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燕雲十六州
水滸:梁山新寨主,好漢絕不招安 作者:秋宵一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督軍,宋朝為了壓製武將的一種手段。
慫太宗趙光義得位不正,朝內驕兵悍將太多,他又被遼人打怕了,沒有他哥哥那般豪情手段,隻能將重文輕武的政策更進一步,弄成了重文抑武。
趙光義靠著一個金匱之盟得到的皇位,為了保證趙光義的合理性,他的後代隻能強調一句祖宗之法不可變,一代代下來,武將的生存空間愈發嚴峻。
武將再也無法出頭的事件,便是文相韓琦對武階最高的狄青說出那句,東華門外唱名者方為好男兒時,加之一代名將狄青竟是因文人出言憂懼而死,從此武將的心氣徹底散了。
特別是宋微宗這個牛馬,白讀了一肚子書,還給本身就被文官壓製的死死的武將頭上又添了一個太監。
文官督軍,太監掌權,武將隻有一板一眼聽從吩咐的份。
欒廷玉自從參軍後,滿懷激情壯誌,想著一刀一槍拚出個功名,結果現實給了他一個大嘴巴子。
他知道世道黑暗,哪會想到保家衛國的邊軍更是黑暗。
辛辛苦苦混了幾年,才在軍中當了個副旗牌軍使,能帶四五十號人。
好不容易總算等到大宋和西夏麵對麵的約架,戰前上至樞密使將軍,下至統製官營轄,有一個算一個,胸脯拍的震天響,揚言要一戰打出大宋的威風,殺殺西夏那股不聽話的勁。
欒廷玉一看這不就是自己立功的時候了,馬上積極做熱身運動,準備上戰場後在上司麵前露露實力。
那一天的風很大,欒廷玉的心很冷。
雙方主力都還沒打上一架,西夏隻是派了一千鐵鷂子領著萬把軍馬衝陣,隨軍督軍竟然被嚇破了膽,強拉著主事將官跑路了。
欒廷玉都沒反應過來,七萬宋軍就敗了。
事後,欒廷玉竟是聽聞那棄軍逃跑的督軍被趙官家升官了,理由是西夏五萬大軍來犯,他指揮若定,不丟一城一地,拚死守住了大宋國土。
若是欒廷玉沒參與這場戰爭,他也就姑且信了,可他參加了,而且參加的還是出擊戰,哪來的守衛城池啊。
隨著欒廷玉待的時間長了,他也就看出來了。
打仗,督軍不行,寫報告,督軍無敵。
......
聽著欒廷玉現身說法,詳細的將宋夏間的一場大戰及西夏軍隊的實力一一講明,眾人亦算是長見識了。
平時隻道府縣廂兵麵對草寇不頂事,誰知威名赫赫的邊軍麵對番軍也不頂用。
扈三娘氣憤說道。
“欒大哥,那督軍無用,怎的連常年駐軍邊關的武將亦會拋棄士卒逃跑,若是武將無膽,哪保得了大宋承平日久。”
欒廷玉搖搖頭,歎息道。
“三娘子有所不知,那督軍都是文官大員任職,匹夫怎敢得罪,必要時時相護,但有令下,隻能聽命行事,若有忤逆,怕是連戰死沙場的機會都沒有,隻落下個一世汙名暗暗死去。”
欒廷玉此話無奈又不忿,憋屈又不甘,直聽得眾人心哀。
杜興嗤笑一聲,自嘲道。
“我們的眼光確是扁窄了,枉稱好漢,此間竟是隻有欒教師一人看穿。依我看那文官濟濟無用,就是武將森森,又有何用。”
一語驚醒夢中人。
鬼臉兒杜興的一句話,眾人亦是明了方才看低金人是有多麽自大。
眾所周知,欒廷玉口中驍勇善戰的西夏可是遼國的小弟‘義子’,西夏的騎兵在遼人麵前不值一提,不論質量還是數量都遠遠比不上遼國。
宋連西夏都打不過,何談收服燕雲十六州。
李應心中燃起的火,被欒廷玉杜興一番話直接給澆滅了。
飛天虎扈成腦迴路清奇,開口就是搞笑。
“欒教師,我細想來,曆代官家的誌願就是收服燕雲十六州,西夏偏遠窮困,無利可圖,官家被督軍蒙蔽聖聽不過是一時之失,若有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機會,官家應是能夠親自督促,朝中清流亦會出力。”
“且適才劉頭領亦是有言,現今宋金有海上之盟,得金人相助,遼國自顧不暇,兩麵作戰必是疲於奔命。至於西夏,朝廷可以派人向西夏議和,共同出兵遼國,想來西夏人也不會永遠臣服遼人。”
“如此多管齊下,大宋必能收複燕雲十六州,我等若是有機會參與此戰,立功封將,榮膺鄉裏,亦未不可。”
聽到扈成放的屁話,李應搖搖頭,隻覺扈家莊要完,尋思道:
這扈成莫不是將金人想成梁山,遼國是祝家莊,宋國和西夏比作李扈兩莊。
真以為金人滅了遼國,會放過繁華的大宋不成。
劉玄不是聲名在外,有豪俠仁義之稱,你看我李應會老實拜見不,豎子見識淺薄,難成大事。
心裏怎麽想是一迴事,麵上還是要拉扈成一手,畢竟兩莊現在還是蜜月期,李應淺淺提醒道。
“扈成,金人野性難馴,殘暴無序,無禮義廉恥,與其結盟,好似與虎謀皮。”
扈三娘對這個守成無智的哥哥也看不下去了,恨鐵不成鋼道。
“大哥,你適才沒聽劉玄哥哥所言那金人就是因為貧困落後,為了搶掠富裕奢華的遼人,才起兵伐遼的。大宋不知比遼國繁華數倍,金人是狼,怎會放過嘴邊的肥肉。”
扈成不是個傻的,經過李應扈三娘一番提點,亦是明白方才自己是被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消息蒙住心神,失了理智,不由長歎一聲,黯然坐下。
不怪扈成反應如此劇烈,實在是燕雲十六州太重要了。
曆史上,自五代十國起,中原亂戰,異族襲擾,宋朝建立時,燕雲十六州就一直是異族占領的,曆經983年,直到開局一個碗,裝下天下十三省的朱元璋建立明朝,才收迴這片久經苦難的土地。
北宋皇帝為何對燕雲十六州念念不忘,因為一旦收複這片土地,那麽就能證明趙家皇位的正統性,天理性,合法性。
故建國一百多年以來,在數代皇帝的授命下,士人的大力宣揚下,收複燕雲十六州的使命已經深深烙印進了每一個大宋子民的心中。
扈成作為扈太公唯一的兒子,扈家莊的少主人,自是識文斷字,受到這種影響也是正常的。
慫太宗趙光義得位不正,朝內驕兵悍將太多,他又被遼人打怕了,沒有他哥哥那般豪情手段,隻能將重文輕武的政策更進一步,弄成了重文抑武。
趙光義靠著一個金匱之盟得到的皇位,為了保證趙光義的合理性,他的後代隻能強調一句祖宗之法不可變,一代代下來,武將的生存空間愈發嚴峻。
武將再也無法出頭的事件,便是文相韓琦對武階最高的狄青說出那句,東華門外唱名者方為好男兒時,加之一代名將狄青竟是因文人出言憂懼而死,從此武將的心氣徹底散了。
特別是宋微宗這個牛馬,白讀了一肚子書,還給本身就被文官壓製的死死的武將頭上又添了一個太監。
文官督軍,太監掌權,武將隻有一板一眼聽從吩咐的份。
欒廷玉自從參軍後,滿懷激情壯誌,想著一刀一槍拚出個功名,結果現實給了他一個大嘴巴子。
他知道世道黑暗,哪會想到保家衛國的邊軍更是黑暗。
辛辛苦苦混了幾年,才在軍中當了個副旗牌軍使,能帶四五十號人。
好不容易總算等到大宋和西夏麵對麵的約架,戰前上至樞密使將軍,下至統製官營轄,有一個算一個,胸脯拍的震天響,揚言要一戰打出大宋的威風,殺殺西夏那股不聽話的勁。
欒廷玉一看這不就是自己立功的時候了,馬上積極做熱身運動,準備上戰場後在上司麵前露露實力。
那一天的風很大,欒廷玉的心很冷。
雙方主力都還沒打上一架,西夏隻是派了一千鐵鷂子領著萬把軍馬衝陣,隨軍督軍竟然被嚇破了膽,強拉著主事將官跑路了。
欒廷玉都沒反應過來,七萬宋軍就敗了。
事後,欒廷玉竟是聽聞那棄軍逃跑的督軍被趙官家升官了,理由是西夏五萬大軍來犯,他指揮若定,不丟一城一地,拚死守住了大宋國土。
若是欒廷玉沒參與這場戰爭,他也就姑且信了,可他參加了,而且參加的還是出擊戰,哪來的守衛城池啊。
隨著欒廷玉待的時間長了,他也就看出來了。
打仗,督軍不行,寫報告,督軍無敵。
......
聽著欒廷玉現身說法,詳細的將宋夏間的一場大戰及西夏軍隊的實力一一講明,眾人亦算是長見識了。
平時隻道府縣廂兵麵對草寇不頂事,誰知威名赫赫的邊軍麵對番軍也不頂用。
扈三娘氣憤說道。
“欒大哥,那督軍無用,怎的連常年駐軍邊關的武將亦會拋棄士卒逃跑,若是武將無膽,哪保得了大宋承平日久。”
欒廷玉搖搖頭,歎息道。
“三娘子有所不知,那督軍都是文官大員任職,匹夫怎敢得罪,必要時時相護,但有令下,隻能聽命行事,若有忤逆,怕是連戰死沙場的機會都沒有,隻落下個一世汙名暗暗死去。”
欒廷玉此話無奈又不忿,憋屈又不甘,直聽得眾人心哀。
杜興嗤笑一聲,自嘲道。
“我們的眼光確是扁窄了,枉稱好漢,此間竟是隻有欒教師一人看穿。依我看那文官濟濟無用,就是武將森森,又有何用。”
一語驚醒夢中人。
鬼臉兒杜興的一句話,眾人亦是明了方才看低金人是有多麽自大。
眾所周知,欒廷玉口中驍勇善戰的西夏可是遼國的小弟‘義子’,西夏的騎兵在遼人麵前不值一提,不論質量還是數量都遠遠比不上遼國。
宋連西夏都打不過,何談收服燕雲十六州。
李應心中燃起的火,被欒廷玉杜興一番話直接給澆滅了。
飛天虎扈成腦迴路清奇,開口就是搞笑。
“欒教師,我細想來,曆代官家的誌願就是收服燕雲十六州,西夏偏遠窮困,無利可圖,官家被督軍蒙蔽聖聽不過是一時之失,若有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機會,官家應是能夠親自督促,朝中清流亦會出力。”
“且適才劉頭領亦是有言,現今宋金有海上之盟,得金人相助,遼國自顧不暇,兩麵作戰必是疲於奔命。至於西夏,朝廷可以派人向西夏議和,共同出兵遼國,想來西夏人也不會永遠臣服遼人。”
“如此多管齊下,大宋必能收複燕雲十六州,我等若是有機會參與此戰,立功封將,榮膺鄉裏,亦未不可。”
聽到扈成放的屁話,李應搖搖頭,隻覺扈家莊要完,尋思道:
這扈成莫不是將金人想成梁山,遼國是祝家莊,宋國和西夏比作李扈兩莊。
真以為金人滅了遼國,會放過繁華的大宋不成。
劉玄不是聲名在外,有豪俠仁義之稱,你看我李應會老實拜見不,豎子見識淺薄,難成大事。
心裏怎麽想是一迴事,麵上還是要拉扈成一手,畢竟兩莊現在還是蜜月期,李應淺淺提醒道。
“扈成,金人野性難馴,殘暴無序,無禮義廉恥,與其結盟,好似與虎謀皮。”
扈三娘對這個守成無智的哥哥也看不下去了,恨鐵不成鋼道。
“大哥,你適才沒聽劉玄哥哥所言那金人就是因為貧困落後,為了搶掠富裕奢華的遼人,才起兵伐遼的。大宋不知比遼國繁華數倍,金人是狼,怎會放過嘴邊的肥肉。”
扈成不是個傻的,經過李應扈三娘一番提點,亦是明白方才自己是被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消息蒙住心神,失了理智,不由長歎一聲,黯然坐下。
不怪扈成反應如此劇烈,實在是燕雲十六州太重要了。
曆史上,自五代十國起,中原亂戰,異族襲擾,宋朝建立時,燕雲十六州就一直是異族占領的,曆經983年,直到開局一個碗,裝下天下十三省的朱元璋建立明朝,才收迴這片久經苦難的土地。
北宋皇帝為何對燕雲十六州念念不忘,因為一旦收複這片土地,那麽就能證明趙家皇位的正統性,天理性,合法性。
故建國一百多年以來,在數代皇帝的授命下,士人的大力宣揚下,收複燕雲十六州的使命已經深深烙印進了每一個大宋子民的心中。
扈成作為扈太公唯一的兒子,扈家莊的少主人,自是識文斷字,受到這種影響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