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將郭雲深的技能竊取到手之後,立即將其融入寒冰吸星掌和火焰旋風擊之中,然後踏著閃現疾風步,來到擂台的邊緣。


    郭雲深輕喝一聲,突然發力,飆到李白的跟前,一拳攻向他的心口,毫不留情。


    鬥轉星移!


    李白滑步避開,迅速轉移郭雲深的攻勢,旋即施展乾坤大挪移,左手刁住他的右手,右手捏住他的左肩,用力將他扔下了擂台。


    郭雲深淩空翻身,輕輕巧巧的飄落地麵,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不過,根據擂台比試的規則,他輸了。


    李白拱手笑道:“不好意思,是我取巧了。若是正麵作戰,我未必是你的對手。”


    “輸就是輸,贏就是贏。”郭雲深淡聲道,並沒有放在心上。


    李白跳下擂台,將最後一戰交給杜甫,讓他與隨園小隊的隊長袁枚決戰。


    隻要杜甫能跟袁枚打成平手,那麽就是三平一勝的成績,是青蓮小隊勝出。以杜甫如今的戰鬥力,輕輕鬆鬆就能跟袁枚握手言和。


    咻!


    杜甫踏著幻影步,先來到擂台上,垂手而立。


    袁枚是個年輕人,背著雙手,施施然走到擂台上,沒有用任何兵器。


    “請。”杜甫微微一笑,也是赤手空拳,施展鬥轉星移和乾坤大挪移,來跟袁枚遊鬥。


    根據華夏曆史的記載,袁枚,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


    他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時期的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調江蘇,先後於溧水、江寧、江浦、沭陽任縣令七年,為官勤政愛民,頗有名聲,奈何仕途不順,無意吏祿。


    乾隆八至十年,袁枚任沭陽知縣。此時,正是所謂“乾隆盛世”,但在沭陽民間,卻是萬戶蕭疏、悍吏橫行的現實。一個沭陽縣,竟有“饑口三十萬,餓死者不計其數”。


    袁枚麵對這“路有餓殍,哀鴻四野”的慘狀,拿起蘸著血淚的筆,抒發感慨:“百死猶可忍,餓死苦不速,野狗銜髏髑,骨瘦亦無肉,自恨作父母,不願生耳目。”


    他以犀利的筆尖,對那些“苛政猛於虎,悍吏虐於蝗”,置人民生死於不顧的貪官汙吏,進行無情的撻伐。


    乾隆十四年,他辭官隱居於南京小倉山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


    嘉慶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歲,去世後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稱“隨園先生”。


    袁枚倡導“性靈說”,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與趙翼、張問陶並稱“性靈派三大家”,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筆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主要傳世的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及《補遺》,《隨園食單》、《子不語》、《續子不語》等。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


    ………………


    袁枚幼年時,家境貧困,但他天資聰穎,又嗜書如命,勤奮好學,因此進步很快。


    少年袁枚買不起書讀,就借書看,或者到書店去站著看書。他往往是一手翻書,一手執筆,不論嚴寒酷暑,從不間斷地摘錄。摘錄好後,他就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


    這樣積累一多,寫詩、作文、議論,就可以順手拈來,左右逢源了。


    九歲以前,袁枚除了讀“四書”、“五經”外,對唐詩宋詞還一無所知,弄不清什麽叫詩。


    九歲那年,他偶然從別人家裏借了幾本《古詩選》,引發了他對詩歌的極大興趣。他吟詠、抄寫、背誦,很快就熟悉了曆代詩歌的發展與特點,天天摹仿著寫詩,居然寫得清新流暢。


    一天,袁枚隨著大人們遊覽杭州吳山,拾級而上,站在山頂鳥瞰。杭州城裏千家萬戶,盡在腳下,山腰雲霧繚繞,雲蒸霞蔚。


    大人們有的捋髭,有的讚歎,有的感喟“眼前有景道不得”,有的隻能連聲讚美“好景好景”……


    這美景觸發了袁枚心中的靈感,他當即吟了一首五言詩,其中兩句是:“眼前兩三級,足下萬千家。”


    大人們都非常驚異於袁枚的詩才,說這首詩想象力豐富,親切自然。


    晚年,已是老態龍鍾的袁枚,重遊吳山,迴憶九歲時寫的這首詩,仍很感慨的道:“童語終是真語啊!”


    十二歲那年,袁枚考中秀才,在家鄉一帶被譽為“神童”,但他出身貧微,影響了他的進一步深造和發展。


    父親為了兒子的前途,托人帶袁枚到廣西桂林袁鴻處,繼續深造。


    有一天,廣西巡撫看見袁枚相貌不凡,想試試他的才學,便讓他以“銅鼓”為題寫一篇賦。“銅鼓”是廣西邊境的一個地名,當時正值越南大肆入侵。


    才華橫溢的袁枚,略加思索,揮筆立就。


    巡撫一看滿紙金玉,文采飛揚,極為讚賞,力薦他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


    這次考試,生員一共193人,隻錄取15名。袁枚雖然名落孫山,但由於他年紀最小,所以頓時名滿京城。三年後,他考取了進士。


    袁枚曾任過幾年縣令,中年以後辭官,專心從事詩文創作。


    同代詩人趙翼,讀了袁枚的詩集後,寫詩稱讚:“八扇天門迭蕩開,行間字字走風雷。才子果是真才子,我要分他一鬥來。”


    此時,李白已經將那些最新竊取的技能,放在榮耀腕表的團隊頻道中共享,因此杜甫一邊跟袁枚遊鬥,一邊學習那些技能,將其融入自己的打法中。


    郭雲深是武術名家,修煉的是明勁、暗勁和化勁。


    明勁,練之總以規矩不可易,身體動轉要和順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齊而不可散亂。拳經雲“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


    暗勁,練之神氣要舒展而不可拘,運用要圓通活潑而不可滯。拳經雲“圓者以應其外”,即此意也。


    化勁:練之周身四肢動轉,起落、進退皆不可著力,專以神意運用之。


    雖是神意運用,惟形式規矩仍如前二種,不可改移。雖然周身動轉不著力,亦不能全不著力,總在神意之貫通耳。


    拳經雲“三迴九轉是一式”,即此意義也。


    杜甫將這三種運勁訣竅融入拳法中,突然發力,將袁枚擊下擂台。


    不過,他並不急著離開,而是繼續留在第三層,跟袁枚切磋廚藝,獲益匪淺。


    這段時間,青蓮小隊在通天塔第一層、第二層和第三層,都學到了不少有用的東西,是時候去通天戰場闖蕩一番了,增加實戰經驗,順便賺些榮耀點迴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笙水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笙水起並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