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帝是一個很現實的人。


    不僅是因為“金錢道術”,還有就是他從小接觸過的理念。


    他不知道排場是什麽。


    隻知道,既然花了銀子,那就要想方設法將銀子賺迴來,不然這不是浪費麽?


    更何況。


    出海本就是高風險的買賣,要是沒有任何迴報。


    那不就是將銀子丟進海裏?


    他的這番話,倒是讓安王和寧王沉默了。


    二人這一趟出去。


    好不容易有了點作為藩王的感覺,所以總想著如何要替他們背後的大明增添些光彩。


    然而,卻忽略了大明國庫在經過建武帝十年的統治開支,國朝已經不複“永寧之治”期間的充盈了。


    他們二人知道朱家皇帝的性子,倒也幹脆,直接認錯。


    “是臣考慮不周,還請陛下責罰!”


    弘道帝倒是顯得善解人意。


    他隻是喜歡修道,又不是不通人情。


    平心而論,二王這一趟出去也確實不容易。


    再者,他們既然能順利往返。


    這相當於是打通了“大明帝國”到“東爪哇王國”的航線。


    盡管這次賺不到銀錢。


    但他們完全可以將功贖罪,再帶隊出海一次,並且擴大船隊的規模,爭取一次性多帶點豐厚的物產迴來。


    接下來,二王又獻上了此行的物產。


    東爪哇王國盛產的紅茶,以及一種水煮之後散發著香味的豆子。


    這豆子遇到沸水融化,並且可以散發出一股不同於茶水的濃厚香味,喝了之後有提神的效果。


    弘道帝當場讓宮人將其製備出來。


    等到聞得氣味。


    弘道帝不由眼前一亮。


    “這不就是大食酒麽?”


    “大食酒?”安王還是頭一迴聽到這個叫法,解釋道:“東爪哇王國的人稱其為‘魔豆’。”


    弘道帝並不在意這個稱唿,小口抿了一下,臉上的笑容加深。


    他常年與父皇待在玄都觀裏。


    雖然足不出戶,可是父皇總是能引來天下的道士。


    其中就不乏見多識廣的。


    有道士曾經跟著西征的大軍一同去過大食,帶迴來了一種大食人號稱是他們獨有的“大食酒”。


    大食酒享譽西方各國。


    不過,其製備的方法一直是大食教的隱秘。


    這大食酒的原料有其對應的植株。


    隻不過,大食教教徒往往寧肯身死,也要毀掉植株,不被旁人奪取。


    久而久之,大食酒就成了大食教的重要財富來源。


    弘道帝嚐過一次。


    談不上喜歡,他還是更喜歡喝茶。


    但問題是。


    這東西既然用來賺銀錢,那他就喜歡了。


    而今,東爪哇王國既然有這“大食酒”的原料,而且他們國家的太子也在北平。


    弘道帝立刻讓人召他過來。


    準備靠著自己廣博的學識,再嚐試從這位太子的口中,看看能否尋得其他的商機。


    二王則各自迴到府上。


    他們作為第一支返迴的船隊,盡管稱不上是盡善盡美。


    但弘道帝還是給了他們足夠的體麵與獨特的殊榮。


    不僅皇族內部召開儀式,而且還各人加封了四千戶的食邑,許諾三代之內不斬。


    這可算是讓一直存在感不高的宗室大出風頭了。


    此外,東爪哇王國成為大明屬國的消息,則在弘道帝的授意下快速傳播。


    他這可不止是給自己造勢。


    同時,也是準備再吸納些有實力的商賈進來。


    讓他們拉船隊,一起去東爪哇王國進貨。


    人數多了,弘道帝這個主持之人,能從中撈到的銀子也多。


    ……


    他登基的時間不算太久。


    但其個人的風格已經能被朝臣們給了解。


    一個字。


    錢!


    弘道帝堪稱是大明立國以來,最嗜錢如命的一位。


    這本來當是一個貶義詞。


    可問題在於。


    弘道帝自己賺銀子自己花,不去碰國庫的銀子。


    這雖然顯得有些市儈,但站在大臣的立場上,他們是沒有由頭去譴責弘道帝的。


    而且,弘道帝還有一個好處。


    那就是他肯放權。


    朝中大臣,也是在弘道帝這裏,才第一次有了當官的感覺。


    大家一股腦想要往上爬,那就得把其他人拉下馬。


    於是,這就容易形成了朋黨。


    最初臣子們還顧及體麵,隻是想著在弘道帝麵前賣寵,好借機升到高位。


    直至,他們發現弘道帝鮮少插手朝政之後。


    臣子們心中那顆被壓抑了許久的心,這才算是活絡了。


    另一邊。


    東廠和鎮撫司的探子四下出動,早已安插在各家大臣的府上。


    這確保弘道帝人在宮中,也能分辨出堂下的是人是鬼。


    ……


    又是一年過去。


    弘道帝組織的海船,順利從東爪哇王國往返,帶迴了不少的魔豆種子。


    接下來,齊天書院“農院”的人負責對接。


    他們根據氣候,在南麵開始試種,尤其是那等與東爪哇王國氣候相近的地方。


    其中之一,就是瓊州。


    其二,則是廣袤的滇州。


    朝廷組織人手開始大規模種植魔豆,至於他們手裏的一部分庫存,則是經由通往拜火帝國的商路,一直賣到西方世界去。


    大明帝國與拜火帝國是盟友關係。


    這些商賈來去順利,並且專門的大明官員負責對接。


    最終,他們帶迴了一筆豐厚的銀錢迴來。


    這算是大明在海貿上取得的第一個進展。


    接下來,就要籌劃如何擴大和提升海船的性能,以便他們可以將船開到更遠的地方。


    弘道帝是人精。


    他想讓海船替自己做買賣,卻又不想自己出大頭。


    於是授意水師向上申請,再由兵部尚書打折子。


    他自己再做老好人,拉上內閣與戶部,還有負責海貿的宗室王爺與商賈代表,大家一起出銀子來投入。


    內閣是文官,理論上他們是站在擴軍對立麵的。


    但弘道帝直接套用“安王”的辦法,用“屬國”來忽悠這群想要名揚千古的臣子。


    若是大明的國威打出去了,那麽弘道朝與前麵的建武朝,就有可能連在一起,形成一個不亞於“永寧之治”的黃金時期。


    屆時,內閣臣子也能跟著一起傳至後世。


    該說不說——


    這一套名聲的打法,弘道帝能禁得住誘惑。


    反倒是內閣臣子們陷進去了。


    於是,發展水師的事情也就提升了日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人弟子,長生的我奉師命下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睡得早也起不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睡得早也起不來並收藏聖人弟子,長生的我奉師命下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