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目前歐洲的局勢,日本當局非常的關注。
此時蘇聯紅軍的快速推近讓日本高層認為歐洲方向蘇聯很有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而且從目前的情勢上來看,蘇聯紅軍在歐洲方向取得最終勝利的速度可能非常快。
也就是說在1940年8月底之前,蘇聯紅軍就很有可能已經達到了柏林,甚至於,日本陸軍高層在總參謀部會議上曾經提出過,再按照蘇聯紅軍現在的推進速度,他們預計2月底華沙都將被蘇聯紅軍攻占,而在3月底,蘇聯紅軍就會推進至德國和波蘭的邊境線。
在這種情況下,柏林的是否能堅持到1941年,都是一個未知數,如果說蘇聯紅軍能在1941年之前攻占柏林,那麽在柏林失守之後,德國和意大利很有可能會最終瓦解。
德國和意大利的瓦解就將標誌著整個歐洲被蘇聯徹底占領,在蘇聯將整個歐洲變為共產主義勢力的同時,蘇聯在西線幾乎就沒有了敵人,而在沒有了敵人的情況下,蘇聯必然會將自己的注意力全部轉向東線。
也就是轉向日本方向,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日本遭到了蘇聯的,攻擊,日本,如果不能在此之前解決掉東南亞問題的話,那麽日本將很有可能陷於南北兩線的作戰,這對於日本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是日本當局無法承受的。
所以在日本大本營的會議上,日本陸海軍的高層達成,他們認為必須要在蘇聯,徹底控製歐洲之前,至少要占領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隔絕美軍和其他的同盟國軍隊反擊的途徑。
也就是說,日本將自己在1940年8月底之前的計劃設定為了占領整個東南亞,包括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以及,太平洋上的一係列島嶼。
其最終目標是切斷夏威夷至澳大利亞之間的聯係,將澳大利亞這個美軍反擊的平台和前線反擊基地同美國的聯係完全切斷,這樣就可以使將來在麵對美軍反擊的時候,可以有足夠的緩衝時間。
為了能夠達成這個目標,日本大本營將陸海軍分別發布了命令,在陸海軍,分別的命令中,強調了,這一次日本陸海軍必須盡全力盡快拿下新加坡,以打通繼續向東南亞發動攻擊的通道。
在整個指導計劃當中,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陸軍必須協同海軍,在1940年的1月31號之前攻占新加坡。
任何在這個時間點之後攻占新加坡的行為,都將會視為巨大的失敗,並予以處理。
隻要在1月31號之前攻占新加坡,日本才有可能在1940年3月底之前占領了全部的,伊核數印度尼西亞,即便按照這個時間表,當日本推進之,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一線的時候,也已經到了1940年的。
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很有可能已經從珍珠港事件當中恢複了過來,美國從珍珠港事件中恢複過來之後,其投入的力量將會超乎想象,屆時日本很有可能,在東南亞方向,沒有那麽容易的繼續推進了!
在大本營命令下達之後,指揮陸軍的山下奉文和指揮海軍的南雲忠一,最終還是要重新坐到一起,商討一下這一次的作戰計劃。
不過和上一次唇槍舌戰不同,這一次由於大本營的直接命令和陸海軍雙方高層的直接幹涉,雙方很快就對,新加坡戰役的具體進攻目標達成了一致,在進攻計劃當中,日本海軍將在1月6號切入新加坡以東,以南的海域,在這一地區尋找同盟國的海軍,爭取和同盟國海軍進行一次小範圍的交戰。
不指望能夠完全消滅同盟國的海軍,而是僅僅指望能夠震懾同盟國的海軍,讓同盟國的海軍在新加坡遭到攻擊的時候,不敢出來同日本海軍進行決戰,這樣可以使得新加坡方向的海空支援大為的削弱。
而日本陸軍將在1月15號至1月18號之間,選擇一天發動對於新加坡島的攻擊,在對新加坡島攻擊之前,日本海軍的炮擊艦隊和陸海軍的空中部隊將對新加坡進行全麵的轟炸。
為了能夠使得新加坡站以足夠的流暢,整個日本陸海軍決心從1月4號開始,出動大批的航空兵,發動對新加坡的轟炸,這些航空兵將包含南雲忠一指揮的機動艦隊的航空母艦部隊,以及駐紮在馬來亞泰國和緬甸的日本陸軍航空兵。
日本陸軍航空兵,為了這次計劃,將出動總架次高達700架的戰機。
在達成這一作戰計劃之後,日本陸海軍雙方的高層簽署了一份協議,這份協議主要是為了確保日本海軍和日本陸軍能夠按時發動進攻如果對方不按時發動進攻的話那麽這份協議就會為將來陸海軍向對方索賠作為證據。
可能就在其他國家看來,是非常可笑的一件事情,日本陸海軍居然還需要一份協議,才能夠確保對方按時發動攻擊,不會拖累自己的後腿。
不過這在日本內部是十分常見的,日本陸海軍,由於傳統是十分撕裂的,所以隻有簽署協議才能讓雙方的高層放心。
在日本陸海軍已經為進攻增加和達成協議的時候,同盟國方麵,還在進行持續不斷的撕逼大戰。
這次的撕逼大戰,是由於歐洲方向的戰事導致的,由於歐洲方向,德國跟蘇聯的戰鬥持續的處於劣勢當中。
所以美國人認為英國應該向東南亞傾斜更多的力量,不過英國人很顯然是不願意因向東南亞派出自己的作戰力量吧,畢竟日本人前一階段表現和作戰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丘吉爾首相不願意讓自己的皇家海軍和空軍去送死。
丘吉爾的這一表態激怒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看到抽獎的這一表態之後,隨即命令美國的太平洋戰區要求他們停止對新加坡的支援。
如果丘吉爾不願意派英國軍隊,增強新加坡的防禦,那麽美國人也不會傻到上趕著去防守英國的殖民地!
美國軍隊不是英國人的雇傭軍!
此時蘇聯紅軍的快速推近讓日本高層認為歐洲方向蘇聯很有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而且從目前的情勢上來看,蘇聯紅軍在歐洲方向取得最終勝利的速度可能非常快。
也就是說在1940年8月底之前,蘇聯紅軍就很有可能已經達到了柏林,甚至於,日本陸軍高層在總參謀部會議上曾經提出過,再按照蘇聯紅軍現在的推進速度,他們預計2月底華沙都將被蘇聯紅軍攻占,而在3月底,蘇聯紅軍就會推進至德國和波蘭的邊境線。
在這種情況下,柏林的是否能堅持到1941年,都是一個未知數,如果說蘇聯紅軍能在1941年之前攻占柏林,那麽在柏林失守之後,德國和意大利很有可能會最終瓦解。
德國和意大利的瓦解就將標誌著整個歐洲被蘇聯徹底占領,在蘇聯將整個歐洲變為共產主義勢力的同時,蘇聯在西線幾乎就沒有了敵人,而在沒有了敵人的情況下,蘇聯必然會將自己的注意力全部轉向東線。
也就是轉向日本方向,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日本遭到了蘇聯的,攻擊,日本,如果不能在此之前解決掉東南亞問題的話,那麽日本將很有可能陷於南北兩線的作戰,這對於日本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是日本當局無法承受的。
所以在日本大本營的會議上,日本陸海軍的高層達成,他們認為必須要在蘇聯,徹底控製歐洲之前,至少要占領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隔絕美軍和其他的同盟國軍隊反擊的途徑。
也就是說,日本將自己在1940年8月底之前的計劃設定為了占領整個東南亞,包括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以及,太平洋上的一係列島嶼。
其最終目標是切斷夏威夷至澳大利亞之間的聯係,將澳大利亞這個美軍反擊的平台和前線反擊基地同美國的聯係完全切斷,這樣就可以使將來在麵對美軍反擊的時候,可以有足夠的緩衝時間。
為了能夠達成這個目標,日本大本營將陸海軍分別發布了命令,在陸海軍,分別的命令中,強調了,這一次日本陸海軍必須盡全力盡快拿下新加坡,以打通繼續向東南亞發動攻擊的通道。
在整個指導計劃當中,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陸軍必須協同海軍,在1940年的1月31號之前攻占新加坡。
任何在這個時間點之後攻占新加坡的行為,都將會視為巨大的失敗,並予以處理。
隻要在1月31號之前攻占新加坡,日本才有可能在1940年3月底之前占領了全部的,伊核數印度尼西亞,即便按照這個時間表,當日本推進之,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一線的時候,也已經到了1940年的。
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很有可能已經從珍珠港事件當中恢複了過來,美國從珍珠港事件中恢複過來之後,其投入的力量將會超乎想象,屆時日本很有可能,在東南亞方向,沒有那麽容易的繼續推進了!
在大本營命令下達之後,指揮陸軍的山下奉文和指揮海軍的南雲忠一,最終還是要重新坐到一起,商討一下這一次的作戰計劃。
不過和上一次唇槍舌戰不同,這一次由於大本營的直接命令和陸海軍雙方高層的直接幹涉,雙方很快就對,新加坡戰役的具體進攻目標達成了一致,在進攻計劃當中,日本海軍將在1月6號切入新加坡以東,以南的海域,在這一地區尋找同盟國的海軍,爭取和同盟國海軍進行一次小範圍的交戰。
不指望能夠完全消滅同盟國的海軍,而是僅僅指望能夠震懾同盟國的海軍,讓同盟國的海軍在新加坡遭到攻擊的時候,不敢出來同日本海軍進行決戰,這樣可以使得新加坡方向的海空支援大為的削弱。
而日本陸軍將在1月15號至1月18號之間,選擇一天發動對於新加坡島的攻擊,在對新加坡島攻擊之前,日本海軍的炮擊艦隊和陸海軍的空中部隊將對新加坡進行全麵的轟炸。
為了能夠使得新加坡站以足夠的流暢,整個日本陸海軍決心從1月4號開始,出動大批的航空兵,發動對新加坡的轟炸,這些航空兵將包含南雲忠一指揮的機動艦隊的航空母艦部隊,以及駐紮在馬來亞泰國和緬甸的日本陸軍航空兵。
日本陸軍航空兵,為了這次計劃,將出動總架次高達700架的戰機。
在達成這一作戰計劃之後,日本陸海軍雙方的高層簽署了一份協議,這份協議主要是為了確保日本海軍和日本陸軍能夠按時發動進攻如果對方不按時發動進攻的話那麽這份協議就會為將來陸海軍向對方索賠作為證據。
可能就在其他國家看來,是非常可笑的一件事情,日本陸海軍居然還需要一份協議,才能夠確保對方按時發動攻擊,不會拖累自己的後腿。
不過這在日本內部是十分常見的,日本陸海軍,由於傳統是十分撕裂的,所以隻有簽署協議才能讓雙方的高層放心。
在日本陸海軍已經為進攻增加和達成協議的時候,同盟國方麵,還在進行持續不斷的撕逼大戰。
這次的撕逼大戰,是由於歐洲方向的戰事導致的,由於歐洲方向,德國跟蘇聯的戰鬥持續的處於劣勢當中。
所以美國人認為英國應該向東南亞傾斜更多的力量,不過英國人很顯然是不願意因向東南亞派出自己的作戰力量吧,畢竟日本人前一階段表現和作戰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丘吉爾首相不願意讓自己的皇家海軍和空軍去送死。
丘吉爾的這一表態激怒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看到抽獎的這一表態之後,隨即命令美國的太平洋戰區要求他們停止對新加坡的支援。
如果丘吉爾不願意派英國軍隊,增強新加坡的防禦,那麽美國人也不會傻到上趕著去防守英國的殖民地!
美國軍隊不是英國人的雇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