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玉鳳中舉
聖人弟子,長生的我奉師命下凡 作者:睡得早也起不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武七年,九月。
又是一年秋闈落幕,到了放榜之日。
這同樣是京師難得的熱鬧。
如今已是禮部左侍郎的李成江,與妻子譚氏,還有長子李玉鳳一同待在家中。
三人臉上表情各異。
原因無他——
時年二十二的李玉鳳,也參加了這場秋闈。
他是李成江的獨子。
將來肯定要繼承李成江的一切。
所以,對於秋闈的結果,李成江格外重視。
牽掛這事的,可不止他們而已。
還有榮國公府一家子。
一轉眼,他們搬到京師也有十五年了。
這時間足以讓“玉”字輩的國公府子弟成長起來。
李成湖打從喪妻之後,就沒有再娶。
所以,目前國公府裏的多是三房李成海的子孫,也就是石老夫人的親孫子。
她還指望李成江、李玉鳳這對父子,將來可以提攜自家子孫。
當然一直在關注這事。
此時此刻,李家府邸之外。
石老夫人像是打仗一樣,身上穿得喜慶,一大家子風風火火迎麵走來。
這是準備給李玉鳳道喜的。
李玉鳳考中了!
而且,還是排行第二的亞元!
這雖然不及頭名的解元來得風光,但這毫無疑問也是能讓人臉上有光的成績。
他們一家子擋在前頭。
反倒是李成江派來看榜的小廝,這時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他這時是越過國公府眾人也不是,幹等著也不是。
這般糾結之中,眾人已經進了大門。
李成江看到這滿麵紅火,一時也有些哭笑不得。
紅色是喜慶之意。
可問題在於。
榮國公府這全裝上陣的模樣,隻怕明日又要變成京師的一樁笑談了。
此舉談不上失禮和失儀。
不過,將榮國公府鬧成笑話是真的。
隨著石老夫人的年紀上來,再加之沒有了大房夫婦製衡她。
這位老婦人行事的作風也是愈發無所顧忌。
尤其是臉麵這種東西。
石老夫人早已舍棄。
但凡能讓國公府撈到好處,而且不會觸怒天子的事情,她都會做。
一行人進到堂前,開始道賀李玉鳳考上“亞元”的事情,預祝明年他殿試再創輝煌,爭取成為李氏一族的第一個進士。
將來,哪怕沒有了國公府的招牌。
能變成官宦世家也不錯。
李玉鳳的堂哥和堂弟們逐個同他道喜,一時間也讓他有些不適應。
平心而論——
李玉鳳其實並不喜歡與他們打交道。
並不是堂哥和堂弟有冒犯。
而是因為,他更喜歡堂姐和堂妹,以及暫居府中的表姐和表妹們。
與她們吟詩作賦,聽詞唱曲。
這才是李玉鳳追求的。
至於科舉,那隻是他與爹之間做出的妥協。
李玉鳳一直有一個想法。
那就是將來要到南方做官,他要到揚州去,想要當麵拜訪那位被稱作“天下第一曲”的醉仙樓主。
李成江對此也沒有過多打壓。
甚至——
他都不指望李玉鳳可以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隻求這小子能安穩接下自己的人脈關係,然後再安穩傳到下一代就好。
這一切的變化,始於他的靠山的變化。
嚴格來說,李成江是雲王的人。
他還是玄皇的人。
因為這二位都不參與政事的,所以他也可以算是建武帝的人。
本來,這算不上是大問題。
但是,隨著建武帝對朝堂的掌控全麵加深,經過這些年的篩選,還能留在京師的,基本上全是建武帝的人。
大家的陣營一致。
接下來,就需要進行細分。
不僅是按照投靠建武帝的時間要分,甚至按照入朝的時間,科舉的籍貫,以及其他種種。
派係的存在,本身是為了促成一個統一的聲音。
可是當這些聲音真正統一之後。
朝堂的屬性,又注定一定會有派係產生。
於是乎,李成江立刻就成了朝臣裏一個特殊的存在。
他不是科舉做官,而是作為勳貴之後,靠著先人蔭庇進入工部的。
這首先就篩選掉了大部分人。
緊接著,李成江的舉薦人是雲王。
隻是這一步,就讓他成了孤家寡人。
不過,這也不見得是壞事。
因為隨著雲王的形象變得高大,李成江很多時候可以妾身感受到,這份香火情的好處。
具體表現為——
他多年努力,好不容易坐上了兵部侍郎的位置。
可是從兵部侍郎升到吏部、戶部以及吏部,整個過程沒有多少波折。
仿佛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這樣下去,馬上他就要坐到一部尚書的位置了。
李成江今年還不到五十歲。
這已經是官場新秀了。
但也正是因此,李成江愈是明白“烈火烹油”的道理。
他今日的平步青雲。
一半是沾了雲王的光,一半是沾了玄皇的光。
李成江長女“李元夕”如今在太上皇身邊,而且生下了建武帝唯一的胞弟“道王”。
自己走到這一步,他自身的能力,在其中的比重已經很小了。
若是拎不清楚這點。
那麽,以建武帝的雷霆手段,自己跌落萬丈深淵不過是時間問題。
到時不僅會影響到國公府,甚至可能影響到皇太妃和道王。
所以——
穩定就勝過了一切。
李成江當晚在府中設宴,就算是慶賀了李玉鳳中舉一事。
至於其他同僚的獻禮與示好。
本著一切從簡的原則,李成江收了心意,但是退了禮物。
事後,還將一切羅列到宮裏,送到建武帝的麵前。
皇宮裏。
建武帝翻看著李成江的自述,顯得饒有興趣。
“皇弟的那位外家,做事倒是滴水不漏。這般來看,想要讓李成江做孤臣,這想法算是落空了。”
聞言,一旁的掌印太監立刻表忠。
“萬歲爺若是有意,奴才可以派人敲打,諒那李成江也不敢反對。”
“算了,”建武帝搖了搖頭:“他能拎得清,就放他一迴,到底是皇弟的外家,總得留些情麵的,省得老有臣子腹誹,說朕不近人情。”
掌印太監聽到這話中之意,當即表示:“請陛下放心,東廠必然竭盡全力,將那些中傷君父的亂臣賊子捉拿歸案。”
“君父?”
建武帝頓時樂了:“劉大伴,你倒是越來越討朕歡心了。”
又是一年秋闈落幕,到了放榜之日。
這同樣是京師難得的熱鬧。
如今已是禮部左侍郎的李成江,與妻子譚氏,還有長子李玉鳳一同待在家中。
三人臉上表情各異。
原因無他——
時年二十二的李玉鳳,也參加了這場秋闈。
他是李成江的獨子。
將來肯定要繼承李成江的一切。
所以,對於秋闈的結果,李成江格外重視。
牽掛這事的,可不止他們而已。
還有榮國公府一家子。
一轉眼,他們搬到京師也有十五年了。
這時間足以讓“玉”字輩的國公府子弟成長起來。
李成湖打從喪妻之後,就沒有再娶。
所以,目前國公府裏的多是三房李成海的子孫,也就是石老夫人的親孫子。
她還指望李成江、李玉鳳這對父子,將來可以提攜自家子孫。
當然一直在關注這事。
此時此刻,李家府邸之外。
石老夫人像是打仗一樣,身上穿得喜慶,一大家子風風火火迎麵走來。
這是準備給李玉鳳道喜的。
李玉鳳考中了!
而且,還是排行第二的亞元!
這雖然不及頭名的解元來得風光,但這毫無疑問也是能讓人臉上有光的成績。
他們一家子擋在前頭。
反倒是李成江派來看榜的小廝,這時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他這時是越過國公府眾人也不是,幹等著也不是。
這般糾結之中,眾人已經進了大門。
李成江看到這滿麵紅火,一時也有些哭笑不得。
紅色是喜慶之意。
可問題在於。
榮國公府這全裝上陣的模樣,隻怕明日又要變成京師的一樁笑談了。
此舉談不上失禮和失儀。
不過,將榮國公府鬧成笑話是真的。
隨著石老夫人的年紀上來,再加之沒有了大房夫婦製衡她。
這位老婦人行事的作風也是愈發無所顧忌。
尤其是臉麵這種東西。
石老夫人早已舍棄。
但凡能讓國公府撈到好處,而且不會觸怒天子的事情,她都會做。
一行人進到堂前,開始道賀李玉鳳考上“亞元”的事情,預祝明年他殿試再創輝煌,爭取成為李氏一族的第一個進士。
將來,哪怕沒有了國公府的招牌。
能變成官宦世家也不錯。
李玉鳳的堂哥和堂弟們逐個同他道喜,一時間也讓他有些不適應。
平心而論——
李玉鳳其實並不喜歡與他們打交道。
並不是堂哥和堂弟有冒犯。
而是因為,他更喜歡堂姐和堂妹,以及暫居府中的表姐和表妹們。
與她們吟詩作賦,聽詞唱曲。
這才是李玉鳳追求的。
至於科舉,那隻是他與爹之間做出的妥協。
李玉鳳一直有一個想法。
那就是將來要到南方做官,他要到揚州去,想要當麵拜訪那位被稱作“天下第一曲”的醉仙樓主。
李成江對此也沒有過多打壓。
甚至——
他都不指望李玉鳳可以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隻求這小子能安穩接下自己的人脈關係,然後再安穩傳到下一代就好。
這一切的變化,始於他的靠山的變化。
嚴格來說,李成江是雲王的人。
他還是玄皇的人。
因為這二位都不參與政事的,所以他也可以算是建武帝的人。
本來,這算不上是大問題。
但是,隨著建武帝對朝堂的掌控全麵加深,經過這些年的篩選,還能留在京師的,基本上全是建武帝的人。
大家的陣營一致。
接下來,就需要進行細分。
不僅是按照投靠建武帝的時間要分,甚至按照入朝的時間,科舉的籍貫,以及其他種種。
派係的存在,本身是為了促成一個統一的聲音。
可是當這些聲音真正統一之後。
朝堂的屬性,又注定一定會有派係產生。
於是乎,李成江立刻就成了朝臣裏一個特殊的存在。
他不是科舉做官,而是作為勳貴之後,靠著先人蔭庇進入工部的。
這首先就篩選掉了大部分人。
緊接著,李成江的舉薦人是雲王。
隻是這一步,就讓他成了孤家寡人。
不過,這也不見得是壞事。
因為隨著雲王的形象變得高大,李成江很多時候可以妾身感受到,這份香火情的好處。
具體表現為——
他多年努力,好不容易坐上了兵部侍郎的位置。
可是從兵部侍郎升到吏部、戶部以及吏部,整個過程沒有多少波折。
仿佛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這樣下去,馬上他就要坐到一部尚書的位置了。
李成江今年還不到五十歲。
這已經是官場新秀了。
但也正是因此,李成江愈是明白“烈火烹油”的道理。
他今日的平步青雲。
一半是沾了雲王的光,一半是沾了玄皇的光。
李成江長女“李元夕”如今在太上皇身邊,而且生下了建武帝唯一的胞弟“道王”。
自己走到這一步,他自身的能力,在其中的比重已經很小了。
若是拎不清楚這點。
那麽,以建武帝的雷霆手段,自己跌落萬丈深淵不過是時間問題。
到時不僅會影響到國公府,甚至可能影響到皇太妃和道王。
所以——
穩定就勝過了一切。
李成江當晚在府中設宴,就算是慶賀了李玉鳳中舉一事。
至於其他同僚的獻禮與示好。
本著一切從簡的原則,李成江收了心意,但是退了禮物。
事後,還將一切羅列到宮裏,送到建武帝的麵前。
皇宮裏。
建武帝翻看著李成江的自述,顯得饒有興趣。
“皇弟的那位外家,做事倒是滴水不漏。這般來看,想要讓李成江做孤臣,這想法算是落空了。”
聞言,一旁的掌印太監立刻表忠。
“萬歲爺若是有意,奴才可以派人敲打,諒那李成江也不敢反對。”
“算了,”建武帝搖了搖頭:“他能拎得清,就放他一迴,到底是皇弟的外家,總得留些情麵的,省得老有臣子腹誹,說朕不近人情。”
掌印太監聽到這話中之意,當即表示:“請陛下放心,東廠必然竭盡全力,將那些中傷君父的亂臣賊子捉拿歸案。”
“君父?”
建武帝頓時樂了:“劉大伴,你倒是越來越討朕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