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結伴同行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 作者:楓笙水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白聽上官婉兒說是要去刺殺武則天,沉吟半晌,緩緩道:“宮中防範森嚴,下手不易。再說,她羽翼已成,你要去殺她,亦是無濟於事。”
上官婉兒道:“你卻打算如何?”
李白仰天嘯:“我欲糾集天下義兵,掃平妖孽!”
上官婉兒吃了一驚:“你要舉兵?”
她想起沿途所見的太平景象,心道:如果李家為了爭迴帝位,那又得害苦多少黎民百姓?
李白歎了口氣:“我也知道,有許多人擁護這個女魔王,但自開天辟地以來,哪有女人稱帝之理?不要說我家與她仇深似海,縱是無冤無仇,我以昂藏七尺之軀,也斷斷不能向一個婦人南麵稱臣!”
上官婉兒聽了,心道:他這口氣,和我的長孫伯伯倒是一模一樣。
想起那茶亭主人的話,她心中暗笑:你們不服氣女人稱孤道寡,那些老百姓卻很服貼呢!
想到此處,忽覺這並不是什麽好笑的事情,心中不由得隱隱作痛。
“你剛才用霍子孟和朱虛侯的典故,把武則天比作漢朝的呂後,我看是比錯了。”
李白道:“你的見識不差,可是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怎麽?”
李白道:“漢朝的呂後,不學無術,孤陋寡聞,的確是不能與武則天相比。武則天善於用人,雄才大略,不輸於太宗皇帝當年。這一點,她的敵人,連我在內,也都佩服。唯其如此,這妖孽若不早除,大唐天下,永無恢複之日。”
他頓了一頓,又道:“武則天是比呂後厲害得多,可是有一種情形,她卻是和呂後相同的,其實,她的權勢並不穩固!”
上官婉兒想起自己的所見所聞,對李白的話半疑半信,卻默不作聲。
李白微笑道:“你不信麽?你試想,武則天雖然厲害,她豈能殺盡先朝的大臣?有許多手握重兵的大臣,便不服她。我這次從揚州來,坐鎮揚州的英國公徐敬業,已定好了秋後便要舉兵。我來的時候,聽說他正要駱賓王給他寫討武則天的檄文。”
上官婉兒聽李白說得越來越確定了,心中卻感一片茫然。不錯,她是想刺殺武則天,但這樣的大動幹戈,究竟應不應該,她卻是大有疑問。
李白又道:“英國公怕獨木難支,因此想讓我助他一臂之力。”
上官婉兒何等聰明,略略一想,對李白途中詭異的行為,明白了大半,笑道:“敢情你前來巴蜀,就是想物色草莽英雄,助你成事?這幾幫盜徒,並不是想劫你的珠寶的,而是打聽到了這樣的一個消息,想給你做開國功臣來的,可惜他們當麵錯過了!”
李白歎氣道:“所以這才叫我灰心,這些綠林中的烏合之眾,縱能為我所用,又能成什麽大事?”
上官婉兒笑道:“這班強盜,倒是懷著對你的一片忠心而來。我猜他們之所以要暗殺張老三,大概是因為聽說他要上京告密,卻不知他要告的是什麽機密之事,誠恐不利於你,卻不料你反而把張老三救了。”
李白道:“張老三是個苦人,我豈能見死不救?不料因此他們便反而以為,我是朝廷的人。”
上官婉兒道:“那麽武則天的所作所為,也並不是全然錯了。”
李白瞿然一驚,卻道:“如果她不籠絡民心,又豈能輕易奪得我李唐的天下?”
上官婉兒問道:“你去巴州,是不是想探望你的堂兄、廢太子李賢?”
李白點頭道:“是有這個意思。可惜李賢的書呆子氣味太重,雖有反抗母後之心,卻是庸才一個。”
忽又歎氣道:“不提這些了,越說越是心煩。婉兒,這些年來,你可曾思念我麽?”
上官婉兒道:“我幾日前才做了首詩,念給你聽……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裏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欲奏江南調,貧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但悵久離居……”
李白淡笑道:“人世之事,實是難料,本來相隔萬裏,現在卻結伴同行。玉堂金馬,香被錦屏,都已是鏡花水月……江南薊北,仆仆風塵,何日重溫?確是令人惆悵。”
上官婉兒強笑道:“你說過不提這些心煩之事,卻又來了。”
於是,兩人結伴同行,前往巴州。
一路上,李白時而豪情勃發,時而鬱鬱寡歡。
這種自負是絕世英雄,卻又是落拓王孫的心情,也隻有上官婉兒能夠稍稍理解。
………………
走了兩天,離巴州隻有百餘裏了,道路也平坦得多。
李白看看四周,笑道:“咱們抄小路走,稍稍分開一些,不要讓人看出咱們是同一路的。”
上官婉兒何等聰明,一聽便知其意,笑道:“對啦,再往驛道一走,就要碰到丘神勳的大軍了。你是王孫身份,自然是要避開為妙。”
李白刷的一鞭,催得那匹瘦馬四蹄疾走。
上官婉兒笑道:“你這瘦馬其貌不揚,跑得卻是甚快!”
李白搖手示意,說話之間,兩人已距離十數丈地,上官婉兒催動青驢,跟在他的後麵,始終保持著十數丈的距離。
前麵是一座小山,驛道在山的南麵,小路則在山的北麵。
上官婉兒繞著小山,策驢疾走,隱隱聽得山的那邊戰馬嘶鳴,是大軍行進的聲音,心道:他要我與他稍稍分開,想必是怕連累於我……唉,我身負血海深仇,矢誌刺殺仇敵,還怕你連累什麽?倒是你要起兵討伐武則天,卻真要連累老百姓呢。
兩人輕騎疾進,在中午時分繞過了那座小山。
上官婉兒迴頭一望,隻見旌旗招展,大軍就在背後數裏之遙,心道:好在咱們已趕過前頭,否則縱無意外,行程亦將受阻。
心念方動,忽聽得一聲號角,一員武將率領兩騎快馬,疾追上來。
那武將大聲喝道:“前麵走的是什麽人?給我留下!”
上官婉兒怒道:“大路之上,誰走不得?我又沒犯王法,你憑什麽留我?”
那武將斥道:“好一個刁嘴的丫頭!”弓弦一響,利箭穿空,竟然向上官婉兒射來。
上官婉兒大怒,心道:耳聞是假,目見為真,武則天手下的將軍,卻原來是這樣欺淩百姓!
她心中有氣,再不留手,立即反手一揚,一柄匕首飛了出去。
錚!
匕首竟然給利箭射落,但那利箭也被碰歪了準頭,斜斜的落在青驢腳下。
——這武將好大的手勁!
上官婉兒心中大駭,急忙鞭打青驢。那驢受了驚嚇,竟然離開大路,跑到路旁的農地去了。
那武將策馬追上,喝道:“還不停下來麽?”弓如霹靂,箭去弦驚,嗖的又是一箭。
上官婉兒正待拔箭發射,忽見蔗田裏跳出一個農夫,怒聲斥道:“天後有令,保護農田,你為什麽踐踏我的蔗田?披上了老虎皮,就不講理了麽?”竟然拾起兩塊石頭,向那將軍便打。
第一塊石頭,打落了射向上官婉兒的利箭,第二塊石頭則打中那匹戰馬。
戰馬一聲厲鳴,四腿跪地,登時把那個將軍摔倒了。
上官婉兒這一驚更甚,做夢也想不到,一個普通的農夫,竟有這樣高強的武功。方自一愣,後麵那兩騎快馬也已追到。
那農夫叫道:“好哇,這幾年來,我未曾見過如此不講道理的大兵!我抓你到主帥麵前講理去!”說著,迎上那兩騎快馬,雙臂一振。
兩騎快馬正飛奔而來,衝力何止千斤,但給他兩臂一攔一勒,竟然都翻倒了。
那將軍拔出馬刀,就要動手,忽聽號角長鳴,迴頭一望,隻見一個牙將,正揮舞著一麵大旗,那是招他們歸隊的訊號。
將軍麵色一變,將馬拉起,飛奔而迴。
他的兩個隨從,摸出幾錢碎銀,拋在地上,沉聲道:“別嚷,別嚷!算我們怕了你,踐踏了你的蔗田,這是賠給你的……”
那農夫咕咕嚕嚕的嚷道:“幾錢銀子,就想封住我的嘴麽?”聽來竟還是不服氣。
上官婉兒的青驢,已馳出一箭之遙,聽得後麵的聲息,農夫已把將軍趕跑。
她本來想迴去向農夫道謝,但見李白在馬背上輕輕搖頭,刷刷刷一連幾鞭,打得那匹瘦馬跑得更快了。
上官婉兒轉念一想,大軍就在後麵,既已脫險,還過去惹什麽麻煩?
此時,她雖然知道了這個農夫決非常人,也隻得抑下好奇之念,鞭策青驢趕路。
其實,那個農夫正是喬裝打扮的杜甫,暗中保護主要劇情人物,順手消滅那些魔門暗殺者。
上官婉兒道:“你卻打算如何?”
李白仰天嘯:“我欲糾集天下義兵,掃平妖孽!”
上官婉兒吃了一驚:“你要舉兵?”
她想起沿途所見的太平景象,心道:如果李家為了爭迴帝位,那又得害苦多少黎民百姓?
李白歎了口氣:“我也知道,有許多人擁護這個女魔王,但自開天辟地以來,哪有女人稱帝之理?不要說我家與她仇深似海,縱是無冤無仇,我以昂藏七尺之軀,也斷斷不能向一個婦人南麵稱臣!”
上官婉兒聽了,心道:他這口氣,和我的長孫伯伯倒是一模一樣。
想起那茶亭主人的話,她心中暗笑:你們不服氣女人稱孤道寡,那些老百姓卻很服貼呢!
想到此處,忽覺這並不是什麽好笑的事情,心中不由得隱隱作痛。
“你剛才用霍子孟和朱虛侯的典故,把武則天比作漢朝的呂後,我看是比錯了。”
李白道:“你的見識不差,可是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怎麽?”
李白道:“漢朝的呂後,不學無術,孤陋寡聞,的確是不能與武則天相比。武則天善於用人,雄才大略,不輸於太宗皇帝當年。這一點,她的敵人,連我在內,也都佩服。唯其如此,這妖孽若不早除,大唐天下,永無恢複之日。”
他頓了一頓,又道:“武則天是比呂後厲害得多,可是有一種情形,她卻是和呂後相同的,其實,她的權勢並不穩固!”
上官婉兒想起自己的所見所聞,對李白的話半疑半信,卻默不作聲。
李白微笑道:“你不信麽?你試想,武則天雖然厲害,她豈能殺盡先朝的大臣?有許多手握重兵的大臣,便不服她。我這次從揚州來,坐鎮揚州的英國公徐敬業,已定好了秋後便要舉兵。我來的時候,聽說他正要駱賓王給他寫討武則天的檄文。”
上官婉兒聽李白說得越來越確定了,心中卻感一片茫然。不錯,她是想刺殺武則天,但這樣的大動幹戈,究竟應不應該,她卻是大有疑問。
李白又道:“英國公怕獨木難支,因此想讓我助他一臂之力。”
上官婉兒何等聰明,略略一想,對李白途中詭異的行為,明白了大半,笑道:“敢情你前來巴蜀,就是想物色草莽英雄,助你成事?這幾幫盜徒,並不是想劫你的珠寶的,而是打聽到了這樣的一個消息,想給你做開國功臣來的,可惜他們當麵錯過了!”
李白歎氣道:“所以這才叫我灰心,這些綠林中的烏合之眾,縱能為我所用,又能成什麽大事?”
上官婉兒笑道:“這班強盜,倒是懷著對你的一片忠心而來。我猜他們之所以要暗殺張老三,大概是因為聽說他要上京告密,卻不知他要告的是什麽機密之事,誠恐不利於你,卻不料你反而把張老三救了。”
李白道:“張老三是個苦人,我豈能見死不救?不料因此他們便反而以為,我是朝廷的人。”
上官婉兒道:“那麽武則天的所作所為,也並不是全然錯了。”
李白瞿然一驚,卻道:“如果她不籠絡民心,又豈能輕易奪得我李唐的天下?”
上官婉兒問道:“你去巴州,是不是想探望你的堂兄、廢太子李賢?”
李白點頭道:“是有這個意思。可惜李賢的書呆子氣味太重,雖有反抗母後之心,卻是庸才一個。”
忽又歎氣道:“不提這些了,越說越是心煩。婉兒,這些年來,你可曾思念我麽?”
上官婉兒道:“我幾日前才做了首詩,念給你聽……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裏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欲奏江南調,貧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但悵久離居……”
李白淡笑道:“人世之事,實是難料,本來相隔萬裏,現在卻結伴同行。玉堂金馬,香被錦屏,都已是鏡花水月……江南薊北,仆仆風塵,何日重溫?確是令人惆悵。”
上官婉兒強笑道:“你說過不提這些心煩之事,卻又來了。”
於是,兩人結伴同行,前往巴州。
一路上,李白時而豪情勃發,時而鬱鬱寡歡。
這種自負是絕世英雄,卻又是落拓王孫的心情,也隻有上官婉兒能夠稍稍理解。
………………
走了兩天,離巴州隻有百餘裏了,道路也平坦得多。
李白看看四周,笑道:“咱們抄小路走,稍稍分開一些,不要讓人看出咱們是同一路的。”
上官婉兒何等聰明,一聽便知其意,笑道:“對啦,再往驛道一走,就要碰到丘神勳的大軍了。你是王孫身份,自然是要避開為妙。”
李白刷的一鞭,催得那匹瘦馬四蹄疾走。
上官婉兒笑道:“你這瘦馬其貌不揚,跑得卻是甚快!”
李白搖手示意,說話之間,兩人已距離十數丈地,上官婉兒催動青驢,跟在他的後麵,始終保持著十數丈的距離。
前麵是一座小山,驛道在山的南麵,小路則在山的北麵。
上官婉兒繞著小山,策驢疾走,隱隱聽得山的那邊戰馬嘶鳴,是大軍行進的聲音,心道:他要我與他稍稍分開,想必是怕連累於我……唉,我身負血海深仇,矢誌刺殺仇敵,還怕你連累什麽?倒是你要起兵討伐武則天,卻真要連累老百姓呢。
兩人輕騎疾進,在中午時分繞過了那座小山。
上官婉兒迴頭一望,隻見旌旗招展,大軍就在背後數裏之遙,心道:好在咱們已趕過前頭,否則縱無意外,行程亦將受阻。
心念方動,忽聽得一聲號角,一員武將率領兩騎快馬,疾追上來。
那武將大聲喝道:“前麵走的是什麽人?給我留下!”
上官婉兒怒道:“大路之上,誰走不得?我又沒犯王法,你憑什麽留我?”
那武將斥道:“好一個刁嘴的丫頭!”弓弦一響,利箭穿空,竟然向上官婉兒射來。
上官婉兒大怒,心道:耳聞是假,目見為真,武則天手下的將軍,卻原來是這樣欺淩百姓!
她心中有氣,再不留手,立即反手一揚,一柄匕首飛了出去。
錚!
匕首竟然給利箭射落,但那利箭也被碰歪了準頭,斜斜的落在青驢腳下。
——這武將好大的手勁!
上官婉兒心中大駭,急忙鞭打青驢。那驢受了驚嚇,竟然離開大路,跑到路旁的農地去了。
那武將策馬追上,喝道:“還不停下來麽?”弓如霹靂,箭去弦驚,嗖的又是一箭。
上官婉兒正待拔箭發射,忽見蔗田裏跳出一個農夫,怒聲斥道:“天後有令,保護農田,你為什麽踐踏我的蔗田?披上了老虎皮,就不講理了麽?”竟然拾起兩塊石頭,向那將軍便打。
第一塊石頭,打落了射向上官婉兒的利箭,第二塊石頭則打中那匹戰馬。
戰馬一聲厲鳴,四腿跪地,登時把那個將軍摔倒了。
上官婉兒這一驚更甚,做夢也想不到,一個普通的農夫,竟有這樣高強的武功。方自一愣,後麵那兩騎快馬也已追到。
那農夫叫道:“好哇,這幾年來,我未曾見過如此不講道理的大兵!我抓你到主帥麵前講理去!”說著,迎上那兩騎快馬,雙臂一振。
兩騎快馬正飛奔而來,衝力何止千斤,但給他兩臂一攔一勒,竟然都翻倒了。
那將軍拔出馬刀,就要動手,忽聽號角長鳴,迴頭一望,隻見一個牙將,正揮舞著一麵大旗,那是招他們歸隊的訊號。
將軍麵色一變,將馬拉起,飛奔而迴。
他的兩個隨從,摸出幾錢碎銀,拋在地上,沉聲道:“別嚷,別嚷!算我們怕了你,踐踏了你的蔗田,這是賠給你的……”
那農夫咕咕嚕嚕的嚷道:“幾錢銀子,就想封住我的嘴麽?”聽來竟還是不服氣。
上官婉兒的青驢,已馳出一箭之遙,聽得後麵的聲息,農夫已把將軍趕跑。
她本來想迴去向農夫道謝,但見李白在馬背上輕輕搖頭,刷刷刷一連幾鞭,打得那匹瘦馬跑得更快了。
上官婉兒轉念一想,大軍就在後麵,既已脫險,還過去惹什麽麻煩?
此時,她雖然知道了這個農夫決非常人,也隻得抑下好奇之念,鞭策青驢趕路。
其實,那個農夫正是喬裝打扮的杜甫,暗中保護主要劇情人物,順手消滅那些魔門暗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