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招好厲害,狄仁傑不得不作出讓步。


    但是,他仍不屈不撓的道:“遊養聖躬,也宜調節適度,恣情縱欲,適足貽害。但我知道,陛下不會像曆史上的秦始皇和胡亥,二世而絕。希望陛下到此為此,以後不能再加添男寵了。”


    武則天和顏悅色的道:“你講的是金玉良言,今後我一定會有所收斂的!”


    雖然在朝堂之上,君臣竟以猥褻之言爭論男寵的事,可說是千古少見的妙事,但武則天能夠做到這樣,也算是難能可貴。


    清代著名史學家趙翼,在《甘二史劄記》中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後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後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


    應該算是比較公正的評論。


    一個人權位越高,就越難聽進別人的意見。


    武則天貴為皇帝,對她最敏感的問題,能以一種比較公平的態度來對待手下的意見,那麽她在別的方麵從諫如流,就更加可以想象得到。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尤其在重大的問題上,更容易犯這個錯誤。武則天卻能虛心聽取手下人意見,加以改正。


    除了上麵講的男寵問題,還有一件事,也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武則天當上皇帝之後,誰來當她的接班人?


    武氏子弟營求不已。


    狄仁傑對武則天道:“太宗皇帝櫛風沐雨,親冒鋒鏑,以定天下,應把皇位與天下,傳給他的子孫。


    高宗皇帝把他的兩個兒子,托付給陛下,現在陛下準備把這個基業移給別人。


    這合乎天意麽?


    況且,姑嫂關係與母子關係相比,哪個更親?


    陛下立兒子做接班人,那麽千秋萬世後,還能配食太廟,承繼無窮。


    立侄就沒有聽說過侄子為天子,而在太廟中還能祭祖姑媽的……”


    於是,武則天在聖曆元年三月,從房州召還廬陵王李哲,立為太子。


    對於武則天的用人納諫,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說:“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禦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斷,故當世英賢亦竟為之用。”


    著名的宋璟,曾揚言要打碎張昌宗的腦袋,武則天反而叫張昌宗到宋璟那裏謝罪,但宋璟拒絕不見。


    張昌宗進讒言,武則天並不聽。


    由於有一批願為她效力的能臣,所以她成為一位成功的皇帝。


    她在位期間,唐朝社會經濟繼續發展,開元盛世的局麵,就是她打下的基礎。


    武則天一生尊奉佛法,而佛教就是在她統治時期,成為民間廣為流傳的宗教。


    關於武則天信佛的原因,一種說法是,她覺得自己殺孽太重,尊佛以積德;一種說法是,她為了寵愛薛懷義之流。


    還有一種說法較為正統,就是道教的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聃,而李淵、李世民都把他奉為祖宗。武則天奪了李家的天下,便崇奉佛教,借以貶抑道教。


    就第一種武則天因殺孽太重,而信奉佛教的說法中,還引出另一個傳奇。


    就是武則天稱帝後,一直長住洛陽,而不住長安,是因為她在長安皇宮中殺人太多了,宮內常常鬧鬼,使她心驚肉跳。


    牡丹是洛陽的名花,曆史上就流傳著武則天貶殺牡丹花的事。古典名著《鏡花緣》,究竟用這件事來做開頭。


    據說,至今槿樹難登大雅之堂,用來編籬作牆,就是武則天為它定下的身份和用途。


    這年,武則天八十一歲了,終於病倒。


    張柬之等五位大臣,在玄武門發難,迎太子李哲斬關而入,刺死張易之、張昌宗,逼令武則天退位,把皇位傳給李哲,帝號唐中宗。


    武則天死了。


    她前後掌政四十六年,以皇後身份幹預朝政二十四年,以太後身份稱製七年,稱帝十五年。臨終遺命除去帝號,仍以高宗皇後的名義,與高宗埋在一起,叫乾陵。


    但是,由於武則天的影響,遠遠大於高宗,人們多稱之為武則天墓。


    整座墓是一座完整的山,就像是一個躺著的女人。看她的墓室,要從底下走起,經過胸部,花兩個小時左右,才能到達山頂。


    山勢雄偉,墓室巍巍。相傳,她的墓,是唯一沒有被盜的唐朝墓室。唐末黃巢起義時,她在此顯靈,保佑她的子孫。


    對於武則天,後人評說不一,功過是非,眾說紛紜。


    比較公平的論斷,還是這樣的話:“然則區區帷薄不修,固其末節。而知人善任,權不下移。不可謂非女中英主也。”


    ………………


    武俠經典《女帝奇英傳》,是新派武俠小說開山祖師梁羽生的代表作之一,言辭優美,描寫生動,文中大量運用詩詞,獨樹一幟。


    故事背景是唐代女帝武則天的瑰奇浪漫事跡,而情節卻環繞在兩對江湖兒女永難消泯的恩怨情仇之上。


    出身李唐王室的武林新秀李逸,為了反抗武則天的所作所為,不惜間關山萬裏,遠赴漠北,在九死一生之中,結交天下奇才異能之士,圖謀興複唐室。


    但是,李逸的畢生戀人上官婉兒,卻因與武則天誌趣相投,而不得不與李逸站在生死對立的處境。


    同時,武則天家族中的第一高手,美豔絕倫的武玄霜,卻又不由自主,深深愛戀流亡天涯的李逸。


    李逸的唯一知交長孫泰,也陷身在同樣的情仇糾葛之中。


    於是,宮闈秘辛與武林風暴,交互推移,形成一個巧妙的連環。


    處身在風暴中心的李逸,麵對著突厥入侵中原,愛妻死於非命、權奸設局迫害、國恨家仇交煎的重重困境,將要如何自處?


    這是梁羽生大師為本書主角設下的難題,事實上也是那個時代中諸多曆史恩怨的爆發。


    ………………


    唐太宗之後,高宗繼位,武則天重返宮中,逐漸專權。


    先帝碩臣,殿前檢點長孫均量,對武後不滿,辭官歸隱,在四川劍閣上廬隱居。


    高宗皇帝死後,武後變本加厲,改唐為周,更是引起了太子及一班大臣的不滿。


    唐初著名宮廷詩人上官儀父子,因反對武後專權,事敗之後,被武後所殺。


    長孫均量收養了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婉兒,對之視同己出,愛護備至,並且讓上官婉兒和自己的兒女一道,習文學武。特別是教她武藝時,比教自己的兒女還要用心。


    七年之後,上官婉兒年方十四歲,長孫均量被仇家惡行者、毒觀音所傷,便對婉兒說出她的家世及仇恨,要她持刀到長安,伺機刺殺武後,為祖父及父母報仇。


    上官婉兒這才明白,為什麽長孫伯伯偏讓她重武甚於重文。


    但是,事出意料之外,上官婉兒見到武後之後,先是被她的風度舉止所吸引,後又被武後的胸懷所驚服,非但沒有殺之以報家仇,反而成了武則天寵信的宮中女官。


    其時,王孫李逸,因不滿武後專權,逃出京城,亡命江湖,學成一身絕藝,立誌奪迴李唐江山,因而投身武林,欲為武林盟主,並借武林英雄之助,恢複唐皇李氏大統。


    沒想到一眾英雄,卻是魚龍混雜,而且不堪一擊,被武則天侄女武玄霜一人攪局。


    李逸失敗之後,心灰意冷,對前路一片茫然。又被惡行者、毒觀音重傷,幸被武玄霜所救。


    武玄霜對之一往情深,淳淳勸誡。


    李逸對她恨也不是,愛更不能,雖然不能反駁武玄霜之言,卻難改心中固執之見。


    李逸與上官婉兒年幼之時,曾經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青年時相見,遂舊情重續,引為知己。沒想到婉兒去而不返,成了武則天的才女兼記室。


    這使得李逸百思不得其解。


    在療傷期間,李逸覺察了長孫均量之女長孫璧,竟然對他深情款款。


    李逸與上官婉兒、武玄霜、長孫璧之間,形成一種奇異的情感之圈,讓人為之憫然。


    李逸傷愈之後,孤身入京,行刺未果,被長孫均量父女所救。


    受長孫均量臨終所托,李逸與長孫璧結為夫婦,遠走天山,到其師門隱居之地,求得平安避世,終老此生。生子李希敏,倒也樂融融。


    不料好景不長,七年之後,武玄霜再度出現。


    因在此之前,武後之侄武承嗣,為圖繼承帝位,暗通外國,與突厥大汗勾結。另一方麵,他四處尋找李逸,以圖掃清繼承帝位路上的障礙。


    突厥大汗也想利用李逸,入侵華夏。


    雙方互相勾結,擄走了李逸之子,致使李逸的安寧生活至此終結。


    在突厥宮中,李逸與武玄霜相見。幾經曲折與激烈的戰鬥,李逸終於逐漸理解和諒解了武玄霜。


    然而,他已是有家室之人,且長孫璧對之深情無限。後來,長孫璧因懷孕,誤服假死之藥而真的死去。


    李逸悲痛之下,決心再度入關。


    其時,武後的朝廷紛爭不已,爭權奪位,明爭暗鬥。


    武後因侄兒不肖,決心傳位於其子。她因其子懦弱,因而勸婉兒嫁給盧陵王。


    李逸與武玄霜揭穿了武承嗣的圖謀,武玄霜從中安排,李逸進宮與婉兒相見。


    不料宮中政變發生,太平公主趁機毒殺了李逸。


    上官婉兒終於嫁給新皇帝,幫助他建設新帝國。


    唯有武玄霜強忍悲痛,拒絕師兄的求婚,決心與李逸之子李希敏相依為命,以終天年……


    而這次青蓮小隊進入的隋唐幻境“女帝時空”,便是以梁羽生大師的武俠作品為藍本,融合曆史、科幻、靈異、神話、仙俠等元素,改造而成。


    當然,不同的時空,會有不同的限製。譬如,在武俠風時空中,不能使用威力太強的武器,否則會嚴重破壞遊戲性。


    而李白等人與生俱來的神器,青蓮仙劍、食神菜刀、飛輪、琵琶,其變態威力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壓製。


    魔門高手,無處不在,隨時出現,追殺青蓮小隊。


    遊戲正式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笙水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笙水起並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