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平蠻(二)和長樂的信
平行大唐之吾為世宗威皇帝 作者:風影雲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唐新兵弓手的表現,也不咋滴。
看著那射得稀稀拉拉……薛禮表示,找不到形容詞來表示他的丟臉。能夠射到寨牆上的箭矢,從薛禮這邊看過去,連三分之一都沒有。不過,薛禮感到幸運的是,這幫新兵做到了兩點:第一,射箭的姿勢沒有出大差錯;第二,箭沒射到自己人身上。
隻要這兩點做好了,薛禮覺得後麵再慢慢調教就行了。
雖然唐軍新兵弓手的準頭爛的可以,但也架不住蠻族在寨牆上站得密啊,而且,蠻族基本無甲。
“啊啊啊啊——”寨牆上慘嚎聲一片,數不清地蠻人從倒了下去,捂著被箭射中的地方慘嚎不已。
五輪箭雨後,唐軍弓手將弓插迴弓袋,將背後的盾牌拿在了手上,拔出了腰間的橫刀。
見蠻人還不投降,李恪對看著自己的薛禮點了點頭,薛禮會意,右手令旗猛地往下一揮。
進攻的鼓聲響了起來。
唐軍將士們舉起盾牌,組成嚴密的方陣,一步步向著蠻人的寨牆推進。
蠻人瘋狂拉弓射箭,可是,他們骨製和石製的箭簇,壓根就射不透唐軍的藤牌,就算有運氣好的從盾牌縫隙裏射進去的,也對唐軍的甲胄無可奈何。
在唐軍推進到離寨牆隻剩十步遠的時候,蠻人的鬥誌終於崩潰了,他們幾時見過這種盾如牆槍如林緩緩壓過來的戰陣。
見蠻人棄了寨牆瘋狂逃跑,唐軍的戰鼓聲停了,接著,短促的號角聲響了起來。
“殺!”唐軍將士們呐喊一聲,翻過才胸高的寨牆,撞開不甚結實的大門,殺進了寨子中。
李恪這時候在幹嘛呢?
李恪帶著僅有的十五名騎兵,繞到了這個蠻寨的後門。這個蠻寨隻有兩個門,前門通向唐人的村落,後門通向深山老林。
十五名騎兵,就將所有企圖從後門逃跑的蠻族人給擋住了。當然,蠻人也是不甘心擋住的,但是當李恪直接連珠箭射殺了三個穿得最是華麗的人後,弓箭的語言讓這些沒了鬥誌的人又逃迴了寨子裏。
沒有了地方逃的蠻人看著唐軍的長槍橫刀,嚇得哭嚎起來,也終於記起了投降。
一見蠻人投降,薛禮立即下令收兵。吳王殿下可是說了,從大陸上移民過來太費時費力了,這些蠻人可都是人口啊。想想北州有多少土地等待著人去開墾,那些土地開墾出來,可以種多少糧食。
到了下午,戰場打掃完畢了。
寨子裏一共六百二十一名蠻人,被唐軍殺死了九十八個,繳獲毛皮三百來張,金七十兩,糧食若幹。李恪看著哆哆嗦嗦聚集在一起的蠻人,對薛禮淡淡地道:“去甄別裏麵的頭領,殺了。”
薛禮皺了下眉頭,有點不理解道:“為什麽要殺了那些頭領?”
“不安穩。”李恪低聲道,“殺了那些頭領,這些蠻人就變成了一團散沙,再把他們打散安置在各個唐人的村子裏,就立即沒有威脅了。如果讓那些頭領活著,誰知道他們什麽時候會把人給聚攏起來。”
薛禮身軀一振,叉手一禮道:“末將明白了。另外,請大王移步。”
李恪皺了皺眉頭道:“是本王下的令!”
薛禮道:“不,是末將瞞著大王幹得!”
李恪的瞳孔震了一震,半晌無語。薛禮見狀低聲道:“大王,這些事就讓末將來幹吧。”
“本王不在乎。”李恪淡淡地道。
“但末將在乎!”
李恪定定看了薛禮半晌,歎口氣轉身離開了。薛禮頓時鬆了口氣,還好殿下沒有堅持。卻不知道,李恪在走遠後,對身邊跟著的王府長史戴安淡淡道:“記下來,薛禮此番殺戮,是本王的意思。”
“殿下,可是薛禮擔下來了。”戴安期期艾艾道。
“本王可沒答應薛禮,隻是不想僵在那罷了。”李恪笑了下道,“放心吧,以後本王會好好跟薛禮說的。”
……
一個寨子接著一個寨子的掃蕩,唐軍將士在付出六十七人輕傷,一百二十人拉肚子拉得渾身發軟的代價下,一共蕩平了八個蠻寨,收降蠻人達三千二百人。
這天,李恪正拿著功勞溥核定賞賜,就見楊婉急匆匆從外麵走了進來,手裏還拿著一封信。
李恪接過信,正準備撕開卻被楊婉製止了。楊婉掃了屋子裏一眼,屋子裏的仆役侍女會意,都退了出去。
有點疑惑地看了楊婉一眼,楊婉卻示意李恪看信封,李恪仔細看向封麵,這才發現信竟然是長樂公主寄來的。
“這丫頭,難道缺錢用了?”李恪自言自語道,沒注意到楊婉很是陰沉的臉色。
“我的大王夫君,難道你沒注意,信是沒有封口的嗎?!”楊婉終於忍不住道。
李恪愣了下,這才注意信確實沒有封口,抬頭看向楊婉,李恪一臉凝重道:“娘子,你看過了?”
“信是秦駙馬的親信親自送來的,人都被海船給折騰的半死不活了,都要把信親自交到我手裏,還說讓我先看後再給夫君你。”說到這裏,楊婉也很疑惑,“我和公主殿下不熟啊,除了大婚時見過麵。”
“信裏說了什麽?”李恪抽出信紙隨口問道。
“希望你勸勸太子。”
李恪打開信紙的手頓了頓,長歎了一聲將信紙抖開,仔細看了起來。不看還好,一看……李恪煩躁地按著太陽穴坐下了。
“外舅祖父已經被太子氣得躺床上了,公主殿下見實在不妙,就趕緊寫信過來了。”楊婉低聲道,“夫君,你這次要寫信迴去嗎?”
“不寫也得寫了。”李恪苦笑道,“唉,希望太子大兄聽勸吧。”
楊婉在一旁幫著鎮紙和磨墨,見李恪隻用了半刻鍾就寫好了書信,讓人給秦懷道的親信送去,有點兒疑惑道:“這麽快?”
“我和大兄從小感情很好,不需要說太多廢話。但是,現在我也沒把握大兄還能不能聽進我的話。”李恪道。
“夫君,想問你一件事。”
“問吧。”
“為什麽外舅祖父的信你不迴,而公主殿下的信你卻迴了?”楊婉很是疑惑地道。
李恪苦笑了一聲道:“沒什麽,因為外舅祖父姓蕭,而長樂姓李,夫君我也姓李!外舅祖父的信我要是迴了,外舅祖父在長安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所有人都知道外舅祖父會給我寫信,他們也都期盼我迴信。不希望我迴信的,隻有阿耶和阿母。我迴長樂的信沒有任何問題,但我迴外舅祖父的信,那就是告訴長安的所有人,我將在外舅祖父的支持下,要爭儲了。”
看著那射得稀稀拉拉……薛禮表示,找不到形容詞來表示他的丟臉。能夠射到寨牆上的箭矢,從薛禮這邊看過去,連三分之一都沒有。不過,薛禮感到幸運的是,這幫新兵做到了兩點:第一,射箭的姿勢沒有出大差錯;第二,箭沒射到自己人身上。
隻要這兩點做好了,薛禮覺得後麵再慢慢調教就行了。
雖然唐軍新兵弓手的準頭爛的可以,但也架不住蠻族在寨牆上站得密啊,而且,蠻族基本無甲。
“啊啊啊啊——”寨牆上慘嚎聲一片,數不清地蠻人從倒了下去,捂著被箭射中的地方慘嚎不已。
五輪箭雨後,唐軍弓手將弓插迴弓袋,將背後的盾牌拿在了手上,拔出了腰間的橫刀。
見蠻人還不投降,李恪對看著自己的薛禮點了點頭,薛禮會意,右手令旗猛地往下一揮。
進攻的鼓聲響了起來。
唐軍將士們舉起盾牌,組成嚴密的方陣,一步步向著蠻人的寨牆推進。
蠻人瘋狂拉弓射箭,可是,他們骨製和石製的箭簇,壓根就射不透唐軍的藤牌,就算有運氣好的從盾牌縫隙裏射進去的,也對唐軍的甲胄無可奈何。
在唐軍推進到離寨牆隻剩十步遠的時候,蠻人的鬥誌終於崩潰了,他們幾時見過這種盾如牆槍如林緩緩壓過來的戰陣。
見蠻人棄了寨牆瘋狂逃跑,唐軍的戰鼓聲停了,接著,短促的號角聲響了起來。
“殺!”唐軍將士們呐喊一聲,翻過才胸高的寨牆,撞開不甚結實的大門,殺進了寨子中。
李恪這時候在幹嘛呢?
李恪帶著僅有的十五名騎兵,繞到了這個蠻寨的後門。這個蠻寨隻有兩個門,前門通向唐人的村落,後門通向深山老林。
十五名騎兵,就將所有企圖從後門逃跑的蠻族人給擋住了。當然,蠻人也是不甘心擋住的,但是當李恪直接連珠箭射殺了三個穿得最是華麗的人後,弓箭的語言讓這些沒了鬥誌的人又逃迴了寨子裏。
沒有了地方逃的蠻人看著唐軍的長槍橫刀,嚇得哭嚎起來,也終於記起了投降。
一見蠻人投降,薛禮立即下令收兵。吳王殿下可是說了,從大陸上移民過來太費時費力了,這些蠻人可都是人口啊。想想北州有多少土地等待著人去開墾,那些土地開墾出來,可以種多少糧食。
到了下午,戰場打掃完畢了。
寨子裏一共六百二十一名蠻人,被唐軍殺死了九十八個,繳獲毛皮三百來張,金七十兩,糧食若幹。李恪看著哆哆嗦嗦聚集在一起的蠻人,對薛禮淡淡地道:“去甄別裏麵的頭領,殺了。”
薛禮皺了下眉頭,有點不理解道:“為什麽要殺了那些頭領?”
“不安穩。”李恪低聲道,“殺了那些頭領,這些蠻人就變成了一團散沙,再把他們打散安置在各個唐人的村子裏,就立即沒有威脅了。如果讓那些頭領活著,誰知道他們什麽時候會把人給聚攏起來。”
薛禮身軀一振,叉手一禮道:“末將明白了。另外,請大王移步。”
李恪皺了皺眉頭道:“是本王下的令!”
薛禮道:“不,是末將瞞著大王幹得!”
李恪的瞳孔震了一震,半晌無語。薛禮見狀低聲道:“大王,這些事就讓末將來幹吧。”
“本王不在乎。”李恪淡淡地道。
“但末將在乎!”
李恪定定看了薛禮半晌,歎口氣轉身離開了。薛禮頓時鬆了口氣,還好殿下沒有堅持。卻不知道,李恪在走遠後,對身邊跟著的王府長史戴安淡淡道:“記下來,薛禮此番殺戮,是本王的意思。”
“殿下,可是薛禮擔下來了。”戴安期期艾艾道。
“本王可沒答應薛禮,隻是不想僵在那罷了。”李恪笑了下道,“放心吧,以後本王會好好跟薛禮說的。”
……
一個寨子接著一個寨子的掃蕩,唐軍將士在付出六十七人輕傷,一百二十人拉肚子拉得渾身發軟的代價下,一共蕩平了八個蠻寨,收降蠻人達三千二百人。
這天,李恪正拿著功勞溥核定賞賜,就見楊婉急匆匆從外麵走了進來,手裏還拿著一封信。
李恪接過信,正準備撕開卻被楊婉製止了。楊婉掃了屋子裏一眼,屋子裏的仆役侍女會意,都退了出去。
有點疑惑地看了楊婉一眼,楊婉卻示意李恪看信封,李恪仔細看向封麵,這才發現信竟然是長樂公主寄來的。
“這丫頭,難道缺錢用了?”李恪自言自語道,沒注意到楊婉很是陰沉的臉色。
“我的大王夫君,難道你沒注意,信是沒有封口的嗎?!”楊婉終於忍不住道。
李恪愣了下,這才注意信確實沒有封口,抬頭看向楊婉,李恪一臉凝重道:“娘子,你看過了?”
“信是秦駙馬的親信親自送來的,人都被海船給折騰的半死不活了,都要把信親自交到我手裏,還說讓我先看後再給夫君你。”說到這裏,楊婉也很疑惑,“我和公主殿下不熟啊,除了大婚時見過麵。”
“信裏說了什麽?”李恪抽出信紙隨口問道。
“希望你勸勸太子。”
李恪打開信紙的手頓了頓,長歎了一聲將信紙抖開,仔細看了起來。不看還好,一看……李恪煩躁地按著太陽穴坐下了。
“外舅祖父已經被太子氣得躺床上了,公主殿下見實在不妙,就趕緊寫信過來了。”楊婉低聲道,“夫君,你這次要寫信迴去嗎?”
“不寫也得寫了。”李恪苦笑道,“唉,希望太子大兄聽勸吧。”
楊婉在一旁幫著鎮紙和磨墨,見李恪隻用了半刻鍾就寫好了書信,讓人給秦懷道的親信送去,有點兒疑惑道:“這麽快?”
“我和大兄從小感情很好,不需要說太多廢話。但是,現在我也沒把握大兄還能不能聽進我的話。”李恪道。
“夫君,想問你一件事。”
“問吧。”
“為什麽外舅祖父的信你不迴,而公主殿下的信你卻迴了?”楊婉很是疑惑地道。
李恪苦笑了一聲道:“沒什麽,因為外舅祖父姓蕭,而長樂姓李,夫君我也姓李!外舅祖父的信我要是迴了,外舅祖父在長安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所有人都知道外舅祖父會給我寫信,他們也都期盼我迴信。不希望我迴信的,隻有阿耶和阿母。我迴長樂的信沒有任何問題,但我迴外舅祖父的信,那就是告訴長安的所有人,我將在外舅祖父的支持下,要爭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