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言修想到林開雲這人,擺了擺手:“不用,那小子精得很,我們主要接待好他們就行了,窮親戚嘛,該有的禮數做了便是,之後關於談判的問題!再說!”
就如今這個局勢,談判還有的扯!
“是!”
汪扶林出門後,便將小匣子遞給了候著的幾人,“你們分了吧。”
翻譯官接過打開看了,就笑,“謝過大人,這高麗參品相不錯….…”
汪扶林看了幾人一眼,擺了擺手便離開了。
。。。。。。
驛站這邊,汪扶林一走,王成看著院子裏的高麗女子,便皺緊了眉頭,什麽金銀珠寶都是虛的,還是要美人才行,最好是能入了皇宮,還有大明太子,這可是未來的天子。聽說如今也入朝聽聽政了。
轉頭看了看王碌,忍不住皺眉道:“這位汪大人瞧著頗為清高,但也給我們指了條路,翰林院。這翰林院出來的都是大明以後的重臣,與他們打好關係對高麗可是百利而無一害。你之後會留在大明,朝中這些官員都要熟悉起來。”
王碌看了王成一眼,說起來這人也是他的王叔,他能到大明就是他一力主張的。要說其餘適合為質的人不是沒有,為何就是他?他可從未想過去爭那個位置!
“王叔,我自認從不參與兄弟們的爭鬥,雖為嫡子但母後早亡,無外家威脅,父王的嫡子也不止我一個,上有大哥二哥,下有五弟。為何您一舉選擇我為質!”何況下麵還有其他庶弟,若是為了表忠心,需為嫡子,那為何就是他呢。
他一直都想不通,按理說王叔一直對他都不錯。為什麽就選他為質,質子說的好聽是公子,實則就是出頭鳥,一旦有什麽先拿他開刀。
王成轉頭盯著他看了看,心裏歎了口氣,“這還是為你好,高麗積貧積弱,這一戰完全將高麗打趴下了,大明!不管怎麽說,該有的氣度是有的,咱們這一次來不過就是難堪了點,為了高麗,這些苦算什麽!”
說完,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記住,不管怎麽樣,你都是高麗人,遲早是要迴去的。”
看他囑咐人出去打聽消息,王碌邊聽邊皺緊了眉頭。說的好聽,孤身一人在他國,這滋味!他又不是什麽都不懂的三歲小孩。
“我們一路過來,聽到他們說什麽《翰林報》,你們幾個漢話說的不錯,換成大明的服飾,出去打聽打聽這是什麽東西!”
“是,大人。”
王碌看著隨伺離開,開口道:“王叔,我看這位汪大人就挺好,身為鴻臚寺少卿,肯定在陛下麵前說的上話,禮也收了,何必還要找翰林院的人?我們如此做,是否會令他不快呢?”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不管是大明還是高麗,朝堂上文人的爭鬥都少不了。各個派係、政見總有不合的地方,想那汪扶林年紀輕輕就是少卿之一,必然也是翰林院出身。而且他們高麗同其打交道那是應有之舉,若是他們找翰林院,是不是有背棄之嫌?在則若是其後輩,那不是讓他生恨嗎?
鴻臚寺接待外賓,不管他們怎麽找鴻臚寺都沒問題,一但有間隙,那不是給人家留了把柄?
若迴頭故意使絆子,叫他們吃不了兜著走,他們又該如何?
王碌這話一出,使團的其他成員也憂心起來。這大明他們人生地不熟,再則他們帶著任務來的,若是出了岔子?
見他們如此,王成笑道:“你們就是太過小心,大明如此多的朝臣,我們豈能吊在一棵樹上,翰林院出生的官員比比兼是,再則若是有了間隙不是更好,怕的就是他們沆瀣一氣。翰林院是大明陛下的近臣,時常麵見陛下確有其事。”
別說汪扶林提了翰林院,即便沒提,他也是要打聽的,當年他們到大明就是找了翰林院的官員,才順利的麵見了當時大明的陛下。今天給那汪扶林送禮,不過是想打聽清楚如今朝廷的基本動向。畢竟他們幾十年沒來大明了,以前知道的消息早就落伍了。朝堂上的動向普通百姓怎麽知道。隻有大明的官員才行。
汪扶林是鴻臚寺少卿,是他們目前能接觸的大明最高官員,不向他打聽向誰打聽呢。
今天他就知道了大明確實與之前不一樣了!那這接下來的計劃就要改改。
高麗是小國,不管是倭寇還是大明他們都得罪不起。
如今他們來就是為了給高麗爭取一個生存的機會,人家的士兵還在高麗呢!若他們同之前一般見到大明天子,什麽都好辦了。
大明地大物博什麽好東西沒見過,他們送的這些東西估摸是看不上的 ,當然更好的東西他們自然是沒有拿出來的。就是要大明的天子看看高麗確實窮,土地貧瘠、人口凋零,確實沒有什麽好圖的,你想要這些東西,我們送過來就行了,何必你們還要大老遠去取呢?
哭窮!
要大力的哭窮!引起天子的同情心!
如此他們想要的東西才能到手。
王碌心中還是不安:“這汪大人留下人就是為了看守咱們,又說了翰林院,怎麽想都感覺是把我們往那引!”
他們是需要朝中有人幫著說話,但他們自己找人和被人引著找人,還是有差別的。
提及此事,王成也覺得有些不對勁,但......此一時彼一時,高麗如今還等的大明救濟呢!
沉吟道:“無妨,不管他提不提,我們都要派人打聽消息,不過順道罷了,再則就這《翰林報》從東北到京城這一路聽了多少,就這名字肯定和翰林院脫不了關係......況且此又遇到過年,不管是休沐假日,還是地方官進京述職,或是想晾一晾我們。說不得都要等一等,隻要不妨礙開春播種就行,聽說大明這幾年種植紅薯,百姓都能吃飽飯。”
王碌聽罷,不由道:“為何不從南洋找?”大明之前提的要求可不少,如今想加入紅薯,這要求怕更難。
王成心裏歎了口氣,能從南洋找迴去,他也想啊,之前他們同倭寇關係不錯的時候,也從南洋弄了些東西迴去,可惜現在不行了!
再則,紅薯這東西南洋可是嚴防死守的,他們的人沒找到方法,也不知大明是怎麽得到的。不過大明國力強盛,說不得是南洋貢獻的。
就如今這個局勢,談判還有的扯!
“是!”
汪扶林出門後,便將小匣子遞給了候著的幾人,“你們分了吧。”
翻譯官接過打開看了,就笑,“謝過大人,這高麗參品相不錯….…”
汪扶林看了幾人一眼,擺了擺手便離開了。
。。。。。。
驛站這邊,汪扶林一走,王成看著院子裏的高麗女子,便皺緊了眉頭,什麽金銀珠寶都是虛的,還是要美人才行,最好是能入了皇宮,還有大明太子,這可是未來的天子。聽說如今也入朝聽聽政了。
轉頭看了看王碌,忍不住皺眉道:“這位汪大人瞧著頗為清高,但也給我們指了條路,翰林院。這翰林院出來的都是大明以後的重臣,與他們打好關係對高麗可是百利而無一害。你之後會留在大明,朝中這些官員都要熟悉起來。”
王碌看了王成一眼,說起來這人也是他的王叔,他能到大明就是他一力主張的。要說其餘適合為質的人不是沒有,為何就是他?他可從未想過去爭那個位置!
“王叔,我自認從不參與兄弟們的爭鬥,雖為嫡子但母後早亡,無外家威脅,父王的嫡子也不止我一個,上有大哥二哥,下有五弟。為何您一舉選擇我為質!”何況下麵還有其他庶弟,若是為了表忠心,需為嫡子,那為何就是他呢。
他一直都想不通,按理說王叔一直對他都不錯。為什麽就選他為質,質子說的好聽是公子,實則就是出頭鳥,一旦有什麽先拿他開刀。
王成轉頭盯著他看了看,心裏歎了口氣,“這還是為你好,高麗積貧積弱,這一戰完全將高麗打趴下了,大明!不管怎麽說,該有的氣度是有的,咱們這一次來不過就是難堪了點,為了高麗,這些苦算什麽!”
說完,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記住,不管怎麽樣,你都是高麗人,遲早是要迴去的。”
看他囑咐人出去打聽消息,王碌邊聽邊皺緊了眉頭。說的好聽,孤身一人在他國,這滋味!他又不是什麽都不懂的三歲小孩。
“我們一路過來,聽到他們說什麽《翰林報》,你們幾個漢話說的不錯,換成大明的服飾,出去打聽打聽這是什麽東西!”
“是,大人。”
王碌看著隨伺離開,開口道:“王叔,我看這位汪大人就挺好,身為鴻臚寺少卿,肯定在陛下麵前說的上話,禮也收了,何必還要找翰林院的人?我們如此做,是否會令他不快呢?”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不管是大明還是高麗,朝堂上文人的爭鬥都少不了。各個派係、政見總有不合的地方,想那汪扶林年紀輕輕就是少卿之一,必然也是翰林院出身。而且他們高麗同其打交道那是應有之舉,若是他們找翰林院,是不是有背棄之嫌?在則若是其後輩,那不是讓他生恨嗎?
鴻臚寺接待外賓,不管他們怎麽找鴻臚寺都沒問題,一但有間隙,那不是給人家留了把柄?
若迴頭故意使絆子,叫他們吃不了兜著走,他們又該如何?
王碌這話一出,使團的其他成員也憂心起來。這大明他們人生地不熟,再則他們帶著任務來的,若是出了岔子?
見他們如此,王成笑道:“你們就是太過小心,大明如此多的朝臣,我們豈能吊在一棵樹上,翰林院出生的官員比比兼是,再則若是有了間隙不是更好,怕的就是他們沆瀣一氣。翰林院是大明陛下的近臣,時常麵見陛下確有其事。”
別說汪扶林提了翰林院,即便沒提,他也是要打聽的,當年他們到大明就是找了翰林院的官員,才順利的麵見了當時大明的陛下。今天給那汪扶林送禮,不過是想打聽清楚如今朝廷的基本動向。畢竟他們幾十年沒來大明了,以前知道的消息早就落伍了。朝堂上的動向普通百姓怎麽知道。隻有大明的官員才行。
汪扶林是鴻臚寺少卿,是他們目前能接觸的大明最高官員,不向他打聽向誰打聽呢。
今天他就知道了大明確實與之前不一樣了!那這接下來的計劃就要改改。
高麗是小國,不管是倭寇還是大明他們都得罪不起。
如今他們來就是為了給高麗爭取一個生存的機會,人家的士兵還在高麗呢!若他們同之前一般見到大明天子,什麽都好辦了。
大明地大物博什麽好東西沒見過,他們送的這些東西估摸是看不上的 ,當然更好的東西他們自然是沒有拿出來的。就是要大明的天子看看高麗確實窮,土地貧瘠、人口凋零,確實沒有什麽好圖的,你想要這些東西,我們送過來就行了,何必你們還要大老遠去取呢?
哭窮!
要大力的哭窮!引起天子的同情心!
如此他們想要的東西才能到手。
王碌心中還是不安:“這汪大人留下人就是為了看守咱們,又說了翰林院,怎麽想都感覺是把我們往那引!”
他們是需要朝中有人幫著說話,但他們自己找人和被人引著找人,還是有差別的。
提及此事,王成也覺得有些不對勁,但......此一時彼一時,高麗如今還等的大明救濟呢!
沉吟道:“無妨,不管他提不提,我們都要派人打聽消息,不過順道罷了,再則就這《翰林報》從東北到京城這一路聽了多少,就這名字肯定和翰林院脫不了關係......況且此又遇到過年,不管是休沐假日,還是地方官進京述職,或是想晾一晾我們。說不得都要等一等,隻要不妨礙開春播種就行,聽說大明這幾年種植紅薯,百姓都能吃飽飯。”
王碌聽罷,不由道:“為何不從南洋找?”大明之前提的要求可不少,如今想加入紅薯,這要求怕更難。
王成心裏歎了口氣,能從南洋找迴去,他也想啊,之前他們同倭寇關係不錯的時候,也從南洋弄了些東西迴去,可惜現在不行了!
再則,紅薯這東西南洋可是嚴防死守的,他們的人沒找到方法,也不知大明是怎麽得到的。不過大明國力強盛,說不得是南洋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