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江東降臣
三國:亂世梟雄,建立最強王朝 作者:月落忘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位,等到了北平府後便都給我老實些,別將你們在江東的那些歪心思用在大王身上,否則死!”
戚繼光看向了下麵站著的張昭、顧雍、陸駿、諸葛瑾、張紘還有魯肅和賀齊,這也算是給他們提個醒了,若是不聽話的話也就隻能自認倒黴了。
“我等明白!”眾人齊聲道,這些事情他們自然是知道的,畢竟大明滅掉的世家可是太多了,大大小小的世家加起來至少也有一百家以上了。
北平府
正巧戚繼光在準備封賞大典的前一天抵達了北平府,張符直接下令宴請百官一起來為戚繼光慶功。
“臣戚繼光拜見陛下!”戚繼光在路上的時候便已經得知了張符稱帝的事情,所以自然要改口了。
緊接著便是張定邊、太史慈、甘寧、周泰、李舜臣等諸將:“拜見陛下!”
最後則是張昭、顧雍這些江東的降臣了,張符一邊安排他們入宴,一邊用係統看了看他們的屬性。
這江東的人才幾乎被殺了一半,剩下的也都是有名氣的人了,就是不知道能力如何。
【叮,掃描完畢!
張昭
武力:25
統帥:85
智力:96
政治:99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東漢末年,張昭為避戰亂而南渡至揚州。
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
孫策臨終前,將其弟孫權托付給張昭,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與周瑜等輔助孫權穩定局勢。
孫權每次出征,常留張昭鎮守後方,領幕府事,並敬稱他為“張公”。
赤壁之戰時,張昭鑒於曹操勢大,持主降論,從而被排擠出軍政決策中心。
孫權代理車騎將軍時,任命張昭為軍師。
孫權被封為吳王後,任綏遠將軍,封由拳侯,此後曾參與撰定朝儀。
孫權兩次要設立丞相時,眾人都推舉張昭,孫權以張昭敢於直諫、性格剛直為由而不用他,先後用孫邵、顧雍。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張昭以年老多病為由,上還官位及所統領部屬,改拜輔吳將軍、班亞三司,改封婁侯。
晚年時一度不參與政事,在家著書,即使偶有參加朝議,也常與孫權產生激烈衝突。
嘉禾五年(236年),張昭去世,享年八十一歲,諡號“文”。
張昭容貌嚴正,敢於直言諫諍,一生以忠於孫氏基業為任,但因其與孫權在個性、軍政策略等方麵的深層矛盾,使其以“入宮則拜孤,出宮則拜君” 的地位,卻終身不得任丞相。
著有《春秋左氏傳解》及《論語注》,今皆佚失。
......
【叮,掃描完畢!
顧雍
武力:33
統帥:77
智力:94
政治:96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顧雍出身江東吳郡四大姓之一吳郡顧氏。
顧雍少時受學於蔡邕,弱冠即任合肥縣長,曆任婁、曲阿、上虞縣長,所在之處皆有治績。
任會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討平寇賊,安定郡縣。
數年後,入孫權幕府為左司馬。
後遷大理、奉常,又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
黃武四年(225年),改任太常。
同年升任丞相、平尚書事,進封醴陵侯。
他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輔正之詞。
赤烏六年(243年),顧雍去世,年七十六。孫權素服臨吊,賜諡肅侯 。
《唐會要》將顧雍等八人評為“魏晉八君子”。
......
【叮,掃描完畢!
陸駿
武力:30
統帥:55
智力:82
政治:88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陸駿,字季才,是三國時期孫吳政治家、軍事家陸遜的父親,為人淳懿信厚,為邦族所懷。
......
【叮,掃描完畢!
諸葛瑾
武力:40
統帥:75
智力:95
政治:92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諸葛瑾,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戰亂,進入江東。
經弘諮推薦,效力於孫吳。
胸懷寬廣,溫厚誠信,深受孫權的信賴,稱為“神交”,努力緩和蜀吳兩國關係。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呂蒙病逝後,出任南郡太守,駐守公安。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
【叮,掃描完畢!
張紘
武力:30
統帥:60
智力:95
政治:97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張紘少年遊學京都,入太學,師事博士韓宗,治《京氏易》《歐陽尚書》,又從濮陽闓受《韓詩》及《禮記》《左氏春秋》。
其還本郡,舉茂才,大將軍何進、太尉朱儁、司空荀爽三府辟為掾,皆稱疾不就,避難江東。
孫策創業,其為正議校尉。
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年),孫策遣張紘奉章至許都,留為侍禦史,少府孔融等皆與親善。
其間,孫策去世,張紘成功勸阻曹操欲因喪伐吳。
其建議孫權移都秣陵(今江蘇南京),孫權從之。
後張紘死於還家途中,時年六十。
張紘好文學,又善楷篆,與張昭並稱“二張”。
其曾為柟榴枕作賦,受到陳琳的推崇。張紘又對陳琳《武庫賦》等深表歎美。著詩賦銘誄數十篇。
《隋書·經籍誌》著錄 “後漢討虜長史《張紘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今佚。
今存《瑰才枕箴》《瑰才枕賦》等。
《瑰才枕賦》對枕頭從材色、文彩、似木、似鳥諸方麵作了極度形容和鋪排,最後通過對比瑰才枕之“既剖既斫,斯須速成,一材而已,莫與混並”與錦繡枕之“比集異物,費日勞力,傷用害民,有損於德”(龔克昌《全漢賦評注》),歸之於節儉,勸百而諷一。
......
【叮,掃描完畢!
魯肅
武力:68
統帥:95
智力:102
政治:97
經商:105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魯肅出身巨富之家,性豪爽,好施舍,麵對亂世,變賣田地,大散財貨,賑濟貧困,交結士眾,甚得鄉裏人心。
自少氣度不凡,善謀劃,好為奇計,又學擊劍騎射之術。
少時與周瑜結為好友,後一起投奔孫策。
孫權主事後,曾為孫權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
周瑜死後,代替周瑜領兵守陸口。此後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去世,年僅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渡江吊唁。
魯肅為人方嚴,生活儉樸,治軍有方,又勤於學,雖在軍陣,手不釋卷,善談論,能屬文辭,深謀遠慮,有過人之明,非一般尚武之人可比,對促成周瑜與諸葛亮的合作,維護孫、劉聯盟的大局,為赤壁之戰的勝利,三國鼎立局麵的形成,起到了積極作用。
......
【叮,掃描完畢!
賀齊
武力:94
統帥:96
智力:85
政治:82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賀齊,年輕時任會稽郡吏。
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孫策巡視會稽,經考察推舉賀齊為孝廉,任永寧長,後任南部都尉、平東校尉。
建安十三年(208年),任威武中郎將,受孫權派遣,討伐丹陽郡黟、歙等地。
大軍溯漸水而上,豐浦、東陽、武強、葉鄉等四鄉先降。
賀齊上表孫權,分歙縣(今安徽徽州)東之葉鄉置始新縣,是為淳安置縣之始。
後克黟、歙全境,遂析黎陽、休陽和新定三縣,並黟、歙、始新共六縣,另置新都郡,以賀齊為太守,郡治設始新縣新定裏(今淳安縣威坪鎮)。
次年,賀齊另築郡城(即後人所稱之“賀城”、“淳城”),將郡治由新定裏遷入賀城。
建安十六年(211年),賀齊離新都郡前往吳郡,帶兵討伐餘杭民郎稚,析餘杭置臨水縣。
建安十八年(213年),討平豫章叛亂,調升為奮武將軍。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升為安東將軍,封山陰侯。
吳黃武初年(222年),又升遷為後將軍,任徐州牧。
孫權繼位後,曾命賀齊出鎮江上,賀齊軍容威壯,嚴陣以待,與魏國曹休軍劃江而守。
黃武六年(227年)去世。
戚繼光看向了下麵站著的張昭、顧雍、陸駿、諸葛瑾、張紘還有魯肅和賀齊,這也算是給他們提個醒了,若是不聽話的話也就隻能自認倒黴了。
“我等明白!”眾人齊聲道,這些事情他們自然是知道的,畢竟大明滅掉的世家可是太多了,大大小小的世家加起來至少也有一百家以上了。
北平府
正巧戚繼光在準備封賞大典的前一天抵達了北平府,張符直接下令宴請百官一起來為戚繼光慶功。
“臣戚繼光拜見陛下!”戚繼光在路上的時候便已經得知了張符稱帝的事情,所以自然要改口了。
緊接著便是張定邊、太史慈、甘寧、周泰、李舜臣等諸將:“拜見陛下!”
最後則是張昭、顧雍這些江東的降臣了,張符一邊安排他們入宴,一邊用係統看了看他們的屬性。
這江東的人才幾乎被殺了一半,剩下的也都是有名氣的人了,就是不知道能力如何。
【叮,掃描完畢!
張昭
武力:25
統帥:85
智力:96
政治:99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東漢末年,張昭為避戰亂而南渡至揚州。
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
孫策臨終前,將其弟孫權托付給張昭,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與周瑜等輔助孫權穩定局勢。
孫權每次出征,常留張昭鎮守後方,領幕府事,並敬稱他為“張公”。
赤壁之戰時,張昭鑒於曹操勢大,持主降論,從而被排擠出軍政決策中心。
孫權代理車騎將軍時,任命張昭為軍師。
孫權被封為吳王後,任綏遠將軍,封由拳侯,此後曾參與撰定朝儀。
孫權兩次要設立丞相時,眾人都推舉張昭,孫權以張昭敢於直諫、性格剛直為由而不用他,先後用孫邵、顧雍。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張昭以年老多病為由,上還官位及所統領部屬,改拜輔吳將軍、班亞三司,改封婁侯。
晚年時一度不參與政事,在家著書,即使偶有參加朝議,也常與孫權產生激烈衝突。
嘉禾五年(236年),張昭去世,享年八十一歲,諡號“文”。
張昭容貌嚴正,敢於直言諫諍,一生以忠於孫氏基業為任,但因其與孫權在個性、軍政策略等方麵的深層矛盾,使其以“入宮則拜孤,出宮則拜君” 的地位,卻終身不得任丞相。
著有《春秋左氏傳解》及《論語注》,今皆佚失。
......
【叮,掃描完畢!
顧雍
武力:33
統帥:77
智力:94
政治:96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顧雍出身江東吳郡四大姓之一吳郡顧氏。
顧雍少時受學於蔡邕,弱冠即任合肥縣長,曆任婁、曲阿、上虞縣長,所在之處皆有治績。
任會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討平寇賊,安定郡縣。
數年後,入孫權幕府為左司馬。
後遷大理、奉常,又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
黃武四年(225年),改任太常。
同年升任丞相、平尚書事,進封醴陵侯。
他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輔正之詞。
赤烏六年(243年),顧雍去世,年七十六。孫權素服臨吊,賜諡肅侯 。
《唐會要》將顧雍等八人評為“魏晉八君子”。
......
【叮,掃描完畢!
陸駿
武力:30
統帥:55
智力:82
政治:88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陸駿,字季才,是三國時期孫吳政治家、軍事家陸遜的父親,為人淳懿信厚,為邦族所懷。
......
【叮,掃描完畢!
諸葛瑾
武力:40
統帥:75
智力:95
政治:92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諸葛瑾,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戰亂,進入江東。
經弘諮推薦,效力於孫吳。
胸懷寬廣,溫厚誠信,深受孫權的信賴,稱為“神交”,努力緩和蜀吳兩國關係。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呂蒙病逝後,出任南郡太守,駐守公安。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
【叮,掃描完畢!
張紘
武力:30
統帥:60
智力:95
政治:97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張紘少年遊學京都,入太學,師事博士韓宗,治《京氏易》《歐陽尚書》,又從濮陽闓受《韓詩》及《禮記》《左氏春秋》。
其還本郡,舉茂才,大將軍何進、太尉朱儁、司空荀爽三府辟為掾,皆稱疾不就,避難江東。
孫策創業,其為正議校尉。
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年),孫策遣張紘奉章至許都,留為侍禦史,少府孔融等皆與親善。
其間,孫策去世,張紘成功勸阻曹操欲因喪伐吳。
其建議孫權移都秣陵(今江蘇南京),孫權從之。
後張紘死於還家途中,時年六十。
張紘好文學,又善楷篆,與張昭並稱“二張”。
其曾為柟榴枕作賦,受到陳琳的推崇。張紘又對陳琳《武庫賦》等深表歎美。著詩賦銘誄數十篇。
《隋書·經籍誌》著錄 “後漢討虜長史《張紘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今佚。
今存《瑰才枕箴》《瑰才枕賦》等。
《瑰才枕賦》對枕頭從材色、文彩、似木、似鳥諸方麵作了極度形容和鋪排,最後通過對比瑰才枕之“既剖既斫,斯須速成,一材而已,莫與混並”與錦繡枕之“比集異物,費日勞力,傷用害民,有損於德”(龔克昌《全漢賦評注》),歸之於節儉,勸百而諷一。
......
【叮,掃描完畢!
魯肅
武力:68
統帥:95
智力:102
政治:97
經商:105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魯肅出身巨富之家,性豪爽,好施舍,麵對亂世,變賣田地,大散財貨,賑濟貧困,交結士眾,甚得鄉裏人心。
自少氣度不凡,善謀劃,好為奇計,又學擊劍騎射之術。
少時與周瑜結為好友,後一起投奔孫策。
孫權主事後,曾為孫權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
周瑜死後,代替周瑜領兵守陸口。此後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去世,年僅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渡江吊唁。
魯肅為人方嚴,生活儉樸,治軍有方,又勤於學,雖在軍陣,手不釋卷,善談論,能屬文辭,深謀遠慮,有過人之明,非一般尚武之人可比,對促成周瑜與諸葛亮的合作,維護孫、劉聯盟的大局,為赤壁之戰的勝利,三國鼎立局麵的形成,起到了積極作用。
......
【叮,掃描完畢!
賀齊
武力:94
統帥:96
智力:85
政治:82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賀齊,年輕時任會稽郡吏。
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孫策巡視會稽,經考察推舉賀齊為孝廉,任永寧長,後任南部都尉、平東校尉。
建安十三年(208年),任威武中郎將,受孫權派遣,討伐丹陽郡黟、歙等地。
大軍溯漸水而上,豐浦、東陽、武強、葉鄉等四鄉先降。
賀齊上表孫權,分歙縣(今安徽徽州)東之葉鄉置始新縣,是為淳安置縣之始。
後克黟、歙全境,遂析黎陽、休陽和新定三縣,並黟、歙、始新共六縣,另置新都郡,以賀齊為太守,郡治設始新縣新定裏(今淳安縣威坪鎮)。
次年,賀齊另築郡城(即後人所稱之“賀城”、“淳城”),將郡治由新定裏遷入賀城。
建安十六年(211年),賀齊離新都郡前往吳郡,帶兵討伐餘杭民郎稚,析餘杭置臨水縣。
建安十八年(213年),討平豫章叛亂,調升為奮武將軍。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升為安東將軍,封山陰侯。
吳黃武初年(222年),又升遷為後將軍,任徐州牧。
孫權繼位後,曾命賀齊出鎮江上,賀齊軍容威壯,嚴陣以待,與魏國曹休軍劃江而守。
黃武六年(227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