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兄弟相見
聖人弟子,長生的我奉師命下凡 作者:睡得早也起不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上皇一行的速度並不快。
他們從金陵動身,先經過了揚州,還特意到醉仙樓去看了韋喜的劍舞。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
這劍舞久居江南,就帶上了幾分江南的綿軟,此為特色。
但韋喜一貫對自己要求極高。
他不會讓自己的劍舞過剛或過柔。
於是,韋喜另外在長安也開了一座醉仙樓,每年往返於東西之間,不斷調整劍舞的剛柔,以求對得起慕名而來的看客。
他們本來沒打算透露身份,看完劍舞就要走,但還是被醉仙樓的人給認了出來。
原來,韋喜打從師祖私下來欣賞過劍舞那迴之後,就對來者的身份格外留心,有意培養了醉仙樓那些劍侍的識人眼力。
太上皇一行已經藏得不錯了。
真正導致他們被認出的,其實是李狼和柳窈。
做徒弟的當然認得出師父。
反倒是太上皇本人,藏得很好,不顯山不露水。
樸素到,韋喜在師父親自介紹之前,一度還以為他隻是一個與師父交好的富家翁。
得知身份之後,韋喜立刻告罪,但太上皇顯然並不在意。
他這趟就是出來散心的。
人好不容易從宮裏出來了,可不能讓心還困在宮牆裏。
這樣的話,又何來的散心可言。
……
他們沒有多做停留,從揚州起步再次向北。
途經了當年大明滅元統一的故道。
甚至,昔日大軍留下的足跡還被有心人給留作了紀念。
譬如保存完好的行軍營帳,另有曾經親曆過滅元戰爭的老卒,卸甲歸田之後,化作講解員,聊起了當年的亂世風雲。
太上皇故地重遊,感慨良多。
相比之下,李狼夫婦就是抱著遊玩的想法。
他們且走且停,直到入秋了才抵達北平。
太上皇出行的事情沒有聲張,唯有北平參讚與秦王二人知曉。
到了下榻之處,太上皇先是與參讚聊起了北平近況。
隨後下人來報“秦王求見”。
太上皇知道秦王正在靠近,頓時有些坐臥不安,雙手捏住袖口,覆蓋在大腿之上,感覺快要磨出火花來。
直至一個身著王袍,同樣麵目有些滄桑的白發之人進來。
他終於坐不住了。
秦王同樣感覺唿吸沉重,本來說好的君臣之別,但是雙腿不聽使喚,愣是自己要往前走。
但不聽使喚又何止雙腿?
還有雙手,還有眼睛……
一輩子能有幾個四十年!
兄弟倆相擁而泣。
在太上皇做皇帝之後,這大概是他為數不多,真正帶著情感的淚水。
等到情緒終於穩定下來,太上皇讓人給秦王看座,就放在他邊上,然後叫所有人出去。
二人聊起了近來的狀況。
太上皇說起了這一路北上的經曆,那表情稱得上繪聲繪色,大概是真的在宮裏悶久了。
秦王大部分時間在北平城裏,但偶爾也能出去。
他的活動範圍可比皇宮大多了。
而且,放眼大明宗室之內,像秦王這樣的是獨一份。
其餘皇子皇孫,基本都是待在金陵。
朱平安製定了一套比較嚴格的宗室管理製度,所以那些宗室在京師的日子不見得有多痛快。
秦王府就不一樣了。
他們一家在北平,隻要不鬧事,不壞規矩。
不僅有體麵,而且還不缺銀錢。
這日子可算是逍遙快活了。
直到對比之後,秦王才終於感受到,他父皇當年讓他年少就藩的用意。
那不是心狠。
而是他父皇在真正成為一位帝王之前,先把僅剩的父愛送給了小兒子。
秦王迴想起父皇,兄弟倆又聊起了兒時之事。
不知不覺,話題就到了秦王幼子身上。
秦王知道太上皇正是兄弟之情濃鬱的時候,於是主動交代了自己那位幼子的身世來曆。
太上皇頓時明白了意思。
這是希望自己站台。
二弟這麽多年沒對他開過口,太上皇當然不會拒絕他。
當前,大明方麵收攏了對爵位的封賞,不僅針對勳貴,還有宗室成員也一樣。
以親王為例,隻有親王之子可以襲封王爵,其餘諸子直接降到一等將軍,再傳子嗣再降。
除非通過宗人府的考試選拔,或者在書院有著過人的建樹。
否則,要不了幾代就會泯然眾人。
說起來,這條宗室製度的完善,太上皇自己就占了很大的功勞。
所以,他是不會打自己的臉的,譬如直接破壞規矩,給小侄兒封郡王。
但這不代表沒有其他令其合理的辦法。
百密一疏。
大明的宗法規矩允許宗室子弟走書院這條路。
因此,小侄兒完全可以通過書院來晉升,太上皇這裏隻要讓人對他放寬點限度即可。
至少明麵上要能服眾。
隻是這麽一會兒,他的腦子裏就已經想到了一套更為簡單粗暴的計劃。
——那就是把人交給雲王
畢竟,這小侄兒的誕生是師伯的指點。
雲王是師伯的轉世,就順帶替師伯把這件事情收尾。
……
翌日。
太上皇自己巡視起了如今的北平。
這就是他此行過來的另一目的。
——遷都
遷都的事情,太上皇早就已經籌劃過了,但是這其中涉及太多的利害關係與民力損耗。
以自己的狀態,怕是無法做得麵麵俱到。
所以,他從一開始定下的基調,就沒打算在自己手裏完成遷都之事,一切所為都隻是替遷都打好基礎。
不出意外的話。
在熙寧帝有生之年,這事情應該是可以付諸實踐的。
到時,朝廷就可以著手平穩收迴燕藩的兵權了。
這是國朝發展的必然結果。
他可以允許大明存在世代的將門,這是大明保持武力的重要因素。
甚至,他還可以包容世襲的異姓王存在。
但兵權之事,不宜長時間集中於一人之手。
否則,到時就容易發生許多身不由己的事情了。
太上皇巡視過北平一圈,對整體的城池規劃還算滿意。
美中不足的是——
北平想要作為國都,當前的規模還是太小了。
這也算是當初滅元之後的副作用。
彼時大明為了節省國力與民力,沒有完全將原本的大元京師原封不動給繼承下來,而是砍去了相當一部分的城池規模。
這些都是後麵要重新補迴來的。
太上皇自己記下了那些可以改進的地方,同時又綜合吸取了金陵當初在規劃上的教訓,打算迴去帶給熙寧帝。
這樣一來,他就不算是白走這一趟。
……
又過幾日。
太上皇宣布了要迴宮的消息。
李狼感到驚訝:“太上皇不是說,還想去鐵勒和狼庭看看?”
“還是不去了。”
太上皇一臉惋惜:“去得太多,又怕腦子裏留不住,未免可惜,而且勞累形體。你若有意,就去走走吧。真要遇上什麽有趣的東西,帶迴金陵給朕瞧瞧。”
李狼沒有拒絕:“好。”
他們從金陵動身,先經過了揚州,還特意到醉仙樓去看了韋喜的劍舞。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
這劍舞久居江南,就帶上了幾分江南的綿軟,此為特色。
但韋喜一貫對自己要求極高。
他不會讓自己的劍舞過剛或過柔。
於是,韋喜另外在長安也開了一座醉仙樓,每年往返於東西之間,不斷調整劍舞的剛柔,以求對得起慕名而來的看客。
他們本來沒打算透露身份,看完劍舞就要走,但還是被醉仙樓的人給認了出來。
原來,韋喜打從師祖私下來欣賞過劍舞那迴之後,就對來者的身份格外留心,有意培養了醉仙樓那些劍侍的識人眼力。
太上皇一行已經藏得不錯了。
真正導致他們被認出的,其實是李狼和柳窈。
做徒弟的當然認得出師父。
反倒是太上皇本人,藏得很好,不顯山不露水。
樸素到,韋喜在師父親自介紹之前,一度還以為他隻是一個與師父交好的富家翁。
得知身份之後,韋喜立刻告罪,但太上皇顯然並不在意。
他這趟就是出來散心的。
人好不容易從宮裏出來了,可不能讓心還困在宮牆裏。
這樣的話,又何來的散心可言。
……
他們沒有多做停留,從揚州起步再次向北。
途經了當年大明滅元統一的故道。
甚至,昔日大軍留下的足跡還被有心人給留作了紀念。
譬如保存完好的行軍營帳,另有曾經親曆過滅元戰爭的老卒,卸甲歸田之後,化作講解員,聊起了當年的亂世風雲。
太上皇故地重遊,感慨良多。
相比之下,李狼夫婦就是抱著遊玩的想法。
他們且走且停,直到入秋了才抵達北平。
太上皇出行的事情沒有聲張,唯有北平參讚與秦王二人知曉。
到了下榻之處,太上皇先是與參讚聊起了北平近況。
隨後下人來報“秦王求見”。
太上皇知道秦王正在靠近,頓時有些坐臥不安,雙手捏住袖口,覆蓋在大腿之上,感覺快要磨出火花來。
直至一個身著王袍,同樣麵目有些滄桑的白發之人進來。
他終於坐不住了。
秦王同樣感覺唿吸沉重,本來說好的君臣之別,但是雙腿不聽使喚,愣是自己要往前走。
但不聽使喚又何止雙腿?
還有雙手,還有眼睛……
一輩子能有幾個四十年!
兄弟倆相擁而泣。
在太上皇做皇帝之後,這大概是他為數不多,真正帶著情感的淚水。
等到情緒終於穩定下來,太上皇讓人給秦王看座,就放在他邊上,然後叫所有人出去。
二人聊起了近來的狀況。
太上皇說起了這一路北上的經曆,那表情稱得上繪聲繪色,大概是真的在宮裏悶久了。
秦王大部分時間在北平城裏,但偶爾也能出去。
他的活動範圍可比皇宮大多了。
而且,放眼大明宗室之內,像秦王這樣的是獨一份。
其餘皇子皇孫,基本都是待在金陵。
朱平安製定了一套比較嚴格的宗室管理製度,所以那些宗室在京師的日子不見得有多痛快。
秦王府就不一樣了。
他們一家在北平,隻要不鬧事,不壞規矩。
不僅有體麵,而且還不缺銀錢。
這日子可算是逍遙快活了。
直到對比之後,秦王才終於感受到,他父皇當年讓他年少就藩的用意。
那不是心狠。
而是他父皇在真正成為一位帝王之前,先把僅剩的父愛送給了小兒子。
秦王迴想起父皇,兄弟倆又聊起了兒時之事。
不知不覺,話題就到了秦王幼子身上。
秦王知道太上皇正是兄弟之情濃鬱的時候,於是主動交代了自己那位幼子的身世來曆。
太上皇頓時明白了意思。
這是希望自己站台。
二弟這麽多年沒對他開過口,太上皇當然不會拒絕他。
當前,大明方麵收攏了對爵位的封賞,不僅針對勳貴,還有宗室成員也一樣。
以親王為例,隻有親王之子可以襲封王爵,其餘諸子直接降到一等將軍,再傳子嗣再降。
除非通過宗人府的考試選拔,或者在書院有著過人的建樹。
否則,要不了幾代就會泯然眾人。
說起來,這條宗室製度的完善,太上皇自己就占了很大的功勞。
所以,他是不會打自己的臉的,譬如直接破壞規矩,給小侄兒封郡王。
但這不代表沒有其他令其合理的辦法。
百密一疏。
大明的宗法規矩允許宗室子弟走書院這條路。
因此,小侄兒完全可以通過書院來晉升,太上皇這裏隻要讓人對他放寬點限度即可。
至少明麵上要能服眾。
隻是這麽一會兒,他的腦子裏就已經想到了一套更為簡單粗暴的計劃。
——那就是把人交給雲王
畢竟,這小侄兒的誕生是師伯的指點。
雲王是師伯的轉世,就順帶替師伯把這件事情收尾。
……
翌日。
太上皇自己巡視起了如今的北平。
這就是他此行過來的另一目的。
——遷都
遷都的事情,太上皇早就已經籌劃過了,但是這其中涉及太多的利害關係與民力損耗。
以自己的狀態,怕是無法做得麵麵俱到。
所以,他從一開始定下的基調,就沒打算在自己手裏完成遷都之事,一切所為都隻是替遷都打好基礎。
不出意外的話。
在熙寧帝有生之年,這事情應該是可以付諸實踐的。
到時,朝廷就可以著手平穩收迴燕藩的兵權了。
這是國朝發展的必然結果。
他可以允許大明存在世代的將門,這是大明保持武力的重要因素。
甚至,他還可以包容世襲的異姓王存在。
但兵權之事,不宜長時間集中於一人之手。
否則,到時就容易發生許多身不由己的事情了。
太上皇巡視過北平一圈,對整體的城池規劃還算滿意。
美中不足的是——
北平想要作為國都,當前的規模還是太小了。
這也算是當初滅元之後的副作用。
彼時大明為了節省國力與民力,沒有完全將原本的大元京師原封不動給繼承下來,而是砍去了相當一部分的城池規模。
這些都是後麵要重新補迴來的。
太上皇自己記下了那些可以改進的地方,同時又綜合吸取了金陵當初在規劃上的教訓,打算迴去帶給熙寧帝。
這樣一來,他就不算是白走這一趟。
……
又過幾日。
太上皇宣布了要迴宮的消息。
李狼感到驚訝:“太上皇不是說,還想去鐵勒和狼庭看看?”
“還是不去了。”
太上皇一臉惋惜:“去得太多,又怕腦子裏留不住,未免可惜,而且勞累形體。你若有意,就去走走吧。真要遇上什麽有趣的東西,帶迴金陵給朕瞧瞧。”
李狼沒有拒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