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島主道:“各位遠道光臨,敝島無以為敬。這碗臘八粥,外邊倒還不易喝到,其中最主要的一味‘斷腸蝕骨腐心草’,要開花之後效力方著,但這草隔十年才開一次花。


    我們總要等其開花之後,這才邀請江湖同道來此同享,屈指算來,這是第四迴邀請。請,請,不用客氣。”說著,和木島主左手各端粥碗,右手舉箸相邀。


    眾人一聽到“斷腸蝕骨腐心草”之名,心中無不打了個突。


    雖然來到島上之後,人人都沒打算活著離去,但臘八粥中所含毒草的名稱,如此驚心動魄,這龍島主竟爾公然揭示,不由得人人色為之變。


    隻見龍木二島主各舉筷子,向眾人劃了個圓圈,示意遍請,便舉碗吃了起來。


    群雄心想:“你們這兩碗粥中,放的自是人參、燕窩之類的大補品了。”


    李白的體內有化毒絡,自從吸魂係統升級後,神念大增,此時已可以感應到化毒絡的存在,什麽毒也不怕,反正饑腸轆轆,早已餓得狠了,端起粥碗,唏哩唿嚕的喝了大半碗。


    他隻覺藥氣雖然刺鼻,入口卻甜甜的,並不難吃,頃刻間便喝了個碗底朝天。


    群雄有的心想:“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徒逞一時之豪……就是非死不可,也不用搶著去鬼門關啊!”


    有的心想:“左右是個死,像這位少年英雄那樣,倒也幹淨爽快。”


    李白喝完粥,忍不住向張三、李四二人瞧去。


    張三、李四相視一笑,目光卻投向龍島主和木島主。


    木島主略一點頭。


    張三、李四越眾而出,各自端起一碗臘八粥,走到李白席邊,笑道:“兄弟,請!”


    “請!”


    張三和李四二人,各將一碗臘八粥喝得幹幹淨淨,轉過身來,躬身向兩位島主道:“謝師父賜粥!”這才迴到原來的行列。


    群雄見張三、李四為了顧念與李白結義的交情,竟然陪他同死,心下無不欽佩。


    張三道:“兄弟,這裏有些客人,好像不喜歡這臘八粥的味兒,你若愛喝,不妨多喝幾碗。”


    李白餓了半天,一碗稀粥本原是不足驅饑,心想反正已經喝了,多一碗少一碗,也無多大分別,斜眼向身邊席上瞧去。


    附近席上數人,見到他的目光射來,忙端起粥碗,紛紛道:“這粥的氣味太濃,我喝不慣。小英雄隨便請用,不必客氣。”


    眼見李白一雙手接不了這許多碗粥,他們生怕張三反悔,失去良機,忙不迭的將粥碗放到李白桌上。


    李白笑道:“多謝!”一口氣又喝了兩碗。


    龍島主環顧眾人,微笑道:“四十年前,我和木兄弟訂交,意氣相投,本想聯手江湖,在武林中賞善罰惡,好好做一番事業,不意甫出江湖,便發見了一張地圖。我們從那圖旁所注的小字中,細加參詳,得悉圖中所繪的無名荒島之上,藏有一份驚天動地的武功秘訣……”


    有個叫解文豹的豪傑,插口道:“這明明是俠客島,怎的是無名荒島?”


    龍島主點頭道:“這位解英雄說得不錯,地圖上這座無名荒島,便是眼前各位處身所在的俠客島了。不過俠客島之名,是我和木兄弟到了島上之後,這才給安上的。


    那倒也不是我二人狂妄僭越,自居俠客,其中另有緣故,各位待會便知。


    我們依著圖中所示,在島上尋找了十八天,終於找到武功秘訣的所在。原來,那是一首古詩的圖解,含義極是深奧繁複。


    我二人大喜之下,立即按圖解修習。唉!豈不知福兮禍所倚,我二人修習數月之後,忽對這圖解中所示武功生了歧見,我說該當如此練,木兄弟卻說我想法錯了,須得那樣練。


    二人爭辯數日,始終難以說服對方,當下約定各練各的,練成之後再來印證,且看到底誰錯。練了大半年後,我二人動手拆解,隻拆得數招,二人都不禁駭然,原來……原來……”


    他說到這裏,神色黯然,住口不言。


    木島主歎了一口長氣,也大有鬱鬱之意。


    過了好一會,龍島主才又道:“原來,我二人都練錯了!”


    群雄聽了,心裏都是一震,均想他二人的徒弟張三、李四,武功已如此了得,他二人自然更是出神入化,深不可測,所修習的當然不會是尋常拳腳,必然是最高深的內功,這內功一練錯,小則走火入魔,重傷殘廢,大則立時斃命,最是要緊不過。


    隻聽龍島主道:“我二人發覺不對,立時停手,相互辯難剖析,鑽研其中道理。也是我二人資質太差,而圖解中所示的功夫又太深奧,以致再鑽研了幾個月,仍是疑難不解。


    恰在此時,有一艘海盜船飄流到島上,我兄弟二人將三名盜魁殺了,對餘眾分別審訊,作惡多端的一一處死,其餘受人裹脅之徒便留在島上。


    我二人商議,之所以鑽研不通這份古詩圖解,多半在於我二人多年練武,先入為主,以致把練功的路子都想錯了,不如收幾名弟子,讓他們來想想。


    於是,我二人從盜夥之中,選了六名識字較多、秉性聰穎而武功低微之人,分別收為徒弟,也不傳他們內功,隻是指點了一些拳術劍法,便要他們去參研圖解。


    哪知我的三名徒兒和木兄弟的三名徒兒,參研的固然各不相同,甚而同是我收的徒兒之間,三人的想法也是大相徑庭,木兄弟的三名徒兒亦複如此。


    我二人再仔細商量,這份圖解是從李太白的一首古詩而來,我們是粗魯武人,不過略通文墨,終不及通儒學者之能精通詩理,看來若非文武雙全之士,難以真正解得明白。


    於是,我和木兄弟分入中原,以一年為期,各收四名弟子,收的或是滿腹詩書的儒生,或是詩才敏捷的名士……”


    他伸手向身穿黃衣和青衣的七八名弟子一指,笑道:“不瞞諸位說,這幾名弟子若去應考,中進士,點翰林,是易如反掌。他們初時來到俠客島,未必皆是心甘情願,但學了武功,又去研習圖解,卻個個死心塌地的留了下來,都覺得學武練功,遠勝於讀書做官。”


    群雄聽他說“學武練功遠勝讀書做官”,均覺大獲我心,許多人都點頭稱是。


    龍島主又道:“可是這八名士人出身的弟子,一經參研圖解,各人的見地卻又各自不同,非但不能對我與木兄弟有所啟發,議論紛紜,反而讓我二人越來越糊塗了。


    我們無法可施,大是煩惱,但若說棄之而去,卻又無論如何狠不起心。


    後來,我們請來了少林高僧妙諦大師,以及武當派的第一高手愚茶道長……


    不瞞各位說,我二人初時發現這份古詩圖解,略加參研後便大喜若狂,隻道但須按圖修習,我二人的武功當世再無第三人可以及得上。


    但越是修習,越是疑難不解,待得我們決意去少林寺之時,先前那秘籍自珍、堅不示人的心情,早已消得幹幹淨淨。


    隻要有人能將我二人心中的疑團死結代為解開,縱然將這份圖解公諸天下,亦不足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笙水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笙水起並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