之內,日本陸軍到空軍作戰部隊依然沒有能夠超過同盟國的希望。
不過在海軍方麵則是日本的全麵優勢,聯合艦隊在現在整個太平洋地區幾乎是橫行無阻的。
除了太平洋共和國的一艘航空母艦和,遠超時代的征途號驅逐艦之外,同盟國沒有任何戰艦,敢於在太平洋上進行巡航。
而此時,在成功掩護了海軍陸戰隊登陸,並創造了一個登陸場之後,日本聯合艦隊的攻擊目標已經轉向了封鎖,整個伊裏安島。
此時日本聯合艦隊的目標就是徹底切斷伊利安島上同盟國軍隊,從外界獲得補給和增援的通道。
但是這一作戰目標是很難實現的,現在的同盟國雖然在伊利安島的西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全麵失去了控製,但是,同盟國從外界獲得補給的主要港口,全部都位於伊利安島的,東部和東南部地區,其中作為巴布亞新幾內亞地區的首府,同時也是整個伊利安島最大的港口型城市,莫爾茲比港更是重中之重。
但問題在於,莫爾茲比港位於俾斯麥群島的南部,位於,所羅門群島的西部,如果說日本聯合艦隊想要進攻莫爾茲比港的話,要麽選擇繞經伊利安島和澳大利亞之間的海峽,要麽選則強行衝過俾斯麥群島進入到珊瑚海。
但是這兩個選擇都是非常糟糕的選擇,如何選擇澳大利亞和伊利安島之間狹窄的海峽的話,那麽日本聯合艦隊將在這裏麵對伊裏安島和澳大利亞的空中攻擊,而且這個海峽是十分兇險的,上麵的暗礁無數。
當然,日本聯合艦隊還可以選擇另一條道路,那就是衝過俾斯麥群島的強行進入到珊瑚海。
這就是更加糟糕的一個選擇了,要知道在珊瑚海周圍,重要的港口包括,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首都莫爾茲比港,俾斯麥群島上重要的港口城市拉包爾,特魯克,以及所羅門群島上的太平洋共和國首都洛川。
這些重要的港口城市全部位於珊瑚海周圍,而且太平洋共和國的本土更是就在俾斯麥群島的後方,在珊瑚海邊緣,如果日本聯合艦隊進入到了這個海域的話,那麽太平洋共和國一定會動用自己全部的力量阻擊的。
而且預計太平洋共和國也一定會要求美國人迅速的支援,而美國人也無法承擔,整個太平洋共和國所在的所羅門群島和俾斯麥群島全部失陷的後果,這是毀滅性的。
所以說日本聯合艦隊在研究了半天之後,最終還是發現,現在這個階段隻能依靠陸軍來解決問題了,而聯合艦隊所能做的僅僅是在海上向陸軍提供火力和空中支援。
隨後從5月22號到5月25號,日本運輸部隊不斷的將各種各樣的支援部隊,以及重型武器和陸軍所需要的各種物資運往伊裏安島,而此時,伊利安島上,日本軍隊的占領區正在持續的擴大。
截至5月25號晚間,日本第18軍的全部主力已經抵達了伊利安島,而新組建的日本第20軍的先期兩個師團也已經抵達了伊利安島上,至於兩個軍的軍司令官也已經全部抵達了伊利安島,不過此時日本陸軍大本營,為了能夠更加好的指揮整個伊利安島的作戰,宣布將第18軍和第20軍組成南洋特遣方麵軍。
而這個方麵軍的最高指揮官,被日本大本營,決定了是曾經在南洋地區打出過非常優秀戰績的山下奉文。
5月26號,山下奉文搭乘飛機,從新加坡前往的伊利安島在前線,與此同時,在前往延安到前線的時候,山下奉文還和日本海軍的高級指揮官達成了一個協議,那就是,日本海軍陸戰隊在整個伊利安島戰役期間,歸屬於陸軍南洋特遣軍指揮。
5月21號晚上,根據之前的計劃,在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日本運輸船隊開始啟航前往伊利安島。
這些船隻上運載的包括,飛機,輕型坦克以及各種重型火炮,當然還有日本軍隊現在最需要的援軍。
根據日本大本營的命令,日本運輸船隊必須在5月25號之前,將整個日本第18軍全部運到伊裏安島上。
而且由於此時日本大本營已經從各種情報渠道得知,在伊利安島上的同盟國軍隊,數量極其龐大,所以日本大本營在會議上直接確認,除了日本第18軍之外,日本新組建的第20軍也將前往伊利安島。
日本第20軍將由本來在菲律賓的崗村寧次擔任軍司令官。
計劃當中的第20軍將由四個師團組成。
其總兵力如果算上今司令部和各種配屬的獨立旅團和獨立的連隊之外,總兵力將達到12萬人左右。
和日本第18軍總兵力的18萬人,將構成整個伊利安島的陸軍戰役集群,其總兵力將高達30萬人。
即便排除日本第18軍在首輪登陸當中損失了3萬左右的人,其總兵力已經達到27萬人。
如果再算上日本聯合艦隊掩護的海軍陸戰隊登陸的話,那麽,整個日本第18軍,第20軍,以及海軍陸戰隊,總計的作戰兵力達到28萬人。
而此時同盟國在,伊利安島上防禦部隊的全部兵力,加和也是28萬人,如果按照日本人的相關部署,等到日本的所有援軍到位之後,其在伊利安島上雙方的陸軍部隊將是勢均力敵的。
不過除了陸軍作戰部隊,在空軍作戰部隊和海軍作戰部隊,也將會影響戰役的進行方向。
在單純的空軍方麵,由於同盟國在伊利安島上修築了大量的空軍基地,以及前期派出的大量,作戰飛機,雖然說將一部分飛機全部轉移到了俾斯麥群島,但是在同盟國伊利安島上的空軍數量還是要比日本軍隊要多得多的。
即便日本之後的援軍,會攜帶大量的作戰飛機,陸軍的各種空戰師團也會相繼進駐,但是,在短期之內,日本陸軍到空軍作戰部隊依然沒有能夠超過同盟國的希望。
不過在海軍方麵則是日本的全麵優勢,聯合艦隊在現在整個太平洋地區幾乎是橫行無阻的。
除了太平洋共和國的一艘航空母艦和,遠超時代的征途號驅逐艦之外,同盟國沒有任何戰艦,敢於在太平洋上進行巡航。
而此時,在成功掩護了海軍陸戰隊登陸,並創造了一個登陸場之後,日本聯合艦隊的攻擊目標已經轉向了封鎖,整個伊裏安島。
此時日本聯合艦隊的目標就是徹底切斷伊利安島上同盟國軍隊,從外界獲得補給和增援的通道。
但是這一作戰目標是很難實現的,現在的同盟國雖然在伊利安島的西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全麵失去了控製,但是,同盟國從外界獲得補給的主要港口,全部都位於伊利安島的,東部和東南部地區,其中作為巴布亞新幾內亞地區的首府,同時也是整個伊利安島最大的港口型城市,莫爾茲比港更是重中之重。
但問題在於,莫爾茲比港位於俾斯麥群島的南部,位於,所羅門群島的西部,如果說日本聯合艦隊想要進攻莫爾茲比港的話,要麽選擇繞經伊利安島和澳大利亞之間的海峽,要麽選則強行衝過俾斯麥群島進入到珊瑚海。
但是這兩個選擇都是非常糟糕的選擇,如何選擇澳大利亞和伊利安島之間狹窄的海峽的話,那麽日本聯合艦隊將在這裏麵對伊裏安島和澳大利亞的空中攻擊,而且這個海峽是十分兇險的,上麵的暗礁無數。
當然,日本聯合艦隊還可以選擇另一條道路,那就是衝過俾斯麥群島的強行進入到珊瑚海。
這就是更加糟糕的一個選擇了,要知道在珊瑚海周圍,重要的港口包括,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首都莫爾茲比港,俾斯麥群島上重要的港口城市拉包爾,特魯克,以及所羅門群島上的太平洋共和國首都洛川。
這些重要的港口城市全部位於珊瑚海周圍,而且太平洋共和國的本土更是就在俾斯麥群島的後方,在珊瑚海邊緣,如果日本聯合艦隊進入到了這個海域的話,那麽太平洋共和國一定會動用自己全部的力量阻擊的。
而且預計太平洋共和國也一定會要求美國人迅速的支援,而美國人也無法承擔,整個太平洋共和國所在的所羅門群島和俾斯麥群島全部失陷的後果,這是毀滅性的。
所以說日本聯合艦隊在研究了半天之後,最終還是發現,現在這個階段隻能依靠陸軍來解決問題了,而聯合艦隊所能做的僅僅是在海上向陸軍提供火力和空中支援。
隨後從5月22號到5月25號,日本運輸部隊不斷的將各種各樣的支援部隊,以及重型武器和陸軍所需要的各種物資運往伊裏安島,而此時,伊利安島上,日本軍隊的占領區正在持續的擴大。
截至5月25號晚間,日本第18軍的全部主力已經抵達了伊利安島,而新組建的日本第20軍的先期兩個師團也已經抵達了伊利安島上,至於兩個軍的軍司令官也已經全部抵達了伊利安島,不過此時日本陸軍大本營,為了能夠更加好的指揮整個伊利安島的作戰,宣布將第18軍和第20軍組成南洋特遣方麵軍。
而這個方麵軍的最高指揮官,被日本大本營,決定了是曾經在南洋地區打出過非常優秀戰績的山下奉文。
5月26號,山下奉文搭乘飛機,從新加坡前往的伊利安島在前線,與此同時,在前往延安到前線的時候,山下奉文還和日本海軍的高級指揮官達成了一個協議,那就是,日本海軍陸戰隊在整個伊利安島戰役期間,歸屬於陸軍南洋特遣軍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