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考慮
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 作者:風影雲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在緩緩流逝,慢慢來到了貞興二十一年。
這些年,李恪感覺很輕鬆。
能不輕鬆?畢竟好兒子李琨現在能處理大半的政務了。
李恪現在除了指點下李琨怎麽處理政務,剩下的時間就是逗孫兒孫女了。
但是這些年,大唐發生的事情可不少。
先是貞興十四年,石國叛亂,然後新疆大都督薑恪率軍平叛,河東郡王李仁先登破城。還是貞興十四年,康國叛亂,結果還沒來得及報到輪台,就被正好帶著三百精騎巡邊迴來的席君買直接趁夜襲城平定。
貞興十五年,川西土司叛亂,高侃帶兵五千費時五個月平定。用高侃的話來說就是,打起來不費勁,爬山路太費時間了。
貞興十六年,漠南奚人羈縻州叛亂,薛禮之子薛訥率三千精騎五百裏奇襲滅之。同年,李恪駐蹕南京城。
貞興十七年,大唐廢漠南和遼東遼西所有羈縻州,不出意外引發叛亂,裴行儉率八千精騎用時月半定之。
貞興十八年,在岑文本的撫慰下,湘中、湘西、湘南所有土司上表請求大唐廢羈縻州,行流官製度。
貞興十九年,安國、史國兩國上書願去國號,為大唐府縣。
貞興二十年,王方翼帶兵三萬進入雲南,除少數土司反抗外,其餘土司麵對唐軍天威,都“心悅誠服”地表示願意改土歸流。嗯,當然心悅誠服,畢竟唐軍是先砍了反叛土司的首級,再挑著頭顱來問他們願不願意改土歸流的。
但讓李恪不是很開心的是,貞興十七年蘇烈病逝,享年八十二歲。
作為李恪陵墓的第一個陪葬文武,李恪給蘇烈的葬禮儀式是辦得很隆重的,不過在蘇烈的諡號上,朝臣們爭議是很大的。
主要的爭論是,到底是該諡“襄”還是諡“莊”。
最後,李恪拍板,諡“襄”,因為蘇烈積功封至刑王,史稱刑襄王。
當然,蘇烈也不是沒有遺憾,自己帶出了薛禮、河東郡王李仁和晉陽公主三個優秀的弟子,但自己的兩個兒子卻不是很成器,不成器也就罷了,關鍵是還走的不是武勳的路子。雖然一個當了天水府太守長史,一個當了蜀王府司馬,可都沒有勳官在身,以至於刑王爵位不能承襲下去。
躺在病床上的時候,蘇烈是有點嫉妒薛禮的,長子薛訥一看就是能承繼薛禮本事的。次子薛慎惑也為刑部一個吏員,據說狄仁傑對薛慎惑很是看好。薛楚卿和薛楚珍這兩個是薛禮的孩子中長歪了的,一個醉心書畫,一個喜歡水利。倒是第五子薛嶢,認真培養,定可鎮守一方。
……
南京皇宮宮中演武場上,一群小蘿卜頭正在老老實實地軍訓,雖然一個個都還沒到十歲,但身板都還是挺得筆直。畢竟,皇阿翁李恪可就在一旁看著,小蘿卜頭們可不想在阿翁麵前留下什麽不好的印象。
白發蒼蒼的岑文本看著那群小蘿卜頭,也就是李恪的孫子孫女們被薛訥一板一眼地操練著。
“岑師,這些小頑皮沒給您造成什麽困擾吧?”李恪有點不好意思道。
岑文本撫平湖南諸族後,李恪就將岑文本接到了南京,打算親自給這位貞觀老臣養老送終。
“老臣今年已經活到七十九了,知足了。”岑文本笑嗬嗬道,“陛下還能念著老臣,讓老臣來督導皇孫們的課業,這可是看重老臣啊,沒什麽困擾不困擾的。”
“是啊,朕今年也五十有五了,一晃眼,大半輩子就過去了。”李恪也感歎道。
當年的貞觀老臣,尉遲恭貞興十二年年底病逝,李積貞興十三年病逝,程知節貞興十五年病逝,全都陪葬在了昭陵。
“陛下的帝陵,打算起什麽名字?”岑文本突然問道。
李恪想了一會後道:“那地方景色不錯,就稱唿景陵如何?”
岑文本聞言頓時樂了:“陛下,你這倒是省事了。”
“再過五年朕就六十了,以朕的身體,活過七十沒有任何問題。”頓了一頓,李恪接著道:“朕打算六十大壽之時,就扶琨兒一程,岑師看如何?”
岑文本點頭道:“嗯,甚是妥當!殿下這些年雖然曆練出來了,但還是需要陛下穩一下的。”
看著演武場裏的小蘿卜頭,李恪突然道:“岑師,朕的皇孫中,您覺得誰最佳?”
“當是清河郡王李禕,謙遜有禮且文韜武略頗類陛下!”岑文本毫不猶豫道。
“可為皇太孫乎?”李恪笑著問道。
岑文本笑著答道:“好聖孫!”
李恪當即大笑。
隔天,李恪便下了詔書,清河郡王李禕轉封太原郡王,並封為皇太孫。
說真的,看著李禕出色,最開心的就是李恪了。
因為李禕可是李琨的嫡長子,大唐的皇位,到了李禕的手裏,終於出了一個嫡長賢一體的人了。
看著長子被封為皇太孫,李琨的心裏卻是“咯噔”一下,完蛋,阿耶要撂挑子了。
對於李恪這個父親,李琨可是太了解了,自從當年讓自己當尚書省參知政事後,說是讓自己觀政熟悉政務,其實就是正兒八經處理政務。當時除了和軍事有關的政務,民生政務的奏章全是自己批的,李恪後來就沒管過。
用阿耶的話說,兒子長大了,有才了,就當給為父分憂了。
然後,阿耶是拍拍屁股跑去暖棚研究蔬菜水果去了,自己忙活的那叫一個底朝天。
現在好了,自己的兒子李禕成為皇太孫了。李琨用屁股都能想到,三五年之後,絕對不會超過五年,自己那阿耶就會喜滋滋去當太上皇,徹底撒手不管了。
說真的,李琨有時候挺羨慕李仁的,躲在新疆自由自在,不用受阿耶管轄。閑暇時胡姬美酒,忙時輕騎快馬,何其樂哉。
孩子們如何想李恪不知道,李恪此時在兩儀殿裏靜靜地看著那幅天下輿圖。
屬於大唐的紅色,還是不夠多啊。才勉強填滿了亞洲東邊這一塊,什麽時候,能將亞洲中部和東南部,也都填成紅色,就很是滿足了。
可惜,自己有生之年應該難以看到了。
這些年,李恪感覺很輕鬆。
能不輕鬆?畢竟好兒子李琨現在能處理大半的政務了。
李恪現在除了指點下李琨怎麽處理政務,剩下的時間就是逗孫兒孫女了。
但是這些年,大唐發生的事情可不少。
先是貞興十四年,石國叛亂,然後新疆大都督薑恪率軍平叛,河東郡王李仁先登破城。還是貞興十四年,康國叛亂,結果還沒來得及報到輪台,就被正好帶著三百精騎巡邊迴來的席君買直接趁夜襲城平定。
貞興十五年,川西土司叛亂,高侃帶兵五千費時五個月平定。用高侃的話來說就是,打起來不費勁,爬山路太費時間了。
貞興十六年,漠南奚人羈縻州叛亂,薛禮之子薛訥率三千精騎五百裏奇襲滅之。同年,李恪駐蹕南京城。
貞興十七年,大唐廢漠南和遼東遼西所有羈縻州,不出意外引發叛亂,裴行儉率八千精騎用時月半定之。
貞興十八年,在岑文本的撫慰下,湘中、湘西、湘南所有土司上表請求大唐廢羈縻州,行流官製度。
貞興十九年,安國、史國兩國上書願去國號,為大唐府縣。
貞興二十年,王方翼帶兵三萬進入雲南,除少數土司反抗外,其餘土司麵對唐軍天威,都“心悅誠服”地表示願意改土歸流。嗯,當然心悅誠服,畢竟唐軍是先砍了反叛土司的首級,再挑著頭顱來問他們願不願意改土歸流的。
但讓李恪不是很開心的是,貞興十七年蘇烈病逝,享年八十二歲。
作為李恪陵墓的第一個陪葬文武,李恪給蘇烈的葬禮儀式是辦得很隆重的,不過在蘇烈的諡號上,朝臣們爭議是很大的。
主要的爭論是,到底是該諡“襄”還是諡“莊”。
最後,李恪拍板,諡“襄”,因為蘇烈積功封至刑王,史稱刑襄王。
當然,蘇烈也不是沒有遺憾,自己帶出了薛禮、河東郡王李仁和晉陽公主三個優秀的弟子,但自己的兩個兒子卻不是很成器,不成器也就罷了,關鍵是還走的不是武勳的路子。雖然一個當了天水府太守長史,一個當了蜀王府司馬,可都沒有勳官在身,以至於刑王爵位不能承襲下去。
躺在病床上的時候,蘇烈是有點嫉妒薛禮的,長子薛訥一看就是能承繼薛禮本事的。次子薛慎惑也為刑部一個吏員,據說狄仁傑對薛慎惑很是看好。薛楚卿和薛楚珍這兩個是薛禮的孩子中長歪了的,一個醉心書畫,一個喜歡水利。倒是第五子薛嶢,認真培養,定可鎮守一方。
……
南京皇宮宮中演武場上,一群小蘿卜頭正在老老實實地軍訓,雖然一個個都還沒到十歲,但身板都還是挺得筆直。畢竟,皇阿翁李恪可就在一旁看著,小蘿卜頭們可不想在阿翁麵前留下什麽不好的印象。
白發蒼蒼的岑文本看著那群小蘿卜頭,也就是李恪的孫子孫女們被薛訥一板一眼地操練著。
“岑師,這些小頑皮沒給您造成什麽困擾吧?”李恪有點不好意思道。
岑文本撫平湖南諸族後,李恪就將岑文本接到了南京,打算親自給這位貞觀老臣養老送終。
“老臣今年已經活到七十九了,知足了。”岑文本笑嗬嗬道,“陛下還能念著老臣,讓老臣來督導皇孫們的課業,這可是看重老臣啊,沒什麽困擾不困擾的。”
“是啊,朕今年也五十有五了,一晃眼,大半輩子就過去了。”李恪也感歎道。
當年的貞觀老臣,尉遲恭貞興十二年年底病逝,李積貞興十三年病逝,程知節貞興十五年病逝,全都陪葬在了昭陵。
“陛下的帝陵,打算起什麽名字?”岑文本突然問道。
李恪想了一會後道:“那地方景色不錯,就稱唿景陵如何?”
岑文本聞言頓時樂了:“陛下,你這倒是省事了。”
“再過五年朕就六十了,以朕的身體,活過七十沒有任何問題。”頓了一頓,李恪接著道:“朕打算六十大壽之時,就扶琨兒一程,岑師看如何?”
岑文本點頭道:“嗯,甚是妥當!殿下這些年雖然曆練出來了,但還是需要陛下穩一下的。”
看著演武場裏的小蘿卜頭,李恪突然道:“岑師,朕的皇孫中,您覺得誰最佳?”
“當是清河郡王李禕,謙遜有禮且文韜武略頗類陛下!”岑文本毫不猶豫道。
“可為皇太孫乎?”李恪笑著問道。
岑文本笑著答道:“好聖孫!”
李恪當即大笑。
隔天,李恪便下了詔書,清河郡王李禕轉封太原郡王,並封為皇太孫。
說真的,看著李禕出色,最開心的就是李恪了。
因為李禕可是李琨的嫡長子,大唐的皇位,到了李禕的手裏,終於出了一個嫡長賢一體的人了。
看著長子被封為皇太孫,李琨的心裏卻是“咯噔”一下,完蛋,阿耶要撂挑子了。
對於李恪這個父親,李琨可是太了解了,自從當年讓自己當尚書省參知政事後,說是讓自己觀政熟悉政務,其實就是正兒八經處理政務。當時除了和軍事有關的政務,民生政務的奏章全是自己批的,李恪後來就沒管過。
用阿耶的話說,兒子長大了,有才了,就當給為父分憂了。
然後,阿耶是拍拍屁股跑去暖棚研究蔬菜水果去了,自己忙活的那叫一個底朝天。
現在好了,自己的兒子李禕成為皇太孫了。李琨用屁股都能想到,三五年之後,絕對不會超過五年,自己那阿耶就會喜滋滋去當太上皇,徹底撒手不管了。
說真的,李琨有時候挺羨慕李仁的,躲在新疆自由自在,不用受阿耶管轄。閑暇時胡姬美酒,忙時輕騎快馬,何其樂哉。
孩子們如何想李恪不知道,李恪此時在兩儀殿裏靜靜地看著那幅天下輿圖。
屬於大唐的紅色,還是不夠多啊。才勉強填滿了亞洲東邊這一塊,什麽時候,能將亞洲中部和東南部,也都填成紅色,就很是滿足了。
可惜,自己有生之年應該難以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