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皇孫常青
聖人弟子,長生的我奉師命下凡 作者:睡得早也起不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此,李成江的仕途平穩落地。
一切前塵往事。
在李成海滔天功勞的庇佑下,全都一筆勾銷。
這是李成江都沒想到的結果。
直到迴了府裏,見到了妻兒,李成江仿佛才終於迴過勁來。
至於這件事情的另外一個主人公。
李成海。
他在李成江歸家後的三日抵達京師,兄弟倆闊別幾十年。
李成海留在府裏的家眷。
這些年受到李成江一脈的照顧,在數次風雨同舟之後,兩脈如今真正處成了一家人。
兩兄弟如今俱是兩鬢斑白。
好在,一切得償所願。
他們榮國公府曾經失去的爵位,在闊別五十年之後,再次被榮國公府的子孫掙了迴來。
這樣的喜事,值得告祭國公府的先人。
兄弟倆立即籌劃,迴到錦城祭祖的事情。
李成江年事已高。
可他執意想要迴去看看。
大不了,這輩子就不迴京師了。
……
半個月後。
李成海進宮麵聖,並且拜訪了海軍各將領,與他們約定好了來年再出海的時間。
他們今日的一切榮華富貴始於“西洲”。
想要將這份富貴守住,就斷然沒有一勞永逸的說法。
李成海也不允許。
自己兒孫用性命好不容易換來的成果,到頭來便宜了旁人,所以他遲早還是要出海的。
李玉鳳了卻了一樁心事。
他又迴到了花間樓,並且帶上了一部分自己編寫的曲子,作為謝禮交給李靈運。
這是李玉鳳能想到的,可以盡可能表達心意的唯一辦法。
至於償還人情——
人情這東西本就是玄之又玄的。
李玉鳳知道自己把握不住,幹脆就不弄巧成拙了。
隻要李靈運開口,他自會全力報答。
……
朝堂之事。
隨著李成江從相位退下,弘道帝立刻讓人頂替了他的首輔之位。
不是別人,正是顧閣老。
而且除了顧閣老之外。
弘道帝還從帝黨裏抽出一人,彌補到了內閣之中。
這下各派在內閣的勢力再次迴到了平衡。
一切仿佛沒有任何變化。
而且,接連兩次的大勝,這對那些意圖反抗弘道帝的百官來說,又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畢竟這次反李行動,用完敗來形容都不為過。
李成江雖然從首輔的位置退下。
但他本人沒有遭到清算。
反倒是這次鬥法期間,有大量的反對派臣子被東廠捉拿和抄家。
一來二去,帝黨的勢力得以壯大。
不少朝臣對於反抗弘道帝這件事情,已經失去了信心。
他們將僅剩的希望,放在了皇長子“朱載熙”的身上。
這位皇長子有著仁君之相。
但願等他上位,可以改變如今的局麵。
……
弘道三十一年,秋。
李成海的船隊再次出發。
書院的農學院,則已經完成了對這些海外物種的耕作。
其中一種,名為“番薯”的作物,在產量上頗為喜人。
書院方麵立刻主持進一步的調試。
並且針對使用辦法與功效,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
皇長子的府邸內。
朱載熙今日迎來了第三子。
準確地說,這孩子如今是他的長子。
因為,朱載熙前麵的兩個兒子,最長的沒活過三歲就夭折了。
等到皇子府的人將消息送到宮裏的時候。
李靈運正帶著弘道帝,講解“元虛卷”的內容。
弘道帝聽到宮人來報,眉間閃過一絲不喜。
這不是對新生兒。
而是對長子“朱載熙”。
要知道,弘道帝在位三十一年,他如今已經有了七子九女,其中隻有一女夭折而死。
其他的子嗣成活率都很高。
這在弘道帝看來,就是他常年堅持修行道術的結果。
相比之下。
朱載熙這個生一個夭折一個的混賬,再加之他早先被群臣說動,作為說客來找弘道帝求情。
弘道帝對他已然心生不喜。
如今,得知朱載熙生出第三子,實則對這孩子並不看好。
可他畢竟是做祖父的。
厭惡朱載熙,不代表要與皇孫過不去。
弘道帝於是看向李靈運,開口道:“國師,不知我這孫兒福緣如何,可否請國師賜下名字。”
李靈運沒有急著迴答,而是掐指推算了一下。
不出意外的話。
這又是一個有著早夭之相的子嗣。
原因無他,父子命格相克。
如果說得通俗點。
二龍不相見。
這就是對應了朱載熙的解釋。
至於更遠的部分,因為受到弘道帝的氣場影響,一時間看不真切。
李靈運也無暇顧及。
但是想要保下這小皇孫的命,倒也簡單。
那就是帶到宮裏撫養。
所謂的二龍不相見。
這是父子之龍,而不是祖孫之龍。
但李靈運沒有直接提及,畢竟弘道帝對道術的篤信程度已經有點走火入魔了。
這要是再來一句“二龍不相見”。
指不定,這會被弘道帝曲解成什麽樣子。
最終,他換了一個說法,解命道。
“按照皇家的字輩,這皇孫屬於‘常’字輩,當以一個青字來鎮住命數,並且帶到宮中撫養。”
弘道帝對他的話深信不疑。
立刻下旨,給皇孫賜名,就叫朱常青。
這孫兒交由宮中撫養。
……
等聖旨傳到朱載熙那裏的時候,朱載熙還沒從得到子嗣的喜悅中迴過神來,突然得知這子嗣要養在宮裏,一時間也傻眼了。
可他不敢違背君父,隻得配合著宮裏的嬤嬤,將皇孫帶進宮去。
他則打聽起來,這其中的緣由。
很快,朱載熙就知道了李靈運賜名的事情。
他勃然大怒:“這花間道士,未免欺人太甚了!”
朱載熙本就對道術無感。
對於那些隻因為精通道術,就被奉為上賓的道士,更有幾分深惡痛絕,認為是他們怠慢了父皇處理朝政。
這才造成今日的局麵!
將來若是自己登基,一定要把宮裏的這群道士全部驅逐出去。
還有那些道宮。
朱載熙同樣已經做好了處置,絕對要端正皇家的風氣。
興許是子嗣被奪的緣故。
朱載熙一反常態,進一步選擇與百官靠攏,這些都是他眼中的肱骨,可以協助自己他日清算道門,重振朝綱!
一切前塵往事。
在李成海滔天功勞的庇佑下,全都一筆勾銷。
這是李成江都沒想到的結果。
直到迴了府裏,見到了妻兒,李成江仿佛才終於迴過勁來。
至於這件事情的另外一個主人公。
李成海。
他在李成江歸家後的三日抵達京師,兄弟倆闊別幾十年。
李成海留在府裏的家眷。
這些年受到李成江一脈的照顧,在數次風雨同舟之後,兩脈如今真正處成了一家人。
兩兄弟如今俱是兩鬢斑白。
好在,一切得償所願。
他們榮國公府曾經失去的爵位,在闊別五十年之後,再次被榮國公府的子孫掙了迴來。
這樣的喜事,值得告祭國公府的先人。
兄弟倆立即籌劃,迴到錦城祭祖的事情。
李成江年事已高。
可他執意想要迴去看看。
大不了,這輩子就不迴京師了。
……
半個月後。
李成海進宮麵聖,並且拜訪了海軍各將領,與他們約定好了來年再出海的時間。
他們今日的一切榮華富貴始於“西洲”。
想要將這份富貴守住,就斷然沒有一勞永逸的說法。
李成海也不允許。
自己兒孫用性命好不容易換來的成果,到頭來便宜了旁人,所以他遲早還是要出海的。
李玉鳳了卻了一樁心事。
他又迴到了花間樓,並且帶上了一部分自己編寫的曲子,作為謝禮交給李靈運。
這是李玉鳳能想到的,可以盡可能表達心意的唯一辦法。
至於償還人情——
人情這東西本就是玄之又玄的。
李玉鳳知道自己把握不住,幹脆就不弄巧成拙了。
隻要李靈運開口,他自會全力報答。
……
朝堂之事。
隨著李成江從相位退下,弘道帝立刻讓人頂替了他的首輔之位。
不是別人,正是顧閣老。
而且除了顧閣老之外。
弘道帝還從帝黨裏抽出一人,彌補到了內閣之中。
這下各派在內閣的勢力再次迴到了平衡。
一切仿佛沒有任何變化。
而且,接連兩次的大勝,這對那些意圖反抗弘道帝的百官來說,又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畢竟這次反李行動,用完敗來形容都不為過。
李成江雖然從首輔的位置退下。
但他本人沒有遭到清算。
反倒是這次鬥法期間,有大量的反對派臣子被東廠捉拿和抄家。
一來二去,帝黨的勢力得以壯大。
不少朝臣對於反抗弘道帝這件事情,已經失去了信心。
他們將僅剩的希望,放在了皇長子“朱載熙”的身上。
這位皇長子有著仁君之相。
但願等他上位,可以改變如今的局麵。
……
弘道三十一年,秋。
李成海的船隊再次出發。
書院的農學院,則已經完成了對這些海外物種的耕作。
其中一種,名為“番薯”的作物,在產量上頗為喜人。
書院方麵立刻主持進一步的調試。
並且針對使用辦法與功效,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
皇長子的府邸內。
朱載熙今日迎來了第三子。
準確地說,這孩子如今是他的長子。
因為,朱載熙前麵的兩個兒子,最長的沒活過三歲就夭折了。
等到皇子府的人將消息送到宮裏的時候。
李靈運正帶著弘道帝,講解“元虛卷”的內容。
弘道帝聽到宮人來報,眉間閃過一絲不喜。
這不是對新生兒。
而是對長子“朱載熙”。
要知道,弘道帝在位三十一年,他如今已經有了七子九女,其中隻有一女夭折而死。
其他的子嗣成活率都很高。
這在弘道帝看來,就是他常年堅持修行道術的結果。
相比之下。
朱載熙這個生一個夭折一個的混賬,再加之他早先被群臣說動,作為說客來找弘道帝求情。
弘道帝對他已然心生不喜。
如今,得知朱載熙生出第三子,實則對這孩子並不看好。
可他畢竟是做祖父的。
厭惡朱載熙,不代表要與皇孫過不去。
弘道帝於是看向李靈運,開口道:“國師,不知我這孫兒福緣如何,可否請國師賜下名字。”
李靈運沒有急著迴答,而是掐指推算了一下。
不出意外的話。
這又是一個有著早夭之相的子嗣。
原因無他,父子命格相克。
如果說得通俗點。
二龍不相見。
這就是對應了朱載熙的解釋。
至於更遠的部分,因為受到弘道帝的氣場影響,一時間看不真切。
李靈運也無暇顧及。
但是想要保下這小皇孫的命,倒也簡單。
那就是帶到宮裏撫養。
所謂的二龍不相見。
這是父子之龍,而不是祖孫之龍。
但李靈運沒有直接提及,畢竟弘道帝對道術的篤信程度已經有點走火入魔了。
這要是再來一句“二龍不相見”。
指不定,這會被弘道帝曲解成什麽樣子。
最終,他換了一個說法,解命道。
“按照皇家的字輩,這皇孫屬於‘常’字輩,當以一個青字來鎮住命數,並且帶到宮中撫養。”
弘道帝對他的話深信不疑。
立刻下旨,給皇孫賜名,就叫朱常青。
這孫兒交由宮中撫養。
……
等聖旨傳到朱載熙那裏的時候,朱載熙還沒從得到子嗣的喜悅中迴過神來,突然得知這子嗣要養在宮裏,一時間也傻眼了。
可他不敢違背君父,隻得配合著宮裏的嬤嬤,將皇孫帶進宮去。
他則打聽起來,這其中的緣由。
很快,朱載熙就知道了李靈運賜名的事情。
他勃然大怒:“這花間道士,未免欺人太甚了!”
朱載熙本就對道術無感。
對於那些隻因為精通道術,就被奉為上賓的道士,更有幾分深惡痛絕,認為是他們怠慢了父皇處理朝政。
這才造成今日的局麵!
將來若是自己登基,一定要把宮裏的這群道士全部驅逐出去。
還有那些道宮。
朱載熙同樣已經做好了處置,絕對要端正皇家的風氣。
興許是子嗣被奪的緣故。
朱載熙一反常態,進一步選擇與百官靠攏,這些都是他眼中的肱骨,可以協助自己他日清算道門,重振朝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