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說起來的話,漢中的交鋒如果告一段落,恐怕他們要盯著外圍前往支援的隊伍了。”薑文煥沉吟道。


    “不至於,咱們並沒有大規模的隊伍,想要入城還是比較輕鬆的。更多的應該是考慮破局的問題,否則糾纏在這裏,其他各方可不會沒有動作。”關羽接口道。


    “先看趙公明這邊還有什麽新情報吧!”林衝也是笑道。


    這邊,趙公明畢竟本身就是依照下痢鬼帥的神職發展轉變成的神將,吸收下痢鬼帥的香火神念完全不需要太多消化時間,很快就提取出了大部分下痢鬼帥神念之中的記憶。


    也虧得猴哥下手夠快夠狠,不然的話,對方見到形勢不妙,燃燒神念也是很正常的。


    而從下痢鬼帥的記憶之中了解到的情況卻不是什麽好消息,對方實力的加強完全是有點變態了,對比起林衝他們幾個古國都不是一個體量的。


    從趙公明口中了解到,張修通過賨人的關係已經拉到了其部族來源更本質所在部落的核心傳承參戰了。


    前麵關於賨人的來曆也說過不少了,要知道,益州這塊地盤自古還有個名稱叫巴蜀,賨人毫不意外也是從著兩大國之中出來的,相較於賨人前麵說過,真正形成這個氏族主要就是當年那一批幫著劉邦打天下,最後劉邦封賞功臣,規定巴族的渠帥羅、樸等七姓不輸租賦,其餘每戶歲出“賨錢”口四十文,巴人唿賦為賨,故當時稱之為賨人。


    也就是說,追溯起來的話,賨人其實就是巴人之中所謂的那七姓氏族,和巴人之間的關係自然是密切的很。


    而巴蜀兩大族作為盤踞益州的存在,哪怕是到了今天,殘留的底蘊也是不可小覷的。


    巴蜀這種古國,追溯起來都是有上古淵源來曆的,先說和賨人關係密切的巴人,畢竟真講起來,當年巴蜀兩國並立的時候,其實是爭鬥不休的,如今不過是兩個失敗者抱團取暖,真講起來還談不上完全密切合作,相對來說自然是巴人和賨人關係密切一點。


    說到這裏卻要提一句,其實這幾家分開來之後相互打架的事情也不少,真考證起來,這幾家出身應該都屬於古羌族,而且按照現在的很多說法來說,古羌族本身就是泛華文化圈的始祖之一,炎帝所謂的薑姓也和古羌族有關。


    然而,賨人卻是幫秦漢錘過巴人,羌人等等,乃是數得上號的‘雇傭兵’。


    當然,那句話說得一點沒錯,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漢室出得起價格就幫你打人,你漢室開始壓榨我們,那就反了你丫的。


    話說迴來,還是先扯巴人。


    巴國最早見於《山海經·海內經》記載:“西南有巴國。太葜生鹹鳥,鹹鳥生乘厘,乘厘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宋代史學家羅泌《路史·後記》卷一記載:“伏羲生鹹鳥;鹹鳥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後照;後照生顧相,降處於巴,是生巴人。”


    這一段後半句雖然是宋代記載,但是通過趙公明的敘述已經能夠確定這一點了,不過伏羲這種上古聖王早就不知道飛升到哪去了,更何況那幾位聖王世襲散播開來都是幾十個氏族那種,哪能照料到過來?更何況,這些方國不過是上古聖王子嗣被分封出去開辟的,上古聖王真正的核心傳承還是中原華夏,這方麵倒是不需要太擔心。


    關於“巴”名稱的來曆說法不一:二說是因川東兩條河流的形狀而得名;二說是川東盛產的一種植物“巴茅”而得名;三說巴民族把蛇作為圖騰崇拜,蛇的象形字就是巴,所以有學者指出“巴蛇食象”就是指巴族與崇拜大象的彭族之間的通婚,“食”是指婚配或者性愛。莫能助四說是因為古代巴人鑿石穴居住,川東人稱石為巴,因此得名。


    上古那些無所謂,但是三朝時期開始的底蘊卻不一定不能傳來下,從三朝之首的夏朝開始巴人就已經形成了巴方這樣的形勢建立國度了。殷商中葉,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率大軍征討巴國。巴國戰敗,成為諸侯國更是向商朝年年納貢,歲歲服役。後來巴人不甘商朝的壓迫,直接參與周武王伐紂。


    西周初期分封了71個諸侯國,巴氏被封為子國,首領為姬姓宗族,子爵,因而叫巴子國,通常簡稱巴國。


    這就是上古時期分封的慣例了,反正安排宗室,功臣之類的去開疆擴土或者管理那些地方,自己有本事就開發管理,沒本事那也沒辦法,可以說上古的宗室王爵是真的需要不斷打拚的,至於漢晉之後華夏版圖基本上差不多了,王侯之類不過是治理地方而已,根本不需要開拓什麽。


    就像太公之於東夷,這也是有些時候追溯曆史很難分得清究竟什麽算事華夏,什麽算是外族,因為有的時候真的就是安排一個王給你,其國民多是地方人士,究竟能教化到什麽程度完全是看能力。


    真講太史公記載還說匈奴也是夏苗裔呢,不外乎夏朝分封了某個宗室過去,或者夏朝被打敗之後殘黨跑過去發展起來的,類似商朝後裔還有箕子韓國這種玩意呢,終究不可能每一個人都能教化好一個種族。


    黃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幾來著,或許也可以說教化成功順利歸附的和反過來被國民同花的比例吧。


    不管怎麽說,正因為巴國首領是姬姓宗室,自然巴國與西周王室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係。春秋時代,巴國與蜀、楚、鄧、庸等為鄰。


    後麵巴蜀荊楚爭鬥不休,最後還是司馬錯“先滅蜀,繼滅楚,而得天下”的策論順利實施,幾家人一起撲街了。


    不過話說迴來了,相較於巴國,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算起來還是蜀國的名號更大一點,曆代統治四川的帝王都將最高治所設在成都,故成都為古蜀都,三國時劉備在四川稱帝,史稱“蜀漢”,五代時王建和孟知祥也先後在四川稱帝,史稱“前蜀”和“後蜀”。再加上李白的《蜀道難》更是聞名遐邇,也導致了四川雖然經常用巴蜀來代稱,但是很多時候也被稱為蜀地而不是巴。


    這些古國的發展流程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其實也沒啥好說的,隻是相對於巴國,蜀國的曆代國主不說都比較出名,卻也是都有名字流傳下來的,李白詩中就有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說的正是兩位傳說中最早的蜀王。


    除此之外,裏麵所謂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正是描寫的一段著名的成語故事乃至是可以說神話故事——五丁開山。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古蜀國五大力士自然不可能是曆史上翻譯的五隊開山人馬,保守估計也得是人仙級吧,至於大蛇是不是巴蛇,那就不好說了。


    反正歸根究底就是一句話,這一波張修拉來了強力的援軍,真要打起來,恐怕自己這樣的陣容上去都有送菜的可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靠著群聊闖封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狼朱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狼朱月並收藏靠著群聊闖封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