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炯來到畫院,首先看到的就是金國太子坐在正中的位置揮毫潑墨。
從鴻臚寺得來的消息,完顏骨碌擅長騎射,尤其好女色,從未聽說他還擅丹青呀?疑惑的楊炯朝著他的畫紙看去。
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株含苞待放的迎春花,寥寥數筆,不需繁多,留白恰到好處,而迎春花的枝頭站著一隻紅嘴鸚鵡,模樣靈動,讓人一見便心生歡喜。隻是這筆觸過於粗糙,線條不夠老練。唯一值得一提的便是那布局與留白,整體上將此畫拉高了一個檔次,算得上是一幅佳作。
走到畫考考官孫涪陵身前,詢問此場的規則。孫涪陵是前朝宮廷畫師,國破後了無生計靠賣畫為生。大華建立,百廢待興,為彰顯皇恩,廣開科舉。由於製舉丹青科缺少考官,於是特詔他進入畫院任職。
從他的口中楊炯大致了解畫考的基本規則。考題寫在畫紙最上端,題為“嫩綠枝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考生依照題目有一炷香時間作畫,截止到正午時分,由畫院三名考官閱卷後議定勝者。
楊炯要了一張畫紙,與完顏骨碌隔了一個身位坐下,拿起畫筆準備作畫。在開考前楊炯暗自觀察了一眾考生的畫紙,針對“嫩綠枝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的題目,大家的思路和方向都和金國太子的大差不差。
為了表現考題中的春色,大都選擇重點描繪春天開放的鮮花,想在花朵的畫法上勝人一籌,畫迎春花寓意早春,畫桃花李花寓意春濃,畫含苞欲放寓意春興,等等不一而足。相對而言,完顏骨碌的想法更具巧思,不但有迎春花暗合題目,那一點紅用鸚鵡的紅嘴表現,可謂構思巧妙。
想到這楊炯轉頭朝右邊看去,見朱謙善一臉愁容的和骨碌嘀咕著什麽,反觀咕嚕卻是一副無所謂的模樣。如此說來,難怪會覺得他這幅畫布局和巧思都是上上之選,唯獨那筆觸和手法略卻顯得稚嫩。朱謙善能幹預的也就隻能是這些了,遇上這麽個主子也是糟心。
楊炯收迴了神遊天外的思緒,專心畫了起來。要說這畫考考的是技法多一些還是立意多一些很難說,但經曆過多年應試教育的楊炯知道,想要從一眾平庸的畫作中脫穎而出,那必須要做與眾不同,眼前一亮,打定主意的楊炯瞬間來了靈感。
時間過的飛快,眼瞅著楊炯的畫作已經畫到一半的時候,身邊突然傳出一聲低語:“楊少卿跑題了!考題讓你畫的是春色,你畫個仕女幹嘛?”楊炯看著坐在一旁的耶律光疑惑道:“太子對丹青也有涉略?”
“談不上擅長,馬馬虎虎”
楊炯翻了個白眼:“你倒是謙虛”
耶律光並沒有因為楊炯的嬉笑而生氣,悄悄靠近繼續道:“孤觀那骨碌所畫與題目甚是向合,這場楊少卿怕是要輸了”
楊炯停下畫筆,轉頭說道:“是你觀還是你妹妹觀?”
這遼國太子撒然一笑,也不惱怒:“難怪孤那眼高於頂的妹妹會對楊少卿稱讚有加,和聰明人說話就是舒心”
楊炯對這個善變的太子也是無奈,幾個時辰前還針鋒相對,現在卻滿是親近,這能求能伸的做派,難怪會傳言他有雄主之姿。
楊炯提起畫筆接著完成還未完成的畫作,漫不經心道:“嫩綠枝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需多。為什麽一定是畫春色呢?如果考題是紅杏出牆,難道大家都要畫紅杏嗎?”
耶律光也是聰明之人,一點就透。抄起畫筆就畫了起來。要知道,此場畫比並非單單的比拚創意巧思,畫技構圖、色彩運用都在考察之列,所以對耶律光是否領會其中的深意,是否和自己題材一樣,楊炯並不甚在意,他有信心擊敗在場的所有人。想當年自己仿造宋代花鳥畫,即使是自己的老師都難辨真假,對付這群人還是不在話下。
楊炯看著眼前的那炷香燃燒得所剩無幾,完成最後一筆的楊炯伸了個懶腰,餘光瞥見旁邊耶律光的畫卷,差點沒閃了自己的老腰。
“太子,你啥情況?畫春宮圖也是你的強項?”楊炯朝一旁的耶律光小聲道。
耶律光聞言轉頭滿是得意:“怎麽樣,楊少卿!孤這幅《草原幸裴滿圖》是不是很棒!”
“你還別說,古往今來,考場畫春宮圖的你怕是第一個!誰?你說你這春宮圖叫什麽?”楊炯起初還想要譏諷,突然想起他說的這幅畫的名字,有些驚詫的問道。
耶律光見楊炯體會到到其中意味,不懷好意的朝他點點頭。
楊炯重新打量起這幅春宮圖,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大草原,在一處草甸中間躺著一個滿目含春的女子。仔細觀這女子裝束,秋山服,鳳翅鎦金冠,這不就是金國皇後獨有的裝束嗎?再看這女子衣衫不整,周圍站著一群草原武士,有的袒胸露乳、有的目露淫光,不一而足。再聯想起這幅畫的名字叫《草原幸裴滿圖》,這不就是畫的當初金國皇後裴滿被黃頭室韋俘虜後淩辱的場麵嗎?
當年金國皇帝完顏撒離赫在統一金國諸部期間,與勢力最大的黃頭室韋爭奪東部草原的地盤。在夾山戰役中,完顏撒離赫戰敗逃跑,他的妻子裴滿被俘虜。雖然最後撒離赫卷土重來,徹底掃滅了黃頭室韋,救迴了自己的妻子。但自此以後就流傳出裴滿在被俘期間,被多個黃頭室韋人在大庭廣眾下淩虐,極盡屈辱。後來就連太子完顏骨碌的合法性都遭到了質疑。若不是完顏撒離赫以暴力彈壓,把黃頭室韋徹底滅族,恐怕一場政變在所難免。
楊炯明白這事不管真假,對當時還未稱帝的完顏撒離赫而言,都必須是假的。裴滿代表的部族可是金國最古老的部族,並且在完顏撒離赫統一諸部的行動中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建國後更是出人出力,如果因為這件事否決裴滿做皇後,那她背後的勢力定會反撲。到那時完顏撒離赫想要鎮壓可就沒那麽容易了。
耶律光畫這個不是明擺著要羞辱金國使團嗎?想到這些,楊炯抱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突然大聲道:“耶律兄這幅《草原幸裴滿圖》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此場大比可稱第一!”
在場眾人聞言都投來好奇的目光。金國一行本來已經交卷,在一旁等候最後的結果,見楊炯的話先是一愣,隨後走過來看向耶律光的畫卷。
不看還好,一看之下,完顏骨碌暴跳如雷。裴滿是自己的生身母親,自己因為這件事,太子的合法性一直遭到質疑。在金國,此事就是他的逆鱗,小時候有人拿此譏笑,他五歲就敢持刀殺之,如今被如此羞辱,他豈能容忍。
“耶律光!你找死”說著不顧阻攔,一腳踹翻耶律光的考桌,抓起畫卷扯了個粉碎。即便如此還不解氣,揮拳朝耶律光的麵門砸去。
耶律光早有防備,大唿一聲:“來得好!”,揮拳迎了上去。
楊炯見狀,拿起自己的畫交給一旁的考官,隨後站在一旁看戲。
二人你來我往,一個出腿勢大力沉,一個揮拳氣勢磅礴,拳腳相對,虎虎生風。
“完顏小兒,早就聽聞你武藝超群,如今一觀,不過爾爾”耶律光一邊衝拳和骨碌角力,一邊出言譏諷。
完顏骨碌並不辯駁,隻是揮拳更加用力,從他漲得更紅的雙目中不難看出,他早已怒不可遏。隻見骨碌揮拳衝抵耶律光來勢迅猛的一招後,俯身上前,招式一變,接連不斷的揮拳進攻耶律光的要害。
耶律光見其完全放棄防守,招招直奔自己要害而來,也是怒從心頭起。抬腳就是一踢,拉開與骨碌的距離,準備尋找機會一擊而定。然而骨碌完全不給其機會,如同瘋狗一般,追著他步步緊逼,根本讓他喘息。
耶律光見此,也是被打出了怒火。於是不再防守,揮拳和骨碌纏鬥在一起,二人你一拳我一腳毫不退讓,不多時就紛紛掛了彩。
楊炯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不時出言鼓動:“耶律兄,你咋迴事?不是說你力能扛鼎嗎?怎麽連他一拳都接不住?哎呀呀!骨碌太子,防守都不防了?真是條硬漢子!”
“都是你幹的好事!”耶律南仙帶人匆匆趕來,走到楊炯身邊怒目而視。
“什麽話!什麽話!是耶律兄自己要畫春宮圖,關我什麽是事?”
耶律南仙冷哼一聲對場中道:“皇城司的人就在這裏,二位莫要將事情鬧到不可挽迴的地步,不要忘了自己來的目的!”場中二人打鬥正酣,哪裏會在意她的言語,你來我往的繼續爭鬥。
皇城司帶隊之人也是楊炯的老熟人譚花。她見二人並沒有停止的意思,眉頭一皺,拔出寶劍,邁步朝場中走去。隻見她一招燕子入巢進入戰圈,雙腿側橫踢擊退骨碌來勢迅猛的一拳,借著骨碌衝拳的力道,空中翻轉,一招仙人指路挑向耶律光的脖頸。耶律光見那寒光寶劍直奔自己而來,止住揮拳的右手,側身堪堪避過劍鋒。譚花一套招式行雲流水,毫不拖遝,從進入戰圈到分開二人不過數息。
“二位太子想要比鬥,自可在第二場大比中一決勝負,莫要在京畿重地逞兇”譚花麵色寒霜,算是給了兩人一個台階。
此時二人已經被各自的使團圍住,耶律南仙拉著耶律光耳語了幾句,耶律光朝遠處的楊炯看了一眼後帶著眾人離開。完顏骨碌牙齒咬的吱吱作響,顯然還是怒意未平,見耶律光已經離開,深唿吸幾次後,不去理會一直在說話的朱謙善,徑直離開。
畫考結果可想而知。楊炯的仕女圖結構嚴謹,著色考究,布局更是絕佳。一少女靠在窗前,滿目柔情,窗外翠竹掩映,竹葉層層疊疊遮掩了大部分的畫紙,而少女的紅唇仿佛是一筆點睛,瞬間抓住了看畫之人的眼球。如此紅綠對比,正是契合題目的“嫩綠枝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需多”。
如此巧思讓考官連連叫絕,而耶律光的春宮圖早就被撕得粉碎,骨碌的那幅《鸚鵡迎春圖》雖然意趣深遠,可筆觸和線條過於稚嫩,其他參賽者的題材毫無新意,楊炯獲得此場第一名副其實。
晌午已過,楊炯走出貢院,準備休息一番後參加下午的書法比賽。書法比鬥很簡單,用楷書書寫當朝大儒於甲第的《望京賦》。楷書方正規矩,更加適合比鬥和裁判。此場比鬥不同於前兩場,書法場更加注重效率,規定一個時辰之內完成書寫,統一現場閱卷,當場公布成績。
楊炯看著周圍的參賽者,比上午要少了很多。前兩場楊炯連得兩分,一篇《靈宓賦》很快傳遍京城,大家在震撼之餘紛紛猜測起五公主的樣貌,而楊炯所展現出的才華更是讓很多碰運氣者望而卻步。
楊炯找了個角落的位置坐下準備書寫《望京賦》,誰成想那耶律光站在場外四下觀望,見到楊炯眼前一亮,快步趕過來坐在楊炯旁邊。
“耶律兄,你這是賴上我了?”
耶律光笑笑:“楊兄弟何出此言,孤隻是見你一人在此,怕你孤單,故而前來相陪!”
楊炯翻了白眼,對這個借口嗤之以鼻:“耶律兄除了在春宮圖上造詣非凡,難道這書法也能舞弄一二?”
“楊兄弟過譽了,為兄對書法一竅不通”,耶律光無所謂道。
“那你來幹嘛?你看看人家完顏骨碌,知道贏不了,直接就不來參賽!”楊炯疑惑道。
“楊兄弟看那邊”,耶律光並沒有解釋過多,而是用手指向場中一人。
楊炯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西夏李繼铖!”
“這老小子來者不善,看來是不想讓孤得到這一分。”
楊炯聞言莫名其妙:“耶律兄是不是太自信了,你不是剛說自己不懂書法嗎?你怎麽覺得自己會得分?”
“我是不懂書法,可是你懂呀。”
“什麽意思?”
耶律光笑到:“孤的小妹說,楊兄弟會幫我大遼奪得大比的勝利。”
楊炯聞言沉默,隨後麵無表情道:“何以見得?”
“你不是想知道為什麽我大遼求娶的是九公主而非其它嫡親公主嗎?”
楊炯沒有說話,等他言說下文。
耶律光見楊炯真如自己小妹說的那般,於是自信開口:“大華皇帝許諾,封鎖登州外海,隻有孤的軍隊可在登州出海”
楊炯悚然,官家什麽意思?對遼開放登州就不擔心遼國趁機反撲,攻入中原?
遼國借道登州從水路進入金國腹地,如此說來對遼國確實是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聯想到官家讓自己做的事,楊炯突然明白,官家也擔心遼國背盟,所以才讓自己殺金國太子完顏骨碌。隻有讓遼金徹底成為死敵,遼國才不敢背刺大華,相比於和親,遼金仇恨才是遼華盟約的真正粘合劑。而讓遼金成為死敵的關鍵就是楊炯正在做的事,借刀殺人,栽贓嫁禍。
耶律光見楊炯不說話,靠近了些低聲道:“孤知道你們不相信大遼的誠意,孤的弟弟耶律倍如今已在太學求學,而你們大華的誠意楊兄弟是不是該表示一下?”
楊炯聞言對耶律光的魄力有了新的認識,為了促成結盟,他竟然能說服遼皇讓自己的小兒子耶律倍在大華做質子。看來耶律光迫切需要一場對金的大勝來穩固自己的太子地位,不然也不會如此說。他的目的很明確,他要楊炯幫他贏得大比,娶得九公主,促成遼華結盟。
對於耶律光的坦誠,楊炯並沒有選擇全信。皇帝和遼私下有交易他不意外,意外的是官家對於鏟除皇後勢力的決心,為此不惜許給遼國登州口岸的使用權,看來這些年皇後的勢力已經發展到連皇帝都忌憚的地步。不然也不會大費周章的解決九公主這個皇後陣營的門戶。
想通一切,楊炯才明白結盟並不像史書上寫的那麽簡單,前期的準備,雙方的試探,各方的博弈,結盟的信心等等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如今遼國留下質子表明誠意,大華就需要送九公主和親以安遼國之心。
遼國要鏟除金國,大華要隳滅西夏,雙方又都擔心在自己出兵時,對方在背後捅自己一刀,如此便出現了結盟的基礎。另一方麵,遼建國多年,漢化已久,在文化認同、禮儀規範方麵能和大華取得共識,而不像金國這種剛剛建國不久的野蠻民族,如果與他們結盟無異於與虎謀皮。金國勢頭正盛,若是和他結盟滅了遼國,下一個他就可能對大華齜牙。對於一個不了解的對手,大華更願意與遼國這個相互熟稔的對手結盟。
文化交流是一把雙刃劍。
遼建國多年,南院北院分治,漢民和契丹分治,遼皇更是學習中原王朝的組織架構收繳權力。也正是因為如此,契丹民族漸漸脫離馬背,很多老貴族已經不擅騎射,紛紛置辦起田產,衣冠服飾上更是以類中華為風尚。遼國軍隊再不像以前勇武,戰鬥力銳減,金國趁機不斷蠶食其土地。對此遼皇深感其憂,對結盟和親之事自是雙手讚成。
“耶律兄不是我說你,你號稱力能扛鼎,第二場武鬥就沒信心戰勝他完顏骨碌?”
耶律光搖搖頭:“攻人以謀不以力”
楊炯撇撇嘴:“說得好聽,你不就是怕在射考上輸給他得不到武比的三分嗎?”
“非也,其實孤更擔心楊兄弟拿了文鬥的三分”
楊炯聞言暗自盤算。
現在自己是兩分,如果再得一分,那遼金想要超過自己就要在武比中全勝拿下騎射角鬥的三分。要知道完顏骨碌號稱百步穿楊,銳不可擋,遼想要全得三分恐怕有難度。上午耶律光大概就是為了試探完顏骨碌才畫了那幅圖,目的就是評估他的武功,看是否能在角鬥場得分。他如此說,看來也是有所考量。如果最後讓金國獲得三分,那將會徹底破壞楊炯的計劃。
想要此不再多言,拿起毛筆在白紙上書寫起《望京賦》。楊炯選擇的是趙孟頫的楷書,趙楷書既有晉唐之風韻,又極具特色。整體上既兼顧法度又不失秀美,圓潤遒勁,神采煥發。可以說是絕對超出這個時代的存在。
耶律光見楊炯專心書寫,知道他已經明白其中利害。正如自己的小妹所言,這楊兄弟對和親根本沒有興趣,是大遼天然的盟友。對於楊炯幫忙後自己是否能夠奪得書法的一分,他也不是很確定,畢竟從情報上看,這楊炯並沒有傳出什麽書法上的名聲。不過也並非毫無收獲,至少如自己小妹所料,大華的官家和自己有著共同的利益,這楊炯或許就是那皇帝派來幫助自己,避免節外生枝的一手。
不多時,楊炯的書法已經完成。檢查了一下見沒有疏漏就直接將這篇《望京賦》與耶律光考桌上的白紙對調。耶律光見他完成的如此快,不免心中疑惑:“可行?”
楊炯自信道:“勝過那李繼铖不在話下!”
耶律光見他如此自信,也不糾纏,拿起紙張就朝著考官走去。他明白,這場大比自己隻需要勝過西夏李繼铖,楊炯會自動認輸。李繼铖這老小子見金國沒來,想要爭得書法考的一分向金國納那投名狀,妄想破壞遼華結盟。可你老小子不知,裁判都和我大遼站在一起,你拿什麽和我鬥。
楊炯見他交卷,拿起毛筆,在白紙上用文徵明的楷書寫起了《望京賦》,磨磨蹭蹭的寫了三分之一,見考試時間已經到了,直接起身交卷。
結果不出所料,耶律光的楷書獨樹一幟,脫穎而出,毫無爭議的獲得書法考的一分。值得一提的是李繼铖這老小子的書法也有些造詣,結構嚴謹,筆力雄壯,不失為一篇佳作。難怪他敢來參加比賽,還真有兩把刷子。
由於楊炯沒有寫完,自是不在評比之列。至此第一場文鬥全部結束,楊炯得到二分,遼國耶律光得到一分,金國毫無斬獲。如此局麵,遼國想要贏就必須在武鬥中贏得兩場,金國想要贏就需要武鬥三場全勝才行。
“明日的武鬥真是讓人期待”楊炯感歎一聲獨自離開考場。
從鴻臚寺得來的消息,完顏骨碌擅長騎射,尤其好女色,從未聽說他還擅丹青呀?疑惑的楊炯朝著他的畫紙看去。
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株含苞待放的迎春花,寥寥數筆,不需繁多,留白恰到好處,而迎春花的枝頭站著一隻紅嘴鸚鵡,模樣靈動,讓人一見便心生歡喜。隻是這筆觸過於粗糙,線條不夠老練。唯一值得一提的便是那布局與留白,整體上將此畫拉高了一個檔次,算得上是一幅佳作。
走到畫考考官孫涪陵身前,詢問此場的規則。孫涪陵是前朝宮廷畫師,國破後了無生計靠賣畫為生。大華建立,百廢待興,為彰顯皇恩,廣開科舉。由於製舉丹青科缺少考官,於是特詔他進入畫院任職。
從他的口中楊炯大致了解畫考的基本規則。考題寫在畫紙最上端,題為“嫩綠枝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考生依照題目有一炷香時間作畫,截止到正午時分,由畫院三名考官閱卷後議定勝者。
楊炯要了一張畫紙,與完顏骨碌隔了一個身位坐下,拿起畫筆準備作畫。在開考前楊炯暗自觀察了一眾考生的畫紙,針對“嫩綠枝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的題目,大家的思路和方向都和金國太子的大差不差。
為了表現考題中的春色,大都選擇重點描繪春天開放的鮮花,想在花朵的畫法上勝人一籌,畫迎春花寓意早春,畫桃花李花寓意春濃,畫含苞欲放寓意春興,等等不一而足。相對而言,完顏骨碌的想法更具巧思,不但有迎春花暗合題目,那一點紅用鸚鵡的紅嘴表現,可謂構思巧妙。
想到這楊炯轉頭朝右邊看去,見朱謙善一臉愁容的和骨碌嘀咕著什麽,反觀咕嚕卻是一副無所謂的模樣。如此說來,難怪會覺得他這幅畫布局和巧思都是上上之選,唯獨那筆觸和手法略卻顯得稚嫩。朱謙善能幹預的也就隻能是這些了,遇上這麽個主子也是糟心。
楊炯收迴了神遊天外的思緒,專心畫了起來。要說這畫考考的是技法多一些還是立意多一些很難說,但經曆過多年應試教育的楊炯知道,想要從一眾平庸的畫作中脫穎而出,那必須要做與眾不同,眼前一亮,打定主意的楊炯瞬間來了靈感。
時間過的飛快,眼瞅著楊炯的畫作已經畫到一半的時候,身邊突然傳出一聲低語:“楊少卿跑題了!考題讓你畫的是春色,你畫個仕女幹嘛?”楊炯看著坐在一旁的耶律光疑惑道:“太子對丹青也有涉略?”
“談不上擅長,馬馬虎虎”
楊炯翻了個白眼:“你倒是謙虛”
耶律光並沒有因為楊炯的嬉笑而生氣,悄悄靠近繼續道:“孤觀那骨碌所畫與題目甚是向合,這場楊少卿怕是要輸了”
楊炯停下畫筆,轉頭說道:“是你觀還是你妹妹觀?”
這遼國太子撒然一笑,也不惱怒:“難怪孤那眼高於頂的妹妹會對楊少卿稱讚有加,和聰明人說話就是舒心”
楊炯對這個善變的太子也是無奈,幾個時辰前還針鋒相對,現在卻滿是親近,這能求能伸的做派,難怪會傳言他有雄主之姿。
楊炯提起畫筆接著完成還未完成的畫作,漫不經心道:“嫩綠枝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需多。為什麽一定是畫春色呢?如果考題是紅杏出牆,難道大家都要畫紅杏嗎?”
耶律光也是聰明之人,一點就透。抄起畫筆就畫了起來。要知道,此場畫比並非單單的比拚創意巧思,畫技構圖、色彩運用都在考察之列,所以對耶律光是否領會其中的深意,是否和自己題材一樣,楊炯並不甚在意,他有信心擊敗在場的所有人。想當年自己仿造宋代花鳥畫,即使是自己的老師都難辨真假,對付這群人還是不在話下。
楊炯看著眼前的那炷香燃燒得所剩無幾,完成最後一筆的楊炯伸了個懶腰,餘光瞥見旁邊耶律光的畫卷,差點沒閃了自己的老腰。
“太子,你啥情況?畫春宮圖也是你的強項?”楊炯朝一旁的耶律光小聲道。
耶律光聞言轉頭滿是得意:“怎麽樣,楊少卿!孤這幅《草原幸裴滿圖》是不是很棒!”
“你還別說,古往今來,考場畫春宮圖的你怕是第一個!誰?你說你這春宮圖叫什麽?”楊炯起初還想要譏諷,突然想起他說的這幅畫的名字,有些驚詫的問道。
耶律光見楊炯體會到到其中意味,不懷好意的朝他點點頭。
楊炯重新打量起這幅春宮圖,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大草原,在一處草甸中間躺著一個滿目含春的女子。仔細觀這女子裝束,秋山服,鳳翅鎦金冠,這不就是金國皇後獨有的裝束嗎?再看這女子衣衫不整,周圍站著一群草原武士,有的袒胸露乳、有的目露淫光,不一而足。再聯想起這幅畫的名字叫《草原幸裴滿圖》,這不就是畫的當初金國皇後裴滿被黃頭室韋俘虜後淩辱的場麵嗎?
當年金國皇帝完顏撒離赫在統一金國諸部期間,與勢力最大的黃頭室韋爭奪東部草原的地盤。在夾山戰役中,完顏撒離赫戰敗逃跑,他的妻子裴滿被俘虜。雖然最後撒離赫卷土重來,徹底掃滅了黃頭室韋,救迴了自己的妻子。但自此以後就流傳出裴滿在被俘期間,被多個黃頭室韋人在大庭廣眾下淩虐,極盡屈辱。後來就連太子完顏骨碌的合法性都遭到了質疑。若不是完顏撒離赫以暴力彈壓,把黃頭室韋徹底滅族,恐怕一場政變在所難免。
楊炯明白這事不管真假,對當時還未稱帝的完顏撒離赫而言,都必須是假的。裴滿代表的部族可是金國最古老的部族,並且在完顏撒離赫統一諸部的行動中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建國後更是出人出力,如果因為這件事否決裴滿做皇後,那她背後的勢力定會反撲。到那時完顏撒離赫想要鎮壓可就沒那麽容易了。
耶律光畫這個不是明擺著要羞辱金國使團嗎?想到這些,楊炯抱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突然大聲道:“耶律兄這幅《草原幸裴滿圖》實在是讓人眼前一亮,此場大比可稱第一!”
在場眾人聞言都投來好奇的目光。金國一行本來已經交卷,在一旁等候最後的結果,見楊炯的話先是一愣,隨後走過來看向耶律光的畫卷。
不看還好,一看之下,完顏骨碌暴跳如雷。裴滿是自己的生身母親,自己因為這件事,太子的合法性一直遭到質疑。在金國,此事就是他的逆鱗,小時候有人拿此譏笑,他五歲就敢持刀殺之,如今被如此羞辱,他豈能容忍。
“耶律光!你找死”說著不顧阻攔,一腳踹翻耶律光的考桌,抓起畫卷扯了個粉碎。即便如此還不解氣,揮拳朝耶律光的麵門砸去。
耶律光早有防備,大唿一聲:“來得好!”,揮拳迎了上去。
楊炯見狀,拿起自己的畫交給一旁的考官,隨後站在一旁看戲。
二人你來我往,一個出腿勢大力沉,一個揮拳氣勢磅礴,拳腳相對,虎虎生風。
“完顏小兒,早就聽聞你武藝超群,如今一觀,不過爾爾”耶律光一邊衝拳和骨碌角力,一邊出言譏諷。
完顏骨碌並不辯駁,隻是揮拳更加用力,從他漲得更紅的雙目中不難看出,他早已怒不可遏。隻見骨碌揮拳衝抵耶律光來勢迅猛的一招後,俯身上前,招式一變,接連不斷的揮拳進攻耶律光的要害。
耶律光見其完全放棄防守,招招直奔自己要害而來,也是怒從心頭起。抬腳就是一踢,拉開與骨碌的距離,準備尋找機會一擊而定。然而骨碌完全不給其機會,如同瘋狗一般,追著他步步緊逼,根本讓他喘息。
耶律光見此,也是被打出了怒火。於是不再防守,揮拳和骨碌纏鬥在一起,二人你一拳我一腳毫不退讓,不多時就紛紛掛了彩。
楊炯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不時出言鼓動:“耶律兄,你咋迴事?不是說你力能扛鼎嗎?怎麽連他一拳都接不住?哎呀呀!骨碌太子,防守都不防了?真是條硬漢子!”
“都是你幹的好事!”耶律南仙帶人匆匆趕來,走到楊炯身邊怒目而視。
“什麽話!什麽話!是耶律兄自己要畫春宮圖,關我什麽是事?”
耶律南仙冷哼一聲對場中道:“皇城司的人就在這裏,二位莫要將事情鬧到不可挽迴的地步,不要忘了自己來的目的!”場中二人打鬥正酣,哪裏會在意她的言語,你來我往的繼續爭鬥。
皇城司帶隊之人也是楊炯的老熟人譚花。她見二人並沒有停止的意思,眉頭一皺,拔出寶劍,邁步朝場中走去。隻見她一招燕子入巢進入戰圈,雙腿側橫踢擊退骨碌來勢迅猛的一拳,借著骨碌衝拳的力道,空中翻轉,一招仙人指路挑向耶律光的脖頸。耶律光見那寒光寶劍直奔自己而來,止住揮拳的右手,側身堪堪避過劍鋒。譚花一套招式行雲流水,毫不拖遝,從進入戰圈到分開二人不過數息。
“二位太子想要比鬥,自可在第二場大比中一決勝負,莫要在京畿重地逞兇”譚花麵色寒霜,算是給了兩人一個台階。
此時二人已經被各自的使團圍住,耶律南仙拉著耶律光耳語了幾句,耶律光朝遠處的楊炯看了一眼後帶著眾人離開。完顏骨碌牙齒咬的吱吱作響,顯然還是怒意未平,見耶律光已經離開,深唿吸幾次後,不去理會一直在說話的朱謙善,徑直離開。
畫考結果可想而知。楊炯的仕女圖結構嚴謹,著色考究,布局更是絕佳。一少女靠在窗前,滿目柔情,窗外翠竹掩映,竹葉層層疊疊遮掩了大部分的畫紙,而少女的紅唇仿佛是一筆點睛,瞬間抓住了看畫之人的眼球。如此紅綠對比,正是契合題目的“嫩綠枝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需多”。
如此巧思讓考官連連叫絕,而耶律光的春宮圖早就被撕得粉碎,骨碌的那幅《鸚鵡迎春圖》雖然意趣深遠,可筆觸和線條過於稚嫩,其他參賽者的題材毫無新意,楊炯獲得此場第一名副其實。
晌午已過,楊炯走出貢院,準備休息一番後參加下午的書法比賽。書法比鬥很簡單,用楷書書寫當朝大儒於甲第的《望京賦》。楷書方正規矩,更加適合比鬥和裁判。此場比鬥不同於前兩場,書法場更加注重效率,規定一個時辰之內完成書寫,統一現場閱卷,當場公布成績。
楊炯看著周圍的參賽者,比上午要少了很多。前兩場楊炯連得兩分,一篇《靈宓賦》很快傳遍京城,大家在震撼之餘紛紛猜測起五公主的樣貌,而楊炯所展現出的才華更是讓很多碰運氣者望而卻步。
楊炯找了個角落的位置坐下準備書寫《望京賦》,誰成想那耶律光站在場外四下觀望,見到楊炯眼前一亮,快步趕過來坐在楊炯旁邊。
“耶律兄,你這是賴上我了?”
耶律光笑笑:“楊兄弟何出此言,孤隻是見你一人在此,怕你孤單,故而前來相陪!”
楊炯翻了白眼,對這個借口嗤之以鼻:“耶律兄除了在春宮圖上造詣非凡,難道這書法也能舞弄一二?”
“楊兄弟過譽了,為兄對書法一竅不通”,耶律光無所謂道。
“那你來幹嘛?你看看人家完顏骨碌,知道贏不了,直接就不來參賽!”楊炯疑惑道。
“楊兄弟看那邊”,耶律光並沒有解釋過多,而是用手指向場中一人。
楊炯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西夏李繼铖!”
“這老小子來者不善,看來是不想讓孤得到這一分。”
楊炯聞言莫名其妙:“耶律兄是不是太自信了,你不是剛說自己不懂書法嗎?你怎麽覺得自己會得分?”
“我是不懂書法,可是你懂呀。”
“什麽意思?”
耶律光笑到:“孤的小妹說,楊兄弟會幫我大遼奪得大比的勝利。”
楊炯聞言沉默,隨後麵無表情道:“何以見得?”
“你不是想知道為什麽我大遼求娶的是九公主而非其它嫡親公主嗎?”
楊炯沒有說話,等他言說下文。
耶律光見楊炯真如自己小妹說的那般,於是自信開口:“大華皇帝許諾,封鎖登州外海,隻有孤的軍隊可在登州出海”
楊炯悚然,官家什麽意思?對遼開放登州就不擔心遼國趁機反撲,攻入中原?
遼國借道登州從水路進入金國腹地,如此說來對遼國確實是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聯想到官家讓自己做的事,楊炯突然明白,官家也擔心遼國背盟,所以才讓自己殺金國太子完顏骨碌。隻有讓遼金徹底成為死敵,遼國才不敢背刺大華,相比於和親,遼金仇恨才是遼華盟約的真正粘合劑。而讓遼金成為死敵的關鍵就是楊炯正在做的事,借刀殺人,栽贓嫁禍。
耶律光見楊炯不說話,靠近了些低聲道:“孤知道你們不相信大遼的誠意,孤的弟弟耶律倍如今已在太學求學,而你們大華的誠意楊兄弟是不是該表示一下?”
楊炯聞言對耶律光的魄力有了新的認識,為了促成結盟,他竟然能說服遼皇讓自己的小兒子耶律倍在大華做質子。看來耶律光迫切需要一場對金的大勝來穩固自己的太子地位,不然也不會如此說。他的目的很明確,他要楊炯幫他贏得大比,娶得九公主,促成遼華結盟。
對於耶律光的坦誠,楊炯並沒有選擇全信。皇帝和遼私下有交易他不意外,意外的是官家對於鏟除皇後勢力的決心,為此不惜許給遼國登州口岸的使用權,看來這些年皇後的勢力已經發展到連皇帝都忌憚的地步。不然也不會大費周章的解決九公主這個皇後陣營的門戶。
想通一切,楊炯才明白結盟並不像史書上寫的那麽簡單,前期的準備,雙方的試探,各方的博弈,結盟的信心等等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如今遼國留下質子表明誠意,大華就需要送九公主和親以安遼國之心。
遼國要鏟除金國,大華要隳滅西夏,雙方又都擔心在自己出兵時,對方在背後捅自己一刀,如此便出現了結盟的基礎。另一方麵,遼建國多年,漢化已久,在文化認同、禮儀規範方麵能和大華取得共識,而不像金國這種剛剛建國不久的野蠻民族,如果與他們結盟無異於與虎謀皮。金國勢頭正盛,若是和他結盟滅了遼國,下一個他就可能對大華齜牙。對於一個不了解的對手,大華更願意與遼國這個相互熟稔的對手結盟。
文化交流是一把雙刃劍。
遼建國多年,南院北院分治,漢民和契丹分治,遼皇更是學習中原王朝的組織架構收繳權力。也正是因為如此,契丹民族漸漸脫離馬背,很多老貴族已經不擅騎射,紛紛置辦起田產,衣冠服飾上更是以類中華為風尚。遼國軍隊再不像以前勇武,戰鬥力銳減,金國趁機不斷蠶食其土地。對此遼皇深感其憂,對結盟和親之事自是雙手讚成。
“耶律兄不是我說你,你號稱力能扛鼎,第二場武鬥就沒信心戰勝他完顏骨碌?”
耶律光搖搖頭:“攻人以謀不以力”
楊炯撇撇嘴:“說得好聽,你不就是怕在射考上輸給他得不到武比的三分嗎?”
“非也,其實孤更擔心楊兄弟拿了文鬥的三分”
楊炯聞言暗自盤算。
現在自己是兩分,如果再得一分,那遼金想要超過自己就要在武比中全勝拿下騎射角鬥的三分。要知道完顏骨碌號稱百步穿楊,銳不可擋,遼想要全得三分恐怕有難度。上午耶律光大概就是為了試探完顏骨碌才畫了那幅圖,目的就是評估他的武功,看是否能在角鬥場得分。他如此說,看來也是有所考量。如果最後讓金國獲得三分,那將會徹底破壞楊炯的計劃。
想要此不再多言,拿起毛筆在白紙上書寫起《望京賦》。楊炯選擇的是趙孟頫的楷書,趙楷書既有晉唐之風韻,又極具特色。整體上既兼顧法度又不失秀美,圓潤遒勁,神采煥發。可以說是絕對超出這個時代的存在。
耶律光見楊炯專心書寫,知道他已經明白其中利害。正如自己的小妹所言,這楊兄弟對和親根本沒有興趣,是大遼天然的盟友。對於楊炯幫忙後自己是否能夠奪得書法的一分,他也不是很確定,畢竟從情報上看,這楊炯並沒有傳出什麽書法上的名聲。不過也並非毫無收獲,至少如自己小妹所料,大華的官家和自己有著共同的利益,這楊炯或許就是那皇帝派來幫助自己,避免節外生枝的一手。
不多時,楊炯的書法已經完成。檢查了一下見沒有疏漏就直接將這篇《望京賦》與耶律光考桌上的白紙對調。耶律光見他完成的如此快,不免心中疑惑:“可行?”
楊炯自信道:“勝過那李繼铖不在話下!”
耶律光見他如此自信,也不糾纏,拿起紙張就朝著考官走去。他明白,這場大比自己隻需要勝過西夏李繼铖,楊炯會自動認輸。李繼铖這老小子見金國沒來,想要爭得書法考的一分向金國納那投名狀,妄想破壞遼華結盟。可你老小子不知,裁判都和我大遼站在一起,你拿什麽和我鬥。
楊炯見他交卷,拿起毛筆,在白紙上用文徵明的楷書寫起了《望京賦》,磨磨蹭蹭的寫了三分之一,見考試時間已經到了,直接起身交卷。
結果不出所料,耶律光的楷書獨樹一幟,脫穎而出,毫無爭議的獲得書法考的一分。值得一提的是李繼铖這老小子的書法也有些造詣,結構嚴謹,筆力雄壯,不失為一篇佳作。難怪他敢來參加比賽,還真有兩把刷子。
由於楊炯沒有寫完,自是不在評比之列。至此第一場文鬥全部結束,楊炯得到二分,遼國耶律光得到一分,金國毫無斬獲。如此局麵,遼國想要贏就必須在武鬥中贏得兩場,金國想要贏就需要武鬥三場全勝才行。
“明日的武鬥真是讓人期待”楊炯感歎一聲獨自離開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