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節度使李晟為了有朝一日能夠收複青海湖畔和黃河上遊的九曲之地,他趁著夏蕃兩國處於蜜月期,暗中收買很多吐蕃將領。


    “陛下,去年那囊氏以牟迪讚普的名義從邊境調迴十萬大軍,吐蕃精銳盡數調走,隻留少量軍隊駐守城池和戍堡。”


    “根據吐蕃內部的細作來報,吐蕃軍隊在吐穀渾故地兵力數量不足三萬人馬,沒有留下任何機動軍隊,因此不必擔心會有吐蕃大軍前來增援。”


    殷無咎聽著李晟的報告,他非常滿意微笑道:“愛卿真不愧為名將,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你沒辜負朕的期望,以你之見朕應該如何進軍?”


    “啟稟陛下,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若是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那麽善之善者也。”


    李晟躊躇滿誌自信滿滿說道。


    殷無咎頓時十分好奇問道:“哦!莫非你能勸降吐蕃軍隊?”


    “微臣倒有七分把握勸降他們。”


    李晟拍著胸脯保證道。


    “行啊,既然你有本事不戰而屈人之兵,那朕就把指揮權交給你,一切部署由你說了算。”


    殷無咎對於吐穀渾故地並不熟悉,他聽說李晟竟有七分把握勸降吐蕃軍隊,自然而然就會以他為主。


    最重要的是,吐蕃軍隊不足三萬人馬,他們還龜縮在各個城池和戍堡,大夏軍隊根本不用擔心會在陰溝裏翻船。


    李晟出身將門世家,他十八歲便投身軍旅,擅長騎射,勇武絕倫,以良家子身份從軍,曾經跟隨大唐名將王忠嗣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後來又在哥舒翰麾下進行效命。


    大夏朝廷裏麵沒人能比李晟更熟悉吐穀渾故地,他早已把青海地區的山川地勢記得一清二楚,讓他帶兵收複青海湖畔和黃河上遊的九曲之地再好不過。


    李晟擔任涼州節度使十幾年,他在西平郡儲備上千萬石糧草,基本不用擔心後勤問題。


    為了軟硬兼施不出意外,李晟還專門動員十萬民夫運輸糧草,最大程度保證大夏軍隊不會有後顧之憂。


    李晟率領十萬大軍穿過河湟穀地,他很快來到赤嶺(現今日月山)。


    昔日夏蕃兩國在赤嶺立碑劃界,雙方按照盟約罷兵休戰。


    現在大夏軍隊大舉越過赤嶺界碑,這就代表著夏蕃兩國正式開戰。


    石堡城的吐蕃守軍在山頂上發現大軍來襲,他們連忙在烽燧點起濃煙。


    吐蕃軍隊在石堡城的山腳下還有一座定戎城,雖然這座小城地勢並不險要,但是能夠很好跟石堡城形成掎角之勢,有效遏止來犯之敵。


    石堡城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這是敵我雙方的必爭之地,這座城堡專門建造在山頂之上,山上有一大一小兩處平地,三麵皆為斷崖,地勢異常險峻,隻有一條石徑蜿蜒可以自由進出,


    其實石堡城駐軍撐死也就一千人,這裏根本放不下太多人,為此需要跟山腳下的定戎城形成掎角之勢。


    石堡城依托地勢構築防禦工事,負責扼守西平郡的咽喉要道,更是吐蕃進攻河湟穀地的前哨基地。


    唐蕃兩國曾經圍繞石堡城激烈爭奪,反複易手,無數鮮血和遍地屍骸向世人證明著它的重要性。


    由於石堡城隻有一條山脊小道自由出入,所以進攻方必須排成一字長蛇陣爬山仰攻,防守方不費吹灰之力便能擋住。


    一旦進攻方遲遲無法攻下石堡城,糧草耗盡就要撤軍,撤退之時吐蕃騎兵往往都會尾隨追擊,一不小心便會全軍覆沒。


    隻要石堡城還牢牢掌握在吐蕃手裏,吐蕃騎兵便能隨時威脅著河湟穀地。


    盛唐時期的天寶年間,皇甫惟明和王忠嗣兩位大唐名將都沒能攻下石堡城。


    後來哥舒翰拿出破釜沉舟的氣勢,他征調隴右、河西、朔方、河東等部兵馬及同羅騎兵阿布思部共約六萬三千人,同時分兵阻擊吐蕃援軍,這才勉強在規定時間內攻下石堡城。


    隻是這場石堡城之戰損失太大,強攻和阻擊犧牲數萬唐軍,在戰術上這實在是得不償失,然而在戰略上卻取得主動權。


    自從哥舒翰拿下石堡城以後,唐軍在戰略上旋即轉守為攻,一鼓作氣吞並黃河上遊的九曲之地,拓地千裏,一下子就把防線推進數百裏。


    可惜這些戰果並沒維持多久,僅僅幾年後安史之亂爆發,吐蕃大軍趁機攻陷威戎、神威、定戎、宣威、製勝、金天、天成等軍城。


    包括還有石堡城、百穀城、雕窠城這些軍事據點,完全掃蕩青海湖畔周邊的唐軍堡壘。


    哥舒翰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盤重新迴到吐蕃手上,搞得大夏軍隊隻能在小積石山一線構築防禦縱深,這才阻止吐蕃軍隊向東挺進。


    現在大夏軍隊想要拿下石堡城已經不難,吐蕃國內發生內戰,主力大軍盡數調迴邏些城,根本不會有援軍來救。


    要是石堡城守軍不願意投降,李晟便準備先攻克定戎城,然後再派五千軍隊圍住山頂上的石堡城,隻需不讓他們下山即可。


    石堡城的儲備糧食撐死吃個一年半載,就算山上有泉水能夠解渴,沒有糧食可吃也會活活餓死。


    李晟派人前去定戎城勸降,吐蕃守將郭誌崇選擇開城投降,使得石堡城的吐蕃軍隊徹底淪為孤軍。


    吐蕃軍隊裏麵也有不少漢人將領,這些高級將領都是李晟所拉攏的對象。


    郭誌崇見到吐蕃大勢已去,他無奈選擇開城投降。


    李晟不費吹灰之力拿下定戎城,隨後派兵掃蕩青海湖畔周邊的吐蕃堡壘。


    除此之外,李晟還寫信送給大非川的吐蕃將領徐舍人,希望他能重新迴到中原故土。


    這個徐舍人可不是一般漢人,他是大唐開國元勳英國公李積的五世孫,在吐蕃國內代居職位,世掌兵要。


    或許有人會感到好奇,英國公李積的五世孫怎麽會變成吐蕃將領呢?


    這都要把鍋扣到武則天的頭上。


    當時徐敬業在揚州起兵造反,兵敗之後他遭到滅族,於是武則天派人對英國公李積挖墳鞭屍和挫骨揚灰。


    英國公李積的後代子孫紛紛慘遭誅殺,其中有人逃往吐蕃為其效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遙七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遙七葉並收藏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