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董卓與丁原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 作者:楓笙水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董卓待百官坐上席後,才突然帶劍而出。
剛飲了幾杯,董卓便下令停止飲宴,撤去樂隊,按劍厲聲道:“我有一言,眾官靜聽。”
文武百官,皆屏息不語。
董卓道:“天子為萬民之主,無威儀不足以勝任。如今少帝劉辯懦弱,陳留王劉協比他強多了,何不廢少帝而改立劉協?諸位必與我有同感也。”
說罷,他按劍怒視文武百官,以示威嚇。
此時文武百官果然一片死寂,不敢作聲。
李白微微一笑,靜觀其變。當然,他的雙手也沒閑著,悄悄射出無數冰魄神針,是用他的鮮血淬煉而成的,遇熱血即融化,會在在場所有人的體內打下血脈烙印。
當然,誰對他的好感度越高,就會越容易成為“工蜂”。
此時,座中的荊州刺史丁原,與董卓一樣,都是奉召入京的,卻按捺不住,拍案而起。
他盯著董卓,怒斥道:“萬萬不可!天子乃先帝嫡子,並無過失,豈能妄自廢立?董卓,你是何人!敢參預如此朝廷要事,難道想圖謀叛逆麽!”
董卓一聽,惱羞成怒,拔劍而斥:“順我者生,逆我者死!”說罷,便要上前,斬殺丁原。
就在此時,李儒突然瞧見丁原身後挺立一將,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視董卓,隨時迎戰之勢。
李儒料定此將驍勇,董卓亦非其敵,便連忙大聲道:“今日乃飲宴之會,不宜談論國政大事,待明日上朝,再作理論吧。”
董卓一怔,立住了腳步。
百宮中,有人連忙勸丁原先行離去。
丁原亦恐身陷重圍,便連忙騎上馬背,與那威儀大將飛馳而去。
就因丁原這般一鬧,董卓議立新帝之事,便無法再進行下去。董卓恨怒不已,責問李儒。
李儒歎氣道:“丁原身後站立之人,乃丁原義子呂布,字奉先。此人有萬夫不擋之勇,當時若斬丁原,必有一番惡鬥,恐於主公不利。”
董卓一聽,這才息怒,又斷然道:“我必先除了丁原,再圖大計。”
………………
第二天,有探馬飛報董卓,說丁原率軍在城外,向董卓挑戰。
董卓大怒,立即點起大軍,與李儒一道出城迎戰。
兩軍布陣對峙,大戰一觸即發。
丁原軍中,隻見呂布頭戴金冠,身披戰袍,金色盔甲,縱馬舞戟,隨丁原來到陣前。
丁原揚鞭,指著董卓罵道:“國家不幸,閹宦弄權,以致萬民塗炭。你無寸尺之功於社稷,竟敢妄議廢立帝君,乃叛逆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董卓未及迴話,丁原身後的呂布,已飛馬直衝過來。
董卓不敢直攖其鋒,慌忙退下。
丁原軍掩殺過來,董卓軍大敗,退了三十裏,才勉強停下,結營下寨。
董卓召眾商議,長歎一聲,道:“呂布果有萬夫莫擋之勇!丁原有其相助,乃我心腹大患也!我若得此人歸順,何愁大事不成?”
董卓話音剛落,帳前便有一人道:“主公不必憂慮,屬下與呂布乃同鄉,知此人有勇無謀,且為人見利忘義。屬下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呂布乖乖來降。”
董卓一聽,不由大喜。
他細望發話之人,原來是原屬大將軍何進麾下的中郎將李肅,便滿心狐疑的道:“李將軍何能說服呂布,令其心悅誠服地降我?”
李肅笑道:“末將聽說,主公有名馬一匹,號為‘赤兔’,可日行千裏。若得此馬,再加金銀財物一批,以厚利打動,再以說辭遊勸,則呂布必反丁原,來投主公。”
董卓確實有一匹名馬,稱為“赤兔千裏馬”,是西涼馬中的良種,他十分珍愛。
聽了李肅之言,他心中不舍,就問李儒道:“我若用赤兔千裏馬,可換迴呂布麽?”
李儒微笑道:“主公若誌在奪取天下,則區區一馬,有甚可惜呢?”
董卓的心事被李儒一言道破,他嗬嗬大笑:“好!李將軍,赤兔千裏馬便交給你作利,換迴呂布!另外再加黃金一千兩、明珠三十顆、玉帶一條,你務必把呂布帶迴見我。”
李肅胸有成竹的道:“主公放心,呂布此人心性,我已窺透,此行必馬到功成也。”說罷,他便帶了赤兔千裏馬、黃金、明珠和玉帶,悄悄奔赴呂布的營寨。
李白正隱藏在陰影中,悄悄跟隨左右,而李肅懵然不知。
………………
李肅一路向呂布的營寨奔去,到寨邊時,被前哨兵截住。
李肅從容道:“請報知呂將軍,說故人李肅求見。”
哨兵進帳稟報,一會出來,向李肅道:“呂將軍命你進帳。”
李肅走入營賬,見呂布高坐案前,威風八麵,便向他拱手道:“賢弟別來無恙?”
呂布見李肅一身華貴,這才站起,向李肅一揖,道:“久沒相見,如今於何處高就?”目中甚有羨慕之意。
李肅見狀,微微一笑:“我現任朝廷中郎將之職。聞賢弟來此,民扶社稷,十分欣喜。今有良馬一匹,日行千裏,登山渡水,如踏平地,叫‘赤兔千裏馬’,特來獻贈賢弟,以助虎威。”
呂布大喜,令人牽馬進來。
隻見此馬渾身上下一片赤紅,絕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由蹄至頂,高八尺;嘶叫咆哮,猶如騰空入海。
呂布見了,不由大喜,向李肅深深一揖,謝道:“如此良駒,兄贈與我,教我如何相報?”
李肅笑道:“我為彼此同鄉兄弟情義而來,豈求相報!”
呂布更喜,吩咐擺酒招待。
兩人飲至半醉,李肅忽然道:“我與賢弟少見麵,而令尊卻見過了。”
呂布笑道:“兄飲醉了,先父棄世已多年,怎會與兄相見呢?”
李肅道:“嗬嗬,我所說的,是丁刺史。”
呂布一聽,臉有羞愧之色,喃喃道:“呂布寄身於丁原處,亦是無可奈何啊!並無功名,未能晉列朝廷。”
李肅見狀,心中不由微微冷笑,把呂布“貪圖富貴”的心性徹底窺透了。
於是,他毫不猶豫的道:“賢弟有擎天馭海之才,天下誰人不知!功名富貴,猶如探囊取物,為何如此無奈,肯寄人籬下呢?”
呂布歎道:“可惜布未逢明主。”
李肅道:“我知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若不抓住時機,則來日悔之晚矣。”
呂布不由心動,輕聲道:“兄於朝廷,知誰是當世英雄麽?”
李肅立刻道:“我遍察朝中群臣,英雄氣概均不如董卓。他為人敬賢禮士,賞罰分明,來日必成大業。”
呂布不由歎道:“呂布有心相投董公,可惜並無門路。”
李肅一聽,更不猶豫,當即下令隨從,把金珠、玉帶等寶物獻上,鋪排於呂布的案桌上麵。
呂布見了,目中羨光大熾,忙道:“怎會有這般寶物?”
李肅請呂布叱退左右,這才悄聲道:“實不相瞞,這是董公敬慕賢弟之才,特令我帶產獻贈。赤兔千裏馬,亦是董公贈給賢弟的啊!”
呂布忙道:“蒙董公如此厚愛,未知要呂布如何報答董公呢?”
李肅並不明言,微笑道:“我的才能不如賢弟,但於董公處亦為中郎將,賢弟若在董公帳下,將貴不可言也。”
呂布心癢難熬,忙道:“我亦有此意,可惜並無半點晉見董公之禮。”
李肅微笑道:“賢弟若欲立功,僅是舉手之勞罷了。”
呂布沉吟半晌,猛一咬牙,道:“若我殺丁原,引軍投歸董卓,以為如何?”
李肅點頭道:“若能如此,乃莫大功勞,董公必另眼相看,但事不宜遲,望弟速決速行之。”
呂布咬牙道:“我意已決,明日便赴投董公,請兄迴去轉告董公,預備接應。”
李肅一躍而起,拍掌笑道:“如此甚好,我便先迴去安排一切,靜待賢弟佳音便是。”說罷,他立即告辭,悄悄離開呂布的營寨。
當晚二更時分,呂布提著利刃,走入丁原的帳中。
丁原正在燭下看書,見呂布來到,根本毫無戒心,含笑道:“布兒來此,有甚要事?”
呂布恨恨的道:“我堂堂七尺丈夫,豈甘心作你之子?”
丁原不禁大吃一驚,慌忙道:“布兒,義父待你不薄,你為何有此念頭?”
呂布不答,也不等丁原話落,衝前一步,揚起利刃,倏地砍向丁原的頭顱。
他獰笑著,麵容扭曲,仿佛已瞧見丁原人頭落地的樣子。
當!
就在此時,李白突然從陰影中衝出,揚起青蓮仙劍,猛然一挑,施展“鬥轉星移”之力,將呂布的攻勢轉移過一邊,那把利刃隻是削落丁原的幾根頭發。
“你是何人?!!”呂布大怒,揚起利刃,就要劈向李白。
剛飲了幾杯,董卓便下令停止飲宴,撤去樂隊,按劍厲聲道:“我有一言,眾官靜聽。”
文武百官,皆屏息不語。
董卓道:“天子為萬民之主,無威儀不足以勝任。如今少帝劉辯懦弱,陳留王劉協比他強多了,何不廢少帝而改立劉協?諸位必與我有同感也。”
說罷,他按劍怒視文武百官,以示威嚇。
此時文武百官果然一片死寂,不敢作聲。
李白微微一笑,靜觀其變。當然,他的雙手也沒閑著,悄悄射出無數冰魄神針,是用他的鮮血淬煉而成的,遇熱血即融化,會在在場所有人的體內打下血脈烙印。
當然,誰對他的好感度越高,就會越容易成為“工蜂”。
此時,座中的荊州刺史丁原,與董卓一樣,都是奉召入京的,卻按捺不住,拍案而起。
他盯著董卓,怒斥道:“萬萬不可!天子乃先帝嫡子,並無過失,豈能妄自廢立?董卓,你是何人!敢參預如此朝廷要事,難道想圖謀叛逆麽!”
董卓一聽,惱羞成怒,拔劍而斥:“順我者生,逆我者死!”說罷,便要上前,斬殺丁原。
就在此時,李儒突然瞧見丁原身後挺立一將,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視董卓,隨時迎戰之勢。
李儒料定此將驍勇,董卓亦非其敵,便連忙大聲道:“今日乃飲宴之會,不宜談論國政大事,待明日上朝,再作理論吧。”
董卓一怔,立住了腳步。
百宮中,有人連忙勸丁原先行離去。
丁原亦恐身陷重圍,便連忙騎上馬背,與那威儀大將飛馳而去。
就因丁原這般一鬧,董卓議立新帝之事,便無法再進行下去。董卓恨怒不已,責問李儒。
李儒歎氣道:“丁原身後站立之人,乃丁原義子呂布,字奉先。此人有萬夫不擋之勇,當時若斬丁原,必有一番惡鬥,恐於主公不利。”
董卓一聽,這才息怒,又斷然道:“我必先除了丁原,再圖大計。”
………………
第二天,有探馬飛報董卓,說丁原率軍在城外,向董卓挑戰。
董卓大怒,立即點起大軍,與李儒一道出城迎戰。
兩軍布陣對峙,大戰一觸即發。
丁原軍中,隻見呂布頭戴金冠,身披戰袍,金色盔甲,縱馬舞戟,隨丁原來到陣前。
丁原揚鞭,指著董卓罵道:“國家不幸,閹宦弄權,以致萬民塗炭。你無寸尺之功於社稷,竟敢妄議廢立帝君,乃叛逆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董卓未及迴話,丁原身後的呂布,已飛馬直衝過來。
董卓不敢直攖其鋒,慌忙退下。
丁原軍掩殺過來,董卓軍大敗,退了三十裏,才勉強停下,結營下寨。
董卓召眾商議,長歎一聲,道:“呂布果有萬夫莫擋之勇!丁原有其相助,乃我心腹大患也!我若得此人歸順,何愁大事不成?”
董卓話音剛落,帳前便有一人道:“主公不必憂慮,屬下與呂布乃同鄉,知此人有勇無謀,且為人見利忘義。屬下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呂布乖乖來降。”
董卓一聽,不由大喜。
他細望發話之人,原來是原屬大將軍何進麾下的中郎將李肅,便滿心狐疑的道:“李將軍何能說服呂布,令其心悅誠服地降我?”
李肅笑道:“末將聽說,主公有名馬一匹,號為‘赤兔’,可日行千裏。若得此馬,再加金銀財物一批,以厚利打動,再以說辭遊勸,則呂布必反丁原,來投主公。”
董卓確實有一匹名馬,稱為“赤兔千裏馬”,是西涼馬中的良種,他十分珍愛。
聽了李肅之言,他心中不舍,就問李儒道:“我若用赤兔千裏馬,可換迴呂布麽?”
李儒微笑道:“主公若誌在奪取天下,則區區一馬,有甚可惜呢?”
董卓的心事被李儒一言道破,他嗬嗬大笑:“好!李將軍,赤兔千裏馬便交給你作利,換迴呂布!另外再加黃金一千兩、明珠三十顆、玉帶一條,你務必把呂布帶迴見我。”
李肅胸有成竹的道:“主公放心,呂布此人心性,我已窺透,此行必馬到功成也。”說罷,他便帶了赤兔千裏馬、黃金、明珠和玉帶,悄悄奔赴呂布的營寨。
李白正隱藏在陰影中,悄悄跟隨左右,而李肅懵然不知。
………………
李肅一路向呂布的營寨奔去,到寨邊時,被前哨兵截住。
李肅從容道:“請報知呂將軍,說故人李肅求見。”
哨兵進帳稟報,一會出來,向李肅道:“呂將軍命你進帳。”
李肅走入營賬,見呂布高坐案前,威風八麵,便向他拱手道:“賢弟別來無恙?”
呂布見李肅一身華貴,這才站起,向李肅一揖,道:“久沒相見,如今於何處高就?”目中甚有羨慕之意。
李肅見狀,微微一笑:“我現任朝廷中郎將之職。聞賢弟來此,民扶社稷,十分欣喜。今有良馬一匹,日行千裏,登山渡水,如踏平地,叫‘赤兔千裏馬’,特來獻贈賢弟,以助虎威。”
呂布大喜,令人牽馬進來。
隻見此馬渾身上下一片赤紅,絕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由蹄至頂,高八尺;嘶叫咆哮,猶如騰空入海。
呂布見了,不由大喜,向李肅深深一揖,謝道:“如此良駒,兄贈與我,教我如何相報?”
李肅笑道:“我為彼此同鄉兄弟情義而來,豈求相報!”
呂布更喜,吩咐擺酒招待。
兩人飲至半醉,李肅忽然道:“我與賢弟少見麵,而令尊卻見過了。”
呂布笑道:“兄飲醉了,先父棄世已多年,怎會與兄相見呢?”
李肅道:“嗬嗬,我所說的,是丁刺史。”
呂布一聽,臉有羞愧之色,喃喃道:“呂布寄身於丁原處,亦是無可奈何啊!並無功名,未能晉列朝廷。”
李肅見狀,心中不由微微冷笑,把呂布“貪圖富貴”的心性徹底窺透了。
於是,他毫不猶豫的道:“賢弟有擎天馭海之才,天下誰人不知!功名富貴,猶如探囊取物,為何如此無奈,肯寄人籬下呢?”
呂布歎道:“可惜布未逢明主。”
李肅道:“我知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若不抓住時機,則來日悔之晚矣。”
呂布不由心動,輕聲道:“兄於朝廷,知誰是當世英雄麽?”
李肅立刻道:“我遍察朝中群臣,英雄氣概均不如董卓。他為人敬賢禮士,賞罰分明,來日必成大業。”
呂布不由歎道:“呂布有心相投董公,可惜並無門路。”
李肅一聽,更不猶豫,當即下令隨從,把金珠、玉帶等寶物獻上,鋪排於呂布的案桌上麵。
呂布見了,目中羨光大熾,忙道:“怎會有這般寶物?”
李肅請呂布叱退左右,這才悄聲道:“實不相瞞,這是董公敬慕賢弟之才,特令我帶產獻贈。赤兔千裏馬,亦是董公贈給賢弟的啊!”
呂布忙道:“蒙董公如此厚愛,未知要呂布如何報答董公呢?”
李肅並不明言,微笑道:“我的才能不如賢弟,但於董公處亦為中郎將,賢弟若在董公帳下,將貴不可言也。”
呂布心癢難熬,忙道:“我亦有此意,可惜並無半點晉見董公之禮。”
李肅微笑道:“賢弟若欲立功,僅是舉手之勞罷了。”
呂布沉吟半晌,猛一咬牙,道:“若我殺丁原,引軍投歸董卓,以為如何?”
李肅點頭道:“若能如此,乃莫大功勞,董公必另眼相看,但事不宜遲,望弟速決速行之。”
呂布咬牙道:“我意已決,明日便赴投董公,請兄迴去轉告董公,預備接應。”
李肅一躍而起,拍掌笑道:“如此甚好,我便先迴去安排一切,靜待賢弟佳音便是。”說罷,他立即告辭,悄悄離開呂布的營寨。
當晚二更時分,呂布提著利刃,走入丁原的帳中。
丁原正在燭下看書,見呂布來到,根本毫無戒心,含笑道:“布兒來此,有甚要事?”
呂布恨恨的道:“我堂堂七尺丈夫,豈甘心作你之子?”
丁原不禁大吃一驚,慌忙道:“布兒,義父待你不薄,你為何有此念頭?”
呂布不答,也不等丁原話落,衝前一步,揚起利刃,倏地砍向丁原的頭顱。
他獰笑著,麵容扭曲,仿佛已瞧見丁原人頭落地的樣子。
當!
就在此時,李白突然從陰影中衝出,揚起青蓮仙劍,猛然一挑,施展“鬥轉星移”之力,將呂布的攻勢轉移過一邊,那把利刃隻是削落丁原的幾根頭發。
“你是何人?!!”呂布大怒,揚起利刃,就要劈向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