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普渡慈航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 作者:楓笙水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啊啊啊啊啊……”
那些女子立即發出慘厲的叫聲,仿佛烈日下的雪人一般消融,很快就現出原形,竟然是一條條巨大的蜈蚣。
“妖怪!你們竟然是妖怪!”左千戶又驚又怒,“原來,令天下大亂的禍根,就是你們!”
他拿起長柄大刀,就要向那些蜈蚣飛撲過去。
“左千戶,你的武功雖然厲害,但你始終是個凡人,不懂法術,不是那些妖怪的對手,千萬不要白白犧牲。”
李白立即按住左千戶的肩膀,將一點金光打入他的體內,暫時強化他的各項屬性,然後將一條佛像吊墜送給他,讓他趕緊戴上。
在原劇情中,左千戶發現普渡慈航是妖怪之後,就被那些蜈蚣精嘍囉偷襲,砍掉一條胳膊。他連殺數個蜈蚣精之後,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信念,撞向普渡慈航,被其殺死。
李白生平最佩服這種熱血男兒,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一定要救他一命。
“我錯信妖孽,差點害死忠良。前輩,就讓我留下來,助你一臂之力吧。”左千戶不肯走。
李白微笑道:“快點走吧,你一定要幫我保護好傅大人。記住,你進去之後,叫大家趕緊走,去該去的地方,千萬不要出來。否則,你們很有可能會連累我。”
左千戶略一沉吟,點點頭,抱拳道:“前輩,保重!”說完,掉轉身,快步向驛站中走去,叫傅清風等人趕緊離開。
李白望向那個流蘇大羅帳,冷聲道:“你這個千年蜈蚣精,不要再裝神弄鬼了,趕緊出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大羅帳中突然迸發出一片璀璨奪目的金光,與此同時,一個有勾魂攝魄之力的聲音傳出來。
“索命梵音?”
李白冷冷一笑,厲聲道:“妖孽!就你會音波功麽?我也會!”
說著,他取出酒壺,連喝幾大口美酒,放聲高歌,唱起他自己創作的那首詩《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
“關山月”是樂府舊題,古語雲:“關山月,傷離別也。”而李白的這首詩,在內容上繼承了古樂府,卻又有極大的提高。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
我們在一般文學作品裏,常常看到“月出東海”或“月出東山”一類描寫,而天山在我國西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說“明月出天山”呢?
原來,這是就征人角度說的。
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迴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雖然不靠海,但橫亙在山上的雲海,則是有的。
詩人把似乎是在人們印象中,隻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雲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鮮而壯觀。
這樣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詩人麵前,也許難以為繼,但李白有的是筆力。
接下去“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範圍比前兩句更為廣闊。
“長風”之長,並未說到明月與地球的距離。其實,這兩句詩仍然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
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裏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
如果聯係李白《子夜吳歌》中“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進行理解,詩的意蘊就會更清楚。這樣,連同上麵的描寫,便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為特征,構成一幅萬裏邊塞圖。
漢高祖劉邦領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
這種曆代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
“漢下白登道”四句,承上啟下,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征戍者。
戰士們望著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臉上多現出愁苦的顏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歎息之聲當然是不會停止的。
“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似乎隻是漫不經心地寫出,卻把以上那幅萬裏邊塞圖和征戰的景象,跟“戍客”緊密聯係起來。
所見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廣闊而渺遠。
戰士們想象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以及他們的歎息,在那樣一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格外深沉了。
詩人放眼於古來邊塞上的漫無休止的民族衝突,深深揭示了,戰爭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征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痛苦。
但是他對戰爭並沒有作單純的譴責或歌頌,而是沉思著一代代人為它付出的沉重代價!
在這樣的矛盾麵前,詩人,征人,乃至讀者,很容易激起一種渴望,“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離人思婦之情,在一般詩人筆下,往往寫得纖弱和過於愁苦,與之相應,境界也往往狹窄。
而李白卻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的萬裏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
這隻有胸襟如李白這樣浩渺的人,才會如此下筆。
不局促於一時一事,帶著一種更為廣遠、沉靜的思索,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背景,並在這樣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鄉離別之情融合進去,從而展開更深遠的意境。
這是很多詩人難以企及的,也正是“詩仙”李白的高明之處。
而出現在王者大陸中,眼前這位“青蓮劍仙”李白,將這種意境融入歌聲中,雖然嗓音極其難聽,但由此激發出來的音波功非常厲害,竟然壓過了那個千年蜈蚣精的索命梵音。
此時,索命梵音不再響起,那個流蘇大羅帳突然金光大盛,一個金燦燦的巨型佛祖端坐在半空中,微閉著眼睛。
“凡人,你竟然敢跟我對抗,真是不知死活!”
說完,那個巨型佛祖緩緩睜開眼睛,瞳孔中射出兩道宛如實質般的金色目光,向李白激射過來,瞬間將他罩住。
李白原本是可以避開的,但他忽然心中一動,竟然並不躲閃,身上迅速覆蓋一層金光紗衣,再任由那兩道金色目光定住自己。
當那個佛祖收迴目光的時候,李白也不見了,似乎已經被那個妖怪吸收。
但,真的是這樣麽?
如果李白真的這麽容易就被幹掉,那麽他就不叫李白,而是要叫李黑了。
一切盡在掌握中!
(本章完)
那些女子立即發出慘厲的叫聲,仿佛烈日下的雪人一般消融,很快就現出原形,竟然是一條條巨大的蜈蚣。
“妖怪!你們竟然是妖怪!”左千戶又驚又怒,“原來,令天下大亂的禍根,就是你們!”
他拿起長柄大刀,就要向那些蜈蚣飛撲過去。
“左千戶,你的武功雖然厲害,但你始終是個凡人,不懂法術,不是那些妖怪的對手,千萬不要白白犧牲。”
李白立即按住左千戶的肩膀,將一點金光打入他的體內,暫時強化他的各項屬性,然後將一條佛像吊墜送給他,讓他趕緊戴上。
在原劇情中,左千戶發現普渡慈航是妖怪之後,就被那些蜈蚣精嘍囉偷襲,砍掉一條胳膊。他連殺數個蜈蚣精之後,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信念,撞向普渡慈航,被其殺死。
李白生平最佩服這種熱血男兒,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一定要救他一命。
“我錯信妖孽,差點害死忠良。前輩,就讓我留下來,助你一臂之力吧。”左千戶不肯走。
李白微笑道:“快點走吧,你一定要幫我保護好傅大人。記住,你進去之後,叫大家趕緊走,去該去的地方,千萬不要出來。否則,你們很有可能會連累我。”
左千戶略一沉吟,點點頭,抱拳道:“前輩,保重!”說完,掉轉身,快步向驛站中走去,叫傅清風等人趕緊離開。
李白望向那個流蘇大羅帳,冷聲道:“你這個千年蜈蚣精,不要再裝神弄鬼了,趕緊出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大羅帳中突然迸發出一片璀璨奪目的金光,與此同時,一個有勾魂攝魄之力的聲音傳出來。
“索命梵音?”
李白冷冷一笑,厲聲道:“妖孽!就你會音波功麽?我也會!”
說著,他取出酒壺,連喝幾大口美酒,放聲高歌,唱起他自己創作的那首詩《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
“關山月”是樂府舊題,古語雲:“關山月,傷離別也。”而李白的這首詩,在內容上繼承了古樂府,卻又有極大的提高。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
我們在一般文學作品裏,常常看到“月出東海”或“月出東山”一類描寫,而天山在我國西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說“明月出天山”呢?
原來,這是就征人角度說的。
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迴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雖然不靠海,但橫亙在山上的雲海,則是有的。
詩人把似乎是在人們印象中,隻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雲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鮮而壯觀。
這樣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詩人麵前,也許難以為繼,但李白有的是筆力。
接下去“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範圍比前兩句更為廣闊。
“長風”之長,並未說到明月與地球的距離。其實,這兩句詩仍然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
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裏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
如果聯係李白《子夜吳歌》中“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進行理解,詩的意蘊就會更清楚。這樣,連同上麵的描寫,便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為特征,構成一幅萬裏邊塞圖。
漢高祖劉邦領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
這種曆代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
“漢下白登道”四句,承上啟下,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征戍者。
戰士們望著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臉上多現出愁苦的顏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歎息之聲當然是不會停止的。
“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似乎隻是漫不經心地寫出,卻把以上那幅萬裏邊塞圖和征戰的景象,跟“戍客”緊密聯係起來。
所見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廣闊而渺遠。
戰士們想象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以及他們的歎息,在那樣一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格外深沉了。
詩人放眼於古來邊塞上的漫無休止的民族衝突,深深揭示了,戰爭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征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痛苦。
但是他對戰爭並沒有作單純的譴責或歌頌,而是沉思著一代代人為它付出的沉重代價!
在這樣的矛盾麵前,詩人,征人,乃至讀者,很容易激起一種渴望,“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離人思婦之情,在一般詩人筆下,往往寫得纖弱和過於愁苦,與之相應,境界也往往狹窄。
而李白卻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的萬裏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
這隻有胸襟如李白這樣浩渺的人,才會如此下筆。
不局促於一時一事,帶著一種更為廣遠、沉靜的思索,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背景,並在這樣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鄉離別之情融合進去,從而展開更深遠的意境。
這是很多詩人難以企及的,也正是“詩仙”李白的高明之處。
而出現在王者大陸中,眼前這位“青蓮劍仙”李白,將這種意境融入歌聲中,雖然嗓音極其難聽,但由此激發出來的音波功非常厲害,竟然壓過了那個千年蜈蚣精的索命梵音。
此時,索命梵音不再響起,那個流蘇大羅帳突然金光大盛,一個金燦燦的巨型佛祖端坐在半空中,微閉著眼睛。
“凡人,你竟然敢跟我對抗,真是不知死活!”
說完,那個巨型佛祖緩緩睜開眼睛,瞳孔中射出兩道宛如實質般的金色目光,向李白激射過來,瞬間將他罩住。
李白原本是可以避開的,但他忽然心中一動,竟然並不躲閃,身上迅速覆蓋一層金光紗衣,再任由那兩道金色目光定住自己。
當那個佛祖收迴目光的時候,李白也不見了,似乎已經被那個妖怪吸收。
但,真的是這樣麽?
如果李白真的這麽容易就被幹掉,那麽他就不叫李白,而是要叫李黑了。
一切盡在掌握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