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光同劍化名上官未雪,跟著韋喜一同迴了書院。


    但這次不為逗留,反而是同梅蘭竹辭行的。


    梅蘭竹對這位才華橫溢的弟子一向很寬容,而且韋喜在這兩年的時間裏,也已經學會了她的理論。


    的確沒有留在書院中的必要了。


    她想了想,熬夜給韋喜準備了一遝帖子。


    基本上都是與她有舊的琴曲大家。


    這些人也都年紀不淺,但在琴曲上的造詣都好得沒話說。


    趁著他們還在人世,尚未退隱。


    權當是自己這個琴曲師父,給韋喜鋪的最後一次路。


    韋喜一臉鄭重朝著梅蘭竹拜別:“弟子絕不會讓夫子失望!”


    “不用這麽誇張,”梅蘭竹笑了笑:“你且安心去,爭取早日將你那劍舞寫成,我還想著把它帶到地裏。”


    “弟子明白。”


    在這般分別之後,韋喜和上官未雪踏上了離開京師的道路。


    他們漫無目的,不知歸途。


    這也是一種變數。


    ……


    又是一年,冬去春來。


    漠北的一處邊城,這裏距離最近的一處狼庭部落,隻有不足二十裏。


    平日裏,站在城頭的定北軍將士,甚至可以看到放牛羊的牧民。


    按照刻板的印象。


    定北軍士卒與狼庭百姓是不共戴天的,別說放牛羊了,你就連在大明的地盤上吃一根草都不行。


    可事實上。


    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本質上都是為了活下去。


    除非雙方的關係真的到了劍拔弩張,非打不可的程度。


    否則,他們私底下甚至還會組織買賣。


    定北軍的部分軍將用城裏一部分不經放的陳糧,從對方的牧民手裏換點風幹的肉和新鮮的奶,偶爾給自己和底下的士卒打打牙祭。


    這些事情在明麵上都是不允許的。


    可是漠北軍中早有默契。


    他們隻看結果。


    如果你能把城池守住,不讓狼庭進犯半分,那你就是一個好將,名將。


    相反,如果你把城丟給狼人了,任憑如何吹得天花亂墜,那也是庸才一個。


    朱宜靜也是到了這裏以後,才知道了漠北軍的規矩。


    她有燕王親自打招唿,所以漠北軍沒把她當外人,朱宜靜整日待在這邊城裏,目睹狼庭與漠北這迥然不同的風光,增長見聞。


    城門旁。


    一群披頭散發,渾身臭氣熏天的狼國百姓,正自縛著手腳,經由定北軍押解進城。


    朱宜靜站在隊正旁,麵露不解。


    “張大哥,這狼庭是遭了災荒麽,怎麽這些日子成堆有人南下投奔?”


    聞言,張姓隊正眉頭緊蹙,歎了口氣,解釋道。


    “這些是狼庭南王部族的人,南王部是與我們最近的大部落。這一代的南王更是野心勃勃,想要在草原開辟出耕地,學著我們建立城池,休養生息。”


    朱宜靜不解:“這不是好事麽。等日子久了,南王部與狼庭離了心,不就會歸順大明了。”


    張姓隊正苦笑:“可是這事人同意了沒用,草原不同意。那南王下令開耕不久,草原裏就鬧了鼠患,後來又引起鼠疫,南王部死了不少人。”


    “等到他們好不容易開了田,又趕上雨水不足,水源枯竭。田裏的莊稼活不了,人也缺水喝。這些人無家可歸,不就隻能來我們這了。”


    朱宜靜想到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旱情已經影響到漠北了麽?”


    張隊正點頭肯定:“我們這的情況稍微好點,早年老燕王在任時興修過水利,活命還是不成問題的。但我就怕,這旱情繼續蔓延下去,等到水都枯了,那咱們這裏也會亂起來。”


    “玉致妹子,你在燕王麵前能說得上話。我也不是有意賣慘,但這事放著不管,肯定會出問題的。”


    朱宜靜認真聽完了他的話,肯定道。


    “我一定把消息帶給燕王。”


    “不過,若是有朝一日南王部的鼠患和鼠疫傳過來,你們怎麽辦?”


    張隊正不假思索:“聽天由命。有鼠就殺鼠,然後把屍體燒了。如果有人得了鼠疫,也把屍體燒了。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辦法。”


    “沒想過把鼠疫治好嗎?”


    “無藥可醫,這東西染上了就隻能等死。”


    ……


    與張隊正道別,朱宜靜迴到住處,想到了方才的談話內容,心情有些沉重。


    這種沉重,更甚於她第一次親手殺人的時候。


    尤其是張隊正提及死亡的時候,眼神裏那種平靜而無奈的複雜表情。


    朱宜靜覺得。


    大概這是除了囊中羞澀的貧窮之外,人在江湖要麵臨的第二種苦,名為心苦。


    比起前者,心苦更甚。


    因為人隻要賺到了銀子,就不再貧窮。


    但是人得了鼠疫,那就隻能等死,除非有人能解掉鼠疫。


    這一瞬間,朱宜靜的腦海中就想到了她師父。


    師父神通廣大,也許知道要怎麽做。


    “對,這就修書給師父……”


    ……


    另外一邊,北平之外。


    許退站在秦王府名下的一處田畝中,用手撚了撚土壤。


    像他這樣經驗豐富的老農。


    隻是這一下,基本就判定前一年的雨水情況。


    秦王的田都是良田,這個“良”字不僅體現在肥力上,還有雨水。


    因為良田本身的形成過程,也與良好的雨水狀況有關。


    許退見微知著,秦王的田尚且有了雨水衰退的跡象,別處的情況隻會更差。


    但是一直無人向朝廷稟告,上奏請求減少田稅之類。


    不外乎,還是抱著粉飾太平的想法。


    許退心中氣惱,但又慶幸。


    至少自己來的及時,還沒到北方的大旱爆發的程度,仍然具備治理的可能。


    他立刻喊來一眾弟子,給他們講解自己的發現。


    朱狗蛋也在其中。


    畢竟,大明皇家突然重視起了耕作,他的功勞最大。


    朱平安對孫子寄予厚望,也希望他能跟在許退的身旁,一同解決大明麵臨的困難。


    唯有與國同難,將來才能肩負帝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人弟子,長生的我奉師命下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睡得早也起不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睡得早也起不來並收藏聖人弟子,長生的我奉師命下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