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徒如父子,生死不相忘。


    周瑾當即向聞達、李成請命道。


    “賊寇猖獗,小將願與其一決生死,望將軍應允則個!”


    李成對於索超還是蠻好的,愛屋及烏下,他是不願意看著周瑾去送死的。


    雖然雷橫沒有林衝、關勝那麽大的名頭,但敢在兩軍陣前叫罵,想來亦是個有本事的。


    好似先前那個不知名的拔山力士唐斌,無甚威名,他們聽都沒有聽過有這麽號人。


    可唐斌甫一出馬,就將悍將索超給生擒活捉了,這誰能預料的到啊!


    現在他們的任務就是把守城池,能不橫生事端最好,若是放周瑾出去一戰,但凡有失,豈不是又要折損士氣。


    雷橫在蠱惑軍心,可隻要放箭驅趕,便可無事,犯不著再讓周瑾出去。


    他們不求其它,求的隻有一個穩字。


    當下聞達就拒絕了周瑾請戰的要求,喝令他好生守城。


    官大一級壓死人,聞達不允,李成也不出聲,周瑾雖心中不忿,可也別無他法,隻能氣鼓鼓的下去催促軍卒民夫運送守城器械。


    而盧俊義雖不怕梁山,可他亦是知道現在最緊要的就是守住大名府,所以對於聞達二人的決定,他也沒有多言。


    要說盧俊義武藝高是高,可他的性子卻不是衝動之人,隻是有時候腦子沒有那麽靈光,有一些剛愎自用而已。


    可經過飛虎峪一戰,盧俊義已是對梁山另眼相看,沒有絲毫輕視之心,自然那剛愎自用的缺點也就沒有顯現出來。


    眼見官軍無動於衷,全然一副龜縮在城內的樣子,雷橫沒有辦法了,隻能退迴陣中。


    “官軍膽怯,雷橫無功而返,請哥哥降罪。”


    劉玄輕笑搖頭,擺手道。


    “兄弟雖沒有激出官軍,但一番言語已是不易,何罪之有?”


    吳用在一旁建言道。


    “哥哥,大名府守軍無膽,他不出來最好,如此一來,但有援軍到彼,那就隻看我軍手段了。”


    關勝亦是出言道。


    “圍點打援。眼下我軍四麵攻城略地,大名府處被拖住,使得官府無暇他顧,倒是已盡前功。”


    沒錯,正如關勝所言,攻打大名府不過是為了給梁山別處軍馬吸引火力,好教趙宋朝廷顧此失彼,難以他顧。


    如今雷橫一番言語下大名府守軍都無動於衷,那麽留給梁山的操作就多了。


    劉玄當即對吳用下令道。


    “軍師,我軍圍困大名府,你掌管軍中文案密令,須多加注意,但有官軍支援,須立即稟報。”


    “大名府是餌,那些援軍就是獵物,吃掉一處援軍,朝廷對山東的掌控就會弱上一分,一旦此戰結束,或許梁山就能占據山東,再無敵手。”


    吳用知曉其中利害,圍點打援是早就定下的計策,他自然不會有所疏忽。


    “哥哥所言,用謹記在心,必不負所托。”


    隨著談話落下,梁山也不去進攻大名府,隻是紮營在十五裏外,每日遣一支千人軍馬,不時在大名府外叫陣,其餘士卒則是在伐木挖石,修建攻城器械。


    雖然梁山有火藥,但數量有限,一些攻城古法,該用還是得用,例如攻城雲車、投石車等等軍器。


    眼見梁山在修建攻城器械,官軍也不覺有異,反而更加積極備戰。


    他們猜測一旦梁山修建好攻城器械,到時大名府就會迎來一場苦戰。


    趁著梁山軍器不備,他們也得修繕城防,完善守備,好抵禦梁山之後的進攻。


    而且梁山沒有馬上發起攻擊,對於大名府而言倒是一件好事。


    隻要時間越多,四下州府前來支援的軍馬就會越多,適時大名府會越來越強,梁山則會越來越弱,這對他們是一件好事啊。


    如此這般過去三日,梁山為了迷惑大名府守軍,還是假模假樣的進攻了幾次。


    梁山不用火藥,單用投石機朝城牆上轟了幾下,又搖旗呐喊,幾位好漢領軍在前,隨便打量了一番後,調整投石機落點,直對著城門轟擊。


    見梁山如此做法,盧俊義還以為梁山是想故技重施,欲要效仿飛虎峪一事,連忙調兵將城門用土木堵死,不給梁山一點機會。


    可城門容易用土木堵住,而水門就不同了。


    為了鞏固城防,除了用浮木鐵索將水道攔住,聞達更是在盧俊義的建議下,特意調派重兵駐守。


    好巧不巧,防守其中一處水門的將領中,楊林和石勇已經混在了裏麵。


    楊林是個有本事的,雖然他的本事稱不上頂尖,可誰讓他會的東西多,騎戰、步戰、水戰就沒有他不會的。


    技多不壓身在楊林身上體現的是淋漓盡致。


    官軍要重防水門,楊林一得到消息,連忙就去向盧俊義獻計。


    盧俊義不是擔心梁山會轟炸城門,直接大軍衝進城內嘛。


    楊林就投其所好,建議可以將水門附近的民居商戶遷走,挖坑蓄水,囤積水量,到時梁山真要從水門強攻,那便待梁山轟炸開水門一擁而入時,掘開水口,借大水之威衝殺賊寇。


    官軍再早備船隻,一旦水勢衝散梁山軍馬,便順勢架船殺出,打梁山一個猝不及防。


    “攜大水而出,賊寇豈能預料!”


    聽到楊林的計策,盧俊義三人是心頭大喜。


    “好一個將計就計,甚合心意啊!”


    “梁山賊寇怎能想到他們攻破城門時會有大水決出,真是良計!”


    “楊軍頭才智不凡,當一個軍頭可惜了,你獻此良計,功勞不少,便升你做部將。”


    “此計既是你所出,當由你來督促,挖坑蓄水,決水衝賊,便由你來部署。”


    ......


    隨著楊林計策獻出,他不止得到三將的重視,更是入了梁中書和童貫的眼,搖身一變從軍頭變成了部將,也算是在大名府一眾將官中有了位置,可以統領一支幾百人的部從,協助他人駐守一處水門。


    一直跟在楊林身邊的石勇都看傻眼了。


    他們是來當細作的,楊林的官職怎麽還越做越大啊!


    照這樣下去,梁山再不打破大名府,怕不是楊林都能獨領一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宵一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宵一夢並收藏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