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一個個都帶著銀子,銀票來自己衛所,張元梁也是高興的搓著手,這些銀子都是要進自己口袋的。


    “怎麽各位,我說的沒錯吧,用了我這肥皂讓你全身舒服,是不是比胰子好用多了?”


    “張大人還真是有本事,能造出這等東西,我要一萬塊”


    說話的是本息三大富商之一,眾人一聽肥皂被他人搶先,直接不願意了,紛紛打開箱子拿著銀票要買肥皂。


    在他們看來現在他們就是在拿著銀子換金子,買少了就是虧本,要不是時間來不及都準備開始迴祖宅地窖裏起銀子出來。


    在眾人說話的空檔,何老頭從後麵擠了出來,艱難的穩住身形。


    “張大人,我要五萬塊!你有多少以後我全包了!”


    此言一出震驚全部的人,大家都沒有想到這老小子這麽貪這麽狠,他竟然想壟斷這門生意,也沒有想到他竟然一下能拿出二十五萬兩白銀,眾人一時間驚說不出來話。


    不多時就迎來眾人的群起而攻之,表麵上說的好好的攻守同盟,現在有好生意了你要吃獨食,不過何老爺穩坐釣魚台,處變不驚,柔然自若。


    他堅信自己一下拿出二十五萬兩銀子必然能征服張元梁,直接把他生產的肥皂全部包圓了,以後這個生意隻能給他做了,所以他今天力排眾議,把自家的家底掏空來買張元梁的肥皂。


    “諸位,諸位先冷靜一下,張某剛才忘了說了,你們每個人的份額都是按照你們今天交的資助剿匪銀子算的,所以每個人隻需準備上午名單上念叨的錢就行了,其他的之後再說吧。”


    何老爺聽了直接青筋暴起,心裏怒斥這小子會不會做生意,有大訂單不拿下,還留著這些小魚小蝦做甚,真是不是一個生意人。


    表麵上還想要在爭取一下,但是張元梁不給他機會,直接開始登記交錢,旁邊的人都有些幸災樂禍,不過更多的也是劫後餘生,要真讓這何老頭把生意全搶了去,這輩子估計到死都無法明目,現在的何老頭被所人有人孤立。


    看著他那不理解和無奈的眼神,張元梁隻能說你還嫩了點,想一下買斷我的貨,等你打開全國的銷路,那以後供貨定價權還能在我手裏,以你們這些人的造性以後會給我活路。


    哥們就是要多找些經銷商來,保持自己的主動性,在搞點饑餓營銷控製節奏,其實主要原因還是產能不足,再就是怕這玩意過剩,那就不值錢了,自己可不能飲鴆止渴!


    等敲定完協議交完全款,張元梁就讓他們一個月以後來拿貨,大家還是戀戀不的和張元梁約定拿貨時間,生怕張元梁賴賬了。


    張元梁也是再次點他們,讓他們盡快把剿匪獻銀趕緊送來,誰送的完,以後誰的貨就交的完,嚇的眾人跑迴去督促自己管事趕緊把糧食送過來。


    張元梁看著眾人送來了一地箱子,加上手中的銀票一共八萬七千兩,自己來這些年萬萬沒有想到這銀子竟然這麽好賺,讓自己突然想到後世得一句話,當風口來臨時,一頭豬在風口上都能給你吹起來。


    不知道那些一夜暴富的人是不是也是這樣的感覺,反正張元梁此刻看著白花花的銀子,張元梁感覺這一刻有點魔幻,就像自己來這個時代一樣,底下百姓窮的都要吃人肉,而這些大戶朱門酒肉臭。


    遊走在銀子中,摸著它們冰涼觸感,這一切都是這麽真實,果然和自己猜的沒錯,大明的銀子全部讓這些給藏起來,有人統計過明朝中期大量白銀流入中國,但是明朝國力卻在每況愈下,百姓窮的要造反。


    這和一個政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確立銀本位,把一切交納都換算成銀子,雖然方便了,但是也更好貪汙了,本來中國人就喜歡藏錢。


    在之前洪武年間一直到嘉靖鈔法實行都挺好,禁止民間金銀交易,但是藏錢的人肯定不會願意,因為政府肯定是讓貨幣越來越貶值促進消費,弱小貧富差距,但是白銀不會貶值,還會越來越增值,因為它稀少。


    所以到嘉靖朝明代甚至還有中興之式,到了萬年九年戶部直接開始收銀子,也就間接確立銀子的地位,明朝的金融就不靈了,因為大量銀子流入中國但是市麵上卻看不到銀子,底層百姓窮的叮當響,隻因為銀子全部被大戶存了起來,他們越屯白銀價格越高,他們越開心因為他們財富增值了,所以一個國家完蛋隻是時間問題。


    而製造這個問題的就是大明第一名臣張居正,萬曆九歲繼位托孤大臣高拱和張居正一起進宮,張居正拿到了一份以聖母皇太後和皇帝名義下的聖旨,高拱當場革職,當天被攆出北京城,張居正接手內閣首輔,當時皇帝九歲,國家事情兩宮太後說的算,這就是為啥野史猜測他個太後有一腿的原因。


    張居正還有給明朝留下一個禍端,萬曆元年把六科和督察院都歸到內閣領導,本來是平級部門,突然變成屬下,那又有誰來監督內閣呢?


    所以從萬曆之後的皇帝也就隻能在皇宮裏玩太監了,然後等著被下藥,什麽紅丸,仙露飲等等。


    在明朝幹什麽最危險,當然是當皇帝,因為你不知道你什麽時候會暴斃,要不你就生不出孩子,或者隻要立完太子你離死也不遠了,你大臣要你死,你的皇後甚至也要你死,因為你妨礙了他們。


    其實看明史就能看出來有好多事他們記錄的根本解釋不通,看著明代皇帝好多迷之操作,其實我們根本不理解他們當時處境,又或者曆史本來就是被這些文官隨意打扮的小姑娘,畢竟眾觀曆史,明代文官是最有權利的。


    明代被包裝出來的清官很多,於謙就是一個但是你仔細看他的生平經曆,在結合當時背景,你就會發現不一樣的曆史,當然不要看清代修的明史。


    這是張元梁來了這裏這麽多年唯一的直觀感受,總結成一句話。


    六朝何事,隻為門戶私計。


    哪有什麽大公無私,內閣勾結後宮,皇帝有時候就是吉祥物。


    隻要利益大,沒有人不敢幹的,永遠不要低估人性,就像在明代毒殺皇上都成老傳統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總旗到帝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獨懶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獨懶人並收藏從總旗到帝王最新章節