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用神識天賦將酈道元的技能和相關信息竊取到手之後,將他交給杜甫應付,自己則踏著閃現疾風步,瞬間來到徐霞客的跟前。


    在王者大陸重生的徐霞客,驢友打扮,穿著一身非常輕便的衣服,用兩把特製的靈能手槍,噴吐出土黃色的靈能子彈,可以瞬間將敵人石化。


    因此,絕對不能被那些靈能子彈擊中。


    李白施展奇妙的身法,一邊滑步閃避,一邊施展寒冰吸星掌、火焰旋風擊和金光乾坤劍,輕靈而迅捷地擊打徐霞客的身法,趁機竊取他的技能和相關信息。


    根據華夏曆史的記載,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是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明南直隸江陰馬鎮南陽岐人。


    他鄙視權貴,拒絕仕途,博覽群書,矢誌考察山川地貌奧秘。


    在旅途中,徐霞客總要把當天的經曆與觀察所得記錄下來。


    他有時日行百裏,露宿殘垣,寄身草莽,仍然堅持燃枯草照明,以筆為記。


    這些遊記,涉及他所到之處的地理、地貌、地質、水文、氣候、植物、農業、礦業、手工業、交通運輸,以及名勝古跡、風土人情等,文筆優美。


    《徐霞客遊記》是他用畢生心血譜寫的一曲對祖國大好山河的讚歌,是華夏古代科學文化園地中一朵鮮豔奪目的奇葩。


    此書不但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譽為“千古奇書”。


    《徐霞客遊記》中,涉及到很多古地名、古民族名和古代曆史遺跡,這些都是在生活中並不常見的名詞。


    為此,後人不但對原文中的生僻字詞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對於原文中出現的一些古地名也追根溯源,在注釋中將古地名的地理位置準確標示出來。


    這種做法,減少了普通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地理位置描述的困惑和障礙,更令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然後,按照整部書的風格,選取精美古樸的木版畫,配合圖說,或是概括性地介紹書中出現的風景名勝,或是介紹徐霞客當年途經之處的人情風物。


    呈獻給讀者的,不僅是文字上的享受,更有一種文化和藝術美感上的提升。


    徐霞客在遊曆過程中,曾經多次遭遇險境,這已經遠遠超越了遊玩的境界,而是徹徹底底的探險、冒險了。


    他的這種執著,被現代的旅行家們稱為“徐霞客精神”,而徐霞客其人也成為那些富有冒險精神、探索精神的旅遊愛好者們所推崇的對象。


    《徐霞客遊記》對於地理學家來說,是一份珍貴的地理科學報告。


    對普通讀者而言,它更像是一本旅遊指南,書中那一片片壯闊遼遠的風景,一座座高峻雄偉的山峰,似乎正在催動我們渴望冒險的心,在攀登中獲得樂趣,在探索中尋覓真知。


    ………………


    明神宗萬曆十四年(1586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讀書人。


    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願為官,也不願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遊覽,欣賞山水景觀。


    受耕讀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學,博覽群書,尤鍾情於地經圖誌,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誌。


    小時候,課間休息,私塾的小夥伴們都興高采烈地議論著各人的誌願。


    有的說,準備將來參加鄉試(鄉試是華夏封建時代一種考試製度,每三年由統治者派人在省城督考一次,考中的人叫舉人);有的說,要研究醫書。


    一個姓錢的小夥伴,問徐霞客:“你的誌願是什麽呢?”


    徐霞客順手用蘸滿墨汁的毛筆,別開生麵地在紙上寫下了十二個字:“州有九,涉其八;嶽有五,登其四。”


    意思是說,有九州土地,要跋涉八州;有五座大山,要攀登四座。


    徐霞客抬起頭來,指著紙上的字,望了望小夥伴們,微笑道:“這就是我的誌願。”


    小夥伴們圍著徐霞客,他豪情滿懷的道:“一個有誌氣的人,應該朝現碧海,暮登蒼山。”


    這飽含稚氣但又圓渾挺拔、蒼勁有力的筆跡,以及徐霞客的一席話,充分展示出他立誌遍遊祖國山河的宏偉誌向。


    晚上,月光如水,瀉進了徐霞客的書房。


    他坐在紫檀色的木桌旁,把油燈撥亮,專心致誌地做起功課來。


    桌子上散放著經史書籍,他有時還在經書下麵,放著《輿地誌》、《山海圖經》和探險遊記一類的地理知識書籍。這是因為,他惟恐被雙親發現,說他不讀正經書。


    他對這些地理知識方麵的書籍入了迷,讀著,讀著,不禁眉飛色舞,用手輕輕地拍著案,口裏嘖嘖讚歎:“好,真好!”


    夜闌人靜,徐霞客經常通宵達旦,刻苦讀書,一點點積澱知識與智慧。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徐霞客十五歲時,應過一迴童子試,但沒有考取。


    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


    徐霞客讀書非常認真,凡是讀過的內容,別人問起都能記得。


    但是,家裏的藏書漸漸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到處搜集沒有見過的書籍,隻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去換書。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徐霞客十九歲,父親去世。徐霞客生來有奇癖,很想外出探詢名山大川的奧秘,而且想繪天下名山勝水為通誌,但因為有年邁的母親,不忍成行。


    徐母心胸豁達,通情達理,與父親的“誌行純潔”比起來,母親的“勤勉達觀”對徐霞客的影響更直接,“弘祖之奇,孺人成之”,積極鼓勵徐霞客放心遠遊。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二歲的徐霞客,終於正式出遊。


    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遊冠,肩挑簡單的行李,離開了家鄉。從此,直到五十四歲逝世,絕大部分時間,他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後,無論多麽疲勞,無論是露宿街頭,還是住在破廟,他都堅持把自己考察的收獲記錄下來,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地理考察記錄。


    當然,在某些文獻中,也有一些比較負麵的記載。


    譬如,在《粵西遊日記三》中,徐霞客記載了崇禎十年十一月下旬的經曆。


    他憑著地方官贈送的馬牌(一種使用驛傳的證明信,驛傳近似現在的招待所和郵政局),驅趕著夫役整天趕路,傍晚時分到了下一站的村子。


    眾夫役開始逃散,徐霞客趕緊抓住一個捆上,牽著進了村。


    村中男子已逃遁入山,徐霞客便領著仆人,挨家挨戶的搜,最後搜出兩位婦女,命令她們去找人搬行李做飯。被捆的人質和他的同伴,也大唿大叫,讓村裏人接班。


    過了一會兒,負責驛傳事務的老人來了。


    徐霞客說,那老頭是怕我拿鞭子抽他的兒子,所以不得不來。


    這老人的兒子是個瘸子,根本無法逃脫徐霞客那無情的鞭子。


    吃過飯,徐霞客上了老人和婦人為他鋪好的床,又喝令他們快去找抬轎子、扛行李的夫役,然後躺下……


    當然,不管這是不是真實的,金無赤金,人無完人,徐霞客將“誌在四方”作為自己一生的準則,也用一生證明了這一句話。


    他將生命中絕大一部分時間,用在遍訪各種美景上,在行走和遊曆中得到了他一生的追求。


    有遠大理想,並為之堅持不懈的人,是幸福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笙水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笙水起並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