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遷都之議
聖人弟子,長生的我奉師命下凡 作者:睡得早也起不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成江沒想到,自己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工部員外郎。
陪皇長子前往北平這樣的肥差竟然能落到他身上。
官場上可沒有所謂的運氣好。
李成江自認他最有競爭力的地方,大概就是與雲王能扯上關係。
眾所周知,雲王和皇長子是穿一條褲子的。
這就可以理解了。
朱尋歡當麵見到李成江,也沒有拐彎抹角,直接點明了他能同行,皆是雲王的引薦。
李成江立刻表態:“下官定然不負雲王所托,全力協助大殿下辦好差事!”
“不錯,算你分得清輕重。”
朱尋歡麵露讚許,雙眸之中有清氣浮現。
這是玄都道藏的觀氣之術,可辨忠奸與真偽。
他看到了李成江身上冉冉升起的青氣,足以見得這家夥是一個十足的官迷,一門心思想要往上爬。
那就不愁李成江會敷衍了事。
朱尋歡又給他放了些權,再讓李成江自己挑揀幾位用得上的人選。
他不反對李成江趁機賣人情,壯大他自己的官場人脈網。
隻要能辦成事,朱尋歡不介意裝聾作啞。
但是,假如李成江隻顧著做人情,結果耽誤了正事,那麽朱尋歡也是略懂罰罪之術的。
李成江得到準許,立刻找到那些,他相較之後認可對方能力,但是與自己一樣隻差機遇之人。
若是可以抓住這個風口。
大家的前途都不會差。
假以時日,他就能形成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工部小團體。
等到皇長子一行上路。
熙寧帝開始著手讓鎮撫司下到民間,整頓風氣。
高談闊論,人雲亦雲的隻作從犯,杖打一頓就算是長了教訓。
真正被抓捕歸案的,基本上是那些有江湖大派在背後撐腰的人家。
有錢同享,那就要做好有罪同擔的準備。
……
時間一晃,就到了熙寧十年。
皇長孫與老秦王已經就遷都的事情,達成了一致。
同行的工部官員就地留任。
熙寧帝在陪都另行安置了一套六部的機構,負責遷都之前的日常處理。
等到遷都完成之後。
金陵變作陪都,多出來的六部就與秦藩一同遷到南麵。
至於剩下的,就隻差朝議上的通過了。
熙寧帝在位十年,已經完成了自己對朝堂的掌控。
遷都之事,經過這幾十年的經營。
哪怕最初的反對者。
也在這漫長的時間裏被剔除出了朝堂的核心位置,一切自然就是順理成章了。
不過——
其中一個比較值得深思的問題。
國朝遷都,這個可以理解。
那麽,書院是否需要跟著一同北遷?
這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但是並不像遷都一樣有其絕對性。
熙寧帝為此,專門召見了幾位書院的夫子。
再往後,就是李靈運這種打進內部的自己人。
李靈運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當然是傾向於帶著書院一起走的。
因為,他作為當朝親王,而且又是異姓王。
君不見——
這次熙寧帝大舉北遷,未嚐沒有燕王府的原因在其中。
自己跟著京師走。
不僅他可以省去些麻煩,朝廷同樣能把注意力挪開。
否則,要不了多久。
李靈運覺得自己有可能會變成朝臣們刷“忠誠”的工具。
到時參雲王一本,指不定就成了簡在帝心的表現。
他還是寧可少點麻煩。
所以,既然自己要走了,書院最好跟著一起走。
再不濟,棋院跟著一同到北邊。
熙寧帝正是看中了李靈運這點切身需求,所以把他叫了過來。
畢竟——
前麵的幾位夫子,大多是反對書院北遷的。
可是站在熙寧帝的立場上。
他早就習慣了“書院”和“朝臣”兩開花的問政模式。
如果那些書院夫子突然離得遠了,他反而會有些無所適從。
所以,現在需要李靈運這個書院中人來獻策。
李靈運當即開口:“諸位夫子不同意書院北遷,可是有其緣由?”
熙寧帝點了點頭:“荀祭酒有言,書院是依托神柳而立,那神柳有著庇佑一方之效。若是貿然遷走,金陵可能會生出亂子。”
神柳,也就是柳老。
書院首任山長“蘇遲”親手栽下的柳樹,有著萬邪不侵的效果。
如果書院北遷了,神柳肯定也得遷移。
失去了神柳的震懾。
金陵這般繁華勝地,就有可能引來妖魔的覬覦。
不過,李靈運想到了另外一位存在。
那就是鎮國神龍。
如果這位願意接替神柳,庇佑一方,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
他心裏說句不中聽的。
朝廷遷都,鎮國神龍可沒答應要一起遷呢。
如今熙寧帝當麵問起,李靈運也就不再忌諱這事。
不過,在他看到熙寧帝臉上的笑容時,李靈運就明白了。
自己又進了熙寧帝的圈套。
“雲王願意替國朝分憂,朕心甚慰!”
合著,與鎮國神龍溝通的事情也要落到了他的身上,熙寧帝這事情做得不地道。
可是一想到如果書院北遷,自己就可以不用出遠門的事情。
李靈運覺得這個套他好像真有點非鑽不可的意思。
君臣在鎮國神龍接盤的事情上達成一致,那麽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
書院的主要人手帶著神柳北遷。
至於原本的書院舊址,仍然可以保留。
如同國都一樣,設立有陪都。
那麽書院也可以保留分院。
諸如“農院”這等需要廣袤土地的門類,將他們留下比帶走要合適。
還有琴院,曲院,舞院等等。
背靠江南水鄉,同樣可以留下分支駐紮。
熙寧帝是一位極其有主意的皇帝,很快就拿出了一套計劃。
另外,還有朝廷遷走之後,關於東南海患的防治問題。
大明有自己的水師。
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水師精銳要調到北方的港口,鎮守北平的瀕海門戶。
剩下的那些,需要承擔起防倭抗盜的重任。
這樣一來,水師數目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可是如果再要擴大軍備,以當前的國力可以支撐,但是熙寧帝仍要考慮未來大明財政不寬裕的情況。
畢竟,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就可能直接榨幹國朝幾十年積攢的財富。
這事不是李靈運的專長。
熙寧帝同樣沒指望他能給出答案。
今日提了一嘴,不過是希望李靈運可以記下這事。
畢竟,熙寧帝自己有生之年,是不打算親眼見到下一位皇帝登基的。
但是李靈運可以。
假如問題將來還沒解決。
比起指望朱尋歡,熙寧帝還是覺得李靈運更靠譜點。
陪皇長子前往北平這樣的肥差竟然能落到他身上。
官場上可沒有所謂的運氣好。
李成江自認他最有競爭力的地方,大概就是與雲王能扯上關係。
眾所周知,雲王和皇長子是穿一條褲子的。
這就可以理解了。
朱尋歡當麵見到李成江,也沒有拐彎抹角,直接點明了他能同行,皆是雲王的引薦。
李成江立刻表態:“下官定然不負雲王所托,全力協助大殿下辦好差事!”
“不錯,算你分得清輕重。”
朱尋歡麵露讚許,雙眸之中有清氣浮現。
這是玄都道藏的觀氣之術,可辨忠奸與真偽。
他看到了李成江身上冉冉升起的青氣,足以見得這家夥是一個十足的官迷,一門心思想要往上爬。
那就不愁李成江會敷衍了事。
朱尋歡又給他放了些權,再讓李成江自己挑揀幾位用得上的人選。
他不反對李成江趁機賣人情,壯大他自己的官場人脈網。
隻要能辦成事,朱尋歡不介意裝聾作啞。
但是,假如李成江隻顧著做人情,結果耽誤了正事,那麽朱尋歡也是略懂罰罪之術的。
李成江得到準許,立刻找到那些,他相較之後認可對方能力,但是與自己一樣隻差機遇之人。
若是可以抓住這個風口。
大家的前途都不會差。
假以時日,他就能形成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工部小團體。
等到皇長子一行上路。
熙寧帝開始著手讓鎮撫司下到民間,整頓風氣。
高談闊論,人雲亦雲的隻作從犯,杖打一頓就算是長了教訓。
真正被抓捕歸案的,基本上是那些有江湖大派在背後撐腰的人家。
有錢同享,那就要做好有罪同擔的準備。
……
時間一晃,就到了熙寧十年。
皇長孫與老秦王已經就遷都的事情,達成了一致。
同行的工部官員就地留任。
熙寧帝在陪都另行安置了一套六部的機構,負責遷都之前的日常處理。
等到遷都完成之後。
金陵變作陪都,多出來的六部就與秦藩一同遷到南麵。
至於剩下的,就隻差朝議上的通過了。
熙寧帝在位十年,已經完成了自己對朝堂的掌控。
遷都之事,經過這幾十年的經營。
哪怕最初的反對者。
也在這漫長的時間裏被剔除出了朝堂的核心位置,一切自然就是順理成章了。
不過——
其中一個比較值得深思的問題。
國朝遷都,這個可以理解。
那麽,書院是否需要跟著一同北遷?
這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但是並不像遷都一樣有其絕對性。
熙寧帝為此,專門召見了幾位書院的夫子。
再往後,就是李靈運這種打進內部的自己人。
李靈運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當然是傾向於帶著書院一起走的。
因為,他作為當朝親王,而且又是異姓王。
君不見——
這次熙寧帝大舉北遷,未嚐沒有燕王府的原因在其中。
自己跟著京師走。
不僅他可以省去些麻煩,朝廷同樣能把注意力挪開。
否則,要不了多久。
李靈運覺得自己有可能會變成朝臣們刷“忠誠”的工具。
到時參雲王一本,指不定就成了簡在帝心的表現。
他還是寧可少點麻煩。
所以,既然自己要走了,書院最好跟著一起走。
再不濟,棋院跟著一同到北邊。
熙寧帝正是看中了李靈運這點切身需求,所以把他叫了過來。
畢竟——
前麵的幾位夫子,大多是反對書院北遷的。
可是站在熙寧帝的立場上。
他早就習慣了“書院”和“朝臣”兩開花的問政模式。
如果那些書院夫子突然離得遠了,他反而會有些無所適從。
所以,現在需要李靈運這個書院中人來獻策。
李靈運當即開口:“諸位夫子不同意書院北遷,可是有其緣由?”
熙寧帝點了點頭:“荀祭酒有言,書院是依托神柳而立,那神柳有著庇佑一方之效。若是貿然遷走,金陵可能會生出亂子。”
神柳,也就是柳老。
書院首任山長“蘇遲”親手栽下的柳樹,有著萬邪不侵的效果。
如果書院北遷了,神柳肯定也得遷移。
失去了神柳的震懾。
金陵這般繁華勝地,就有可能引來妖魔的覬覦。
不過,李靈運想到了另外一位存在。
那就是鎮國神龍。
如果這位願意接替神柳,庇佑一方,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
他心裏說句不中聽的。
朝廷遷都,鎮國神龍可沒答應要一起遷呢。
如今熙寧帝當麵問起,李靈運也就不再忌諱這事。
不過,在他看到熙寧帝臉上的笑容時,李靈運就明白了。
自己又進了熙寧帝的圈套。
“雲王願意替國朝分憂,朕心甚慰!”
合著,與鎮國神龍溝通的事情也要落到了他的身上,熙寧帝這事情做得不地道。
可是一想到如果書院北遷,自己就可以不用出遠門的事情。
李靈運覺得這個套他好像真有點非鑽不可的意思。
君臣在鎮國神龍接盤的事情上達成一致,那麽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
書院的主要人手帶著神柳北遷。
至於原本的書院舊址,仍然可以保留。
如同國都一樣,設立有陪都。
那麽書院也可以保留分院。
諸如“農院”這等需要廣袤土地的門類,將他們留下比帶走要合適。
還有琴院,曲院,舞院等等。
背靠江南水鄉,同樣可以留下分支駐紮。
熙寧帝是一位極其有主意的皇帝,很快就拿出了一套計劃。
另外,還有朝廷遷走之後,關於東南海患的防治問題。
大明有自己的水師。
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水師精銳要調到北方的港口,鎮守北平的瀕海門戶。
剩下的那些,需要承擔起防倭抗盜的重任。
這樣一來,水師數目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可是如果再要擴大軍備,以當前的國力可以支撐,但是熙寧帝仍要考慮未來大明財政不寬裕的情況。
畢竟,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就可能直接榨幹國朝幾十年積攢的財富。
這事不是李靈運的專長。
熙寧帝同樣沒指望他能給出答案。
今日提了一嘴,不過是希望李靈運可以記下這事。
畢竟,熙寧帝自己有生之年,是不打算親眼見到下一位皇帝登基的。
但是李靈運可以。
假如問題將來還沒解決。
比起指望朱尋歡,熙寧帝還是覺得李靈運更靠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