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宋夏陽看見姐姐幾頓都舍不得吃東西,寧可餓著自己,也不會讓自己挨餓,心裏就不是滋味。
所以這個雞蛋餅,他是真不好意思吃太多。宋夏陽知道姐姐宋春花不容易,他最近不在家,並不知道宋春花賣了豬肉,賺了一些錢,宋夏陽還是上次走的時候的看法,總覺得姐姐不容易,這會也沒那麽沒眼力見,往死了吃。
所以吃了兩口,便說自己吃飽了。
“姐,真好吃。”弟弟宋秋林突然說道。“大姐,我還是第一次吃這麽好吃的東西,以後能不能天天吃?”
宋秋林還真的是第一次吃到這麽好吃的主食,頭幾天吃了一些豬肉,但是豬肉也不是頓頓有的,隻是那天在二嫂盧敏家,吃餃子,吃的飽飽的。
這兩天又恢複了往常的清湯寡水,所以宋秋林吃著雞蛋餅,就覺得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大姐,你是不是加豬肉了?真香。”
宋秋林年紀小,就算吃餃子的時候,也是狼吞虎咽的,還真就沒好好吃過飯。這會這個雞蛋餅,滿滿的都是蔥花味道,配合著油香,吃起來是真心好吃。
“媽,要是能天天吃到雞蛋餅就好了。”
母親唐淑萍瞪了一眼宋秋林:“吃飯別說話。”
“哦。”
宋春花卻笑著說道:“好吃就多吃點,姐努力賺錢,爭取讓你們天天都吃上麵,天天都有菜吃。”
此言一出,唐淑萍都沉默了。這個時代天天吃上麵,天天有菜吃實在是一個夢想。那得要什麽樣子大富大貴的人家,才能天天吃上這麽奢侈的飯吃?
雖然心裏這麽想,幾個人卻都很實誠的吃著。
應該是否很餓,沒有吃過這麽好吃的飯菜吧,不一會就把二斤麵六個雞蛋做出來的雞蛋餅,吃的幹幹淨淨。
宋春花並沒有吃多少雞蛋餅,飯後她偷摸的拿出玉米餅子,就著鹹菜旮瘩,填飽了肚子。現在細糧實在是不多,雖然說自己家裏種的是小麥,但是自己真心舍不得吃。
而且宋春花對於吃的這個方麵,並不挑剔。餓的日子多了,能吃飽就行。至於吃什麽,五穀雜糧還是吃糠咽菜,隻要弟弟和母親吃飽就好。
吃過了飯,宋春花拿著那天從城裏買的一包月餅,去了二嫂盧敏家裏。
“二嫂,我那天去縣裏,就正好帶迴來幾包月餅,給我的兩個好侄兒嚐嚐鮮。”
二哥宋平安和二嫂盧敏如何肯收下這月餅。
但是宋春花說,中秋節就是要送月餅,如何能不收?二嫂盧敏便收下了。
“二嫂,其實我還是有點事情,要麻煩你的。”
二嫂盧敏趕緊問道:“有什麽事,你就盡管說,二嫂一定幫忙。”
“是這樣的,我打算給幾個弟弟做身衣服,但是夏陽明天又要開學了。我怕來不及,所以想讓二嫂幫著一起做身衣服。他去讀書,穿的不好,臉上掛不住。夏陽懂事,雖然心裏沒說,但是我看在眼裏,都覺得心疼。這不,我正好買了一些布,就打算給他做件像樣的衣服穿。”宋春花說明了自己的來意思。
二嫂盧敏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宋春花找二嫂盧敏做衣服,是因為二嫂家裏有一台縫紉機。縫紉機這個東西,村裏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的。宋春花家裏窮,自然沒有。
以前她做衣服,都是用剪刀自己裁剪,之後縫合起來,雖然她手法比較熟練,但是速度上慢了很多。
宋春花前兩天去鎮上上扯了幾尺布(扯布是相對專業的方言術語,指的是買了幾尺布,因為是扯出來的,所以這麽形容。)。
布是灰色的,質量還好。
二嫂盧敏家的縫紉機是腳踏式的縫紉機,從縫紉機箱子裏把縫紉機翻上來,就開始製作衣服了。
其實,這種製作衣服的手法,全靠人來控製腳踏的速度,裁剪好尺寸之後,便開始慢慢的處理。
二嫂盧敏的手法很熟練,裁剪好衣袖,上半身下半身,之後開始縫合。
用了一個多小時,才將衣服勉強做出來。
一邊做衣服,二嫂盧敏就一邊抱怨的說道:“唉,我那個傻兒子可沒得救了。本來都上初三了,結果老師說他跟不上課,讓他下到初二。等這次迴去,就要和夏陽一個班級了。”
宋春花啊了一聲:“你說大虎留級了?”
二嫂盧敏點點頭:“可不是咋地。這小子,整天除了吃就剩下一膀子力氣了。我和你二哥商量,要不就不讓他念書了。他都十四五了,結果這書讓他讀的,至今還沒初中畢業……”
說到自己的好大兒的學習,二嫂盧敏就是一陣頭疼,宋大虎這小子,是真不是學習的那塊料子,那真是吃啥啥沒夠,學啥都不會。
上學讀書很多年了,連一首床前明月光都能背錯了。有時候二嫂盧敏是真想讓宋大虎別讀書了,抓緊收拾收拾種地去吧,再讀下去非的把她這個當媽的氣死。
但是畢竟宋大虎年紀還小,讓他去幹活,二嫂盧敏又有一些舍不得。但是,宋大虎讀書是真不太行,兜兜轉轉的,已經留級三次了。
這個時候,並沒有普及高中,所以考高中特別困難,大多數的時候,好多村裏的孩子,連初中也不能讀完了。
宋大虎能讀書,全靠二嫂盧敏家裏生活條件比較好,不太缺錢,所以才勉強讓他在學校裏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考高中,二嫂盧敏是想都不敢想。她就是舍不得孩子小,迴家種地太累了。可是指望宋大虎考高中出去,實在有點自己騙自己了。
“春花,你還別說。我真打算讓大虎子和你二哥去學習木匠,現在家家戶戶打廚子、桌子的很多。這個挺賺錢的。”
宋春花卻搖搖頭:“我看不是大虎不聰明。是他不愛學習罷了。我現在沒辦法,我都想讀書去了。隻不過我還要賺錢養家。讀書,才能有機會出人頭地呀。”
“總窩在這個小村裏,不出去,這輩子不是白活了。咱們沒有機會了,還是讓孩子們好好讀書,爭取考高中,走出去。”
所以這個雞蛋餅,他是真不好意思吃太多。宋夏陽知道姐姐宋春花不容易,他最近不在家,並不知道宋春花賣了豬肉,賺了一些錢,宋夏陽還是上次走的時候的看法,總覺得姐姐不容易,這會也沒那麽沒眼力見,往死了吃。
所以吃了兩口,便說自己吃飽了。
“姐,真好吃。”弟弟宋秋林突然說道。“大姐,我還是第一次吃這麽好吃的東西,以後能不能天天吃?”
宋秋林還真的是第一次吃到這麽好吃的主食,頭幾天吃了一些豬肉,但是豬肉也不是頓頓有的,隻是那天在二嫂盧敏家,吃餃子,吃的飽飽的。
這兩天又恢複了往常的清湯寡水,所以宋秋林吃著雞蛋餅,就覺得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大姐,你是不是加豬肉了?真香。”
宋秋林年紀小,就算吃餃子的時候,也是狼吞虎咽的,還真就沒好好吃過飯。這會這個雞蛋餅,滿滿的都是蔥花味道,配合著油香,吃起來是真心好吃。
“媽,要是能天天吃到雞蛋餅就好了。”
母親唐淑萍瞪了一眼宋秋林:“吃飯別說話。”
“哦。”
宋春花卻笑著說道:“好吃就多吃點,姐努力賺錢,爭取讓你們天天都吃上麵,天天都有菜吃。”
此言一出,唐淑萍都沉默了。這個時代天天吃上麵,天天有菜吃實在是一個夢想。那得要什麽樣子大富大貴的人家,才能天天吃上這麽奢侈的飯吃?
雖然心裏這麽想,幾個人卻都很實誠的吃著。
應該是否很餓,沒有吃過這麽好吃的飯菜吧,不一會就把二斤麵六個雞蛋做出來的雞蛋餅,吃的幹幹淨淨。
宋春花並沒有吃多少雞蛋餅,飯後她偷摸的拿出玉米餅子,就著鹹菜旮瘩,填飽了肚子。現在細糧實在是不多,雖然說自己家裏種的是小麥,但是自己真心舍不得吃。
而且宋春花對於吃的這個方麵,並不挑剔。餓的日子多了,能吃飽就行。至於吃什麽,五穀雜糧還是吃糠咽菜,隻要弟弟和母親吃飽就好。
吃過了飯,宋春花拿著那天從城裏買的一包月餅,去了二嫂盧敏家裏。
“二嫂,我那天去縣裏,就正好帶迴來幾包月餅,給我的兩個好侄兒嚐嚐鮮。”
二哥宋平安和二嫂盧敏如何肯收下這月餅。
但是宋春花說,中秋節就是要送月餅,如何能不收?二嫂盧敏便收下了。
“二嫂,其實我還是有點事情,要麻煩你的。”
二嫂盧敏趕緊問道:“有什麽事,你就盡管說,二嫂一定幫忙。”
“是這樣的,我打算給幾個弟弟做身衣服,但是夏陽明天又要開學了。我怕來不及,所以想讓二嫂幫著一起做身衣服。他去讀書,穿的不好,臉上掛不住。夏陽懂事,雖然心裏沒說,但是我看在眼裏,都覺得心疼。這不,我正好買了一些布,就打算給他做件像樣的衣服穿。”宋春花說明了自己的來意思。
二嫂盧敏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宋春花找二嫂盧敏做衣服,是因為二嫂家裏有一台縫紉機。縫紉機這個東西,村裏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的。宋春花家裏窮,自然沒有。
以前她做衣服,都是用剪刀自己裁剪,之後縫合起來,雖然她手法比較熟練,但是速度上慢了很多。
宋春花前兩天去鎮上上扯了幾尺布(扯布是相對專業的方言術語,指的是買了幾尺布,因為是扯出來的,所以這麽形容。)。
布是灰色的,質量還好。
二嫂盧敏家的縫紉機是腳踏式的縫紉機,從縫紉機箱子裏把縫紉機翻上來,就開始製作衣服了。
其實,這種製作衣服的手法,全靠人來控製腳踏的速度,裁剪好尺寸之後,便開始慢慢的處理。
二嫂盧敏的手法很熟練,裁剪好衣袖,上半身下半身,之後開始縫合。
用了一個多小時,才將衣服勉強做出來。
一邊做衣服,二嫂盧敏就一邊抱怨的說道:“唉,我那個傻兒子可沒得救了。本來都上初三了,結果老師說他跟不上課,讓他下到初二。等這次迴去,就要和夏陽一個班級了。”
宋春花啊了一聲:“你說大虎留級了?”
二嫂盧敏點點頭:“可不是咋地。這小子,整天除了吃就剩下一膀子力氣了。我和你二哥商量,要不就不讓他念書了。他都十四五了,結果這書讓他讀的,至今還沒初中畢業……”
說到自己的好大兒的學習,二嫂盧敏就是一陣頭疼,宋大虎這小子,是真不是學習的那塊料子,那真是吃啥啥沒夠,學啥都不會。
上學讀書很多年了,連一首床前明月光都能背錯了。有時候二嫂盧敏是真想讓宋大虎別讀書了,抓緊收拾收拾種地去吧,再讀下去非的把她這個當媽的氣死。
但是畢竟宋大虎年紀還小,讓他去幹活,二嫂盧敏又有一些舍不得。但是,宋大虎讀書是真不太行,兜兜轉轉的,已經留級三次了。
這個時候,並沒有普及高中,所以考高中特別困難,大多數的時候,好多村裏的孩子,連初中也不能讀完了。
宋大虎能讀書,全靠二嫂盧敏家裏生活條件比較好,不太缺錢,所以才勉強讓他在學校裏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考高中,二嫂盧敏是想都不敢想。她就是舍不得孩子小,迴家種地太累了。可是指望宋大虎考高中出去,實在有點自己騙自己了。
“春花,你還別說。我真打算讓大虎子和你二哥去學習木匠,現在家家戶戶打廚子、桌子的很多。這個挺賺錢的。”
宋春花卻搖搖頭:“我看不是大虎不聰明。是他不愛學習罷了。我現在沒辦法,我都想讀書去了。隻不過我還要賺錢養家。讀書,才能有機會出人頭地呀。”
“總窩在這個小村裏,不出去,這輩子不是白活了。咱們沒有機會了,還是讓孩子們好好讀書,爭取考高中,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