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滅殺董卓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 作者:楓笙水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車駕抵達宮門,李白率親兵前來侍衛。
董卓喜極,拍著李白的背部,大笑道:“有我的虎兒護衛,我將萬無一失矣。”
李白心中冷笑,表麵上唯唯稱是。
車駕抵達朝門,裏麵便是受封禪的正殿。董卓的護駕親兵,按例留在朝門之外。董卓因有李白、李肅等二十餘親隨侍衛,也不以為意,下令車駕直入朝門。
董卓的車駕駛入朝門十四丈,忽見王允等人持劍站於殿外,不由吃驚道:“你們執劍而立,是什麽意思?”
李肅並不答話,隻是突然發力,推著董卓的車駕,向殿前急馳。
董卓此時才知不妙,又驚又怒,正欲挺身躍起,跳出車外,以備迎戰。
就在此時,站於殿門口的司徒王允,已按劍厲聲大叫:“逆賊已至,眾將士速為國殺賊!”
二百武士應聲從埋伏處撲出,直搶董卓的車駕。
李肅忒機警,早就疾速退到一旁去了。
眾武士持劍揮戟,向車上的董卓直刺。
董卓被困於車內,身軀胖大,動彈不得,身中數槍。但是,他身穿內甲,刀槍不入,僅傷了手臂,厲聲大叫:“我兒溫侯,速來救我!”
直到此時,董卓仍不甚驚惶,因為他確信隻要李白把他救出車外,憑他和李白二人之力,必定可以殺出重圍,再調兵攻入朝廷,一舉把劉氏的漢室朝廷滅了!
李白果然持戟從車後轉出,卻大聲高叫道:“眾將士聽令,我奉天子密詔,誅殺逆臣賊子董卓。”
董卓一聽,才知大勢已去,不料李白竟然亦背叛他這位“義父”!
他正欲喝斥李白不要反叛,李白已揚起一戟,快如閃電,把他的咽喉刺穿了!
一股血箭迸射而出,李肅在側,一步躍前,利劍一揮,把董卓的人頭斬下,隨即把董卓的人頭高高一揮。
眾人見了,齊聲大喊:“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允當即下令:“皇上有旨,隻殺逆賊,其餘赦免。逆賊屍首,拋於長安街頭,曝屍示眾!”
董卓的屍首被棄於長安街頭,百姓聞訊,萬人空巷,爭往睹屍。
人人爭相足踐磚擊,以泄心頭之憤。
又有人於董卓屍身肚臍上點火為燈,董卓的油脂燒了三日三夜,肥大的屍身最後化為枯幹。董卓作惡,壓榨的民脂民膏以自肥,此刻仿似向天下百姓還償而枯幹了。
就在董卓被李白、李肅、王允等人誅殺的同一時間,貂蟬仍在董卓的太師府內。她決心堅持到大功告成,才退身而去。
就在此時,貂蟬的臥室窗外,忽然掠入二人,向貂蟬含笑道:“董賊已伏誅,蟬兒還不飛去?”
這一老一少,正是師父龐德公和師哥諸葛亮。
貂蟬置身虎穴狼窩,曆盡磨劫,此時才得與師父和師哥重聚,不由喜極而泣:“師父、師哥!可知貂蟬受盡委屈,嚐盡受辱的苦楚?你們便忍心把蟬兒拋下不顧麽?”
諸葛亮微笑道:“貂蟬師妹,你錯怪師父了。你可知這三日三夜,師父一直暗潛於王允的司徒府,一麵暗中與王允密商計策,一麵暗中保護著你……三日三夜,師父並沒合過眼啊!”
貂蟬一聽,才知師父和師哥,一人潛於司徒府,一人伏於太師府,暗中全力保護她,也因此每到兇險之時,她總可逢兇化吉,安然脫身。
貂蟬不由感慨的道:“多謝師父和師哥維護,若非如此,貂蟬隻怕已受賊汙辱了。”
龐德公白胡飄動,狀甚喜悅,嗬嗬笑道:“好了,蟬兒已曆天機磨劫,從此便踏上康莊大道。一代天機俠女即將現世,其實我又怎會讓蟬兒的貞潔受汙呢?”
稍稍一頓,他又決然道:“且隨我去,再另作安排便了。”
龐德公說罷,即飄掠而出。
諸葛亮和貂蟬亦隨後從窗口躍出,緊隨龐德公身後,掠出太師府,一路風馳電掣,向東麵而去。
魅魔愛麗絲依然附身於貂蟬的身後,直至摸清了龐德公、諸葛亮和貂蟬的去向和意圖,才返迴李白身邊,鑽入幽冥鬼手中,休養一段時間。
………………
亂臣賊子董卓被誅殺,曝屍街頭,消息很快就傳遍長安城。
宮廷內外的士卒高唿萬歲,滿城民眾,上街慶賀。
更奇特的是,自董卓橫屍街頭當日,長安城上空,連綿多時的陰雨天氣當即轉晴,日月生輝,微風不起,就如天兆也來助民間之慶。
龐德公這位一代天機隱俠,在這段時間進行的“匡扶漢室,力保一統”的驚天大計,在諸葛亮、貂蟬、王允等人的配合下,順利達成,立建奇功。
此舉亦為天下臣民、百姓蒼生,帶來了一絲希望。
不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機大勢,卻仍在急劇的演進,並不因龐德公等一批有誌之士的人謀而逆轉。
誅殺董卓之事,發生於漢獻帝初平三年的四月。經此兵變,王允聯合李白及一班朝臣,勉強穩住了朝廷的亂局。
但是,長安城的百姓,僅度過兩個月安定的日子,朝廷又發生驚人劇變。
自董卓伏誅,漢獻帝劉協,便將司徒王允封為相當於丞相的尚書令,處理朝政;又封李白為奮威將軍,統率朝廷三軍。
王允與李白,一文一武,共掌朝政。若兩人處政得法,則天下或會漸入穩固安定。
但王允是記仇心極重之人,並無為相的海量胸襟。他掌丞相事之後,便下令追究董卓的舊臣黨羽,或囚或殺。
董卓的舊部,皆惶惶不可終日。
李白深知主線劇情不能輕易更改,否則必定會橫生枝節,便順著王允的心意,故意派李肅領兵進攻陝州。
可是,李肅很快就被李催、郭汜二將擊敗,隻身潛返長安。
李白見李肅隻身大敗逃迴,怒責道:“你挫我銳氣,該死!”
李肅本來已因殺董卓有功不被朝廷升官而怨恨,此時被李白斥責,心火暴熾,反唇相譏。
李白當即喝令軍士,把李肅推出軍中轅門,斬首示眾。
李肅一生屢勸人反,最後終落得被他勸反之人所斬的下場。
李白斬了李肅後,又下令討伐董卓的舊部李催、郭汜等人。
李催、郭汜知不為朝廷所容,便立下死念,拚命反抗,率大軍搶先進攻長安。
李白登城拒守,彼此相持八日。
沒料到李白部下的蜀兵生變,打開城門,放李催、郭汜大軍殺入。
李白持戟反複衝殺,雖然多次殺敵多人,但他的部將亦損失不少,不得已殺開一條血路,離城而去。臨行前他派人請王允同行,但王允拒絕,決與長安共存亡。
李白無奈,隻好率數千兵馬,東出武關,投奔袁術去了。
李催、郭汜見李白已逃,便率軍進攻宮門。
王允率衛士死守宮外,被亂軍殺死於宮門之下。
李催、郭汜率兵,攻入宮門,逼漢獻帝就範,自請官號。
漢獻帝無奈,隻好下旨,封李催為揚武將軍,封郭汜為揚烈將軍,同掌朝政。
於是,漢室朝廷,又落入了李催、郭汜這兩個亂臣賊將的手中。
李催、郭汜追尋董卓的屍骨,將其葬於董卓自築的郿塢,逼漢獻帝及朝中百官前赴拜祭,一時間天昏地暗,日月失色。
李白將兵馬寄於袁術處,旋即悄悄讓馬人喀戎幻化為自己的樣子,繼續滲透,而他則施展幽冥鬼手的時空穿梭異能,趕去另外一個時間點,追蹤主線劇情。
現在,他的重點是多收幾個三國猛人,培養成得力助手。或許,日後當他離開三國幻境的時候,可以消費榮耀點,將這些猛人帶走,送去通天戰場1區或10區幫忙。
董卓喜極,拍著李白的背部,大笑道:“有我的虎兒護衛,我將萬無一失矣。”
李白心中冷笑,表麵上唯唯稱是。
車駕抵達朝門,裏麵便是受封禪的正殿。董卓的護駕親兵,按例留在朝門之外。董卓因有李白、李肅等二十餘親隨侍衛,也不以為意,下令車駕直入朝門。
董卓的車駕駛入朝門十四丈,忽見王允等人持劍站於殿外,不由吃驚道:“你們執劍而立,是什麽意思?”
李肅並不答話,隻是突然發力,推著董卓的車駕,向殿前急馳。
董卓此時才知不妙,又驚又怒,正欲挺身躍起,跳出車外,以備迎戰。
就在此時,站於殿門口的司徒王允,已按劍厲聲大叫:“逆賊已至,眾將士速為國殺賊!”
二百武士應聲從埋伏處撲出,直搶董卓的車駕。
李肅忒機警,早就疾速退到一旁去了。
眾武士持劍揮戟,向車上的董卓直刺。
董卓被困於車內,身軀胖大,動彈不得,身中數槍。但是,他身穿內甲,刀槍不入,僅傷了手臂,厲聲大叫:“我兒溫侯,速來救我!”
直到此時,董卓仍不甚驚惶,因為他確信隻要李白把他救出車外,憑他和李白二人之力,必定可以殺出重圍,再調兵攻入朝廷,一舉把劉氏的漢室朝廷滅了!
李白果然持戟從車後轉出,卻大聲高叫道:“眾將士聽令,我奉天子密詔,誅殺逆臣賊子董卓。”
董卓一聽,才知大勢已去,不料李白竟然亦背叛他這位“義父”!
他正欲喝斥李白不要反叛,李白已揚起一戟,快如閃電,把他的咽喉刺穿了!
一股血箭迸射而出,李肅在側,一步躍前,利劍一揮,把董卓的人頭斬下,隨即把董卓的人頭高高一揮。
眾人見了,齊聲大喊:“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允當即下令:“皇上有旨,隻殺逆賊,其餘赦免。逆賊屍首,拋於長安街頭,曝屍示眾!”
董卓的屍首被棄於長安街頭,百姓聞訊,萬人空巷,爭往睹屍。
人人爭相足踐磚擊,以泄心頭之憤。
又有人於董卓屍身肚臍上點火為燈,董卓的油脂燒了三日三夜,肥大的屍身最後化為枯幹。董卓作惡,壓榨的民脂民膏以自肥,此刻仿似向天下百姓還償而枯幹了。
就在董卓被李白、李肅、王允等人誅殺的同一時間,貂蟬仍在董卓的太師府內。她決心堅持到大功告成,才退身而去。
就在此時,貂蟬的臥室窗外,忽然掠入二人,向貂蟬含笑道:“董賊已伏誅,蟬兒還不飛去?”
這一老一少,正是師父龐德公和師哥諸葛亮。
貂蟬置身虎穴狼窩,曆盡磨劫,此時才得與師父和師哥重聚,不由喜極而泣:“師父、師哥!可知貂蟬受盡委屈,嚐盡受辱的苦楚?你們便忍心把蟬兒拋下不顧麽?”
諸葛亮微笑道:“貂蟬師妹,你錯怪師父了。你可知這三日三夜,師父一直暗潛於王允的司徒府,一麵暗中與王允密商計策,一麵暗中保護著你……三日三夜,師父並沒合過眼啊!”
貂蟬一聽,才知師父和師哥,一人潛於司徒府,一人伏於太師府,暗中全力保護她,也因此每到兇險之時,她總可逢兇化吉,安然脫身。
貂蟬不由感慨的道:“多謝師父和師哥維護,若非如此,貂蟬隻怕已受賊汙辱了。”
龐德公白胡飄動,狀甚喜悅,嗬嗬笑道:“好了,蟬兒已曆天機磨劫,從此便踏上康莊大道。一代天機俠女即將現世,其實我又怎會讓蟬兒的貞潔受汙呢?”
稍稍一頓,他又決然道:“且隨我去,再另作安排便了。”
龐德公說罷,即飄掠而出。
諸葛亮和貂蟬亦隨後從窗口躍出,緊隨龐德公身後,掠出太師府,一路風馳電掣,向東麵而去。
魅魔愛麗絲依然附身於貂蟬的身後,直至摸清了龐德公、諸葛亮和貂蟬的去向和意圖,才返迴李白身邊,鑽入幽冥鬼手中,休養一段時間。
………………
亂臣賊子董卓被誅殺,曝屍街頭,消息很快就傳遍長安城。
宮廷內外的士卒高唿萬歲,滿城民眾,上街慶賀。
更奇特的是,自董卓橫屍街頭當日,長安城上空,連綿多時的陰雨天氣當即轉晴,日月生輝,微風不起,就如天兆也來助民間之慶。
龐德公這位一代天機隱俠,在這段時間進行的“匡扶漢室,力保一統”的驚天大計,在諸葛亮、貂蟬、王允等人的配合下,順利達成,立建奇功。
此舉亦為天下臣民、百姓蒼生,帶來了一絲希望。
不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機大勢,卻仍在急劇的演進,並不因龐德公等一批有誌之士的人謀而逆轉。
誅殺董卓之事,發生於漢獻帝初平三年的四月。經此兵變,王允聯合李白及一班朝臣,勉強穩住了朝廷的亂局。
但是,長安城的百姓,僅度過兩個月安定的日子,朝廷又發生驚人劇變。
自董卓伏誅,漢獻帝劉協,便將司徒王允封為相當於丞相的尚書令,處理朝政;又封李白為奮威將軍,統率朝廷三軍。
王允與李白,一文一武,共掌朝政。若兩人處政得法,則天下或會漸入穩固安定。
但王允是記仇心極重之人,並無為相的海量胸襟。他掌丞相事之後,便下令追究董卓的舊臣黨羽,或囚或殺。
董卓的舊部,皆惶惶不可終日。
李白深知主線劇情不能輕易更改,否則必定會橫生枝節,便順著王允的心意,故意派李肅領兵進攻陝州。
可是,李肅很快就被李催、郭汜二將擊敗,隻身潛返長安。
李白見李肅隻身大敗逃迴,怒責道:“你挫我銳氣,該死!”
李肅本來已因殺董卓有功不被朝廷升官而怨恨,此時被李白斥責,心火暴熾,反唇相譏。
李白當即喝令軍士,把李肅推出軍中轅門,斬首示眾。
李肅一生屢勸人反,最後終落得被他勸反之人所斬的下場。
李白斬了李肅後,又下令討伐董卓的舊部李催、郭汜等人。
李催、郭汜知不為朝廷所容,便立下死念,拚命反抗,率大軍搶先進攻長安。
李白登城拒守,彼此相持八日。
沒料到李白部下的蜀兵生變,打開城門,放李催、郭汜大軍殺入。
李白持戟反複衝殺,雖然多次殺敵多人,但他的部將亦損失不少,不得已殺開一條血路,離城而去。臨行前他派人請王允同行,但王允拒絕,決與長安共存亡。
李白無奈,隻好率數千兵馬,東出武關,投奔袁術去了。
李催、郭汜見李白已逃,便率軍進攻宮門。
王允率衛士死守宮外,被亂軍殺死於宮門之下。
李催、郭汜率兵,攻入宮門,逼漢獻帝就範,自請官號。
漢獻帝無奈,隻好下旨,封李催為揚武將軍,封郭汜為揚烈將軍,同掌朝政。
於是,漢室朝廷,又落入了李催、郭汜這兩個亂臣賊將的手中。
李催、郭汜追尋董卓的屍骨,將其葬於董卓自築的郿塢,逼漢獻帝及朝中百官前赴拜祭,一時間天昏地暗,日月失色。
李白將兵馬寄於袁術處,旋即悄悄讓馬人喀戎幻化為自己的樣子,繼續滲透,而他則施展幽冥鬼手的時空穿梭異能,趕去另外一個時間點,追蹤主線劇情。
現在,他的重點是多收幾個三國猛人,培養成得力助手。或許,日後當他離開三國幻境的時候,可以消費榮耀點,將這些猛人帶走,送去通天戰場1區或10區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