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水至清則無魚
大唐:從安史之亂開始逐鹿天下 作者:逍遙七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殷無咎和殷天驕父子兩人在貞觀殿聊了很久。
殷天驕深刻意識到治理天下乃是需要成本,他總算明白皇權不下鄉的道理,更加了解到殷無咎為什麽會允許世家大族和地方豪族的存在,畢竟統治階級永遠不會消失,隻會以另外一種身份而存在。
一個乞丐變成皇帝以後,那他身份還是乞丐嗎?
一個農民變成皇帝以後,那他身份還是農民嗎?
會變的隻是人而已,不變的永遠是身份。
殷天驕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他還想再次殷無咎跟請教:“父皇,您是如何看待水至清則無魚這個道理?這話聽起來似乎有些矛盾,好的水質明明是魚兒生存的基本保障,為何還說水至清則無魚呢?”
“太子,你經常下鄉視察調查民情,應該知曉好的水質固然適合魚兒生存,但是魚類卻以水中生物為食,水過於清澈就代表著水裏沒有食物來源,長此以往自然就會出現水至清則無魚。”
殷無咎從容不迫解釋道。
殷天驕沉默片刻略微沉吟問道:“父皇,可我也見過水質汙染變得渾濁不堪,致使魚兒難以存活,那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太子,答案就在‘渾濁’這兩個字,若你能深刻理解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你肯定就會明白這裏麵的深含意義。”
殷無咎麵帶笑容侃侃而談,他非常欣賞自家兒子始終保持著謙虛好學的姿態。
“渾濁?”
殷天驕一時半會無法窺探這兩個字的深含意義,他表現出虛心請教的態度:“還望父皇能夠指點一二。”
“行吧,朕就告訴你何為渾濁。”
殷無咎語重心長解釋道:“渾字乃是由水軍組成,代表勢力龐大已經無法控製,魚兒自然難以存活。濁字則是由水蟲組成,這些小蟲子無傷大雅,反而還能成為魚兒的飼料。”
此言一出,殷天驕頓時感到醍醐灌頂,他不僅開始認可自家父皇的垂拱而治,還意識到這是治理天下的最低成本。
殷天驕好歹也是太子儲君,他十一歲便出鎮幽州之地,又不是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因此他對世間萬物有著清晰認識。
其一,做事是需要人。
其二,辦事是要錢的。
其三,借錢是要還的。
其四,賺錢是要人的。
其五,無論是維持現狀還是改變現狀,這都是需要管理成本的。
殷天驕逐漸意識到哪怕真能改由朝廷派遣官吏和衙役接管鄉裏地區,不再放任本鄉人治理本鄉人,一旦無法維持高昂的管理成本,那麽整個國家的統治秩序就會土崩瓦解。
這也是為什麽殷無咎選擇垂拱而治,他大可效仿秦始皇和漢武帝那樣把所有權力集中在皇帝身上,以開國皇帝的身份鎮壓天下,兔死狗烹鏟除所有世家大族、地方豪族、勳爵貴族、元從功臣等等。
這樣又能得到什麽?
那麽代價是什麽呢?
後世朱元璋能把丹書鐵券玩成催命符,這也難怪明末清軍入關,大臣們還在那裏黨爭和內鬥,寧可雙輸,也不單贏。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民主是妥協的製度。
國家政治沒有妥協,那就隻能以暴力衝突而收場。
民主製度或許不能取締衝突,但是能在暴力之外化解衝突。
以衝突始,以妥協終。
可笑也好,諷刺也罷。
和平共處隻有幻想中的烏托邦才會存在,在紅眼與嘴炮中緊握手中利劍,反而都能達成妥協與諒解,而這才是人類文明的偉大之處。
殷天驕從渾濁這兩個字窺探到治國之道,他也明白皇帝既不是魚也不是蟲,而是海納百川的水,滋潤萬物而不爭。
在這一刻,殷天驕感覺到精神思想好像得到升華一樣,以往他所認為的難題瞬間變得不值一提,他站在海納百川的角度去看待難題,忽然覺得這都不是問題。
殷無咎見到殷天驕還算一點就透,他一臉欣慰笑道:“孺子可教也,朕相信你日後定能成為一代明君。”
“父皇,兒臣定然不會讓你失望!”
殷天驕再也不會感到迷茫,他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太子,你大膽放手去幹吧。”
殷無咎臉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得到迴報,畢竟能把自家孩子引導到正確路上,這是為人父母的莫大榮譽。
隨著殷天驕昂首挺胸走出貞觀殿。
李英娥從屏風後麵走了出來,她緩緩走到殷無咎身邊微笑道:“陛下,咱們太子總算堪當重任啦!”
“是啊,朕在他身上不知花費多少心血,他倒也沒有辜負朕的期望。”
殷無咎伸手摟抱著李英娥,他們夫妻兩人望著殷天驕逐漸遠去的背影。
神武二十五年,二月初一。
紫微宮,含元殿。
從今年開始殷無咎正式退居二線,殷天驕跟宰相們代天子以治國。
由於太子儲君還不是大夏皇帝,所以殷天驕還不能坐到皇位上,他隻能坐在禦前案桌的左邊禦座,他坐在那裏監國理政。
古時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不同場合有不同的座次。
天子居中,以中央為尊,以內為尊。
座次由天子向四周輻散,越靠近天子地位越高。
文辭、吉慶尊左。
兇喪、軍武尊右。
先秦時期文官武將職責分工並不清晰,大臣們戰時為將,閑時理政,且以軍事為重,又因天然偏好右等因素,故先秦主要以右為尊。
漢武帝時期地理方位與空間方位發生變化,上南下北,左東右西,以南為尊,以東為尊,以上為尊,以左為尊,這套尊卑觀念經過曆史的長期積累,早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
殷天驕穿著太子冕服坐在禦座上,他居高臨下俯視群臣說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太子殿下,老臣有事啟奏!”
中書令顏真卿率先站出來開口說話。
殷天驕一臉心平氣和說道:“老愛卿請講!”
“老臣七十有二,年事已高,還望太子殿下允許老臣致仕迴鄉!”
顏真卿正式在朝堂上提出退休致仕,在這之前他早已跟殷無咎提出辭官,而今隻不過是走個程序而已。
“老愛卿勞苦功高,陛下許你榮歸故裏,並且加封你為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從一品)。”
殷天驕批準顏真卿辭去中書令的官職。
殷天驕深刻意識到治理天下乃是需要成本,他總算明白皇權不下鄉的道理,更加了解到殷無咎為什麽會允許世家大族和地方豪族的存在,畢竟統治階級永遠不會消失,隻會以另外一種身份而存在。
一個乞丐變成皇帝以後,那他身份還是乞丐嗎?
一個農民變成皇帝以後,那他身份還是農民嗎?
會變的隻是人而已,不變的永遠是身份。
殷天驕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他還想再次殷無咎跟請教:“父皇,您是如何看待水至清則無魚這個道理?這話聽起來似乎有些矛盾,好的水質明明是魚兒生存的基本保障,為何還說水至清則無魚呢?”
“太子,你經常下鄉視察調查民情,應該知曉好的水質固然適合魚兒生存,但是魚類卻以水中生物為食,水過於清澈就代表著水裏沒有食物來源,長此以往自然就會出現水至清則無魚。”
殷無咎從容不迫解釋道。
殷天驕沉默片刻略微沉吟問道:“父皇,可我也見過水質汙染變得渾濁不堪,致使魚兒難以存活,那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太子,答案就在‘渾濁’這兩個字,若你能深刻理解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你肯定就會明白這裏麵的深含意義。”
殷無咎麵帶笑容侃侃而談,他非常欣賞自家兒子始終保持著謙虛好學的姿態。
“渾濁?”
殷天驕一時半會無法窺探這兩個字的深含意義,他表現出虛心請教的態度:“還望父皇能夠指點一二。”
“行吧,朕就告訴你何為渾濁。”
殷無咎語重心長解釋道:“渾字乃是由水軍組成,代表勢力龐大已經無法控製,魚兒自然難以存活。濁字則是由水蟲組成,這些小蟲子無傷大雅,反而還能成為魚兒的飼料。”
此言一出,殷天驕頓時感到醍醐灌頂,他不僅開始認可自家父皇的垂拱而治,還意識到這是治理天下的最低成本。
殷天驕好歹也是太子儲君,他十一歲便出鎮幽州之地,又不是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因此他對世間萬物有著清晰認識。
其一,做事是需要人。
其二,辦事是要錢的。
其三,借錢是要還的。
其四,賺錢是要人的。
其五,無論是維持現狀還是改變現狀,這都是需要管理成本的。
殷天驕逐漸意識到哪怕真能改由朝廷派遣官吏和衙役接管鄉裏地區,不再放任本鄉人治理本鄉人,一旦無法維持高昂的管理成本,那麽整個國家的統治秩序就會土崩瓦解。
這也是為什麽殷無咎選擇垂拱而治,他大可效仿秦始皇和漢武帝那樣把所有權力集中在皇帝身上,以開國皇帝的身份鎮壓天下,兔死狗烹鏟除所有世家大族、地方豪族、勳爵貴族、元從功臣等等。
這樣又能得到什麽?
那麽代價是什麽呢?
後世朱元璋能把丹書鐵券玩成催命符,這也難怪明末清軍入關,大臣們還在那裏黨爭和內鬥,寧可雙輸,也不單贏。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民主是妥協的製度。
國家政治沒有妥協,那就隻能以暴力衝突而收場。
民主製度或許不能取締衝突,但是能在暴力之外化解衝突。
以衝突始,以妥協終。
可笑也好,諷刺也罷。
和平共處隻有幻想中的烏托邦才會存在,在紅眼與嘴炮中緊握手中利劍,反而都能達成妥協與諒解,而這才是人類文明的偉大之處。
殷天驕從渾濁這兩個字窺探到治國之道,他也明白皇帝既不是魚也不是蟲,而是海納百川的水,滋潤萬物而不爭。
在這一刻,殷天驕感覺到精神思想好像得到升華一樣,以往他所認為的難題瞬間變得不值一提,他站在海納百川的角度去看待難題,忽然覺得這都不是問題。
殷無咎見到殷天驕還算一點就透,他一臉欣慰笑道:“孺子可教也,朕相信你日後定能成為一代明君。”
“父皇,兒臣定然不會讓你失望!”
殷天驕再也不會感到迷茫,他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太子,你大膽放手去幹吧。”
殷無咎臉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得到迴報,畢竟能把自家孩子引導到正確路上,這是為人父母的莫大榮譽。
隨著殷天驕昂首挺胸走出貞觀殿。
李英娥從屏風後麵走了出來,她緩緩走到殷無咎身邊微笑道:“陛下,咱們太子總算堪當重任啦!”
“是啊,朕在他身上不知花費多少心血,他倒也沒有辜負朕的期望。”
殷無咎伸手摟抱著李英娥,他們夫妻兩人望著殷天驕逐漸遠去的背影。
神武二十五年,二月初一。
紫微宮,含元殿。
從今年開始殷無咎正式退居二線,殷天驕跟宰相們代天子以治國。
由於太子儲君還不是大夏皇帝,所以殷天驕還不能坐到皇位上,他隻能坐在禦前案桌的左邊禦座,他坐在那裏監國理政。
古時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不同場合有不同的座次。
天子居中,以中央為尊,以內為尊。
座次由天子向四周輻散,越靠近天子地位越高。
文辭、吉慶尊左。
兇喪、軍武尊右。
先秦時期文官武將職責分工並不清晰,大臣們戰時為將,閑時理政,且以軍事為重,又因天然偏好右等因素,故先秦主要以右為尊。
漢武帝時期地理方位與空間方位發生變化,上南下北,左東右西,以南為尊,以東為尊,以上為尊,以左為尊,這套尊卑觀念經過曆史的長期積累,早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
殷天驕穿著太子冕服坐在禦座上,他居高臨下俯視群臣說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太子殿下,老臣有事啟奏!”
中書令顏真卿率先站出來開口說話。
殷天驕一臉心平氣和說道:“老愛卿請講!”
“老臣七十有二,年事已高,還望太子殿下允許老臣致仕迴鄉!”
顏真卿正式在朝堂上提出退休致仕,在這之前他早已跟殷無咎提出辭官,而今隻不過是走個程序而已。
“老愛卿勞苦功高,陛下許你榮歸故裏,並且加封你為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從一品)。”
殷天驕批準顏真卿辭去中書令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