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軍工廠,其實都是重工企業,對於煤和鋼鐵的需求遠超其他行業的總和。


    南洋要發展軍工,原材料需求上隻有兩條途徑,一種全靠買,一種靠羊城輸血。


    王浩想的很清楚,以目前青朝的體製係統,讓大夏商人或固有官僚階級去大量開采煤礦和鐵礦,再運輸到羊城,成本可以高到喪心病狂,所以還不如直接從洋人手裏買。


    沒有金手指,日子還得拉扯著過,等以後自己能立足江南時,再做自產的打算。其實漢陽才是最理想的軍工廠選址。


    就目前來說,自己的軍工廠,並不在乎產量,攀科技樹才是王道。


    在南洋這裏,初期製造槍支、大炮,就當是修煉內功的練兵了,一切以先訓練出一支有生產能力的技工班子為主要目的。另外,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現在不是盲目量產的時機。


    仗在打,技術在進步,此時全球軍工廠都在進行裝備革命,前裝步槍和前裝火炮都將在十年內徹底退出曆史舞台,作為穿越者的王浩知道量產就是浪費。


    材料學的提升日新月異,每一次鍛造技術的發展,都會影響裝備的設計。


    西歐的軍隊都知道,前裝火炮的裝填極其繁瑣,所以早在1845年,鷹國人阿姆斯特朗就發明製造出了第一台現代式後裝線膛大炮。但是要實現軍隊換裝,發明是發明,量產是量產,中間相隔的有時候是坦途,有時候就是鴻溝。


    現代式後裝線膛大炮從發明到量產,中間隔著的恰巧就是鴻溝。


    古早的後裝炮400多年前就有,還有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叫弗朗基炮,不過這種炮有個巨大的bug:後膛炮尾的封閉問題。材料和技術上的缺陷導致每次發射時火藥氣體都會外泄,於是軍火商們放棄了後膛炮,改將炮尾完全封閉,鑄造為一體,這也是前膛炮流行了這400年的主要原因。


    現在全球最流行的火炮仍然是燧發式擊發機前裝線膛炮,這也是王浩穿越過來後遇到最多的火炮類型。


    至於阿姆斯特朗發明的那個後裝線膛大炮嘛,用能用,而且還在鷹國高盧聯軍進攻京都時雄起了一波,以五人陣亡的代價殲滅一半的八旗旗兵,就是這仗把青廷的底子全給打沒了。曾經一路橫推整個歐洲的蒙古騎兵也從此完全消失在了曆史裏。


    額...扯遠了,其實這一仗也算是阿姆斯特朗火炮的首秀,不過首秀過後便是絕唱,因為鷹國人很快在新西蘭和毛利人的戰場上發現了這種後裝火炮的老大難問題——閉塞不足。再加上鍛造要求太高,造價昂貴的原因,鷹國人放棄了阿姆斯特朗火炮,又改迴了前裝線膛炮。


    王浩的軍工廠自然不可能去量產這種後裝火炮,就算造出一兩台,那也是個奢侈品,隻能放在主艦上裝一裝。


    要想全麵量產後裝線膛大炮,還缺三樣技術:斷隔螺紋式炮閂技術、橫楔式炮閂、定裝錐形炮彈。


    王浩看著眼前的笑成花的威爾遜,開口說道:“軍工廠要造的,而且我打算就放在鱷魚島東側。”


    威爾遜臉色喜色更濃,正欲說什麽時,王浩擺擺手打斷了他,繼續說道:“南洋這裏資源匱乏,所以我並不打算大規模量產軍火,初期以建造船廠和後膛步槍為主。你們美麗國人的武器技術不如锝國和高盧,威爾遜,你說,你能提供給我什麽?”


    聽到王浩這麽說,威爾遜就尷尬了。論造槍造炮,他們美麗國人的確還差一些,沒有如同後世那般開展軍備競賽,他們自己用的許多步槍還是從歐洲戰場上淘汰下來的。


    見威爾遜有些泄氣,王浩直接從係統裏切出左輪,拿在手裏轉了一圈。


    威爾遜見狀頓時被嚇得跳了起來,想你是不是瘋了,生意談不成沒必要動槍不是。


    王浩笑了笑,收起左輪,道:“這把槍叫轉輪手槍,是你們美麗國人首先發明的,你迴國內幫我找槍械設計的專家,能來南洋最好,我可以出高工資,如果來不了,就幫我去研究和設計自動手槍。”


    威爾遜問道:“自動手槍?”


    王浩點點頭:“對,就是有彈夾可以連續射擊的肘節式閉鎖機構自動手槍。威爾遜,你先找人來設計和規劃南洋軍工廠的布局,島東側的空地可以多暫用,廠房不用很大,但是需要規劃多個廠區,製造手槍、步槍、火炮的廠區都分開,要有試驗場,要有科研樓。”


    威爾遜聽著有些感覺了,道:“沒問題,我認識好幾個這方麵的專家,有我美麗國的,也有锝國的。”


    王浩道:“锝國的好,你以後多關注锝國的發明家,有個叫毛瑟的,全名我不記得了,找到他後不管你用什麽辦法都要邀請他過來。”


    自己對發明家知道的不多,知道毛瑟還是因為小時候玩過毛瑟仿真玩具手槍罷了,所以連個全名都不知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晚清:吃雞主播守國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兩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兩河並收藏穿越晚清:吃雞主播守國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