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你要不聽聽你在說什麽
重迴天災:渣爹後母靠邊站 作者:橙子煎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村長道:“辛苦走到這裏,前邊的路,肯定是過不去的,你們準備在這裏待多久?”
餘溪風兩人,對於村長來說,是一個不確定因素。
這兩年,村長已經處理過太多意外,天災人禍都有。
“我們要從定月坡過去。”餘溪風堅持道。
村長擺手:“你們過不去,妹伢子,不是我要攔你,對麵是一群畜生,繞路吧。”
於是餘溪風改口:“我們想在這裏休整一段時間,行嗎?”
村長不太樂意:“地是有的,但是你要想好,你這邊如果出了狀況,我是不會管的,國家把我派到這裏來,我隻負責這個村。”
餘溪風道:“自然,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村長背著手走了。
後麵兩天,餘溪風不止一次見到,村長在村裏轉悠。
他和每個人都能說上兩句,
孩子們都挺怕他,本來在地裏打滾,見到村長都老老實實地爬起來,把衣服上的泥灰拍下去,原地站好。
孩子……餘溪風盯著那個缺了門牙的小女孩看了好一會兒。
她都多久沒有看到小孩子了。
真難得。
竟然還有抱在繈褓裏的娃娃。
天災之後,這個村子竟然還有新生兒出生。
章秋從外邊挖出來一株甘草,朝餘溪風道:“你那個花盆還有嗎,給我一個,我種個甜根子。”
“什麽?”餘溪風問。
章秋甩掉手上的泥:“甘草,今天運氣不錯,碰上這麽一株,一大嬸也在采藥,還好我快她一步。”
餘溪網從二樓拿下來一個花盆,正好花盆裏培育的小白菜已經能吃了。
過水清炒一下,就是一道很開胃爽口的素菜。
小白菜青翠欲滴,哪怕涼拌,吃著味道都不差。
這小白菜在花盆裏要長半個多月,餘溪風空間裏, 不到一天就能出一茬。
出得太多,餘溪風空間裏已經不種這個了。
借著花盆裏的長勢,斷斷續續地出給章秋炒來吃。
一個年輕姑娘拿著一小片熏肉過來,她找上了餘溪風,問能不能給她的手機充個電。
餘溪風同意了。
姑娘一走,沒多久,聽到風聲的村長聞著味來了。
這一次他臉上堆了笑:“餘妹子啊,在村裏還習慣不,有沒有什麽需要啊,盡管跟我說。”
餘溪風:“……”
劉村長搓著手,憨厚與算計毫不突兀地雜糅在他的臉上。
“這地兒荒,都是些山地,種不了水稻,以前隻能種下一些玉米,也不瞞你,那時候站坡上,漫山遍野全是玉米,玉米丟到地上都沒人撿,那些廠商看不上,開出來的價格,都抵不了化肥。”
“誰家裏沒堆下個幾畝的玉米賣不出去,那時候我覺得自己特沒本事,帶著鄉親種這麽多,卻找不到銷路。”
“幸好啊,幸好,有這些玉米,村裏省著吃,總算撐了過來,現在地裏灑的,都是短期的種子,
超過半年的,都不敢往土地種啊,就怕又碰上什麽禍事,收不迴來。”
“十裏八鄉,瞧著我們村,眼睛紅的跟兔子一樣,”村長歎道,“難啊。”
兩人從章秋的老家過來,這個村子與章秋老家相比較,情形簡直天上地下。
劉村長見章秋附和,激動地攥住了章秋的手。
“你們都是有大本事的人,能從臨市過來,我比不了,
村裏這些人,離了這片土,隻有死路一條啊,那些走出去的,沒有一個迴的來。”
章秋心有戚戚地點頭。
餘溪風聽聽就算:“您謙虛了。”
“我聽書韻那丫頭說,你們這裏有太陽能板,能發電,我能不能用物資跟你換點?”劉村長道。
終於說到正事了,餘溪風打起精神。
她和那些村民換東西,這就是她散出去的籌碼。
做的這麽迂迴,是因為這個村長實在滑不溜手,
她拿著東西找上門去,和村長求到她麵前,這是兩迴事。
餘溪風想也不想就拒絕:“太陽能發電板不賣。”
村長隻略微爭取了一下,就順滑地退到了蓄電池上。
希望能餘溪風換蓄電池,外加500度電。
“蓄電池也沒有。”餘溪風看著獅子大開口的村長,都有些無語了,“我看您一天天也挺忙的,要不你還是去忙吧。”
幾番討論,最終價格定在了50斤玉米,20斤的豆腐,5斤的油。
餘溪風為他們的蓄電池提供129.8度電上。
最開始餘溪風的預期是提供100度,硬是被村長磨到了小數位上……
劉村長真是位人才。
餘溪風也借由太陽能發電需要時間,在村裏名正言順的留了下來。
雖然交易的時候,劉村長錙銖必較,但是真正交付東西的時候,意外的挺大方。
香菇都是曬幹的,散發著淡淡的香氣,半點水份也沒有。
章秋用香茹切碎了包香菇餡餃子,餃子塞滿了裝進冰凍裏。
豆腐刷油放進空氣炸鍋裏,不到十分鍾就兩麵金黃,外麵酥脆,裏邊嫩滑。
口感相當的好,做起來也很簡單。
餘溪風自己做也不費力。
100多度電交付出去之後,後麵餘溪風又陸陸續續地20度20度地給,前前後後差不多換了100多斤的豆腐。
劉村長喜出望外,豆子耐旱,也好保存。
灑進土裏就很活。
現在家家戶戶吃的最多的,除了玉米,就是豆子。
餘溪風充滿電的蓄電池交到劉村長那裏,劉村長安排做豆腐的人家趕製。
做豆腐的芳嬸長的壯,原本也是自衛隊的一員,得了這個差事,喜滋滋的磨豆腐去了。
做豆腐好啊,自家能喝上不要錢的豆漿,
豆腐渣也會重新返到家家戶戶,磨出來的豆餅,也算得上細糧了。
劉村長王婆賣瓜:“我們村裏做豆腐的手藝,那是好多年的傳承了,你在外邊都吃不到這個味,要不這樣,我去說一下,幫你去探探口風,芳嬸要是願意賣的話,用方子換你一塊太陽能板怎麽樣?”
餘溪風:“……”
你要不聽聽你在說什麽。
劉村長不死心:“幾百年的老方子啊,再加五百斤玉米怎麽樣?”
餘溪風道:“村長,不是我不賣你,而是你買不起,也沒必要買,高溫已經過去了。”
五百斤玉米對餘溪風來說也就這麽迴事,甚至堆在房車上,餘溪風還嫌占地方,擠得房車裏下不去腳。
但是對於劉村長的村民不一樣。
五百斤,也許就能多活幾個月。
天災前,劉村長會因為村裏的作物賣不出去而自責,等到他花了村民的口糧,發現買迴來一塊用不上的板子。
隻怕會悔到腸斷。
劉村長踱著步子,悻悻走了。
餘溪風兩人,對於村長來說,是一個不確定因素。
這兩年,村長已經處理過太多意外,天災人禍都有。
“我們要從定月坡過去。”餘溪風堅持道。
村長擺手:“你們過不去,妹伢子,不是我要攔你,對麵是一群畜生,繞路吧。”
於是餘溪風改口:“我們想在這裏休整一段時間,行嗎?”
村長不太樂意:“地是有的,但是你要想好,你這邊如果出了狀況,我是不會管的,國家把我派到這裏來,我隻負責這個村。”
餘溪風道:“自然,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村長背著手走了。
後麵兩天,餘溪風不止一次見到,村長在村裏轉悠。
他和每個人都能說上兩句,
孩子們都挺怕他,本來在地裏打滾,見到村長都老老實實地爬起來,把衣服上的泥灰拍下去,原地站好。
孩子……餘溪風盯著那個缺了門牙的小女孩看了好一會兒。
她都多久沒有看到小孩子了。
真難得。
竟然還有抱在繈褓裏的娃娃。
天災之後,這個村子竟然還有新生兒出生。
章秋從外邊挖出來一株甘草,朝餘溪風道:“你那個花盆還有嗎,給我一個,我種個甜根子。”
“什麽?”餘溪風問。
章秋甩掉手上的泥:“甘草,今天運氣不錯,碰上這麽一株,一大嬸也在采藥,還好我快她一步。”
餘溪網從二樓拿下來一個花盆,正好花盆裏培育的小白菜已經能吃了。
過水清炒一下,就是一道很開胃爽口的素菜。
小白菜青翠欲滴,哪怕涼拌,吃著味道都不差。
這小白菜在花盆裏要長半個多月,餘溪風空間裏, 不到一天就能出一茬。
出得太多,餘溪風空間裏已經不種這個了。
借著花盆裏的長勢,斷斷續續地出給章秋炒來吃。
一個年輕姑娘拿著一小片熏肉過來,她找上了餘溪風,問能不能給她的手機充個電。
餘溪風同意了。
姑娘一走,沒多久,聽到風聲的村長聞著味來了。
這一次他臉上堆了笑:“餘妹子啊,在村裏還習慣不,有沒有什麽需要啊,盡管跟我說。”
餘溪風:“……”
劉村長搓著手,憨厚與算計毫不突兀地雜糅在他的臉上。
“這地兒荒,都是些山地,種不了水稻,以前隻能種下一些玉米,也不瞞你,那時候站坡上,漫山遍野全是玉米,玉米丟到地上都沒人撿,那些廠商看不上,開出來的價格,都抵不了化肥。”
“誰家裏沒堆下個幾畝的玉米賣不出去,那時候我覺得自己特沒本事,帶著鄉親種這麽多,卻找不到銷路。”
“幸好啊,幸好,有這些玉米,村裏省著吃,總算撐了過來,現在地裏灑的,都是短期的種子,
超過半年的,都不敢往土地種啊,就怕又碰上什麽禍事,收不迴來。”
“十裏八鄉,瞧著我們村,眼睛紅的跟兔子一樣,”村長歎道,“難啊。”
兩人從章秋的老家過來,這個村子與章秋老家相比較,情形簡直天上地下。
劉村長見章秋附和,激動地攥住了章秋的手。
“你們都是有大本事的人,能從臨市過來,我比不了,
村裏這些人,離了這片土,隻有死路一條啊,那些走出去的,沒有一個迴的來。”
章秋心有戚戚地點頭。
餘溪風聽聽就算:“您謙虛了。”
“我聽書韻那丫頭說,你們這裏有太陽能板,能發電,我能不能用物資跟你換點?”劉村長道。
終於說到正事了,餘溪風打起精神。
她和那些村民換東西,這就是她散出去的籌碼。
做的這麽迂迴,是因為這個村長實在滑不溜手,
她拿著東西找上門去,和村長求到她麵前,這是兩迴事。
餘溪風想也不想就拒絕:“太陽能發電板不賣。”
村長隻略微爭取了一下,就順滑地退到了蓄電池上。
希望能餘溪風換蓄電池,外加500度電。
“蓄電池也沒有。”餘溪風看著獅子大開口的村長,都有些無語了,“我看您一天天也挺忙的,要不你還是去忙吧。”
幾番討論,最終價格定在了50斤玉米,20斤的豆腐,5斤的油。
餘溪風為他們的蓄電池提供129.8度電上。
最開始餘溪風的預期是提供100度,硬是被村長磨到了小數位上……
劉村長真是位人才。
餘溪風也借由太陽能發電需要時間,在村裏名正言順的留了下來。
雖然交易的時候,劉村長錙銖必較,但是真正交付東西的時候,意外的挺大方。
香菇都是曬幹的,散發著淡淡的香氣,半點水份也沒有。
章秋用香茹切碎了包香菇餡餃子,餃子塞滿了裝進冰凍裏。
豆腐刷油放進空氣炸鍋裏,不到十分鍾就兩麵金黃,外麵酥脆,裏邊嫩滑。
口感相當的好,做起來也很簡單。
餘溪風自己做也不費力。
100多度電交付出去之後,後麵餘溪風又陸陸續續地20度20度地給,前前後後差不多換了100多斤的豆腐。
劉村長喜出望外,豆子耐旱,也好保存。
灑進土裏就很活。
現在家家戶戶吃的最多的,除了玉米,就是豆子。
餘溪風充滿電的蓄電池交到劉村長那裏,劉村長安排做豆腐的人家趕製。
做豆腐的芳嬸長的壯,原本也是自衛隊的一員,得了這個差事,喜滋滋的磨豆腐去了。
做豆腐好啊,自家能喝上不要錢的豆漿,
豆腐渣也會重新返到家家戶戶,磨出來的豆餅,也算得上細糧了。
劉村長王婆賣瓜:“我們村裏做豆腐的手藝,那是好多年的傳承了,你在外邊都吃不到這個味,要不這樣,我去說一下,幫你去探探口風,芳嬸要是願意賣的話,用方子換你一塊太陽能板怎麽樣?”
餘溪風:“……”
你要不聽聽你在說什麽。
劉村長不死心:“幾百年的老方子啊,再加五百斤玉米怎麽樣?”
餘溪風道:“村長,不是我不賣你,而是你買不起,也沒必要買,高溫已經過去了。”
五百斤玉米對餘溪風來說也就這麽迴事,甚至堆在房車上,餘溪風還嫌占地方,擠得房車裏下不去腳。
但是對於劉村長的村民不一樣。
五百斤,也許就能多活幾個月。
天災前,劉村長會因為村裏的作物賣不出去而自責,等到他花了村民的口糧,發現買迴來一塊用不上的板子。
隻怕會悔到腸斷。
劉村長踱著步子,悻悻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