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西望長安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 作者:楓笙水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白輕輕打開房門,攜了古琴和寶劍,悄悄出走。
長孫璧住在花園東角的那座小房,他經過之時,便把那封信從窗口輕輕送進去。
此刻,長孫璧正在夢中和李白到了長安,見著了上官婉兒,長孫璧勸不轉婉兒,正在夢中發出一聲輕微歎息!
李白可並不知長孫璧是在發夢,聽到那聲歎息,呆了一會,終於不敢迴頭,便走出了園子。
他從那條小路走下山去,那天武玄霜正是從這條路上送他來的,鬆風掠過,依稀還似聽得那車輪的轆轆之聲。
李白情思惘惘,心事如潮,疾跑下山,不知不覺東方已白。
在秋風蕭瑟中,李白經過了崎嶇的蜀道,翻過了川陝交界的高山,這一日來到了鄂縣,距離長安隻是三四日的路程了。
這條路因為是通往長安的驛道,路旁的酒肆甚多,走到中午時分,李白感到有點饑渴,便停下馬來,走進一間酒肆,要了半斤鹵牛肉送酒。
那酒肆主人並不因他衣服寒酸而有所歧視,這時酒肆中隻有他一個客人,那酒肆主人上前和他搭訕,聞得他要前往長安,便即笑道:“老先生敢情是上長安求官麽?”
李白搖搖頭,笑道:“我失意科場,年年落第,今生是沒有福分做官的了。”
那店主人安慰道:“話不是這麽講法,周公八十,尚遇文王,一時困頓,算得了什麽。”
李白笑道:“世無文王,我也不是周公,我此去長安,但能圖個溫飽,已是心滿意足。”
那店主人卻正色道:“我聽村子裏的一些讀書人說,當今皇帝,雖然是個三截梳頭,兩截穿衣的女人,卻還很能夠用人呢,隻是你老無心求官罷了。”
頓了一頓,他又道:“長安比以前更熱鬧了,你老縱非求官,求事也定能稱心如意……”
“多謝你的貴言。”李白微微一笑,拿著半杯酒,黯然無語,隻顧倚欄看山。
那酒肆主人見他似是心情不佳,倚欄看山,又笑道:“你老先生若是有興致的話,倒可以上山一遊,看看古跡。”
李白問道:“這座山有什麽古跡?”
酒肆主人道:“這座山,便是那有名的首陽山了。在前幾年,常常有遊人上山,去覓伯夷、叔齊采薇的古跡呢,這一兩年才少了。”
伯夷、叔齊,相傳是殷末周初的兩位隱士,周武王舉兵伐商,伯夷、叔齊曾攔過他的馬頭勸諫。後來商亡之後,這兩兄弟恥食周粟,在首陽山中隱居,采薇而食,終於餓死。
李白聽得酒肆主人談起這個故事,心道:當今之世,像伯夷、叔齊這樣的人,早已沒有了。怪不得據他所言,這一兩年,連遊客也幾乎絕跡了。
他對那酒肆主人道:“我倒想上山一遊,可惜要趕往長安謀事,沒此閑情逸致。”
說話之間,又來了一個客人,是個年青的武士。
李白一見,不覺怔了一怔:這人的相貌好熟,似是在哪兒見過的?
他想了一想,不禁啞然失笑。原來這個人的身材和李白差不多,相貌也有點相似,所以李白一見之下,覺得好熟。
這人衣服光鮮,坐的也是一匹駿馬,麵上卻帶著病容,看來要比李白瘦削一些。
那少年武士走進酒肆,吩咐酒保道:“打三斤白酒,切兩斤牛肉來。”聽他說話,聲音響亮,中氣充沛,不像是有病的樣子。
李白心道:這人的武功底子不錯,他那焦黃的臉色,想必是生來如此的。
那少年武士意態甚豪,喝了一大盅酒,眼光向李白這邊飄來。
那酒肆主人道:“相公是到長安去的麽?”
那少年武士點點頭:“不錯。”
酒肆主人道:“這位老先生,也是到長安的,你們正好同路。”
那少年武士瞧了李白一眼,拱手問道:“老先生高姓大名。”
李白隨便捏了一個假名說了。
那少年武士道:“小弟姓張,賤號之奇,川西眉山人氏。敢問老先生,可是受了朝廷的征聘入京的麽?”
李白奇怪道:“什麽征聘?”
張之奇道:“當今的女皇帝,詔令天下,各州縣保薦賢良方正之士,奇材異能之人,入京候選,老先生還沒有知道麽?”
李白笑道:“我身無一技之長,哪會征聘到我?我是上長安謀事,想混一口飯吃的。張兄是受征聘入京的麽?”
張之奇哈哈大笑,意態飛揚,不直接答複李白這一句話,卻道:“我也隻是到長安碰碰運氣罷了。眼下徐敬業已在揚州舉兵造反,我若然僥幸得個軍功,也好博個封妻蔭子。”
李白道:“哦,原來張兄意欲投軍去的。胸懷大誌,可佩,可佩!”語帶譏諷,張之奇卻似還聽不出來。
一路上,李白都聽得有人談論徐敬業謀反的事,眾說紛紜,戰情實況不知如何。
他便問那張之奇,道:“聽說那英國公徐敬業,乃前朝老將,善於用兵,朝廷如今要募人從軍,是不是前方已吃緊了?”
張之奇哈哈笑道:“徐敬業兵微將寡,哪能成得大事?
聽說天後已派了李孝逸將軍為揚州大總督,領兵三十萬南下;又派了左鷹揚大將軍黑齒無常為江南道大總督,屯兵江淮;另外又將程務挺大將軍由單於道調迴,領兵十萬,兼程南下。
三路夾攻,徐敬業有翅難飛!朝廷募軍,聽說是要抵禦突厥的進犯,並非全為了徐敬業呢。”
李孝逸是唐高祖(李淵)的曾孫,李逸的堂兄。李白聽說他竟然做了討徐敬業的主帥,不由得暗暗奇怪。
話不投機,李白的冷淡神情,不知不覺的從麵上表露出來。
張之奇自覺無味,喝完了酒,不想與李白同行,便拱手道:“小弟忙著趕路,請恕我先走一步,若是有緣,長安再見。”
張之奇一走,李白便即結了酒賬,跨馬登程。
走了一會兒,忽聽得前麵傳來嗚嗚的響箭聲,李白急忙翻身下馬。這條驛道從崇山峻嶺之中穿過,這時正到了險峻的地方,有山坳隔著,看不見前麵的情景。
李白踏著閃現疾風步,跑到山上,山中茅草沒脛,怪石嵯峨。他躍上一塊巨石,借著石筍遮蔽身子,居高臨下,望將下去。
隻見那個張之奇,正自策馬轉出山坳,山路的那邊迎麵奔來十幾騎快馬,剛才的響箭便是這班強盜發出來的。
李白心道:這倒奇了,張之奇身上有什麽油水,值得黑道上的朋友興師動眾?
張之奇勒住馬頭,轉眼間那夥人已到了他的麵前。
“清平世界,浩蕩乾坤,你們竟敢攔途搶劫麽?”張之奇大怒喝道。
為首的那兩個漢子,跳下馬背,恭恭敬敬的道:“公子息怒,我們不是強盜。”
“不是強盜,何故攔著我的去路?”
那兩個漢子躬腰道:“我家主人有請。”
“你家主人是誰?”
那兩個漢子對望一眼,好似有點詫意。
左手的那個漢子道:“峨嵋金頂之會,公子忘記了麽?我是程通呀!”
張之奇道:“我不認識你呀!你認錯人啦!”
程通尷尬之極,右手的那個漢子叫道:“峨嵋之會,人數眾多,公子記不起來,也是有的。見了我家主人,自然明白。”
張之奇道:“什麽峨嵋之會?青天白日,瞎說一通,你家張大爺可還要趕路。”
右邊那個漢子叫道:“咦、你……你不是李、李公子麽?”
程通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好,就算你姓張吧,張大爺,我家主人有請!”
張之奇怒道:“什麽算我姓張?我明明姓張!你再糾纏,吃我一鞭!”
長孫璧住在花園東角的那座小房,他經過之時,便把那封信從窗口輕輕送進去。
此刻,長孫璧正在夢中和李白到了長安,見著了上官婉兒,長孫璧勸不轉婉兒,正在夢中發出一聲輕微歎息!
李白可並不知長孫璧是在發夢,聽到那聲歎息,呆了一會,終於不敢迴頭,便走出了園子。
他從那條小路走下山去,那天武玄霜正是從這條路上送他來的,鬆風掠過,依稀還似聽得那車輪的轆轆之聲。
李白情思惘惘,心事如潮,疾跑下山,不知不覺東方已白。
在秋風蕭瑟中,李白經過了崎嶇的蜀道,翻過了川陝交界的高山,這一日來到了鄂縣,距離長安隻是三四日的路程了。
這條路因為是通往長安的驛道,路旁的酒肆甚多,走到中午時分,李白感到有點饑渴,便停下馬來,走進一間酒肆,要了半斤鹵牛肉送酒。
那酒肆主人並不因他衣服寒酸而有所歧視,這時酒肆中隻有他一個客人,那酒肆主人上前和他搭訕,聞得他要前往長安,便即笑道:“老先生敢情是上長安求官麽?”
李白搖搖頭,笑道:“我失意科場,年年落第,今生是沒有福分做官的了。”
那店主人安慰道:“話不是這麽講法,周公八十,尚遇文王,一時困頓,算得了什麽。”
李白笑道:“世無文王,我也不是周公,我此去長安,但能圖個溫飽,已是心滿意足。”
那店主人卻正色道:“我聽村子裏的一些讀書人說,當今皇帝,雖然是個三截梳頭,兩截穿衣的女人,卻還很能夠用人呢,隻是你老無心求官罷了。”
頓了一頓,他又道:“長安比以前更熱鬧了,你老縱非求官,求事也定能稱心如意……”
“多謝你的貴言。”李白微微一笑,拿著半杯酒,黯然無語,隻顧倚欄看山。
那酒肆主人見他似是心情不佳,倚欄看山,又笑道:“你老先生若是有興致的話,倒可以上山一遊,看看古跡。”
李白問道:“這座山有什麽古跡?”
酒肆主人道:“這座山,便是那有名的首陽山了。在前幾年,常常有遊人上山,去覓伯夷、叔齊采薇的古跡呢,這一兩年才少了。”
伯夷、叔齊,相傳是殷末周初的兩位隱士,周武王舉兵伐商,伯夷、叔齊曾攔過他的馬頭勸諫。後來商亡之後,這兩兄弟恥食周粟,在首陽山中隱居,采薇而食,終於餓死。
李白聽得酒肆主人談起這個故事,心道:當今之世,像伯夷、叔齊這樣的人,早已沒有了。怪不得據他所言,這一兩年,連遊客也幾乎絕跡了。
他對那酒肆主人道:“我倒想上山一遊,可惜要趕往長安謀事,沒此閑情逸致。”
說話之間,又來了一個客人,是個年青的武士。
李白一見,不覺怔了一怔:這人的相貌好熟,似是在哪兒見過的?
他想了一想,不禁啞然失笑。原來這個人的身材和李白差不多,相貌也有點相似,所以李白一見之下,覺得好熟。
這人衣服光鮮,坐的也是一匹駿馬,麵上卻帶著病容,看來要比李白瘦削一些。
那少年武士走進酒肆,吩咐酒保道:“打三斤白酒,切兩斤牛肉來。”聽他說話,聲音響亮,中氣充沛,不像是有病的樣子。
李白心道:這人的武功底子不錯,他那焦黃的臉色,想必是生來如此的。
那少年武士意態甚豪,喝了一大盅酒,眼光向李白這邊飄來。
那酒肆主人道:“相公是到長安去的麽?”
那少年武士點點頭:“不錯。”
酒肆主人道:“這位老先生,也是到長安的,你們正好同路。”
那少年武士瞧了李白一眼,拱手問道:“老先生高姓大名。”
李白隨便捏了一個假名說了。
那少年武士道:“小弟姓張,賤號之奇,川西眉山人氏。敢問老先生,可是受了朝廷的征聘入京的麽?”
李白奇怪道:“什麽征聘?”
張之奇道:“當今的女皇帝,詔令天下,各州縣保薦賢良方正之士,奇材異能之人,入京候選,老先生還沒有知道麽?”
李白笑道:“我身無一技之長,哪會征聘到我?我是上長安謀事,想混一口飯吃的。張兄是受征聘入京的麽?”
張之奇哈哈大笑,意態飛揚,不直接答複李白這一句話,卻道:“我也隻是到長安碰碰運氣罷了。眼下徐敬業已在揚州舉兵造反,我若然僥幸得個軍功,也好博個封妻蔭子。”
李白道:“哦,原來張兄意欲投軍去的。胸懷大誌,可佩,可佩!”語帶譏諷,張之奇卻似還聽不出來。
一路上,李白都聽得有人談論徐敬業謀反的事,眾說紛紜,戰情實況不知如何。
他便問那張之奇,道:“聽說那英國公徐敬業,乃前朝老將,善於用兵,朝廷如今要募人從軍,是不是前方已吃緊了?”
張之奇哈哈笑道:“徐敬業兵微將寡,哪能成得大事?
聽說天後已派了李孝逸將軍為揚州大總督,領兵三十萬南下;又派了左鷹揚大將軍黑齒無常為江南道大總督,屯兵江淮;另外又將程務挺大將軍由單於道調迴,領兵十萬,兼程南下。
三路夾攻,徐敬業有翅難飛!朝廷募軍,聽說是要抵禦突厥的進犯,並非全為了徐敬業呢。”
李孝逸是唐高祖(李淵)的曾孫,李逸的堂兄。李白聽說他竟然做了討徐敬業的主帥,不由得暗暗奇怪。
話不投機,李白的冷淡神情,不知不覺的從麵上表露出來。
張之奇自覺無味,喝完了酒,不想與李白同行,便拱手道:“小弟忙著趕路,請恕我先走一步,若是有緣,長安再見。”
張之奇一走,李白便即結了酒賬,跨馬登程。
走了一會兒,忽聽得前麵傳來嗚嗚的響箭聲,李白急忙翻身下馬。這條驛道從崇山峻嶺之中穿過,這時正到了險峻的地方,有山坳隔著,看不見前麵的情景。
李白踏著閃現疾風步,跑到山上,山中茅草沒脛,怪石嵯峨。他躍上一塊巨石,借著石筍遮蔽身子,居高臨下,望將下去。
隻見那個張之奇,正自策馬轉出山坳,山路的那邊迎麵奔來十幾騎快馬,剛才的響箭便是這班強盜發出來的。
李白心道:這倒奇了,張之奇身上有什麽油水,值得黑道上的朋友興師動眾?
張之奇勒住馬頭,轉眼間那夥人已到了他的麵前。
“清平世界,浩蕩乾坤,你們竟敢攔途搶劫麽?”張之奇大怒喝道。
為首的那兩個漢子,跳下馬背,恭恭敬敬的道:“公子息怒,我們不是強盜。”
“不是強盜,何故攔著我的去路?”
那兩個漢子躬腰道:“我家主人有請。”
“你家主人是誰?”
那兩個漢子對望一眼,好似有點詫意。
左手的那個漢子道:“峨嵋金頂之會,公子忘記了麽?我是程通呀!”
張之奇道:“我不認識你呀!你認錯人啦!”
程通尷尬之極,右手的那個漢子叫道:“峨嵋之會,人數眾多,公子記不起來,也是有的。見了我家主人,自然明白。”
張之奇道:“什麽峨嵋之會?青天白日,瞎說一通,你家張大爺可還要趕路。”
右邊那個漢子叫道:“咦、你……你不是李、李公子麽?”
程通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好,就算你姓張吧,張大爺,我家主人有請!”
張之奇怒道:“什麽算我姓張?我明明姓張!你再糾纏,吃我一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