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的村民們目瞪口呆地望著前方,交頭接耳討論著這究竟是誰,居然會在大過年的時候來到村子裏。如果換做平常日子,或許他們心裏還會犯嘀咕,但現在臨近年關,縣裏麵應該不會再安排什麽攤派任務給他們,所以大家都按捺不住好奇心,紛紛駐足停留,想要一探究竟。


    隨著遠處的身影逐漸走近,村民們終於看清了來人的模樣。畢竟那個年代可沒有近視一說,相隔甚遠便能將一切盡收眼底。


    “常林叔,你瞧那個走在最前麵的人是不是常祿叔家的大兒子啊?”有人好奇地問道。


    “我看不太像。”常林叔搖了搖頭迴答道。


    “那就是吧!不過你們看見他身上咋穿件官服啊?”又有一個人附和道。


    “是啊,他身後還緊跟著一群士兵呢!”另一個人驚訝地說道。


    ......


    每個人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後,便沉默下來,靜靜地注視著張元梁騎著馬朝這邊走來。


    張元梁在遠處就已經注意到了這些村民們,待到走近時,他勒住韁繩,讓馬停在了離人群不遠的地方。


    “常林叔,你們吃了沒呀?”張元梁笑著問候道。


    “還沒呢,都在這玩!”常林叔迴答道,他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其他村民們聽到聲音紛紛迴頭張望,當他們看到確實是常祿家的老大元梁後,還沒有來得及迴話,便有見到當官的本能反應,就地跪下準備拜見。


    “草民,拜見……”


    看著眾人準備跪下磕頭,張元梁連忙跳下馬,快步走到最前麵,扶起最前麵的常林叔,對著大家說道:“各位叔伯兄弟,可不敢跪喔,你們這一跪,我張元梁成啥了嘛!”


    常林叔被張元梁扶著胳膊,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憨厚地笑道:“哎呀,你現在可是官爺啊,我們這些草民怎麽能不拜呢?”


    張元梁微笑著解釋道:“叔,您別這樣說。我張元梁能有今天,全靠你們當年的幫助。如果不是你們,我和我弟弟早就餓死了。”


    說著,張元梁看向周圍的村民們,眼中充滿了感激之情。他知道,如果光靠著家裏留下的那幾畝薄田賣的銀子過活,估計他們兄弟二人的墳頭草都長一人那麽高了。所以,他對這些村民們心存感激。


    其實說句實話,底層百姓的日子過得是真苦啊,但盡管如此,大家還是盡可能地勻出一些食物來給這對兄弟吃,好讓張元梁和他弟弟不至於餓死。這件事情讓張元梁內心充滿了感激之情,畢竟村裏的人都是同一個宗族的,所以相互之間也會互相幫助、照應。


    衣錦還鄉隻是為了迴來看看家鄉,若是因為自己當了官就仗勢欺人,那就太對不起自己的良心了。


    看到張元梁這麽懂事,大家心裏都很高興。有些懂事的孩子已經主動上前去牽住張元梁的馬匹,然後一群人浩浩蕩蕩地朝著村子裏走去。張元梁則將自己帶來的糕點、果子等禮品分發給大家。那些得到糖果的小孩子們興奮得不得了,迫不及待地往村子裏跑去,想要告訴其他小夥伴們:“元梁叔當官迴來了!”


    “當官迴來了!”


    聽到這個消息後,有些人好奇地跑出來看熱鬧,人群逐漸增多。大家看到身穿青色官服的張元梁,都想站在他身邊與他聊聊天,甚至覺得能跟他說上兩句話都是一種莫大的榮幸呢!


    “元梁,你現在是真氣派,小時候大娘還抱過你呢,還記得不?”


    張元梁尷尬笑道:“嘿嘿!”


    “元梁啊,你這是啥官呀!有沒有縣太爺大呀?”


    這張元梁還沒有說四狗子搶答了!


    “我家大人是息縣的百戶所百戶了,是六品官,縣令才七品,把他大多了!”


    “這麽厲害呀,我從小就說你小子行呀!”


    看著眾人的恭維張元梁沒有糾正品級的事,畢竟在明朝可不是品級的,自己是武官和文官根本就沒法比。


    張元梁見人就發了東西,整個莊的人都出來了,好在張元梁提前買了好多東西,大家都在朝著二爺家走。


    在他們來之前已經有人去二爺報信了。


    “二爺,二爺,張元梁…”一個青年一路跑過來,大口喘息。


    “老五家的,元梁這孩子咋了!”


    二爺看著激動的報信兒的人,心中暗暗不好,我就是說這世道除去啥活計都不好做,真是可憐孩子年紀輕輕就走了。


    “害,老吳你隔壁村把王木匠喊過來,讓他給元梁打副板,總不能讓孩子光著身子走。”


    那來報信的青年,本來還在喘氣的,聽著二爺這樣安排,連忙拉著吳管家。


    “二爺,你這是幹啥,元梁他活的好好的嘞!”


    二爺聽了話心裏頓時輕鬆了不少!


    “你這孩子,說話還大喘氣,還活著你這麽著急幹啥!”


    “二爺,元梁當大官嘞,穿著官服,後邊跟著當兵的可神氣啦!正在南邊發東西呢。”


    聽了這個消息,本來年事已高腿腳不利索的二爺,健步如飛,三步跨出門外,正好遇見趕來的張元梁眾人。


    “元梁,啥時候迴來的?”


    “二爺,我剛到就來看您來了!這是給您帶的東西。”


    二爺握住張元梁手,打量著張元梁身上官服。


    “好孩子,好孩子啊,咱們老張家終於出現個人物了!”二爺激動得雙手顫抖,眼中閃爍著淚花,緊緊地拉住張元梁的手,語無倫次地說著。


    二爺似乎想起了什麽重要的事情,連忙拉著張元梁去了祠堂。通常情況下,祠堂是不輕易讓人進去的,但今天不同,因為張氏族人出了一個官人,他們要向祖宗牌位稟告這個喜訊,並感謝祖先們的庇佑。


    祭祖需要準備很多物品和祭品,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於是,大家紛紛行動起來,有的殺雞,有的宰豬,還有的忙著準備其他祭祀用品。每個人都忙碌而有序,有錢的人出錢買東西,有力氣的人幫忙搬東西,整個場麵熱鬧非凡。盡管時間已經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但人們的熱情絲毫不減,仍然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


    這些瑣事自然不需要張元梁這位官老爺親自動手。他隻需要靜靜地坐在一旁,陪著二爺喝杯茶,稍作等待即可。大約過了一個時辰左右,一切都準備好了。按照常理來說,這第一柱香應該由二爺來上,畢竟他輩分高、威望也高。然而,今天二爺卻出人意料地讓張元梁去上香。


    張元梁想要推脫,但看到父老鄉親們期待的目光,他知道自己不能拒絕。他們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帶領家族走向繁榮昌盛。麵對這樣的情況,張元梁突然心中湧起一股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眾人的注視下,張元梁接過香燭,緩緩走到祖宗牌位前。他恭敬地將香插在香爐裏,然後跪地磕頭。他的動作莊重而虔誠,仿佛在與先輩們對話,表達著對他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隨著張元梁的話音落下,底下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歡唿聲,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喜悅所籠罩。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張元梁父母的靈位並沒有擺在供桌上,但由於張元梁如今的地位,他們這支脈的靈位也被擺放在了供桌上。


    祭祖儀式結束後,張元梁將50兩銀子遞給了二爺,並囑托他準備一些食物。


    他告訴二爺,今天他想請全莊人吃飯,以表達對大家多年來幫襯自己的感激之情。


    起初,二爺推辭不收這筆錢,但經過張元梁的堅持和勸說,最終還是收下了銀子。


    當莊裏的人們得知張元梁今晚要在祠堂宴請大家時,他們紛紛興奮不已。


    此時已經過了飯點,許多人決定不再做飯,餓著肚子等待晚上豐盛的宴席。


    大家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曬著暖冬太陽,悠閑地坐在空地上閑聊。


    話題圍繞著張元梁展開,有人談論起他的兄弟們,有人迴憶起他的父母,還有人對他家祖墳的獨特之處感到好奇,紛紛猜測是什麽原因使得他能當上大官。


    張元梁一行人則是被二爺喊迴了家喝茶,張元梁正愁現在沒有地方去,也是屁顛顛的跟上。


    兩人坐在堂屋聊了許久,聊了張元梁的發家史,聊到他剿匪的時候,二爺也是替他捏了把汗,沒想到這官來的如此不易!


    二爺喝了口茶醞釀了半天:“元梁啊,你如今當了官,二爺有個事要求你?”


    看著二爺難為情的表情,張元梁也不忍拒絕,隻讓他先說說看!


    二爺咂摸咂摸嘴,半天沒有開口!


    “那個!那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總旗到帝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獨懶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獨懶人並收藏從總旗到帝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