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玄霜望定二人,淡聲道:“兩位請起,我雖姓武,並未受封。咱們同是武林一脈,豈可行此大禮。”


    兩人站了起來,封牧野訕訕道:“聽說郡主在八年之前,於峨嵋金頂,曾劍敗群雄,威震四海,適才承蒙賜招,果然名下無虛,奴才輸得心服口服!”


    他們再一次解釋何以前來試招的原因,武玄霜聽了越發懷疑。


    她麵色一端,正容道:“論起武林輩分,還當推兩位為尊,什麽奴才、郡主的稱謂,請即廢去。咱們隻以武林之禮相見。武林之中,彼此琢磨,事亦尋常,但兩位改了突厥的服飾,萬裏遠來,深入天山,難道就隻是為了要和我試招麽?這事情可就有點不尋常了!”


    祝見章呐呐道:“這個,這個……”


    武玄霜沉聲道:“這個怎樣?現下突厥正在興兵,意欲犯境,兩位莫非是叛漢歸胡,以試招為名,實是想來暗殺我麽?


    若在中原,我自當尊重兩位前輩,此時此地,如此相遇,請兩位恕罪,我非問個清楚不可!若有含糊,休怪無禮!”


    她留心他們的麵色,這番話一說出來,隻見祝見章倏然色變,封牧野也微微一抖,但隨即便鎮定如常,微笑道:“武姑娘,有甚懷疑,請問便是。”


    武玄霜道:“你們在岩石上刻字畫圖,請問‘欲全性命,請速迴鄉’,這是什麽意思?”


    封牧野道:“這意思明白之極,就是要請武姑娘速迴中土嗬!”


    武玄霜道:“為什麽你們想我迴去?”


    封牧野道:“不是我們想你迴去,是你的皇兄,千歲爺想請你迴去!”


    武玄霜道:“胡說八道,承嗣他要我迴去作甚?”


    封牧野道:“這個小人怎能知道?好在千歲爺有親筆書信在此,請姑娘自己看個明白!”


    武玄霜打開書信一看,果然是她堂兄武承嗣的字跡。


    信上寫道:“驚聞吾妹遠赴漠北,欲召迴李唐遺孽,作旋乾轉坤之謀;吾妹冰雪聰明,奈何欲自召滅門之禍?此為愚兄所大惑不解者也!


    皇帝春秋已高,惑於狄仁傑之邪說,聖聰容有閉塞,聖慮容未周詳,吾妹未加勸諫,反從而助之,萬一歸宗李唐,果成事實,則不但今日之繁華富貴,化作雲煙,吾武氏其尚有噍類耶?


    吾妹其再思三思!盼吾妹見此信後,速返長安,從長計議。兄承嗣。”


    原來自武則天稱帝之後,改唐為周,關於帝位繼承的問題,一直就在朝廷上爭論得很激烈。


    本來按照“家天下”的觀念,既然是姓武的做了皇帝,就該姓武的子孫繼位。可是一班有力的大臣,卻主張武則天傳子不傳侄。


    武承嗣一心想做皇帝,另外也勾結了一班大臣擁護他。


    在武則天稱帝的第二年,武承嗣便運動了一班人,以鳳閣舍人張岑福為首,幾百人簽名上表,請武則天明令以武承嗣繼承帝位。


    當時的宰相岑長倩極力反對,事卒未成。


    武則天為了緩和兩派的爭執,一方麵以自己的第四個兒子李旦改姓武氏,封為“嗣皇”,一方麵立其侄兒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其他諸侄皆為郡王。


    姓武的勢力,大大壓倒了姓李的。


    武則天本來要封武玄霜做郡主的,武玄霜不願受封,卻因此更得武則天的信任。


    武則天的第四子李旦,雖受封“嗣王”,顧名思義,似乎武則天已準備把皇位傳給他,但李旦極為平庸,武則天始終沒有明令立他為太子。


    於是,武承嗣仍然極力圖謀繼承帝位。


    狄仁傑擔心會造成內亂,勸武則天召迴她的第三子廬陵王李顯,立為太子。


    他上表道:“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大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袝姑於廟者也。”


    狄仁傑明明白白的反對立武承嗣,指出了即使以親疏而論,兒子也要比侄兒親得多。


    這幾句話,很能打動武則天的心,再看一看當時的情勢,立武氏為帝,內亂勢將不免,再一想李顯的才能雖然也並不高,可是武承嗣也不行,而李顯卻有一班有能力的大臣擁護他。


    權衡之下,武則天終於決定接納狄仁傑的主張,將廬陵王召迴,準備將來立他為天子。


    武承嗣聽到這個消息,將狄仁傑恨得牙癢癢的,但狄仁傑是武則天最信任的人,武承嗣不敢動他。


    武玄霜看了這封信後,心頭大震:將來李氏為帝,武氏確有滅門之禍!隻能看誰做皇帝對天下較好一些了,一家一姓的利害,又算得了什麽?我姑姑也不是曾經屢次這樣說麽?


    想到此處,豁然開朗,把武承嗣的信撕碎,納入口中,一口便吞了下去。


    那兩個武士愕然相顧,猜不透她心意如何。


    武玄霜冷冷道:“我不迴去,你們是否便要取我的性命?”


    封牧野急忙陪笑道:“不敢,不敢!那兩句話,隻是想勸姑娘迴去而已。千歲爺但求姑娘能夠迴去,他說,最好不必露麵,便能勸阻姑娘前行。


    是小人們鬥膽,用了江湖上的虛聲恫嚇的手段。姑娘你也是慣走江湖的了,這種江湖上的套語,難道還會放在心上麽?姑娘若然見怪,小人在這廂給你賠罪。”


    武玄霜聽他言之成理,猜測武承嗣的本意,大約也是希望非到必要之時,不必將這封信交出來,便道:“既是我哥哥的意思,何須你替他賠罪?”眼珠一轉,掃了他們一眼。


    祝見章道:“我們穿上這突厥武士的服飾,姑娘想必見疑,這是為了便於行走之故。”


    武玄霜冷笑道:“那是為了便於追蹤之故吧?哼,哼,你們敢冒充突厥武士,這膽子可真不小!若然碰上了真的突厥武士,或者碰上了天山劍客,你們可就要自找苦吃。你們迴去時,換上了老百姓的服裝吧。”


    封牧野道:“多謝姑娘處處替我們著想,姑娘金玉良言,自當遵照。那麽咱們是不是現在就迴去?”


    武玄霜道:“什麽咱們?你們迴去告訴王爺,就說他的信,我已經看過了,一切聽從聖上,請他不要自作主張。”


    封牧野與祝見章麵麵相覷,見武玄霜執意不迴,他們隻好自己迴去。


    武玄霜目送他們下山,長歎一聲,心道:“我姑姑改唐為周,做開天辟地以來的第一個女皇帝,豈是隻為一家一姓著想?承嗣他們這樣胡搞,不但武家要蒙上惡名,黎民也要受他災禍。但求上天保佑,讓我姑姑多活幾年,有我姑姑在世,他也許還不敢亂作非為。”


    武玄霜尚未知道,她堂兄武承嗣為了想繼承帝位,已經和突厥可汗暗通消息。


    突厥可汗得知李白隱居天山,便是武承嗣派人給他報訊的。


    不過,武承嗣想突厥可汗殺掉李白,突厥可汗卻另有打算。


    至於那封祝二人,便是為武承嗣送信的人,早已見過突厥可汗,那一身武士服飾,便是突厥可汗賜給他們的。


    他們隱藏麵目,本來想把武玄霜擒著,獻給突厥可汗,領功有賞,不料反而險喪武玄霜劍下,這才迫得他們獻出武承嗣的信件,將事情都推到武承嗣的頭上。


    武玄霜將那兩個武士打發之後,繼續追蹤玉環的足印,越上越高,到了一座山峰,忽見一間屋子,坐落於林木叢中。


    她心弦顫抖,心亂如麻,想了好一會兒,終於鼓起勇氣,上前敲門。


    好久,聽不到人聲迴答,武玄霜大為奇怪:“除了他們,還有誰住在這裏?或者是他們不願見我麽?”


    她鼓起勇氣,叫了一聲玉環,又叫了一聲李白,仍然聽不見迴答,咬了咬牙,下了決心,一下子便把門推開。


    冷風撲麵吹來,室中遝無人影,不但沒有李白,就連玉環也不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笙水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笙水起並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