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 作者:楓笙水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李儒攪局,讓李白黃巾的身份公開了,卻又因為李白的一席話,使得客廳中的儒家學士接受了李白。
這些人都是洛陽城的儒家名流,一旦他們接受了李白,那麽李白今後的路就不會舉步維艱。
所謂眾口鑠金,談論的人多了,流傳的人廣了,李白是黃巾首領的身份,在精忠報國的神聖光環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有了今天這一番話,使得李白今後招賢納士會變得更加容易,也不會因為黃巾首領的身份被群起而攻之。
李儒神色複雜,陰鷙的眼神讓人覺得一陣森冷。他輕輕的哼了一聲,目光閃爍,令人生寒。但是,最終他隻能是無奈的搖搖頭,歎息一聲。
事到如今,他也明白無法詆毀李白了,因為李白的話根本無法讓他反駁。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學士的終身信仰。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已是儒家思想中非常崇高的境界。
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治國、平天下,而是懷著赤子般的報國之心,沒有摻雜半點的欲望雜質。
李白拋出範仲淹的名言,就是一招大殺器,頓時震懾住所有人,包括王允、蔡邕、盧植……
李儒望見紛紛搖頭驚歎的儒家學士,頓時心中一陣煩躁,當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沒有將李白拉到董卓的陣營中,反而使得他名聲大振,徹底收攏了所有儒家學士的心。
經過這件事,原來默默無聞的李白,隱隱有了繼承蔡邕的名望,成為一代儒學大師的跡象。
學無先後,達者為師!
李白雖然年輕,但是所說的話,讓在座的儒家學士不敢輕視。
“伯喈先生,李儒府中公事繁忙,還有要事待處理,因此要離開了,失禮之處,還請見諒。”李儒朝蔡邕揖了一禮,冷冷道。
此時他渾身散發著一股陰冷之氣,讓人感覺一陣冰冷。
蔡邕迴過神來,褶皺的臉上堆滿笑容,連連擺手道:“既然郎中令大人事務繁忙,邕就不挽留大人了。府中賓客甚多,失禮之處,還請郎中令大人多多擔待。”
“好說,好說。”李儒臉上強自打起笑容,但是眼中帶著濃濃的失望。
這次,他是盡興而來,敗興而歸。
李儒一離開,客廳中的氣氛開始活躍起來,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可謂是賓主盡歡。
………………
英雄樓,二樓。
兩名文士臨窗而坐,竊竊私語。
“仲德公,李白此人果然是不同凡響,一入洛陽,這才多少天,居然拜得蔡伯喈為師,當真是大造化,大運道。”
說話的人,身穿一襲青衫,手持團扇,一邊輕搖,一邊道。
此時正值寒冬,非常寒冷,可是此人居然拿著一把團扇,時不時搖晃一下,當真是風騷無比。他不是別人,正是和程昱一起,緊隨李白到達洛陽的荀攸,荀公達。
程昱捋了捋頜下長髯,冷峻的臉上露出一抹笑容:“公達,老夫早就說過此人不簡單,哼,文若還偏偏不信,非要拉著奉孝一起前往冀州,去投奔那紈絝子弟袁紹,真不知文若心中到底是怎麽想的?”
荀攸聞言,一臉苦笑。
程昱可以明目張膽的批評荀彧,他卻不能。即使荀攸年近四旬,比荀彧大了五歲,可是荀攸的輩分卻是荀彧的侄子。
荀攸是晚輩,自然是不可以批評長輩的。
程昱也是心思通透之人,望見荀攸的臉色,自然明白過來,話題一轉,笑道:“公達,你覺得,李白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此話何解?”
荀攸不假思索道:“不是憂國憂民麽?還有什麽解釋?”
程昱搖搖頭,緩緩道:“公達,你一身所學,為兵家學說,擅長揣度戰場形勢,製定作戰方略,克敵製勝;而老夫一身所學,出自法家,是帝王禦下之法。
我們與帝王接觸的時間最多,也距離帝王最近,更加能揣度帝王心思。
李白的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儒家眼中,自然是忠君報國,飽含報國之心;而在你兵家眼中,也就是字麵意思罷了。
至於在老夫眼中,哼,這可不是簡單的忠君報國。
若是太平盛世,李白的這句話,倒還算是心誠之語,但是放在當今亂世,李白又是盤踞汝南的黃巾賊,你認為李白會有憂國憂民的抱負?
老夫揣測,這隻不過是李白糊弄那些腐儒的話語罷了。以儒家為肌膚,以法家為內腑,外儒內法,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我觀李白,恐怕又是曹操那般的亂世之梟雄……”
荀攸一臉驚愕,手中團扇不停搖晃,苦笑道:“仲德公,恐言過其實了。”
程昱卻是微笑不語,沒有說話。
“哈哈哈,就知道仲德公和公達定然在這裏,沒想到真被我碰到了。唉,這一路行來,沒有酒喝,沒有美人兒,可真是饞死我了。”這聲音有些嘶啞,語氣中含著一絲輕佻。
話音落下,隻見一個身穿灰色長袍,衣衫褶皺,發髻散亂的青年走了上來,雖然麵色蒼白,但一雙眼睛如星空一般璀璨,靈動深邃。
“奉孝!你怎麽會在這裏?”荀攸一臉驚愕,瞧見郭嘉風塵仆仆,一臉憔悴的模樣,急忙問道,“怎麽隻有你一個人,我叔父呢?”
郭嘉嘟囔了一聲,理也不理荀攸,而是急忙坐下,拿起桌上的酒壺就往嘴裏灌。
咕嚕咕嚕,他連續灌了幾口酒,才長籲一口氣,搖頭晃腦道:“美酒佳人,此乃人生兩大追求,有酒喝,真好啊!”
荀攸目光閃爍,一臉焦急,一把拽住郭嘉的衣袖,不停的詢問:“奉孝,叔父呢?怎麽沒有和你在一起?”
郭嘉和荀彧二人,一起前往冀州投奔袁紹,如今卻是郭嘉自己抵達洛陽,並沒有看見荀彧。
荀攸心中自然是火燒火燎的,免不了一陣擔心,連手中的團扇也不知何時扔在了一旁。
程昱搖頭道:“公達,你是關心則亂。看奉孝肆無忌憚的樣子,就知道文若是不會有事的,否則奉孝早就一臉凝重的模樣了。”
“唿唿,有酒喝,真是神仙日子啊!”郭嘉長長的吐出一口濁氣,臉上洋溢著舒爽無比的神色,不緊不慢道,“公達,文若也是年近四旬的人了,又不是小孩子,你這麽擔心幹嘛。唉,還是仲德公心思細膩,知道文若不會有事。”
程昱笑罵道:“若是文若出事了,你還能這麽瀟灑不羈?”
郭嘉點頭道:“仲德公所言甚是。”
荀攸這才長籲一口氣,問道:“奉孝,叔父呢?難道叔父有什麽事情離開了?莫不是叔父獨自一人,前往冀州投靠袁本初?亦或是奉孝你不想去冀州,轉而到了洛陽?”
郭嘉一臉無奈,攤手道:“這個,確實是我離開了文若,獨自一人跑到洛陽來了。”
“那你怎麽不拉著叔父一起到洛陽,人多也好有個照顧,不是麽?”荀攸急忙問道。
“我是這樣想的,可是我勸說文若,讓文若和我一起前往洛陽時,文若卻是一副倔驢脾氣,根本不聽我的話,還說什麽袁紹四世三公,老袁家公忠體國,是忠於朝廷的人,值得投靠……”
郭嘉搖了搖頭,歎氣道:“因此,我和文若就在滎陽分開了。然後,文若直奔冀州而去,我則朝洛陽來了。”
荀攸一臉疑惑:“奉孝,你原本打算去冀州的,怎麽突然到洛陽來了?”
這些人都是洛陽城的儒家名流,一旦他們接受了李白,那麽李白今後的路就不會舉步維艱。
所謂眾口鑠金,談論的人多了,流傳的人廣了,李白是黃巾首領的身份,在精忠報國的神聖光環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有了今天這一番話,使得李白今後招賢納士會變得更加容易,也不會因為黃巾首領的身份被群起而攻之。
李儒神色複雜,陰鷙的眼神讓人覺得一陣森冷。他輕輕的哼了一聲,目光閃爍,令人生寒。但是,最終他隻能是無奈的搖搖頭,歎息一聲。
事到如今,他也明白無法詆毀李白了,因為李白的話根本無法讓他反駁。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學士的終身信仰。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已是儒家思想中非常崇高的境界。
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治國、平天下,而是懷著赤子般的報國之心,沒有摻雜半點的欲望雜質。
李白拋出範仲淹的名言,就是一招大殺器,頓時震懾住所有人,包括王允、蔡邕、盧植……
李儒望見紛紛搖頭驚歎的儒家學士,頓時心中一陣煩躁,當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沒有將李白拉到董卓的陣營中,反而使得他名聲大振,徹底收攏了所有儒家學士的心。
經過這件事,原來默默無聞的李白,隱隱有了繼承蔡邕的名望,成為一代儒學大師的跡象。
學無先後,達者為師!
李白雖然年輕,但是所說的話,讓在座的儒家學士不敢輕視。
“伯喈先生,李儒府中公事繁忙,還有要事待處理,因此要離開了,失禮之處,還請見諒。”李儒朝蔡邕揖了一禮,冷冷道。
此時他渾身散發著一股陰冷之氣,讓人感覺一陣冰冷。
蔡邕迴過神來,褶皺的臉上堆滿笑容,連連擺手道:“既然郎中令大人事務繁忙,邕就不挽留大人了。府中賓客甚多,失禮之處,還請郎中令大人多多擔待。”
“好說,好說。”李儒臉上強自打起笑容,但是眼中帶著濃濃的失望。
這次,他是盡興而來,敗興而歸。
李儒一離開,客廳中的氣氛開始活躍起來,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可謂是賓主盡歡。
………………
英雄樓,二樓。
兩名文士臨窗而坐,竊竊私語。
“仲德公,李白此人果然是不同凡響,一入洛陽,這才多少天,居然拜得蔡伯喈為師,當真是大造化,大運道。”
說話的人,身穿一襲青衫,手持團扇,一邊輕搖,一邊道。
此時正值寒冬,非常寒冷,可是此人居然拿著一把團扇,時不時搖晃一下,當真是風騷無比。他不是別人,正是和程昱一起,緊隨李白到達洛陽的荀攸,荀公達。
程昱捋了捋頜下長髯,冷峻的臉上露出一抹笑容:“公達,老夫早就說過此人不簡單,哼,文若還偏偏不信,非要拉著奉孝一起前往冀州,去投奔那紈絝子弟袁紹,真不知文若心中到底是怎麽想的?”
荀攸聞言,一臉苦笑。
程昱可以明目張膽的批評荀彧,他卻不能。即使荀攸年近四旬,比荀彧大了五歲,可是荀攸的輩分卻是荀彧的侄子。
荀攸是晚輩,自然是不可以批評長輩的。
程昱也是心思通透之人,望見荀攸的臉色,自然明白過來,話題一轉,笑道:“公達,你覺得,李白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此話何解?”
荀攸不假思索道:“不是憂國憂民麽?還有什麽解釋?”
程昱搖搖頭,緩緩道:“公達,你一身所學,為兵家學說,擅長揣度戰場形勢,製定作戰方略,克敵製勝;而老夫一身所學,出自法家,是帝王禦下之法。
我們與帝王接觸的時間最多,也距離帝王最近,更加能揣度帝王心思。
李白的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儒家眼中,自然是忠君報國,飽含報國之心;而在你兵家眼中,也就是字麵意思罷了。
至於在老夫眼中,哼,這可不是簡單的忠君報國。
若是太平盛世,李白的這句話,倒還算是心誠之語,但是放在當今亂世,李白又是盤踞汝南的黃巾賊,你認為李白會有憂國憂民的抱負?
老夫揣測,這隻不過是李白糊弄那些腐儒的話語罷了。以儒家為肌膚,以法家為內腑,外儒內法,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我觀李白,恐怕又是曹操那般的亂世之梟雄……”
荀攸一臉驚愕,手中團扇不停搖晃,苦笑道:“仲德公,恐言過其實了。”
程昱卻是微笑不語,沒有說話。
“哈哈哈,就知道仲德公和公達定然在這裏,沒想到真被我碰到了。唉,這一路行來,沒有酒喝,沒有美人兒,可真是饞死我了。”這聲音有些嘶啞,語氣中含著一絲輕佻。
話音落下,隻見一個身穿灰色長袍,衣衫褶皺,發髻散亂的青年走了上來,雖然麵色蒼白,但一雙眼睛如星空一般璀璨,靈動深邃。
“奉孝!你怎麽會在這裏?”荀攸一臉驚愕,瞧見郭嘉風塵仆仆,一臉憔悴的模樣,急忙問道,“怎麽隻有你一個人,我叔父呢?”
郭嘉嘟囔了一聲,理也不理荀攸,而是急忙坐下,拿起桌上的酒壺就往嘴裏灌。
咕嚕咕嚕,他連續灌了幾口酒,才長籲一口氣,搖頭晃腦道:“美酒佳人,此乃人生兩大追求,有酒喝,真好啊!”
荀攸目光閃爍,一臉焦急,一把拽住郭嘉的衣袖,不停的詢問:“奉孝,叔父呢?怎麽沒有和你在一起?”
郭嘉和荀彧二人,一起前往冀州投奔袁紹,如今卻是郭嘉自己抵達洛陽,並沒有看見荀彧。
荀攸心中自然是火燒火燎的,免不了一陣擔心,連手中的團扇也不知何時扔在了一旁。
程昱搖頭道:“公達,你是關心則亂。看奉孝肆無忌憚的樣子,就知道文若是不會有事的,否則奉孝早就一臉凝重的模樣了。”
“唿唿,有酒喝,真是神仙日子啊!”郭嘉長長的吐出一口濁氣,臉上洋溢著舒爽無比的神色,不緊不慢道,“公達,文若也是年近四旬的人了,又不是小孩子,你這麽擔心幹嘛。唉,還是仲德公心思細膩,知道文若不會有事。”
程昱笑罵道:“若是文若出事了,你還能這麽瀟灑不羈?”
郭嘉點頭道:“仲德公所言甚是。”
荀攸這才長籲一口氣,問道:“奉孝,叔父呢?難道叔父有什麽事情離開了?莫不是叔父獨自一人,前往冀州投靠袁本初?亦或是奉孝你不想去冀州,轉而到了洛陽?”
郭嘉一臉無奈,攤手道:“這個,確實是我離開了文若,獨自一人跑到洛陽來了。”
“那你怎麽不拉著叔父一起到洛陽,人多也好有個照顧,不是麽?”荀攸急忙問道。
“我是這樣想的,可是我勸說文若,讓文若和我一起前往洛陽時,文若卻是一副倔驢脾氣,根本不聽我的話,還說什麽袁紹四世三公,老袁家公忠體國,是忠於朝廷的人,值得投靠……”
郭嘉搖了搖頭,歎氣道:“因此,我和文若就在滎陽分開了。然後,文若直奔冀州而去,我則朝洛陽來了。”
荀攸一臉疑惑:“奉孝,你原本打算去冀州的,怎麽突然到洛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