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上酒!”
趙拂衣大步走進醉仙樓裏,還不等店小二張口招唿,就已經大聲喊了出來。
足足一個月的苦修,每日足不出戶,就連一日三餐,都是讓飯館送到門口,實在把他憋悶壞了,甫一出關,便找到這家酒樓,打算痛飲一番,放鬆緊緊繃了一個月的精神。
醉仙樓就開在光德坊裏,雖然是家小酒樓,但能在長安立足,自然有其獨到之處,樓裏釀的蠕淥、蘭生、翠濤和玉薤,都是難得一見的好酒。
酒是好酒,菜自然也是好菜。
醉仙樓有一道名菜,叫做金齏玉膾,色味俱佳,在整個長安都極有名。
所謂金齏,又叫八和齏,是用蒜、薑、橘、白梅、熟粟黃、粳米飯、鹽、醬等八種調料,以秘法調製而成的一種蘸料。
至於玉膾,則是魚膾的別稱,也就是後世所說的生魚片,是把打撈出水的鮮魚,以快刀切成薄如蟬翼的魚生。
以玉膾蘸金齏,滋味鮮中帶甜,輔以冰鎮,確是人間至味。
醉仙樓的金齏玉膾,做法與別家還有不同,他家的魚膾,隻用一種鮮魚,就是剛剛從黃河裏打撈上來的黃河鯉魚,裝在水桶裏麵,以快馬運到長安,當場切片,直接上桌,鮮味比別家更勝一籌。
滋味好,價格也不便宜,一份金齏玉膾,足足要紋銀二兩,就算趙拂衣身價不菲,吃起來也有些心疼。
不過,心疼歸心疼,吃還是要吃的,口腹之欲,就連神仙也不可避免,更何況他一個少年。
趙拂衣來到醉仙樓,選了二樓一個靠窗的位置,要了一壇好酒,又要了幾樣好菜,靠窗獨飲,憑欄遠眺,一個月的疲倦一掃而空,感覺精神抖擻,整個人都活過來了。
酒足飯飽,已是半個時辰之後。
趙拂衣結過飯錢,走出醉仙樓,抬頭望了望天。
差不多未時一刻,想了想現在迴去還早,幹脆轉身往關中書院走去,一來散步消食,二來許久沒有去了,正好看書消遣。
他如今已是外家層次的好手,身具一牛之力,走起路來,步履輕健,雖然沒有特地加快步伐,但也比往日快得多,以前需要走一個時辰的路,現在差不多一刻多鍾就已經走到。
不大會功夫,趙拂衣來到關中書院,也不往別處去,徑直上了瀛洲樓的二樓。
……
瀛洲樓裏,還是如往日一樣安靜。
這座樓裏存放的,都是記載怪力亂神一類的典籍,一向為學院的夫子不喜,也因此,大多數學子都極少涉足,唯恐落下一個不務正業的名聲,倒讓他感覺清淨不少。
窗外陽光明媚,樓裏溫度宜人。
趙拂衣上了二樓,整個樓層空空蕩蕩,一個人也沒有。
他先到書架前麵,取了一厚遝,足有七八本書,抱到常坐座位旁邊,然後,抽出上次沒看完的《騎鯨記》,繼續讀了起來,這本書是本朝一位官員,前往北海遊曆時,留下的遊記,文字優美不說,裏麵記載的內容更是神奇,算是一本上乘之作。
不大功夫,將這本書看完,他有拿起一本《浮生幽夢》,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這本《浮生幽夢》是前朝鬆江府一個落魄的世家子弟寫的,講的是神鬼妖狐的故事,文采雖然也不錯,可惜內容無稽,故事荒誕,有些顛三倒四,就連趙拂衣也覺得太過荒謬,隻怕不是真事,像是書生自己亂編的。
趙拂衣一頁一頁翻動,翻到最後幾頁的時候,忽然看到書裏夾了一張薄薄的信箋,上麵是一幅白描小畫,旁邊還有幾行小字。
“這是什麽……”
趙拂衣心生好奇,把畫取了出來,瞧了一眼。
下一個瞬間,他臉色驟然大變,忽的站了起來,轉頭向四周望去,卻見空蕩蕩的一個人都沒有。
“是誰?”
趙拂衣站在原地,臉色陰沉的可怕,就像見鬼了一樣,許久之後,方才低下頭去,目光再次落在這副白描小畫。
……
這幅小畫上麵是一片竹林,竹林裏有一座亭子,上麵掛著一塊小小的牌子,寫著“尾生亭”三個字。
在亭子裏麵,站著一個少年公子,手持長劍,麵色陰冷,惡狠狠地看著對麵的兩個人。
在少年公子對麵,站著一男一女,年紀也都在十六七歲上下,其中,少年麵色沉靜,身著長衫,將少女護在身後,少女看起來有幾分驚恐,又有幾分可憐。
畫畫之人,筆法超卓,筆下人物,栩栩如生,就連神態表情,都畫得惟妙惟肖。
就在竹林左側,寫了一首小詩:林間一公子,拔劍欲殺人,自作複自受,葬身黃泉裏,誰能掃不平,周家少年郎。
這首小詩下麵,又寫了兩段話。
“先生品性高義,在下十分佩服,欲請小酌,還望答應,明日酉時二刻,東市新竹小軒,天字一號,敬請駕臨。”
“另,先生若不肯前往,在下難免失望,失望則神傷,神傷則難以自持,必將先生義舉宣告天下,以讓長安百萬黎民百姓,都知先生拔刀相助之義舉。”
趙拂衣看著這副白描小畫,心中憤怒至極,這哪裏是一副白描小畫,分明是一封恐嚇信!
畫的內容是一個月前,他在尾生亭外,撞見林鎮逼迫秋素白,出麵將林鎮逼退的事情。
畫上的三個人物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粗粗一看,已有幾分相似,仔細再看,無論是林鎮、趙拂衣也好,還是秋素白也罷,表情神采,無一處不像。
隻要是認識他們的人,看到這幅畫,馬上就會明白當時的情況。
至於旁邊的文字,雖然說的文縐縐,含義卻很陰毒,暗指林鎮死於趙拂衣之手,要他明日酉時二刻,前往約定的地點,見畫這幅畫的人,如果不去的話,就把這件事情宣揚出去。
……
“到底是誰?”
趙拂衣忍不住喃喃自語,臉上的神情雖然已經漸漸恢複平靜,心裏卻似怒潮一樣,波濤洶湧,難以平複。
他在原地站了半晌,想了許多事情,最終把這幅畫又疊了起來,收到懷中,決定明天赴約,探個究竟。
他知道這是一個陷阱,隻要去了,必然難以善了,最初也想不去,甚至想一走了之,可是後來想明白了,此行非去不可。
原因也很簡單,答案就在這幅畫來曆裏麵。
他今天來關中書院是臨時起意,絕對不會有人提前知道,也就不會有人提前把這幅畫夾在這本《浮生幽夢》裏麵。
換句話說,這幅畫出現在這本書裏,隻有一個可能,就是他在看前一本《騎鯨記》時,一時出神,竟沒有注意到,有人無聲無息,來到他身邊,翻開《浮生幽夢》,把畫夾了進去。uu看書 uuknshu.o
此人能做到這一步,意味著,修為比他不知高出多少,若是想要殺他,絲毫也不為難。
更何況,此人與他近在咫尺,他都沒有發現,足以證明,此人有隨時跟蹤他,卻不被他發現的本事。
如此一來,不知此人在背後,還做過多少事情,知道他多少秘密,搞不好連他射殺林鎮,毀屍滅跡的過程,全都看在眼裏。
若是這樣,此人甚至不必動手,隻要把這件事告訴許門中人,他就未必能活著離開長安城。
換句話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他的生死已經掌握在此人手中。
趙拂衣想到這裏,微微搖了搖頭,事情還有迴轉的餘地,也未必就像他想的這麽糟。
此人如此厲害,想殺他隨時都可能,卻沒有跟他動手,而是送來一份書信,約他見麵,必然有別的目的,未必就會要了他性命。
隻要此人有所求,就有談判的可能,到時候未必不能找出一條生路。
許久之後。
趙拂衣懷著滿腹疑慮,離開關中書院,腦子裏不斷思索,到底是誰留下這麽一封書信,約他前往,又要做什麽。
他心中揣測出幾個可能的人選,卻又被他一一推翻,這幾個人都有可能,這幾個人也都不可能,最終還是沒有得出結論。
“這種感覺太糟了,必須得盡快變強才行……”
離開關中書院的一刻,趙拂衣第一次對力量生出無與倫比的渴望,以往雖然也受過生命的威脅,卻沒有這次這樣,幾乎完全失去了對生命的控製,甚至連拚命都不知道找誰拚!
趙拂衣大步走進醉仙樓裏,還不等店小二張口招唿,就已經大聲喊了出來。
足足一個月的苦修,每日足不出戶,就連一日三餐,都是讓飯館送到門口,實在把他憋悶壞了,甫一出關,便找到這家酒樓,打算痛飲一番,放鬆緊緊繃了一個月的精神。
醉仙樓就開在光德坊裏,雖然是家小酒樓,但能在長安立足,自然有其獨到之處,樓裏釀的蠕淥、蘭生、翠濤和玉薤,都是難得一見的好酒。
酒是好酒,菜自然也是好菜。
醉仙樓有一道名菜,叫做金齏玉膾,色味俱佳,在整個長安都極有名。
所謂金齏,又叫八和齏,是用蒜、薑、橘、白梅、熟粟黃、粳米飯、鹽、醬等八種調料,以秘法調製而成的一種蘸料。
至於玉膾,則是魚膾的別稱,也就是後世所說的生魚片,是把打撈出水的鮮魚,以快刀切成薄如蟬翼的魚生。
以玉膾蘸金齏,滋味鮮中帶甜,輔以冰鎮,確是人間至味。
醉仙樓的金齏玉膾,做法與別家還有不同,他家的魚膾,隻用一種鮮魚,就是剛剛從黃河裏打撈上來的黃河鯉魚,裝在水桶裏麵,以快馬運到長安,當場切片,直接上桌,鮮味比別家更勝一籌。
滋味好,價格也不便宜,一份金齏玉膾,足足要紋銀二兩,就算趙拂衣身價不菲,吃起來也有些心疼。
不過,心疼歸心疼,吃還是要吃的,口腹之欲,就連神仙也不可避免,更何況他一個少年。
趙拂衣來到醉仙樓,選了二樓一個靠窗的位置,要了一壇好酒,又要了幾樣好菜,靠窗獨飲,憑欄遠眺,一個月的疲倦一掃而空,感覺精神抖擻,整個人都活過來了。
酒足飯飽,已是半個時辰之後。
趙拂衣結過飯錢,走出醉仙樓,抬頭望了望天。
差不多未時一刻,想了想現在迴去還早,幹脆轉身往關中書院走去,一來散步消食,二來許久沒有去了,正好看書消遣。
他如今已是外家層次的好手,身具一牛之力,走起路來,步履輕健,雖然沒有特地加快步伐,但也比往日快得多,以前需要走一個時辰的路,現在差不多一刻多鍾就已經走到。
不大會功夫,趙拂衣來到關中書院,也不往別處去,徑直上了瀛洲樓的二樓。
……
瀛洲樓裏,還是如往日一樣安靜。
這座樓裏存放的,都是記載怪力亂神一類的典籍,一向為學院的夫子不喜,也因此,大多數學子都極少涉足,唯恐落下一個不務正業的名聲,倒讓他感覺清淨不少。
窗外陽光明媚,樓裏溫度宜人。
趙拂衣上了二樓,整個樓層空空蕩蕩,一個人也沒有。
他先到書架前麵,取了一厚遝,足有七八本書,抱到常坐座位旁邊,然後,抽出上次沒看完的《騎鯨記》,繼續讀了起來,這本書是本朝一位官員,前往北海遊曆時,留下的遊記,文字優美不說,裏麵記載的內容更是神奇,算是一本上乘之作。
不大功夫,將這本書看完,他有拿起一本《浮生幽夢》,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這本《浮生幽夢》是前朝鬆江府一個落魄的世家子弟寫的,講的是神鬼妖狐的故事,文采雖然也不錯,可惜內容無稽,故事荒誕,有些顛三倒四,就連趙拂衣也覺得太過荒謬,隻怕不是真事,像是書生自己亂編的。
趙拂衣一頁一頁翻動,翻到最後幾頁的時候,忽然看到書裏夾了一張薄薄的信箋,上麵是一幅白描小畫,旁邊還有幾行小字。
“這是什麽……”
趙拂衣心生好奇,把畫取了出來,瞧了一眼。
下一個瞬間,他臉色驟然大變,忽的站了起來,轉頭向四周望去,卻見空蕩蕩的一個人都沒有。
“是誰?”
趙拂衣站在原地,臉色陰沉的可怕,就像見鬼了一樣,許久之後,方才低下頭去,目光再次落在這副白描小畫。
……
這幅小畫上麵是一片竹林,竹林裏有一座亭子,上麵掛著一塊小小的牌子,寫著“尾生亭”三個字。
在亭子裏麵,站著一個少年公子,手持長劍,麵色陰冷,惡狠狠地看著對麵的兩個人。
在少年公子對麵,站著一男一女,年紀也都在十六七歲上下,其中,少年麵色沉靜,身著長衫,將少女護在身後,少女看起來有幾分驚恐,又有幾分可憐。
畫畫之人,筆法超卓,筆下人物,栩栩如生,就連神態表情,都畫得惟妙惟肖。
就在竹林左側,寫了一首小詩:林間一公子,拔劍欲殺人,自作複自受,葬身黃泉裏,誰能掃不平,周家少年郎。
這首小詩下麵,又寫了兩段話。
“先生品性高義,在下十分佩服,欲請小酌,還望答應,明日酉時二刻,東市新竹小軒,天字一號,敬請駕臨。”
“另,先生若不肯前往,在下難免失望,失望則神傷,神傷則難以自持,必將先生義舉宣告天下,以讓長安百萬黎民百姓,都知先生拔刀相助之義舉。”
趙拂衣看著這副白描小畫,心中憤怒至極,這哪裏是一副白描小畫,分明是一封恐嚇信!
畫的內容是一個月前,他在尾生亭外,撞見林鎮逼迫秋素白,出麵將林鎮逼退的事情。
畫上的三個人物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粗粗一看,已有幾分相似,仔細再看,無論是林鎮、趙拂衣也好,還是秋素白也罷,表情神采,無一處不像。
隻要是認識他們的人,看到這幅畫,馬上就會明白當時的情況。
至於旁邊的文字,雖然說的文縐縐,含義卻很陰毒,暗指林鎮死於趙拂衣之手,要他明日酉時二刻,前往約定的地點,見畫這幅畫的人,如果不去的話,就把這件事情宣揚出去。
……
“到底是誰?”
趙拂衣忍不住喃喃自語,臉上的神情雖然已經漸漸恢複平靜,心裏卻似怒潮一樣,波濤洶湧,難以平複。
他在原地站了半晌,想了許多事情,最終把這幅畫又疊了起來,收到懷中,決定明天赴約,探個究竟。
他知道這是一個陷阱,隻要去了,必然難以善了,最初也想不去,甚至想一走了之,可是後來想明白了,此行非去不可。
原因也很簡單,答案就在這幅畫來曆裏麵。
他今天來關中書院是臨時起意,絕對不會有人提前知道,也就不會有人提前把這幅畫夾在這本《浮生幽夢》裏麵。
換句話說,這幅畫出現在這本書裏,隻有一個可能,就是他在看前一本《騎鯨記》時,一時出神,竟沒有注意到,有人無聲無息,來到他身邊,翻開《浮生幽夢》,把畫夾了進去。uu看書 uuknshu.o
此人能做到這一步,意味著,修為比他不知高出多少,若是想要殺他,絲毫也不為難。
更何況,此人與他近在咫尺,他都沒有發現,足以證明,此人有隨時跟蹤他,卻不被他發現的本事。
如此一來,不知此人在背後,還做過多少事情,知道他多少秘密,搞不好連他射殺林鎮,毀屍滅跡的過程,全都看在眼裏。
若是這樣,此人甚至不必動手,隻要把這件事告訴許門中人,他就未必能活著離開長安城。
換句話說,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他的生死已經掌握在此人手中。
趙拂衣想到這裏,微微搖了搖頭,事情還有迴轉的餘地,也未必就像他想的這麽糟。
此人如此厲害,想殺他隨時都可能,卻沒有跟他動手,而是送來一份書信,約他見麵,必然有別的目的,未必就會要了他性命。
隻要此人有所求,就有談判的可能,到時候未必不能找出一條生路。
許久之後。
趙拂衣懷著滿腹疑慮,離開關中書院,腦子裏不斷思索,到底是誰留下這麽一封書信,約他前往,又要做什麽。
他心中揣測出幾個可能的人選,卻又被他一一推翻,這幾個人都有可能,這幾個人也都不可能,最終還是沒有得出結論。
“這種感覺太糟了,必須得盡快變強才行……”
離開關中書院的一刻,趙拂衣第一次對力量生出無與倫比的渴望,以往雖然也受過生命的威脅,卻沒有這次這樣,幾乎完全失去了對生命的控製,甚至連拚命都不知道找誰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