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年齡大了,李建成派出了車橋接他。
同時,王珪、韋挺也被叫進了宮。
李建成將封德彝的疏給三人看。
李綱看完後:“聖人,請宣民部幾位侍郎、員外郎前來。”
李建成示意高公公按李綱的吩咐去辦。
李綱還寫了一些需要拿來的卷宗,高公公也一並照辦。
很快,人到了。
李綱問:“之前,老夫看到一份來自青田、一份來自蒼縣,請求朝堂減免稅賦的疏,你們以為如何?”
民部有負責江南東道的官員,立即上前:“迴仆射的話,稟聖人。青田縣多山少田,去年核查的時候,許多村子,一戶所耕種的田地,也不足三畝。”
這位官員講的就是江南東道偏南一些的地方。
再往南,更嚴重。
八山一水一分田。
“聖人……”這名官員突然跪下:“雖自漢以來,多地有生兒不複舉的習俗,可眼下,我大唐百業興旺,聖人愛民,輕徭薄賦,臣請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鄉村減稅。”
李綱坐在一旁:“聖人,依這些疏,貧苦的農戶已經被賦稅壓的要殺子求活。聖人可記得數年前,刑部尚書劉政會遇國舅府席君買。”
李建成點點頭:“竊為罪,隻救一餐之食,便是朕這個聖人之罪。”
李綱:“誰可曾見過,劍南道有寄死窯,以老朽這年齡,應該送去等死。若是陋習,令責令當年衙門禮教百姓,若是無糧贍養,便是各級衙門之失,是聖人之失。”
李綱這年齡了,剛直了一輩子,此時也不會軟。
他的態度,讓韋挺都不敢接話。
接的不好,是幫著李綱給李建成這個剛登基的皇帝施壓,接的好,幫新皇李建成說話,李綱就會指著他鼻子開罵。
幾位民部的小官,更是感覺冷汗直流,恨不得趕緊找借口離開。
還好,李綱此時把話題拉迴到十室九空的問題上了。
李綱問:“山田,一戶三畝,可能養活全家?”
“不能。”民部官員迴答:“山地,產量很低,就算是豐收都未必有五石收成,難以養活全家人。”
李綱:“你可知曉,江南東道、西道,十室九空之是。”
“知曉。”
“講來。”
民部官員迴答:“舉村北上,當地縣令還會安排車馬舟船,路上幹糧。隻說,活不下去了,國舅府便每村安排少則七千畝,多則兩萬畝的可耕種的田地。永嘉郡,郡守不在衙門,已經數月不在衙門。”
李建成往後靠了靠:“賜座,茶點。”
顯然,民部這官員的匯報李建成很有興趣聽。
也不知道最初是那個倒,遇到了山洪,許多村子顆粒無收,眼看要餓死人了,就往餘杭跑。
竇樂給了他們田地。
然後縣裏派人去收稅,這些農戶的,在外麵掙的錢,卻是拿迴家來花,給家裏修祠堂、蓋房子。
緊接著,有個另大膽的縣,縣令帶隊,開始往餘杭湧。
然後,縣衙交給一個小吏看門,帶著全縣坐上船,出海了。
江南東道、江南西道,有些山多田少的縣,全縣才八百戶,連一千戶都不到。
留在縣裏的,全是老弱看家。
其餘的,整縣往外跑,還是縣令帶隊。
講到這裏,這名民部官員站了起來:“聖人,臣鬥膽,青田等幾個縣,若不減稅,怕是也會全縣空了,縣令帶著往外跑。臣,臣聽聞,鬆陽縣令,從國舅處討得十萬畝桑林,以蠶絲換雷州從峴港買的占城米。”
“一畝桑林,最次也可以養一張蠶紙,一張蠶紙就是一擔蠶。雷州承諾,他們拿銀錢保底,先給三萬擔糧食,半年內陸續再給七萬擔糧食,錢十萬枚。蠶絲收獲後,再結算。”
“聖人,臣……”
李建成突然笑了:“哈哈哈,這雷音堂,讓你們消息變的很靈通呀。東西兩市,聽聞雷音堂每個字收十文,你們付多少錢?”
“這……”
韋挺起身:“聖人,官用一文每字。每個衙門有定數,超額漲到三文每字,私用依是三文。”
李建成輕輕一扶桌子:“這雷音堂,果真是好,雷州與……鬆陽縣屬處州吧,相距有多遠,幾千裏?”
“迴聖人,圖上直線一千八百裏,若是行路怕不止三千裏,繞海上路程要近四千裏。”
李建成:“不免稅,致電餘杭太國舅府,隻說多貧瘠之鄉,望太國舅擇良田。這事,你們民部去具體辦,拿一個章程出來。一個縣,八百戶,湊不出兩萬畝耕田來,朕想不出來,如何才有溫飽。”
“朕想要,天下萬民,家有三年存糧。天下有盜,有匪,令各州府除之。天下有饑民、食不果腹、衣不遮體。朕之錯。”
民部諸官趕緊都站起來,高唿聖人施仁於天下等等。
這些民部的官離開,李綱拿著剛才封德彝的疏,跟著一起出去了。王珪與韋挺這才上前和李建成討論,封德彝上這疏到底是什麽意思。
王珪說道:“聖人,蜀漢有李邈……”
李建成認真的聽著。
丞相的頭號黑粉,但凡有機會就在劉禪麵前說丞相的壞話。
最終,讓劉禪給收拾了。
王珪與韋挺還在勸說呢,大概的意思就是,封德彝這老頭,不安好心。
這個時候找機會說太國舅的壞話,用的是什麽心思,打的是什麽主意。
李建成還在聽著。
高公公連滾帶爬進來:“聖,聖人。”
“何事驚慌!”
“聖人,殿,殿外,李,李,封,封……”高公公是嚇壞了,韋挺趕緊出去看。
李綱剛才離開,找到沒離開皇宮,聽到李建成召集人開會,就留下想打聽結果的封德彝。
李綱找到了封德彝,揪著他往這邊書房來。
一路走,一路罵,還不由的打上幾下。
結果,剛到李建成書房門口,讓李綱給罵的狗血淋頭的封德彝突然感覺心口劇痛,然後口噴鮮血,眼睛瞪圓,直挺挺就倒在書房門口。
高公公給嚇懵了。
被人罵死,這種事情他聽說過,卻沒親眼看到過。
更何況,是死在大唐皇帝的書房門口。
同時,王珪、韋挺也被叫進了宮。
李建成將封德彝的疏給三人看。
李綱看完後:“聖人,請宣民部幾位侍郎、員外郎前來。”
李建成示意高公公按李綱的吩咐去辦。
李綱還寫了一些需要拿來的卷宗,高公公也一並照辦。
很快,人到了。
李綱問:“之前,老夫看到一份來自青田、一份來自蒼縣,請求朝堂減免稅賦的疏,你們以為如何?”
民部有負責江南東道的官員,立即上前:“迴仆射的話,稟聖人。青田縣多山少田,去年核查的時候,許多村子,一戶所耕種的田地,也不足三畝。”
這位官員講的就是江南東道偏南一些的地方。
再往南,更嚴重。
八山一水一分田。
“聖人……”這名官員突然跪下:“雖自漢以來,多地有生兒不複舉的習俗,可眼下,我大唐百業興旺,聖人愛民,輕徭薄賦,臣請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鄉村減稅。”
李綱坐在一旁:“聖人,依這些疏,貧苦的農戶已經被賦稅壓的要殺子求活。聖人可記得數年前,刑部尚書劉政會遇國舅府席君買。”
李建成點點頭:“竊為罪,隻救一餐之食,便是朕這個聖人之罪。”
李綱:“誰可曾見過,劍南道有寄死窯,以老朽這年齡,應該送去等死。若是陋習,令責令當年衙門禮教百姓,若是無糧贍養,便是各級衙門之失,是聖人之失。”
李綱這年齡了,剛直了一輩子,此時也不會軟。
他的態度,讓韋挺都不敢接話。
接的不好,是幫著李綱給李建成這個剛登基的皇帝施壓,接的好,幫新皇李建成說話,李綱就會指著他鼻子開罵。
幾位民部的小官,更是感覺冷汗直流,恨不得趕緊找借口離開。
還好,李綱此時把話題拉迴到十室九空的問題上了。
李綱問:“山田,一戶三畝,可能養活全家?”
“不能。”民部官員迴答:“山地,產量很低,就算是豐收都未必有五石收成,難以養活全家人。”
李綱:“你可知曉,江南東道、西道,十室九空之是。”
“知曉。”
“講來。”
民部官員迴答:“舉村北上,當地縣令還會安排車馬舟船,路上幹糧。隻說,活不下去了,國舅府便每村安排少則七千畝,多則兩萬畝的可耕種的田地。永嘉郡,郡守不在衙門,已經數月不在衙門。”
李建成往後靠了靠:“賜座,茶點。”
顯然,民部這官員的匯報李建成很有興趣聽。
也不知道最初是那個倒,遇到了山洪,許多村子顆粒無收,眼看要餓死人了,就往餘杭跑。
竇樂給了他們田地。
然後縣裏派人去收稅,這些農戶的,在外麵掙的錢,卻是拿迴家來花,給家裏修祠堂、蓋房子。
緊接著,有個另大膽的縣,縣令帶隊,開始往餘杭湧。
然後,縣衙交給一個小吏看門,帶著全縣坐上船,出海了。
江南東道、江南西道,有些山多田少的縣,全縣才八百戶,連一千戶都不到。
留在縣裏的,全是老弱看家。
其餘的,整縣往外跑,還是縣令帶隊。
講到這裏,這名民部官員站了起來:“聖人,臣鬥膽,青田等幾個縣,若不減稅,怕是也會全縣空了,縣令帶著往外跑。臣,臣聽聞,鬆陽縣令,從國舅處討得十萬畝桑林,以蠶絲換雷州從峴港買的占城米。”
“一畝桑林,最次也可以養一張蠶紙,一張蠶紙就是一擔蠶。雷州承諾,他們拿銀錢保底,先給三萬擔糧食,半年內陸續再給七萬擔糧食,錢十萬枚。蠶絲收獲後,再結算。”
“聖人,臣……”
李建成突然笑了:“哈哈哈,這雷音堂,讓你們消息變的很靈通呀。東西兩市,聽聞雷音堂每個字收十文,你們付多少錢?”
“這……”
韋挺起身:“聖人,官用一文每字。每個衙門有定數,超額漲到三文每字,私用依是三文。”
李建成輕輕一扶桌子:“這雷音堂,果真是好,雷州與……鬆陽縣屬處州吧,相距有多遠,幾千裏?”
“迴聖人,圖上直線一千八百裏,若是行路怕不止三千裏,繞海上路程要近四千裏。”
李建成:“不免稅,致電餘杭太國舅府,隻說多貧瘠之鄉,望太國舅擇良田。這事,你們民部去具體辦,拿一個章程出來。一個縣,八百戶,湊不出兩萬畝耕田來,朕想不出來,如何才有溫飽。”
“朕想要,天下萬民,家有三年存糧。天下有盜,有匪,令各州府除之。天下有饑民、食不果腹、衣不遮體。朕之錯。”
民部諸官趕緊都站起來,高唿聖人施仁於天下等等。
這些民部的官離開,李綱拿著剛才封德彝的疏,跟著一起出去了。王珪與韋挺這才上前和李建成討論,封德彝上這疏到底是什麽意思。
王珪說道:“聖人,蜀漢有李邈……”
李建成認真的聽著。
丞相的頭號黑粉,但凡有機會就在劉禪麵前說丞相的壞話。
最終,讓劉禪給收拾了。
王珪與韋挺還在勸說呢,大概的意思就是,封德彝這老頭,不安好心。
這個時候找機會說太國舅的壞話,用的是什麽心思,打的是什麽主意。
李建成還在聽著。
高公公連滾帶爬進來:“聖,聖人。”
“何事驚慌!”
“聖人,殿,殿外,李,李,封,封……”高公公是嚇壞了,韋挺趕緊出去看。
李綱剛才離開,找到沒離開皇宮,聽到李建成召集人開會,就留下想打聽結果的封德彝。
李綱找到了封德彝,揪著他往這邊書房來。
一路走,一路罵,還不由的打上幾下。
結果,剛到李建成書房門口,讓李綱給罵的狗血淋頭的封德彝突然感覺心口劇痛,然後口噴鮮血,眼睛瞪圓,直挺挺就倒在書房門口。
高公公給嚇懵了。
被人罵死,這種事情他聽說過,卻沒親眼看到過。
更何況,是死在大唐皇帝的書房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