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美國副國務卿對於洛川的訪問,通過美國和陸航方麵的相關媒體,大幅度的報道了出去,在外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當然,這些反響也隻限於東亞太平洋地區,至於歐洲方向,歐洲人,有自己需要愁的事情,畢竟現在歐洲可是打的一團亂麻。
此時的蘇芬戰爭已經進行到了最後階段。
在蘇聯紅軍將芬蘭軍隊切割成數個互相之間不能相互連接的部分之後,所有人都已經看清了,芬蘭投降隻是時間的問題了。
在強大的蘇聯紅軍麵前,他們已經沒有掙紮的餘地了。在這種情況下,之前英法提出的通過挪威和瑞典增援芬蘭的提議,自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而且為了阻止德國用英法的這個行動為借口,對自己發動進攻,挪威更是直接對外宣布,自己為完全中立國,禁止任何其他國家的軍隊進入挪威境內。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的形勢是對德國比較有利的。
北歐和低地國家,因為害怕德國將進攻的矛頭指向自己,所以紛紛拒絕了英國和法國,要求他們動員,並且進入他們境內防禦德國的要求。
而對德國來說,隻要確保從瑞典進口鐵礦石道路的安全就夠了,反正即便德國取得了挪威的出海口,德國海軍一樣也是拿英國人沒有辦法。
不過這在英國人看來就是對自己大大的不利了。在這種時刻,英國希望能夠切斷德國所有的外來資源供給。
這些資源供給包括了瑞典的鐵礦和羅馬尼亞的油田等等。
在此之前,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曾經建議羅馬尼亞政府炸毀自己的油田以防止被德國人利用,英法則會提供一些補償,不過,這很顯然遭到了羅馬尼亞人的拒絕。
當然對於羅馬尼亞,英國人不可能逼迫的太過於強烈的。
畢竟羅馬尼亞現在麵臨的是德國和蘇聯的兩麵的壓力。
但是,對於英國來說,挪威就不一樣了。
現在,英國人希望用援助芬蘭的這個借口進駐挪威,好切斷德國通過挪威進口瑞典鐵礦石的通道。
而德國對英國人的這個心思顯然也是非常明白的。德國外交部,直接向挪威外交部表示,如果挪威人同意了英國在挪威駐紮的話,那麽也需要同意德國在挪威駐紮,要不然的話,德國將是挪威政府投靠的同盟國,那麽德國的軍隊將會以挪威作為攻擊目標之一。
就這樣德國,英國為了挪威問題爭執不休,而此時陸航和美國方麵的聯合聲明公布了。
對於陸航方麵和美國方麵公布的這一聯合聲明,最初的時候,大家都是沒怎麽關注的。
但是,隨後美國政府公布了對於陸航方麵進行具體援助的名單,這就使得,各國對於雙方的這一聲明有了濃厚的興趣。
其中,對於這一聲明興趣最大的幾個國家分別是,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這三個國家也分別代表了,西太平洋地區三個主要類型國家,對於這一聲明態度的分歧。
首先,作為陸航的老對手,同樣也是交手過好幾次的英國人,對於這一聲明表現出了十分讚賞的態度。
英國首相張伯倫甚至稱讚,這一聲明是對東南亞地區合平的巨大保障,並且再次重申了英國政府對於東南亞地區的實際政策,並且譴責了某些國家,肆意對東南亞地區進行幹涉的行為。
張伯倫首相的這一聲明,既可以看作是對於陸航勢力之前不斷的在東南亞地區發動當地殖民地人民起義的譴責,也可以看作是對於日本政府試圖,控製法屬印度支那行為的譴責。
這樣的表態可以說是非常的曖昧,既不得罪任何國家,也表達了英國人希望在東南亞保持現狀的態度。
澳大利亞政府的態度和他的宗主國英國政府的態度就不同了,澳大利亞政府旗幟鮮明的站在了美國政府一邊,似乎澳大利亞人已經意識到了,由於歐洲形勢緊張,英國人實質上已經無法保護澳大利亞。
那麽在日本隨時有可能南下,並且陸航勢力一直蠢蠢欲動的現在能夠保護澳大利亞的國家,想必就隻有美國這個域外的大國了。
既然現在美國方麵已經和陸航方麵達成了聯合聲明,這也就側麵證實了雙方現在是同盟關係,那麽澳大利亞人就應該想辦法收複同陸航之間的關係,好好維持和美國人之間的友好關係。
澳大利亞人已經意識到了日本也會和德國一樣對東南亞發動攻擊了。
這些國家的表態,事實上都在陸航和手下的顧問們的預料之中,不過超乎他們預料的是日本政府的表態。
日本政府在得知陸航方麵和美國方麵發表的這一聯合聲明之後,在幾天的時間內,並沒有發表任何,都關於這一聲明的態度,隻有在這次的聲明過去了兩周的時間之後,日本政府才在一次不太重要的新聞發布會上,表達了對於這一則聯合聲明的態度。
在新聞發布會當中,日本外相,對於參加這次會議的新聞記者表達了下列觀點。
首先,日本政府對於陸航方麵和美國方麵的聯合聲明表示讚同,並且重申日本政府一貫主張東南亞地區的門戶開放政策。
那麽既然主張門戶開放政策,那麽他們希望陸航方麵和英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殖民地一起對日本企業進行開放,而不單單隻是對美國企業進行開放。
同時,日本政府也認為保障世界各主要強國能夠獲得到足夠的資源,是維持世界和平的最根本的方式,日本政府希望能夠從東南亞地區獲得穩定的資源供給。
為了獲得穩定的資源供給,日本政府當然也會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和穩定。
日本外交部的這一表態,聽起來似乎顯得非常的溫和,而且顯得非常的合理。
但是仔細想想都能發現,日本外交部的聲明,實際上隱含的潛在說法是,如果不能滿足日本的資源要求的話,那麽日本就不會保證東南亞地區的和平和穩定。。。
當然,這些反響也隻限於東亞太平洋地區,至於歐洲方向,歐洲人,有自己需要愁的事情,畢竟現在歐洲可是打的一團亂麻。
此時的蘇芬戰爭已經進行到了最後階段。
在蘇聯紅軍將芬蘭軍隊切割成數個互相之間不能相互連接的部分之後,所有人都已經看清了,芬蘭投降隻是時間的問題了。
在強大的蘇聯紅軍麵前,他們已經沒有掙紮的餘地了。在這種情況下,之前英法提出的通過挪威和瑞典增援芬蘭的提議,自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而且為了阻止德國用英法的這個行動為借口,對自己發動進攻,挪威更是直接對外宣布,自己為完全中立國,禁止任何其他國家的軍隊進入挪威境內。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的形勢是對德國比較有利的。
北歐和低地國家,因為害怕德國將進攻的矛頭指向自己,所以紛紛拒絕了英國和法國,要求他們動員,並且進入他們境內防禦德國的要求。
而對德國來說,隻要確保從瑞典進口鐵礦石道路的安全就夠了,反正即便德國取得了挪威的出海口,德國海軍一樣也是拿英國人沒有辦法。
不過這在英國人看來就是對自己大大的不利了。在這種時刻,英國希望能夠切斷德國所有的外來資源供給。
這些資源供給包括了瑞典的鐵礦和羅馬尼亞的油田等等。
在此之前,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曾經建議羅馬尼亞政府炸毀自己的油田以防止被德國人利用,英法則會提供一些補償,不過,這很顯然遭到了羅馬尼亞人的拒絕。
當然對於羅馬尼亞,英國人不可能逼迫的太過於強烈的。
畢竟羅馬尼亞現在麵臨的是德國和蘇聯的兩麵的壓力。
但是,對於英國來說,挪威就不一樣了。
現在,英國人希望用援助芬蘭的這個借口進駐挪威,好切斷德國通過挪威進口瑞典鐵礦石的通道。
而德國對英國人的這個心思顯然也是非常明白的。德國外交部,直接向挪威外交部表示,如果挪威人同意了英國在挪威駐紮的話,那麽也需要同意德國在挪威駐紮,要不然的話,德國將是挪威政府投靠的同盟國,那麽德國的軍隊將會以挪威作為攻擊目標之一。
就這樣德國,英國為了挪威問題爭執不休,而此時陸航和美國方麵的聯合聲明公布了。
對於陸航方麵和美國方麵公布的這一聯合聲明,最初的時候,大家都是沒怎麽關注的。
但是,隨後美國政府公布了對於陸航方麵進行具體援助的名單,這就使得,各國對於雙方的這一聲明有了濃厚的興趣。
其中,對於這一聲明興趣最大的幾個國家分別是,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這三個國家也分別代表了,西太平洋地區三個主要類型國家,對於這一聲明態度的分歧。
首先,作為陸航的老對手,同樣也是交手過好幾次的英國人,對於這一聲明表現出了十分讚賞的態度。
英國首相張伯倫甚至稱讚,這一聲明是對東南亞地區合平的巨大保障,並且再次重申了英國政府對於東南亞地區的實際政策,並且譴責了某些國家,肆意對東南亞地區進行幹涉的行為。
張伯倫首相的這一聲明,既可以看作是對於陸航勢力之前不斷的在東南亞地區發動當地殖民地人民起義的譴責,也可以看作是對於日本政府試圖,控製法屬印度支那行為的譴責。
這樣的表態可以說是非常的曖昧,既不得罪任何國家,也表達了英國人希望在東南亞保持現狀的態度。
澳大利亞政府的態度和他的宗主國英國政府的態度就不同了,澳大利亞政府旗幟鮮明的站在了美國政府一邊,似乎澳大利亞人已經意識到了,由於歐洲形勢緊張,英國人實質上已經無法保護澳大利亞。
那麽在日本隨時有可能南下,並且陸航勢力一直蠢蠢欲動的現在能夠保護澳大利亞的國家,想必就隻有美國這個域外的大國了。
既然現在美國方麵已經和陸航方麵達成了聯合聲明,這也就側麵證實了雙方現在是同盟關係,那麽澳大利亞人就應該想辦法收複同陸航之間的關係,好好維持和美國人之間的友好關係。
澳大利亞人已經意識到了日本也會和德國一樣對東南亞發動攻擊了。
這些國家的表態,事實上都在陸航和手下的顧問們的預料之中,不過超乎他們預料的是日本政府的表態。
日本政府在得知陸航方麵和美國方麵發表的這一聯合聲明之後,在幾天的時間內,並沒有發表任何,都關於這一聲明的態度,隻有在這次的聲明過去了兩周的時間之後,日本政府才在一次不太重要的新聞發布會上,表達了對於這一則聯合聲明的態度。
在新聞發布會當中,日本外相,對於參加這次會議的新聞記者表達了下列觀點。
首先,日本政府對於陸航方麵和美國方麵的聯合聲明表示讚同,並且重申日本政府一貫主張東南亞地區的門戶開放政策。
那麽既然主張門戶開放政策,那麽他們希望陸航方麵和英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殖民地一起對日本企業進行開放,而不單單隻是對美國企業進行開放。
同時,日本政府也認為保障世界各主要強國能夠獲得到足夠的資源,是維持世界和平的最根本的方式,日本政府希望能夠從東南亞地區獲得穩定的資源供給。
為了獲得穩定的資源供給,日本政府當然也會維持東南亞地區的和平和穩定。
日本外交部的這一表態,聽起來似乎顯得非常的溫和,而且顯得非常的合理。
但是仔細想想都能發現,日本外交部的聲明,實際上隱含的潛在說法是,如果不能滿足日本的資源要求的話,那麽日本就不會保證東南亞地區的和平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