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楊玉環製清平樂曲,苦無詞句,唐玄宗立即想到了賀知章推薦的李白。


    於是,太監在街上找到酩酊大醉的李白,用清水噴醒他。


    衣冠不整的李白,被帶進內宮,乘醉在玉箋上寫成清平調三闋:


    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向漢家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幹!


    這詞章深得楊玉環的喜歡,從此李白常常出入宮中,更曾作過宮中行樂詞八首。


    野史記載,楊玉環與李白還有過一腿,是真是假,難以查證。反正,最初李白是挺得楊玉環歡心的。


    在李白的眾多傳奇中,人們最津津樂道的,是高力士脫靴、楊貴妃捧硯。實際上,或許沒那麽浪漫香豔,但高力士脫靴確實是很多文人喜歡引用的故事。


    當年,唐玄宗寵縱楊玉環,已經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曾經為了讓李白替楊玉環寫歌詞,逼著高力士替李白磨墨、斟酒、脫鞋。


    相傳,公元742年,李白酒醉應唐明皇召集,前去皇宮為楊玉環作詩。因衣著破爛,唐明皇賜李白衣物。李白因醉酒無法更換,便喚高力士為其脫靴。


    高力士自視尊貴,但因唐明皇在前,遂應之。此後懷恨在心,導致李白的貶謫。


    另外一個版本,在細節上有一些出入。


    據,李白陪侍唐明皇的時候,竟然喝醉了,唐明皇讓高力士給李白脫去靴子,寬鬆一下,李白竟然老實不客氣地沒有拒絕。


    有人是李白叫高力士為他脫鞋,有人是唐明皇叫高力士為李白脫鞋,但李白沒有拒絕。


    不管過程是怎樣的,最終的結果卻都一樣:高力士懷恨在心。


    高力士是什麽角色?


    哪怕是後來登基的太子李亨,都要叫高力士一聲“二哥”;連楊貴妃不心得罪了唐明皇,都要請高力士從中求情。


    受到唐明皇如此信任的高力士,可以是權勢熏。


    當時,高力士權傾朝野,朝廷內外的權臣共有四人:一是李林甫,二是楊國忠,三是安祿山,四是高力士。


    這樣的角色,李白居然真的大大咧咧,讓他給自己脫了靴子。


    靴子脫下來的時候,李白的政治幻想就注定粉碎了。


    據,高力士一句話,就讓李白最終隻做了一年多的禦用墨客,便失意惆悵地離開了長安。


    李白那麽高遠的鴻鵠誌向,就在那麽不起眼的一件事上,徹底栽了下來。


    那樣才華橫溢的一位偉大謫仙,就跌倒在一個太監手上,真是命閱諷刺。


    高力士未免可惡,但李白對詭譎政治局麵的敏感,也實在太欠缺了,沒有清醒的政治意識,宏圖大略隻顯得空洞荒唐。


    或許,瀟灑縱橫的詩饒政治理想,本來就必然是一個不切實際的虛幻吧!


    也有人,李白之所以栽倒,是因為“可憐飛燕倚新妝”這句詩。


    李白的類比,與其是讚美楊妃,不如是詛咒:顏值不高還臭美,皇帝寵愛未必久,將來事兒也不妙。


    這恐怕正是李白失官的原因。


    趙飛燕的野史形象,無非纖瘦、美豔、命好,楊玉環當然高興。不其它,單纖瘦,就足以令她芳心大悅。


    據,胖妹子總是喜歡別人誇她苗條的,否則當賈寶玉“楊妃體豐怯熱”時,寶釵也不至大怒。


    有人,這是李白的“壞心眼”,他大概料定楊妃讀書少,野史讀得更少。


    如果哀帝活得長一些,哪怕活到四十歲,趙飛燕“命好”的野史法,也還是可以成立的。


    其實,哀帝這哥們,對趙飛燕是感恩的,尊她為皇太後,加以保護。偏偏他是短命鬼,在位七年就去世了。


    哀帝剛死,民間就流傳童謠,誣陷趙飛燕偷漢子,還將趙合德的罪行加於趙飛燕頭上,“燕啄皇孫”之典故即出於此。


    一個月後,趙飛燕自殺,也許入殮前會給化個新妝。


    李白得罪高力士而被罷官,那是野史,正史裏沒有原因,隻玄宗很禮貌地送了一些錢物給李白,然後就拜拜了。


    或許,當初楊貴妃拿到讚美詩,必然會研究一下趙飛燕。她又不傻,結果可想而知,枕頭風一吹,脾氣一發,玄宗又不能將這事兒公開,隻好心照不宣,攆走李白,以慰佳人。


    不管怎樣,高力士脫靴、貴妃捧硯這兩個典故,雖然在後世傳為美談,但對李白的政治前途來,已經埋下了禍根。


    當然,為了楊玉環,有時唐玄宗就連高力士也不給麵子,好幾次搞得他十分難堪。


    有一次,楊玉環一時興起,居然要高力士唱歌製曲。


    高力士知道,一個太監唱起歌來,必定會十分難堪,首先就嗓音不對,所以他堅決不唱。


    楊貴妃當著唐玄宗的麵,借著他的威勢,開口就要打高力士一百個嘴巴,一千下屁股,雖然沒有打足實數,卻也打得高力士血肉斑爛,聲聲哭救。


    相傳,高力士與楊玉環的關係變惡劣,這應該是很重要的原因。


    後來在馬嵬驛,高力士沒有為楊貴妃求情,除了其它原因之外,會不會跟這段恩怨有關呢?


    ………………


    在楊玉環的傳奇故事中,《貴妃醉酒》非常有名。


    相傳,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


    至次日,楊貴妃遂先赴百花亭,備齊禦筵候駕,孰意遲待移時,唐玄宗車駕竟不至。


    遲之久,遲之又久,忽報皇帝已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懊惱欲死。


    楊貴妃性本褊狹善妒,且婦女於怨望之餘,本最易生反應力。遂使萬種情懷,一時竟難排遣,加以酒入愁腸,三杯亦醉,春情頓熾,情難自禁。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大師梅蘭芳去蕪存精,從人物情感變化入手,從美學角度糾正了它的非藝術傾向。


    劇中,楊玉環的飲酒,從掩袖而飲,到隨意而飲。


    梅蘭芳以外形動作的變化,來表現這個失寵貴妃,從內心苦悶、強自作態,到不能自製、沉醉失態的心理變化過程。


    繁重的舞蹈舉重若輕,像銜杯、臥魚、醉步、扇舞等,身段難度甚高,演來舒展自然,流貫著美的線條和韻律。


    可惜梅蘭芳拍攝京劇電影《貴妃醉酒》時,雖然功力深厚,畢竟已年過花甲,對高難度動作有所改動。所幸梅派藝術後繼有人,令該劇仍然常演常新。


    此時,李白沉浸在楊玉環的記憶碎片幻境中,難以自拔,竟然忍不住放聲高歌。


    “海島冰輪初轉騰,見玉兔,玉兔又早東升。


    那冰輪離海島,乾坤分外明,皓月當空,恰便似嫦娥離月宮。


    奴似嫦娥離月宮,好一似嫦娥下九重,清清冷落在廣寒宮……


    啊在廣寒宮,玉石橋斜倚把欄杆靠,鴛鴦來戲水,金色鯉魚在水麵朝,啊在水麵朝!


    長空雁,雁兒飛,雁兒飛!


    哎呀雁兒呀,雁兒並飛騰,聞奴的聲音落花蔭,這景色撩人欲醉,不覺來到百花亭……”


    剛唱到這裏的時候,李白忽然身體一顫,瞬間清醒過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笙水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笙水起並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